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形势分析与对策研究
2017-05-25李微微董健
李微微++董健
【摘 要】本文分析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探究就业难的原因,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学生和用人单位方面等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为提升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就业率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电子商务专业 就业形势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3C-0179-03
当前,随着电子商务的不断发展,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量增加,但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在岗位上却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在未来的市场上,电子商务行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从当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上看,存在学校投入力度不足、电子商務课程设置缺乏实践性、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等问题,导致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需要根据发展形势提出相关发展对策。
一、我国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一)全国大学生就业环境与形势分析。我国自1999年开始实行高校扩招的政策,为了提升学生的入学率,采取扩大普通高校本专科院校招生人数的方式扩大高校的规模。我国的高职院校也在不断地扩大招生范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职院校的数量逐渐增多,职业教育的高等化是高职院校发展的方向,越来越多的学生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由于高校的扩招,我国每年毕业的大学生数量在增多,如2006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数量是413万,而到了2015年我国的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749万,短短的十年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增加300多万人。大学生数量增多,而社会提供的岗位有限,导致社会竞争压力加大,许多大学生难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找到合适的岗位,存在专业不对口的现象。
(二)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形势分析。电子商务行业是新兴的行业,而且随着我国互联网经济的不断发展,其规模不断地扩大,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地增加,这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就业选择提供了良好的环境。目前我国登记在册的电子商务企业超过1500万家,而且像阿里巴巴、京东等电子商务企业不断涌现,为电子商务专业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当前,我国有超过300所的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特别是高职院校几乎都开设有电子商务专业,为社会培养技术型人才。从就业形势上看,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的竞争优势不明显。第一,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缺乏足够的自信心,当前我国一本二本类的院校纷纷开设电子商务专业,与全日制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竞争中处于一定的劣势。第二,许多用人单位都是唯学历能力的用人模式,由于高校毕业生多,用人单位可选择的范围比较广,用人单位既看重学历,又注重应聘者的能力。第三,电子商务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并不是唯一专业性。上述情况导致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难。智联招聘公布的数据显示,在全国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需求的地区排行上,2015年上海一共需求15499个职位,广州为12306个,北京10640个;在薪酬的排行上,电子商务职位的薪酬中上海地区最高,其次为厦门。由此可见,发达城市对于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大,但对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来说,发达城市的竞争力也大。
二、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就业难的主要原因
(一)学校的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向过于宽泛。从当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设置上看,其主要是按照本科院校的模式开设电子商务专业,在人才的培养方向上存在笼统性,无法对本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将来的就业方向进行明确的界定。许多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招生时提出打造全方位的电子商务人才,但是在实际的人才培养方案上却无法为人才培养提供足够的环境与条件,这种全能型的人才培养方向不符合当前我国用人单位对电子商务人才的需求。
2.电子商务专业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我国的电子商务虽然在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起步,但是电子商务教育却存在滞后性,进入21世纪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普及,高校才逐渐认识到电子商务专业的重要性,纷纷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虽然高职院校开设了电子商务专业,但是从电子商务师资人才的培养上看,许多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师是由计算机、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毕业的教师兼任,教师中对于电子商务知识的了解较为狭窄,由于教师并不是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缺乏大量的电子商务实战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缺陷。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的最大缺陷就是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师的整体水平与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存在较大的差距,许多优秀的电子商务教师不愿意进入高职院校任职,导致高职院校师资严重缺乏。
3.电子商务课程设置未能与时俱进。电子商务是建立在互联网技术的基础上,而技术更新换代速度比较快,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创新模式多元化,如从传统的B2B模式发展到B2C、C2C模式,再到当前的O2O、O2C模式,电子商务的社会需求内容在不断的革新,而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难以与社会需求匹配,许多高职院校的电子商务专业课程教材内容陈旧,而电子商务专业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在教学的过程中无法将最新的电子商务行业发展知识传授知识给学生,导致学生的知识体系滞后于社会的需求,导致学生在求职中竞争力不强。
4.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程度不足。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电子商务专业上与企业缺乏合作,学校与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多数是针对技术型的专业,而电子商务专业上较少有高职院校与企业开展合作,有的高职院校虽然开展校企合作,但也只是限于参观实习、推荐就业等比较浅层次的合作。
(二)学生在求职就业的过程中缺乏科学性。具体如下:
1.学生缺乏职业生涯规划。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对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中缺乏指导,对于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不足,往往在学生快毕业时才开展职业生涯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主要是以提升就业率为目标,而不是根据学生的兴趣与职业发展进行培训。从课程内容的设置上看,主要是鼓励学生能就业,并不是进行职业的生涯规划,凸显学生的优势。这种突击式的职业生涯教育,导致学生无法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在就业的重重压力下,学生无法全面地了解当前电子商务形势,也难以对自身的优势与缺陷进行很好的判断,不清楚自身的就业方向,也不懂得未来的职业发展道路,于是匆忙就业,导致就业后跳槽离职的现象较多。
