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犯罪现场保护的意义与方法

2017-05-22苏雅孙小婕

法制与社会 2017年13期
关键词:犯罪现场

苏雅 孙小婕

摘 要 犯罪现场是犯罪行为发生和存在的重要场所,也是侦查工作开展的客观要件。对犯罪现场的全方位保护,有助于防止现场重要痕迹、物证的丢失或损坏,提高破案效率。而目前犯罪现场保护的相关体系并不完善,致使很多案件陷入侦破僵局或者导致警民纠纷。据此,本文主要围绕犯罪现场保护的意义和方法展开研究,以期提高犯罪现场保护的效力,为公安工作做出贡献。

关键词 犯罪现场 勘验检查 现场保护

作者简介:苏雅、孙小婕,西北政法大学2014级侦查学专业本科生。

中图分类号:D918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5.058

在犯罪活动日趋复杂化的今天,犯罪现场保护已成为现场勘查的重要前提。尽管各国对于犯罪现场保护有着不同的阐释和处置方法,但当下犯罪现场保护体系依旧存在很多问题:各部门合作不高效,犯罪现场保护难度系数增加;部分地区专业性保护工具匮乏,导致现场痕迹、物证证据失效;现场保护警力不足,致使现场原貌遭到破坏。如何对犯罪现场进行高质、高效的保护,以推进现场勘查工作有序进行,提高破案效率,成为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据此,筆者主要就犯罪现场保护的意义和方法进行探讨,希望能从中得到新的启示与思考。

一、犯罪现场保护的含义

一般来讲,犯罪现场保护是指侦查人员、基层公安、保卫人员以及社会单位、公民依法对可疑犯罪现场所在范围进行警戒、封锁,以保证现场本身的各种状态不受改变和破坏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七条对犯罪现场保护作了相关解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保护犯罪现场,并且立即通知公安机关派员勘验。” 可见,犯罪现场保护是侦查人员、基层保卫人员和社会公民的共同责任。

二、犯罪现场保护的意义

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犯罪,假如某个案件被认为是完美犯罪案件,那么现场勘查环节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优质、高效的现场勘查不仅需要侦查人员严密的逻辑推理能力,更需要对于犯罪现场的全方位保护。因此,完善犯罪现场保护工作意义深远,责任重大。下面笔者就犯罪现场保护的意义作详细介绍。

(一)犯罪现场保护的现状

目前,各国都已形成一套初步的犯罪现场保护体系。2015年公安部出台的《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现场勘查检验规则》对现场保护作了较为详尽的规定。但当下尚且没有一本针对犯罪现场保护的系统化、专业性书籍。同时,理论规定和实务部门的实践也有待进一步的平衡与融合。

1.犯罪现场保护意识和责任不明确。根据《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现场勘查检验规则》第三章第十五条的规定,负责保护现场的人民警察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划定保护范围,设置警戒线和告示牌,禁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 但在实际案件中,由于缺乏对犯罪现场保护重要性的充分认识和责任意识,导致现场原貌被破坏,为侦查工作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2.犯罪现场保护的专业化和程序化有待完善。任何犯罪现场的有效保护和成功侦破,都离不开一套细致完善的犯罪现场保护机制。随着2015年11月公安部招警政策的改革,警察招录更趋向于正规化和专业化,犯罪现场保护的专业化也有了较大提升空间。但面对现场遭遇的突发事件,很多警员并不清楚具体做法,可见犯罪现场保护体系并不完善,侦查人员的专业素质仍有待提高,犯罪现场保护程序亟需细化。

犯罪现场保护的种种现状和问题,反映了犯罪现场保护的重要意义。

(二)勘查前的犯罪现场保护意义

勘查前的犯罪现场保护主要是指犯罪现场保护主体对现场外围的警戒、控制和封锁行为,以实现维护现场秩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现场,保护现场环境的目的。

1.有利于收集犯罪证据,为后期侦查工作奠定基础。犯罪分子在作案的各个环节都会遗留痕迹、物证。如在作案准备环节中,可能遗留有犯罪嫌疑人无意丢掉的烟蒂、纸屑和矿泉水瓶等物品。对于逃跑的犯罪嫌疑人,可能会在其逃跑的路段留下鞋印、足迹或从犯罪现场带离的重要物品。此阶段的犯罪现场保护,为侦查人员及时发现、固定和提取犯罪证据、还原案件真相提供了有力条件,也为侦查工作奠定了基础。

