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初探

2017-05-20游华丽�オ�

山东青年 2017年2期
关键词:感恩高校大学生

游华丽�オ�

摘要:高校大学生感恩教育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养成与培育具有重要意义,然而面对“90后”大学生,感恩教育需要从感恩价值引导、感恩正向情感体验、感恩实践活动的参与等循序渐进的方法让学生真正将感恩品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 感恩;教育

一、 综述(背景)

习近平同志曾经讲到: 有一颗感恩的心很重要,所有的人都要有感恩的心[1]。他要求青年要“学会感恩”[2]。因此,培养当代青年大学生的感恩品质,加强对大学生的感恩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面对个性独特、生活在价值多元化、信息爆炸时代的“90后”们,许多高校关于感恩教育的方式方法似乎并没有因“90后”的独特而进行大胆的创新和探索,更多的还是停留在传统的灌输教育层面,形式比较单一且缺乏吸引力,这让感恩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导致部分学生感恩意识缺乏,人际情感单薄的现象。本文将从多样化的感恩教育方式进行研究与探讨。

二、 感恩教育设计理念

一个理念从真正被接受、认可再到自觉践行不可能单一地依靠“听说学习”,更多地是需要营造理念氛围,让受教者真正置身其中参与体验理念所带来的“正能量或积极情绪”,并在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影响,最终自觉践行理念活动。感恩意识也不例外,它需要三个层面的内容“感恩价值引导、感恩正向情感体验、感恩实践参与”,只有这样才符合事物认知的规律与要求,才能让“90后”真正的信服并习得感恩品质。

三、感恩教育途径探索

(一)实施感恩价值引导,让感恩内化于心

1、加强思政课堂感恩教育,将感恩品质植根于思想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是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在任何时代都不能松懈阵地的教育与管理。在思政课堂上,思政老师应该站在时代发展变化、学生多元化的特点上有针对性地思考课程设计与课程效果,寻找当代大学生感兴趣的点与事件对学生进行 “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的教育,引导和强化大学生的感恩意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价值观,帮助他们克服个人至上、自顾自暇等消极观念影响,从而提高他们的思想素养,形成良好的感恩品质。

2、开展感恩主题教育活动,点滴教育渗透感恩思想

感恩主题教育活动主要是引导学生契合社会时事与热点自行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在这个教育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既是设计者又是参加者,而教师只是其中的引导者,这就让学生在整个设计参与中都发挥着学生自身的潜力,以他们自己喜欢和接受的方式开展感恩教育学习,在他们喜欢的方式中比较深刻地领会与体验感恩的真是含义与要求,这也让感恩教育的思想渗透在主题教育开展的全过程。

3、建立感恩文化宣传设施,营造校园感恩文化氛围

为营造良好的校园感恩文化氛围,学校要增加与学校感恩文化相关的校园硬件设施的修建,如修建感恩墙、感恩故事亭、感恩标语等设施,让学生行走在校园中随处都能看到感恩的宣传标语与建筑。在感恩文化硬件设施的修建基层上,加强校园宣传媒体的感恩文化宣传报道,每天或每周选择与感恩相关的事件、故事进行报道;加强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对感恩的宣传,设立感恩模块专题推送与感恩相关的各类报道,借助各类节日征集学生的感恩寄语等活动让学生真正耳濡目染地受到浓厚的感恩文化氛围熏陶。

(二)开展感恩榜样激励,激发感恩正向情感

1、注重学生榜样宣传,激发学生感恩意识

在校学生中不乏有帮助同学、参加社会感恩行动、点滴帮助涌泉相报的感恩励志标兵,这样的学生就生活在广大学生中间,甚至做的事情都是学生每日所能看见的事情,他们的生活、學习环境都是相似的,他们的榜样作用更有说服力与亲和力,让学生更容易接受。为增加榜样作用的信服度,需要充分发挖掘在校学生中的感恩事迹,在帮助他们解决某些困难的同时宣传他们的感恩事迹与感恩精神,让在校其它学生受到感染与启发,激发他们的感恩意识。

