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关中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数据化综合考评标准的研究

2017-05-26李爱芳

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 2017年16期

李爱芳

摘 要:中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数据化考评标准,是对中学生自主学习品质养成过程的数据化跟踪记录。主要从目标激励、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纠错本的使用、课外学习六方面进行考评。分块统筹,块内精化,最终实现以评导学、以评促教、以评育人的目的。

关键词:自主学习品质;家长评价;师生评价;调控与培养

中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数据化考评标准是根据中学生的学习特点、结合课题组《中学生自主学习品质数据化描述与运用》研究的《中学生自主学习现状调查报告》《中学生自主学习品质个案访谈录》《初中生自主学习品质的必备要件和具体内涵》,针对当前中学生自主学习现状,特制定科学的同步考评标准。

一、指导思想

按照素质教育与新课程理念的要求,以学生的实际表现为依据,精准地进行数据量化跟踪记录,关注学生的动态变化,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法,力求真实反映学生学习的状态,客观评定学生的学习品质,以评导学,以评促教,以评育人,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整体提升。

二、基本原则

1.客观性原则

遵循学生的客观实际,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真实、客观、公正的评价,采用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多元化评价方式。

2.全面性原则

对考评内容进行全面评价,围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新课程教育的三维目标,尽可能全面呈现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及表现。

3.科学性原则

遵循教育规律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遵循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建立简便易行、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和评价标准。

4.主体性原则

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之间,学生、教师和家长的对话与交流,增进理解与沟通,营造良好评价氛围,开展学生参与下的自评、互评,并及时反馈有效信息,促进学生主体成长。

5.导向性原则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评价标准的建立始终坚持以评导学、以评促学的导向性功能,评有所指,评以致用。

三、考评内容

依据新课标三维目标,侧重于学习目标、学习过程、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合作与探究等方面进行评价。

四、考评标准细则

主要从目标激励、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作业、纠错本的使用、课外学习六方面进行考评。

1.目标激励考评标准

目标激励就是为了有效提升学习成绩和学业水平,在老师指导下,通过制定学习目标激发学生调整学习需要,最大限度体现个人价值的良性学习运行机制。主要采用老师评价和学生自评两种方式。

2.课前预习考评标准

古人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可见,课前预习是“自主学习”教学的第一个环节,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知识、接受新知识的关键环节,本模块实施学生自评、家长评价、师生抽评等多种评价方式。

3.课堂学习考评标准

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阵地,主要包括学生独学和小组合作学习两个环节。

本模块要从学生课堂学习专注程度、精彩展示、合作探究、积极参与四方面进行考评,由老师和小组组长共同评价。

4.课后作业考评标准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是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家校要联合,共同促进孩子养成自主学习的行为习惯。

该模块主要从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两方面考评,由家长、学生、老师共同参与评价。

5.纠错本使用考评标准

学习是一个不断出错的过程,错误出现了,要及时反思和改正,总结经验以免再犯。纠错本是有效的“题海战术”替代方案。我们主要从分类整理、红笔纠正、注明错因、类比总结、定时温习方面去考评。

对于纠错本的使用主要采用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和老师评价。

6.课外学习考评标准

课外学习是课内学习的补充和扩展,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为了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全面多元化发展自己,我们主要从解决疑难、学有专长、读写听记、自觉坚持等方面进行考评。采用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班委评价、老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评。

五、考评标准的组织实施

本着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认真实行层层负责制,确保考评过程规范操作,考评结果客观公正、可靠可信,主要由班委成员、小组组长、科代表、老师组成。特明确以下职责分工:

第一,组长负责统计预习情况、作业情况,包含家长反馈的信息做好分值输入。

第二,课堂得分由小组组长记录汇总科代表,科代表还应做好老师对同学的表扬与批评记录。纠错本由学生自评、老师考评、科代表汇总。

第三,班委成员负责对学生成绩即目标考核进行统计,课外学习统计并负责统计得分。

六、考评结果的统计

根据职责分工把各类数据进行汇总,一周一汇总用于班会,依据个人得分进行周评、月评、期评,以评导学,以评促教,以评育人。

中学生自主学习品质的综合考评标准,采用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学生评价多元化参与,是为了促进学生的“自主”,从根本上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依据考评标准,对学生学习成长过程的指导落实到数据化的呈现,从而实现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调控与培养。

参考文献:

1.李驾云.注重模糊情态 开发创造思维[J].教育探索,2001(7):17-18.

2.李红.综合素质评价怎样做——青岛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实践与探索[J].电脑应用文萃,2004(10):39-40.

3.孫兆刚.化学新课程教学目标的主要特性及其相互关系[J].教学与管理,2008(15):97-98.

(作者单位:河南省林州市第七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