2.有利于对尚未逃脱的犯罪嫌疑人实施控制和抓捕。在一些刑事案件中,犯罪分子作案后没有立即逃离犯罪现场。警方在接到报案后立即赶赴现场,对犯罪分子的活动场所实施控制和警戒。一旦犯罪嫌疑人离开现场,即刻抓捕。

3.有利于及时采取紧急措施,保障人民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对于自杀未遂、车祸事故、火灾险情、群体性事件等紧急情况,现场保护人员应当始终秉持以保障公民的人身财产安全为第一要素的原则,切忌以现场保护为由忽视对受伤或病危者的救助和救护。

(三)勘查中的犯罪现场保护意义

勘查中的犯罪现场保护主要是指侦查人员在勘查现场的过程中对现场一切物件和痕迹、物证的保护。

1.有利于保全证据,重建犯罪现场。现场勘查是侦查破案中的重要环节,通过现场痕迹、物证的比对,可以分析犯罪嫌疑人的心理活动轨迹,判断案情,重建犯罪现场。除了门把手、开关按钮等明显痕迹遗留处外,桌上的水杯、抽纸,卫生间的水龙头,水壶壶塞等都有可能成为现场潜在的痕迹遗留物。

2.有利于保守勘查秘密,提高侦查效率。有效的现场保护,可以最大限度地还原现场原貌,提高现场证据的采集率和侦查线索的收集率,降低案件的疑点和偏差。此外,将犯罪现场与外界媒体及无关人员隔离,有效保护侦查结果,防止犯罪嫌疑人采取反侦查行动,为后期将犯罪嫌疑人抓捕归案后提供口供证据比对打下有力基础。

(四)勘查后的犯罪现场保护意义

勘查后的犯罪现场保护主要是指在现场勘查结束后对于现场的一些保护措施。

在初步勘查完成后,很有可能因为一些证据的不充分性和侦查活动的瓶颈,使得侦查人员必须重新返回现场进行复勘。这时如果已经失去对犯罪现场的保护,那么再次获取的证据的采信度便有所降低,不利于案件的侦破。

三、犯罪现场保护的方法

由于不同的犯罪现场有着不同的性质、特点,所以保护的方法也不尽相同。

(一)一般犯罪现场的保护方法

就现场方位来看,一般的犯罪现场保护方法主要分为室内现场保护和室外现场保护。二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直接接触外界环境并受其干扰。其次,室内现场的范围一般较小,有明显的出入口,以案发时的密闭型空间为主,易于控制;而室外现场的范围一般较大,没有明显的出入口,只存在一定的出入路径,属于开放型空间,不便控制。

1.室内现场保护方法。室内现场的保护,以门窗和出入房屋的主要路线为主。侦查人员应当封锁出入口,并在外围划定警戒范围,严禁无关人员出入犯罪现场。下面介绍几种典型的室内犯罪现场。

(1)室内盗窃现场。对于室内盗窃现场,注意保护犯罪嫌疑人可能经过的门窗等出入口,不要随意打开或翻动现场的可疑物证,没有特殊情况尽量不要移动门窗等物,以便现场勘查人员更好地提取痕迹、物证。

(2)室内强奸、杀人现场。这类现场重在对细小物件的保护,例如擦拭体液用过的毛巾、纸巾,受害人或被害人的贴身衣物,吃过的零食、快餐等。维持现场原貌,以便还原和重建犯罪现场。

2.室外现场保护方法。室外现场范围较大,需配备充足警力,尽可能地扩大警戒范围,防止遗漏任何可疑现场。遇到气候变化等不可抗因素时,应及时转移现场重要物品。

(1)室外杀人现场。应当首先抢救幸存个体,及时记录新变化并禀告上级。其次,加大外围警戒力量,防止围观群众和媒体记者进入现场。

(2)室外纵火、爆炸等暴动现场。该现场具有极高危险性和不稳定性,要维持现场秩序、疏散无关人员,保障人民群众的安全。然后尽可能地缩小警戒范围,实施对犯罪嫌疑人的控制和抓捕。