2、注重教师榜样力量,激励学生感恩情怀

教师作为传道受业解惑者,更是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榜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的言行,这就需要广大教师时刻铭记自己作为教师的身份,注意自己的言行,在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讲课内容中,要树立教师自身的感恩形象,感谢学校提供实现个人理想与价值的机会,感谢学生的尊重和配合,从学生情感需求出发,积极帮助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情感等各方面的问题。让教师的实际行动“告诉”学生要常怀感恩之心,让学生在与教师的接触中也逐渐形成宽容而懂得感恩的情怀。

3、榜样感恩体验分享,引发正面情感共鸣

教师与部分学生的榜样宣传示范作用给予了学生感恩行为的重要参考,但行为的最终养成需要正面情感的支撑和引导。如何给予学生正面的感恩情感?这就需要让教师与部分学生从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点滴事迹分享自己自觉践行感恩行为的原因,以及由此行为给他们带来的满足感、荣誉感,对他们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意义,通过榜样感恩体验分享让学生在榜样行为示范作用中,真正从与自己相似的事情中体验感恩情感,体验感恩带来的正面效果,从而引发感恩正面情感共鸣,激发学生感恩正向情感。

(三)设立感恩实践平台,感恩品质外化于行

1、设立助学专项基金,引导学生有爱反哺

为帮助在校贫困学生解决经济问题,也为解决学生日后还款期限等的后顾之忧,设立专门由社会及在校师生捐助形成的专项助学基金,基金通过学生根据个人需要,提出申请、进行面谈、实施资助与反馈、签定“道德协议”等流程实现。学生对所借款项完全由学生自觉根据自己的能力决定还款期限与数额,基金并不对其还款数额与时限做硬性规定,唯一的要求就是签订一份“在有能力的时候反哺感恩社会”道德协议承诺书,一切都建立在信任之上。这在消除贫困学生疑虑的同时,有助于其建立自信、完善的人格,从内心深处感激学校解决他们的经济苦难问题,并存感恩之心回馈社会。

2、设立爱心助学超市,使感恩行为生活化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引导学生将创新创业与慈善感恩精神相结合,为创业学生提供实践场所——爱心助学超市,成为大学生的感恩教育载体。爱心助学超市完全由学生自主经营与管理,倡导在校学生用购物方式感恩回馈社会,爱心超市所得利益根据自己实际经营情况捐助给爱心助学基金;除在校内日常经营活动以外,组织学生开展校外感恩义卖捐助活动,所得善款悉数用于贫困学生的助学基金或其它社会弱势群体,这让大学生在拥有乐于奉献的爱心,增强社会责任感,传递正能量的同时,将志愿服务与感恩社会相结合,让学生的感恩行为日常生活化,并真正意义上实现感恩品质与精神的实践和传承。

3、注重感恩移情训练,升华感恩认识内涵

以各类节假日为契机,开展学生感恩移情活动。(移情:移情可以使一个人将其自身投射到他人的心理活动中去分享其情感,也可以受他人情感活动的引导而产生相应的体验[3])如母亲节组织学生开展给母亲打个电话表达自己对母亲的感谢;重阳节组织学生给自己的爷爷奶奶打一个亲情慰问电话。让学生在移情活动中用心思考不同角色的特点与不同,在实际参与中用心体验生活的来之不易,增强自身的感恩之心,逐渐促使自己的感恩情感升华,提升对感恩内涵的认识。

[参考文献]

[1]习近平. 所有人都要有感恩的心[EB/OL]. 新华网,2014- 01 - 28.

[2]习近平. 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4 - 05 - 05.

[3]张军、周密.关于高校开展感恩教育的再思考[J].教育探索,2015(9).

(作者单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宁波 315800)

猜你喜欢

感恩高校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亲缘感恩教育研究浅析
树欲静而风不止 子欲尽孝而亲不待
大学生感恩、孤独感和手机依赖的关系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感恩、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