2.就业观念落后,存在好高骛远情形。当前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多数是“90后”,这些学生的家庭条件比较好,没有经济压力,许多父母对孩子的要求并不高,而且大多希望孩子毕业后能够进入轻松的单位工作。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中,多数学生考虑的是专升本,其次是考公务员、事业单位等,而且在择业的过程中只看薪酬,不看职位的发展前景,追求面子与地位,一般不愿意进入小企业工作,认为小企业缺乏发展前途。高职院校电子商务的学生缺乏正确的就业观,许多学生追求专升本等学历上的提升,希望能够在未来的就业上获得竞争力,但是专升本只是理论知识的提高,无法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对劳动者技能的需求,因此本科就业时依然存在困难。
(三)用人单位方面的原因。具体如下:
1.用人單位对高职院校电子商务毕业生存在一定的歧视。随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增多,用人单位的选择空间较大,而且电子商务行业与计算机、市场营销等专业具有一定的关联性,导致用人单位在审视应聘者时要求的条件更加的严格。一些小的企业公司在电子商务类人才的招聘上设置的条件不亚于大型的企业招聘要求,对于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来说,学历、技能掌握水平、证书等方面的条条框框容易导致其丧失面试的机会。
2.用人单位对于电子商务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不足。许多用人单位在面临“互联网+”发展时,往往为了抢占市场份额而不顾单位的实际情况招聘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一旦招聘的人才进入公司,才发现公司当前的业务需求上并不需要电子商务人才,或者是用人单位不会正确地使用电子商务人才,公司的管理者无法将电子商务专业人才配置在合适的岗位上,不知道是将人才安置在技术部门还是市场部门,导致人才的浪费。
三、对策
(一)健全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具体可从明确培养方向、师资队伍建设、更新课程内容、开展校企合作等方面采取措施。
1.明确电子商务专业培养方向。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必须明确人才培养的方向,要让学生能够清晰地了解到自身学习的专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未来的发展前景。高职院校在制定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时,可以根据当前的用人单位需求而制订人才培养的计划与方案,促进人才的专业化发展。
2.提升电子商务专业师资水平。电子商务师资力量的强弱关系着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培养水平,关系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素质。当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缺乏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高职院校可以采取以下方式提升师资水平:一是通过学校自己培养的方式,对现有的教师进行培训,不断地更新教师的知识体系,或采取校企合作的方式,让教师进入企业进修。二是大力引进电子商务专业的硕士与博士,增强学校的师资力量。
3.及时更新电子商务教学的课程内容。电子商务是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产物,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高职院校要提升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就业竞争力,就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及时地更新电子商务教学的课程内容,让学生学习到电子商务行业中最新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4.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促进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就业。对于高职院校来说,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并不突出,因此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提升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实践动手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推荐更多的学生进入企业就业,促进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就业。
(二)学生方面。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科学规划职业生涯。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毕业生要科学规划职业生涯,充分结合当前的电子商务就业形势以及自身的优点、缺点,确定适合的就业方向。通过科学规划职业生涯,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能够重新认识自己,对于自身存在的不足进行不断地完善,树立与本科院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竞争的自信心。
2.端正就业观念,增强自我认识能力。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学生要端正就业观念,在充分了解当前就业形势的前提下,不断地提升自我认识的能力。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要认识到当前电子商务行业对劳动者职业技能的要求,并且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而不断地完善自己的专业能力,在就业的过程中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进行选择,而不是盲目地根据薪酬决定。
(三)用人单位方面。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
1.树立科学的用人观。电子商务行业需求的人才是技术型与实用型人才,高职院校电子商务专业在培养实用型人才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用人单位在应聘的过程中,不应盲目地根据应聘者的学历而进行筛选,应当综合地考虑自身的需求与应聘者的能力。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用人观,做好岗位工作分析,根据工作分析去选择人才,而不是根据学历选择人才。
2.科学开发与使用电子商务人才。电子商务涉及的内容比较广泛,特别是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较广,用人单位要根据电子商务人才的特点进行岗位调整,正确地使用电子商务人才,根据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特长对岗位进行合理安排,网络营销、网络客户、网络维护、网络开发、网络信息搜集等岗位要最大化地发挥电子商务人才的效用。
【参考文献】
[1]吴爱萍.高校电子商务专业的教学与就业分析[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5)
[2]黄莉.高职创业教育模拟环境建设的研究与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4(15)
[3]丁辉,杨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就业满意度调查与专业社团作用分析[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14(12)
[4]任媛媛.高职电子商务专业就业分析及对策建议[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1(12)
[5]黄莉.基于模拟环境的高职创业教育实践探索[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3)
【基金项目】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课题“基于电子商务的北部湾地区农产品物流体系构建研究”(KY2015LX671);2016年度广西高校中青年教师基础能力提升项目“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就业发展对策”(KY2016LX506)
【作者简介】李微微(1983— ),女,广西柳州人,柳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电子商务与物流方向研究;董 健(1983— ),男,湖北胡洪人,柳州城市职业学院助理讲师,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跨境电子商务方向教学与研究工作。
(责编 卢 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