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寂寞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

2017-05-25王玲玲

教育家 2017年17期
关键词:姜堰陪伴辅导

本刊记者|王玲玲

“寂寞的花朵”在阳光下绽放

本刊记者|王玲玲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留守儿童成为伴随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而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这些孩子有一个特别的名字“寂寞的花朵”。为了让这些没有父母陪伴的“花朵”健康成长,该区推出了关爱留守儿童系列行动,着力建构起“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关爱网络,为这些“寂寞的花朵”吹散阴霾,撑起阳光灿烂的天空。

校园里的另一个“家”

吃完午饭去“留守儿童之家”看故事书,傍晚放学后去“留守儿童之家”做作业、练书法,周末去“留守儿童之家”看电视和父母视频聊天……这是13岁的小雨(化名)的日常生活,而这些日常生活都和一个地方密不可分——这就是她所就读的兴泰中心小学的“留守儿童之家”。

从6年前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到如今的“留守儿童之家”,改变的不仅仅是名字,还有各种看得见的硬件设施和看不见的“软件”配套。

姜堰区委教育工委办主任黄为告诉记者,2014年在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基础上,区里增加投入100多万元,高标准建成了“留守儿童之家”,并确保向留守儿童正常开放。在这里,不仅图书、多媒体、电脑、象棋、围棋等设备设施一应俱全,还有专门的辅导老师。现在,只要有时间,小雨就会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泡”在“留守儿童之家”,一起阅读、学习、做游戏,或者在志愿老师的指导下开展棋类、器乐类等各项兴趣活动。这里俨然成了孩子们的“另一个家”。

提起这个校内的“家”,一位家长赞不绝口,“即使到了双休日,孩子在家里都待不住,还要到学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和伙伴们一起玩呢”!

有小伙伴陪伴,有老师辅导作业,有感兴趣的游戏可以玩,还可以通过电脑和身处外地的爸爸妈妈视频聊天……有形的“留守儿童之家”更多承载着的是孩子们无形的心理需要——爱与陪伴。诚如姜堰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孟维祥所言,我们的理念就是让留守儿童和别的孩子一样,享受应该有的快乐。而这快乐的背后是无数老师自己的课余时间的牺牲与奉献。

兴泰中心小学校长祁孝乐告诉记者,现在学校不仅每天安排志愿老师在“留守儿童之家”值班,周末和假期也会安排老师对这些孩子进行家访,开家长会的时候更是会重点同这些孩子的家长进行沟通交流。

>> 结对教师给孩子辅导功课

陪伴在身边的“家长”

“我经常在想,如果我上海交到的朋友和我乡下交到的朋友聚集到一起来,那会怎么样呢?肯定会很有趣,到时候我就能组织一个儿童剧团了……”一年前,10岁的男孩小页(化名)从上海的一所学校转回老家的梁徐中心小学上学,从外地借读儿童变成了“留守儿童”。个子小小的他一脸阳光,聊起自己的生活,更是两眼放光,越说越起劲儿。

记者了解到,如今的小页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能提前把要背的书背好,对如何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也非常有想法,彻底“刷新”了刚转学过来时的“小捣蛋王”形象。

让小页发生如此神奇转变的人是蒋华。作为梁徐中心小学的副校长、语文老师,蒋华在校党支部开展的“大手牵小手,党员与留守儿童心相印”活动中同小页“牵手”,成了每天陪伴在小页身边的“家长”。尽管是个代理性质的“家长”,但蒋华做的很多工作比真正的家长还要细致:陪小页上早读课,帮小页检查作业、背课文,向任课老师询问小页的课堂表现,定期和小页聊天,每个星期至少和班主任沟通一次小页的学习情况,每个月至少和小页的父母通过电话或QQ等方式沟通两次……在亦师亦父亦友的蒋华的陪伴和帮助下,“小捣蛋王”逆袭成了进步少年。

其实,这并不是个案。在姜堰,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有一位像蒋华一样的“家长”。通过点对点的帮扶,对留守儿童在学习上优先辅导,在生活上优先照顾,在活动上优先安排,已成为姜堰区教育人的共识。如此精准帮扶所依托的则是完善的制度体系。据孟维祥介绍,每学期一开学全区各学校都要对本校留守儿童进行排查摸底,逐人建立详细的留守儿童成长档案。这一档案管理制度同家校联系制度、控辍保学制度、心理疏导救助制度、突发事件应急响应制度等一起编织成了一张坚强有力的制度网络,让每一个留守儿童都处于无形的安全网的保护之下。同时,为了鼓励老师们关爱和帮扶留守儿童,区教育局在2015年出台的师德量化考核的文件中,专门把结对帮扶和志愿服务作为了加分项,鼓励有条件的老师奉献爱心,参加公益活动。

合力撑起的“爱的天空”

“让小雏鸟飞翔在蓝天下”“蒲公英七彩小课堂”“守护童年·春蕾计划”“守护天使·姜城行动”“小当家成长夏令营”……在姜堰,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牵动着包括教育局、民政局、妇联、公安局等在内的21个相关部门单位的心,各部门组织或联合组织的以留守儿童为主体的活动,每学期、每月甚至每周都在进行着……这些多姿多彩、寓教于乐的活动成为留守儿童假期最美好的期待。

今年,针对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姜堰区政府制定并下发了《区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区农村留守儿童“合力监护,相伴成长”关爱保护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组织领导和部门职责,确保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落到实处。

其实早在通知下达之前,诸多联合行动就已经落地实施了。比如,为满足学生尤其是留守学生假期学习辅导需要,2012年起,姜堰区全面启动了教育服务进社区活动,组织党员教师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走进社区村组,提供图书漂流、作业辅导以及科普讲座等服务,定期不定期组织留守儿童开展体育运动、文艺表演、社会实践等,增强孩子自信,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社会的关怀。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姜堰区共建立党员教师社区辅导站90多个,1000多名党员教师报名参加,累计服务留守学生30000多人次。

此外,作为教育局机关服务品牌“教育服务校校行”六大行动之一的“留守不流泪——关爱留守儿童行动”也成为学校、家庭、社会三方携手共筑关爱网络的一项卓有成效的举措。今年,姜堰区教育局还将进一步联合多个部门,围绕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开展更多的合作。

“关爱留守儿童,体现的是教育的良心、责任和情怀。”泰州市姜堰区教育局局长武晓明说,“今后,我们还将继续加大关爱力度,构建关爱网络,让留守儿童们的生活有照顾、成长有引导、情感有寄托、安全有保障,和其他孩子一样,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猜你喜欢

姜堰陪伴辅导
泰州姜堰区坚持“学 查 改” 织牢安全防护网
陪伴
江苏省姜堰第二中学
“疫”路陪伴 架起“侨”梁,心“联”你我
泰州姜堰区 实行“三检查、两确认、两注意”
姜堰永远的骄傲——溱湖
陪伴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辅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