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2017-05-21印胜山

文教资料 2017年7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学生本理念初中教学

印胜山

摘 要: 生本理念是近年来倍受重视的新教育理念,要求老师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不断引导,对学生进行分组教学和讨论自学。这种教学模式不仅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可以充分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在新课改大背景下,将生本理念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相结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老师授课效率、增强实际教学效果的重要举措。

关键词: 生本理念 思想品德教学 初中教学

引言

生本教育理念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要求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本,高度尊重和全面依靠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种理念与传统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思路完全不同,要求老师转换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将学生转化为整个教学的“中心”,老师只为学生提供相应“学”的服务。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应该以学生的主动学习活动为主,老师只提供相应的引导。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应用这种教学理念,要求老师紧紧把握学生的学习能力,逐渐摸索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为此,本文首先介绍了生本理念的特点,其次阐述了目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结合生本理念说明了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推行该理念的优势,为以后教学模式的发展指出了方向。

1.生本理念的特点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生本理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以学生为主体。在传统教育模式中,主要依靠老师在台上讲课而学生在台下听,导致大量的时间被老师占据。在教与学这两者关系之间,老师的教授为外在因素,学生的学习为内在决定因素。在生本理念下,老师花少量时间进行引导,大部分时间依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即学会自主学习。第二,强调整个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基本包括课前的准备工作、课上的小组交流讨论及课后的总结请教,这个过程就是尊重知识、强调让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要求学生具备查阅资料,通过各种工具手段表达自己的观点,强化批判性思维及质疑的能力。第三,强调团队合作。生本理念中十分依赖小组协作,老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然后给出讨论话题,依靠各个小组成员的团结合作共同完成一个题目。学会团结是新世纪人才必备的重要素质之一,这种能力会使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第四,突出学生的自我探究能力。在生本理念中,强调每位学生都能主动进行探究学习,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感受和体验到主动学习这个过程,让每位学生都有所收获。在这个过程中,老师只是一个聆听者,每位学生在讨论中都能踊跃发言,进行思维碰撞,充分开发潜能。

2.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以应试为主体的评价指标。

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思想品德与其他课程一样,其教学评价将学生的应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老师对学生的表扬过多甚至部分表扬是一些无原则的表扬,这种举动非但不会起到促进和激励学生的作用,反而可能使学生产生负面情绪。第二,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和监督作用未足够重视,一般来说,考试主要是诊断和发现问题的作用的,若老师诊断后的改进工作做得不好,不能及时将学生的问题一一指正,也不能引导学生自我学习和反思,那么考试便没有发挥应用的作用。整体来说,老师在评价过程中缺乏过程性评价方法,不能将规范的评价记录和学生的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2.2往昔教学模式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在思想品德教学模式中,难以避免采取“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只能采用“强记”的方式。这样的教学方式不顾学生学习动机、情绪及兴趣等因素,只依靠老师的威严和外在的纪律勉强维持,对于老师讲解的内容,学生只靠记忆慢慢消化吸收,谈不上对学生思维创新能力的培养。

除此之外,思想品德课作为一门德育课程,不能仅依靠上课“背一背,记一记”就学好和掌握,需要让学生在生活中逐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实践活动中逐渐培养和提高自身思想品德素养。否则,这种“纸上谈兵”的教育模式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思想品德素养。

3.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

3.1以学生为主体,采取多种教学策略。

在以学生为本的基础上,老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给学生以充分空间和舞台展现自己。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将学生以4~6名为一个单位进行分组学习,适当的小组协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团队精神不可或缺的。举例来说,初中七年级思想品德《发展的需要》这一课中,对于那些难度不是太大的案例分析,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自我思考,通过自学完成案例分析。对于那些难度较大的案例分析题,老师可以鼓励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之间相互探讨、相互促进,最后还是无法解决,老师再给出一定的指导。当然,老师和学生也可以通过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师生之间在相互交流和补充的过程中,交流学习体验,同时获得新的发现,实现教学相长。在这个过程中,要求老师完成角色的转换,从原来的讲授者变成平等交流者和学习者。

老师要尽量针对学生的能力设计适当的教学环节,善于把握学生的能力,并为之制定相应的教学策略。通过教学环节设计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可以实现自我探究、自我发展。具体来说,老师在创设学习情境时要以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历过的生活经验为基础,话题围绕实验、阅读和旅行等实践活动,或者可以包括一些有关想象和品位的感悟活动。在交流过程中,老师可以放开师道尊严的架子,通过彼此之间的交流加深对课程的理解。老师可以通过一些情景设置和问题设计,打开学生的心扉,让师生之间实现心与心的交流,在思想的碰撞中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老师可以通过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及不同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3.2课程评价关注学习过程,调动学生积极性。

以往以应试成绩为主导的教学背景下,考试结果是检验学习成果的唯一指标。在生本理念下,不能只关注一个不变的学习结果,应该更重视和强调学习过程。老师和家长在评价学生时不能只关注学生的成绩,而应该注重学生在整个过程中的变化,关注他们的发展。尊重学生,给予他们更多机会展示他们的进步,同时老师和家长要意识到自己的评价在孩子成长中的重要作用,给孩子的成长营造正能量的环境。倘若单单关注学生的考试分数,往往会使学生更不爱学习,适得其反。进入新世纪以来,教育要以全面提升学生整体素养为本,因此老师应该着力提升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不能只是学会考试,要让学生在思想品德课程学习过程中不断提高综合能力,使每位学生逐渐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

当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会遇到各种学习上的困难和挫折,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或者成绩下降等,这时,他们的积极性就会大幅下降。老师更应该注重自己的评价方式,不能过于打击他们,而应该不断鼓励以开发他们的潜能。积极面对课堂,积极面对生活,这一点虽小,但对学生一生都是很重要的,会影响他们以后面对挫折的行为处事方式。当学生完成老师布置的相关学习任务时,老师应该给予中肯客观的评价,让学生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总结优缺点,然后进一步掌握学习方法,不断自我改正和自我提升。老师有丰富的经验,老师的评价和眼光,以及老师给学生提出的一些建议一定是很有营养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应该多听多学,将终生受益。

结语

思想品德课程与语文、数学等其他课程有一些不同,具有不一样的培养目标。根据目前新课标的规定,通过思想品德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及言谈行为举止都能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从而可以形成良好的价值取向和行为规范,达到较高的社会道德水准。因此,在这种背景下,生本理念更加符合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而且可以让学生有更多的学习体验和实践,做到“知行合一”。当然,要想将这种理念的教学模式运用得更好,对学生学习效果增强有更大的推进作用,仍然需要学校、老师、家长及社会各界的持续努力,不断在实践中改进和优化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参考文献:

[1]曾荣.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56-157.

[2]王咏梅,章迎春.生本教育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J].重庆与世界,2010(13):107-108.

[3]其美扎西.合作學习在初中政治课堂上的应用[J].读与写,2013(22).

[4]于朝盈.走出误区,提高实效——谈思想品德教学的体会[J].考试周刊,2010(04).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学生本理念初中教学
思想品德教学中对学生主体意识的挖掘
小学低年级语文阅读生本课堂实践探索
浅谈初中班级高效管理策略
巧用西方文化导入,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如何提高学生思品课学习内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