(3)道路交通犯罪现场。无论是交通要道还是高速铁路、机场等人流量和车流量都较大的场所,都应当首先设立明显的警戒、屏障,疏散外围的人群和车辆。必要时,现场保护人员可以暂时中断交通,对尸体、物证等进行先期固定、保存处理,然后尽快恢复现场的正常秩序,避免骚乱的发生,影响交通的正常运行和侦查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现场痕迹、物证的保护方法

现场痕迹、物证的保护重在程序和细节,被誉为“世纪审判”的辛普森杀妻案正是最有力的证明。勘查人员在进入现场前,应当做好防护措施,戴头套、脚套、手套和口罩,防止自身物品遗留现场。同时,保持现场痕迹、物证的原状,如遇特殊情况必须挪动相关物件时,应做到:

1.设置专门的现场通道,尽量避开犯罪嫌疑人的活动路线。

2.移动物品时先对原物拍照记录,再选取最优拿取部位。

3.尽量使用不易损坏的包装袋,确保痕迹、物证在运输过程中的完整性。

(三)对现场尸体的保护方法

命案中的尸体往往潜藏着重要的侦查线索,因此对于尸体的保护非常重要。

1.露天尸体的保护。露天环境变幻莫测,应防止鸟兽等生物的破壞及恶劣天气的影响。尸体遮盖物应当保持洁净,以免其残留的体液、毛发等遭到污染和丢失。

2.火场尸体的保护。火场中的尸体,若火已扑灭且无危险,可以就地保护。若火势尚在蔓延,应当立即将尸体移出现场并扑灭火焰。在移动尸体时要避免新伤痕的出现。

3.水中尸体的保护。一般情况下,不对尸体进行打捞,可以派专人看护,如果尸体有被冲走的危险,先行固定,再考虑打捞等其他保护措施。

4.悬挂尸体的保护。悬挂尸体多见于勒死或缢死的尸体,通常不进行触动或移动。当绳子出现断裂迹象,可对尸体进行支撑;如需剪断绳索,不能破坏绳结处,以便后期侦查人员分析判断案情。

(四)对现场电子数据的保护方法

犯罪现场中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往往存留许多重要证据。对于这些电子数据的有效保护,有利于侦查人员发现犯罪动机,明确侦查方向。此类现场保护的要点如下:

1.防止任何人触碰电子设备。

2.如果设备处于运行状态,应避免激活屏幕保护程序,交由专业技术人员处理。

3.当设备处于关闭状态时,切忌随意打开,以防自动毁坏程序启动或者犯罪嫌疑人团伙的警觉,增加侦查工作的难度。

四、结语

犯罪现场保护是一项复杂的侦查活动,对于犯罪现场保护的意义和方法的研究是完善整个现场勘查体系的重要工作,只有树立正确的犯罪现场保护意识,明确犯罪现场保护的意义和方法,才能更好地推动侦查工作的有序进行,打击违法犯罪,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注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2年3月14日,第一百二十七条。

《公安机关刑事案件现场勘验检查规则》2015年,第三章第十五条。

参考文献:

[1]李林、彭登怡.浅析犯罪现场保护的理念与方法.法制与经济·法治论坛.2014(8).

[2]夏桂珍.现场保护的意义和方法.法制与社会.2013(5).

[3]李芳.有关刑事犯罪现场保护工作的几点思考.法制博览.2013(8).

[4]赵文勇、高丽波、卞海春.试论现场保护的意义、现状及策略.科技视界.2015(18).

[5]沈大路.保护犯罪现场的重要意义和基本方法.公安理论与实践.1994(4).

猜你喜欢

犯罪现场
论犯罪现场摄影构图
论犯罪现场重点部位摄影
论结构主义视角下犯罪现场的重建与再现
基于犯罪现场勘查学视野下的犯罪现场环境论
犯罪现场保护概念新论
论犯罪现场概貌摄影
动物犯罪现场2
刍议犯罪现场重建的价值
海上犯罪现场照相取证研究
对犯罪现场重建理论相关问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