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应用
2017-05-26王菊
王菊
摘 要:新课程理念下的地理课堂,实现有效教学的方法众多,情感是其中很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初中教育要从积极的情感入手,这是地理课应该特别加强的方面。教师在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也要让学生感受到深刻的情感体验,这是地理教学要达到的最高目标。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情感教育对于初中地理教学的促进作用,敬请各位指导!
关键词:新课程;地理课堂;情感
“教育过程不同于生产过程的重要特点之一即它是一个情感交流的过程。教育对象是有血有肉的有独立思想与意识、各具不同思想感情的个体。因此,情感在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什么是情感教学?情感教学是教师激发、调动学生的情感需要,促进学生成长的过程。情感是形成学生求知欲的内动力,是学生学好各种知识的触媒,所以不容忽视。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简要谈谈初中地理教学中增加情感教育、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些策略。
一、地理教师关注自身的情感培养
爱有赖于情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在备课时,要备学情、备教材,还要备情感,自身先对所教内容有所感,进而感染学生。教师可以从下面两方面重视个人修养的培养,提高个人的感染力。
一是教师要适当感受学生的情感状态,理解、尊重、欣赏他们,给予期待。教师要让自己的情感成为一种亲切感,进而在教学中让学生产生对老师的认同感,教学过程便顺理成章。
二是爱有赖于情感,更有赖于习惯。教师应表现出稳定和积极的情感状态,让学生接受正确的情感信号,从而调控自己的情感状态。
二、地理教学中情感教育的应用
在地理教学中可以尝试如下方法,增加学科中的情感教育。
1.上好第一节课,为往后的情感交流奠定基础
学生对老师的第一堂课都会非常认真,因为老师和知识都是“新”的,学生对新的事物总是好奇的,因此,教师的第一堂课尤其重要,它会影响到学生对这一学科的热爱程度。在第一课中我加入了一些实例,如天鹅不仅有美丽的外表,还能飞过珠穆朗玛峰,通过这个事例让学生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我还加入了一些真实却具有传奇感觉的小实例,让学生感受世界之奇。如在非洲津巴布韦和博茨瓦纳交界地区的深山野林里有一个奇异的民族,他们的每只脚不是有五个趾头,而只有两个脚趾,宛如鸵鸟的脚爪,被称作“鸵鸟人”。这种学科开启方式,学生的学习动机被激发。
2.导入好每一节新课,创立新课的情感情境
如导入《印度》这一课时,我会播放一段印度火车运行的短视频;讲授中国南北气温的差异,我会给学生展示放置在“火焰山”前的金箍棒温度计,让大家读取当地的温度。由此导入新课,符合初中生的心理特质,学生更能感受生活之趣。
3.备好每节课的内容,使知识中有趣味,趣味中现情感
如介绍澳大利亚时,课文中有很多澳大利亚特有生物,学生很感兴趣,老师不要一带而过。比如增加琴鸟的声音视频,让学生直接体验自然界造物的神奇,进而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当介绍中国的行政区划时可以与历史结合起来,介绍日本时可以增加一些对仙台的介绍,让他们体会学科之间的联系,领会知识的系统性。讨论喀斯特地貌造就的美景时可以顺带介绍石漠化现象,在当地多少年来与天争、与石斗,但收效甚微,直到种植红心火龙果后彻底改变了这一现象,给当地人带来丰厚的收入。石漠化的地方都有自己的价值,何况天生必有用的“我材”?!但大家要为自己价值的实现准备好条件。
4.区别新课程教材中不同年级要侧重传达的不同情感
七年级地理重视学科知识的普及,主要针对世界地理知识的传授,配以地图,初步完成初中地理教育应达到的知識与能力培养。七年级上册教材中海陆的变迁、气候异常、聚落的保护等内容,会让我们领会知识的同时增加环境保护与灾难意识。七年级下册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学习中领略世界迥异的美,学会辩证看问题。八年级地理强调知识的普及和地理现象的分析,八年级上册从整体上认识中国,感受中国各项地理要素之特征,得出正确对待资源、环境的态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八年级下册认识中国各分区的地理实情。特别是八年级下册的教材,教师可以带学生感悟教材中描述区域的语言之美,就像书中所说:“在这里,我们可以泛舟河湖,欣赏秀美的水乡景色;也可以漫步园林、古镇,体会杏花烟雨的静谧与古朴……”
5.课外实践活动中的情感衔接
在地理教学安排中可以适当安排课外活动,如太阳高度角的测量、当地水文与土壤的实地调查,让学生体验探索问题的艰难严谨与获得成果的喜悦。
最后用苏格拉底说过的一句话结束本文内容:“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心灵的火焰。”初中地理新课标也明确指出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爱国主义情感,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人口观、资源观、环境观以及可持续发展观,这是时代赋予中学地理教育的使命。教师要结合所教内容适当增加情感教育,我们的教学必然会走向优质。
参考文献:
1.高明书.教师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作者单位: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