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探究式学习
2017-05-27武艳华
武艳华
内容摘要:正确把握学生的心理,启发得当,学生不仅能够大胆提问,而且能抓住课文重点提问。让学生发现问题,比教师主观设计大大小小的问题,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关键词:低年级 语文教学 探究式学习
为了从小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我尝试着把探究式学习引入到低年级语文教学中。
一、适当铺垫,激发学生探究意识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自己提出或帮助学生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回放给学生。当然,教师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提出一些比较浅显的问题,可以是一副图、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字、一个词,甚至是一个标点,意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问题意识。
【案例一】:
探究内容——“月”字旁的字与什么有关?
师:小朋友们,我们学过了许多“月”字旁的字,你发现它们都与什么有关吗?
(生静默)
师:(出示几个月字旁的字:脸、胸、腰、脚)想一想,它们都在你们的什么地方?
生:我知道了,月字旁的字都与我们的身体有关。
这只是一次小小的探究,通过探究得出了结论,这远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效果好得多,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探究成功后,心理上获得了极大的满足,增强了学生的乐趣和自信。也许有人会说,老是问,学生答,即使探究的兴趣再浓,还是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我觉得,教师给出的问题只是抛砖引玉,是给学生起导向作用,随着一次次探究的成功,一次次成就感的满足,学生就不会只满足于等着老师提问了,他们也会去尝试着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了。这不,在得出“月”字旁的字都与身体有关的结论后,很快有学生提出:“老师,我还知道日字旁的字都与太阳有关。”我笑了,虽然孩子的结论不完全正确,却是他们的一次主动探究的开始。
二、妙用学生的错误资源,指点学生学会探究
心理学家盖那说得好:“谁不考虑尝试错误,不允许学生犯错误,就将错过最富有成效的学习时刻。”错误是正确的先导,错误是通向成功的阶梯,学生学习中出错的过程应被看成是一种尝试和探究的过程。因此,教学中要及时抓住这一宝贵时机,变学生的错误为促进学生探究的资源。
【案例二】:
探究内容——一副图《大扫除》(画的是两个人在家里打扫卫生。)
探究方式——小组合作,把自己观察到的内容告诉小组成员。
同学们热热闹闹地谈自己的发现,这时我看到一个小组里的同学吵起来了,我连忙过去问:“怎么啦?”一个学生说:“我觉得这两个人一个是姐姐,一个是妹妹。”另一个学生说:“她不是小女孩的姐姐。”我说:“能说说理由吗?谁的理由充分,老师就支持谁。”第一个学生说:“我想的跟其他人不一样。这个人比小女孩大,当姐姐也可以啊。”第二个同学说:“不对,这个人明显比小女孩大多了,而且梳着发髻,系着围裙,眼角还有皱纹呢!”观察镇仔细!我不有得点了点头,这时第一个同学也笑了笑,认同了第二个同学的看法。这样的课堂,受鼓励的并不是错误本身,而是其身后的独立思考及质疑问难的勇气。无疑,学生们也认识到了错误的价值。这正是进行探究学习的方法之一啊。
由此可见,在学生探究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一个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更应是学习共同体的参与者。当学生产生分歧时应及时走到他们中间,以足够的耐心,为他创设宽松的空间,搭建交流的平台,让低年级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学会倾听,学会表达,学会合作,也学会接纳。
三、紧扣学生的好奇心,指点学生学会拓展,深化探究
随着探究式学习的深入,学生变得活跃,更爱提问题了。但是,有时学生提出的问题让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案例三】:——《植物妈妈有办法》第二课时
在学完课文后,我引导学生思维向课外拓展——其它植物是怎样传播种子的?
一阵静默后,小手渐渐举起来了。“老师,我知道凤仙花和豌豆一样,太阳一晒,它种子的壳就炸开,就种下种子了。”“老师,小草是怎么传播种子的?”“是啊,我还没看见过小草的种子。”……这时侯如果对学生的问题充耳不闻,是不负责任,这可是学生渴求知识的心声啊!但若是回答的话,又显得不合适,因为我上的是语文课,不是常识课啊,我楞了一下,不知该如何处理。突然,我想到为什么不以此作为一个小课题,让学生从狭小的课本空间走出来,迈向大语文天地,去课外查找植物传播种子的有关知识呢?于是,我让学生安静下来说:“同学们,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很多,你们想知道吗?”“想!”“那你们就去向大自然请教吧,到课外去看一看,查一查,问一问,相信你们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学生们立刻欢呼雀跃起来。
總之,教师应该“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等待老师传授知识,消除学生学习上的依赖心理,使学生成为主动探究者,把学习潜力充分发掘出来。
(作者单位:安徽肥东店埠学区中心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