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课外阅读教学
2017-05-23胡志云
胡志云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提高小学阶段学生的阅读量,开展课外阅读,巩固基础知识,提高学习兴趣。本文论述了在乡村小学中进行课外阅读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课外阅读;兴趣;方法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读过一本好书,像交了一个益友”……可见阅读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的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提出要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知识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开展课外阅读有利于学生学习和巩固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学得扎实,学得活潑。因此,扩大课外阅读量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但是对于乡村学生来说,要想扩大课外阅读量,还存在许多问题和障碍。笔者结合自己十余年的教学经历,浅谈在乡村小学中如何进行课外阅读教学。
一、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只有学生感兴趣的书,学生才愿意主动去阅读,去探索,并且在阅读中获得快乐,从而在快乐中收获知识。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课堂氛围,让课堂成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良好平台。比如,笔者在教学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鲸》时,农村学生大都没有见过鲸,课堂开始,采用设疑激趣导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并出示课件展示蓝色大海,再问:“美吗?就在这美丽的蓝色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宝藏,生活着千奇百怪的海底动物。其中有一种动物号称‘海中之王,它的形体庞大,比大象要大得多。你们知道它是谁吗?”接着播放视频展示鲸在大海中活动的画面,让学生仔细观察后回答“这是什么动物?与别的动物相比有什么不同或相同的地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在课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搜集介绍鲸或者其他动物的文章、书籍,并且利用课堂时间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乐于读书。
二、教授方法,使学生善于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这足以说明方法的重要性。新课程改革让越来越多的语文教师开始重视课外阅读,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他们的课外阅读缺乏恰当、明确、系统的指导。许多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或者从课堂的学习中已经有了阅读课外书籍的兴趣,可他们却不知如何“读”。因此,在课外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掌握方法才是最有价值的。
在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教给学生一些必要的阅读和读书方法。针对高年级学生,我要求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延伸到课外阅读。在课外阅读时要求学生做好笔记、善于摘抄、勤于批注等,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再者,我会教给学生一些读书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来运用。如篇幅长、难度大的文章或书籍,我会让学生采用“泛读法”;对于只需要从文章或书中选择有用的资料时,我会推荐学生使用“浏览法”;针对报纸杂志类的材料,我会让学生采用“通读法”,意在读懂、读通;对于名篇佳作,我推荐学生使用“精读法”,要做到细读多想,反复琢磨和分析......
三、营造环境,使学生勤于读
阅读环境是学生进行阅读的前提条件,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外阅读环境对他们的阅读能力发展尤为重要,但他们的阅读环境却受到各方面的影响,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家庭环境和学校环境。
首先,家庭环境。农村家长的自身素质有其局限性,认识度不够,再加上平时为了家庭生活忙碌着,留守儿童偏多,即使家长在家也很少有时间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课外阅读。因此,笔者认为要改善学生的家庭阅读环境必须先要让家长改变观念。一方面利用方便快捷的通讯方式多与家长进行沟通,另一方面提醒家长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更好地引导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且为孩子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
其次,学校环境。农村学校经济条件有限,学校开展的阅读活动较少,语文教师不够重视课外阅读。因此,学校首先要完善图书室的设施建设,为学生提供可阅读的空间和书籍。当然,教师也要改变陈旧的观念,不能只为了教学质量而剥夺学生阅读课外书籍的权利。教师要善于利用学校的图书室,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想状况、阅读能力、兴趣爱好等,认真帮他们筛选书籍,做到“量衣体裁”。不同阶段的学生需要阅读不同的书籍,万不可一刀切。
课外阅读为学生打开了一扇扇窗,开启了一道道门,敞开了一个魅力无限的大千世界。课外阅读不仅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也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同时,还可以使学生以读书为乐趣,成为积极向上的人,以此实现自我教育。所以,乡村学校的教师要把课外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育观,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积极进取,成为学生阅读世界的引路人,让学生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不断汲取文化知识,提升自身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