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导师制对计算机专业学生专业兴趣和创新实践能力培养的作用
2017-05-19廖媛媛
本文为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编号:2015JGB469)
【摘 要】 针对计算机类专业学生的特点,应采用导师制培养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让学生掌握项目开发的IT技术,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和争取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最终是学生成为职场中炙手可热的人才。
【关键词】 导师制;计算机类专业;学生;专业兴趣;创新实践能力;培养;作用
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国IT行业对人才的需求量逐渐加大,截止2016年,已经突破1400万并呈上升趋势,仅软件开发一个分支的人才缺口就在百万。但是“IT市场已经饱和”、“计算机专业学生毕业不好找工作”的声音却不绝于耳,这主要是因为现在企业的招聘需求发生了变化,现在的企业更偏向于招收具有项目经验的IT人才。而我国在校大学生很难去接触全真的企业项目,根本无法收获项目经验。导致走出校门空有一纸文凭,无法成为企业需要的“一插即用”型经验人才,所以一定要在整个大学中,让学生提前接触全真项目,积累经验。导师制就能很好的弥补大学教育过程中的不足,更有针对性的为学生服务,采用校企合作方式帮助学生尽快成长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一、专业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指一个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人们若对某件事物或某项活动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从事这项活动,集中精力去获得知识,并创造性地完成当前的活动。美国著名华人学者丁肇中教授就曾经深有感触地说:“任何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要看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兴趣,换句话说,也就是有没有事业心,这不能有任何强迫。……比如搞物理实验,因为我有兴趣,我可以两天两夜、甚至三天三夜在实验室里,守在仪器旁,我急切地希望发现我所要探索的东西。”
由此可见,专业兴趣的培养对是否能长久从事计算机这个行业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而独立学院的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由于入校时的录取分数相对较低,文化基础知识总体相对薄弱,没有形成一个好的学习方法。这些学生对学习有一种厌倦的态度,同时对自己缺乏自信心,往往碰到难学的东西,很容易就放弃。所以在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时,他们先是意外,继而茫然,最后失望,甚至产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从第一门专业课挂科后就失去了专业兴趣,所以挂科“红灯”一直亮到毕业。此时,导师制却起很重要的作用,帮助失去学习兴趣和自信心的同学重新振作、调整心态、制定目标、重新回到学习的轨道。因为学习计算机类专业的学生大多来自理科生,而理科生更多的是需要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除了受智力因素的影响外,还受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作为外在的非智力因素也影响了学生思维灵活性的培养。
虽然导师制已经不是什么新颖的话题和教育方式,但是导师制作为外在非智力因素无疑为培养新生专业兴趣和思维的灵活性提供了条件和保障。
二、计算机实践能力的培养
学生一旦真正了解和喜欢上计算机,就会对计算机产生浓厚的兴趣,希望获取更多有关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这时,专业兴趣就会引领他们朝着企业需求的人才方向发展,不断通过各种方式去丰富自己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导师制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培养他们的专业兴趣、发掘他们潜在的创新实践能力。
1、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分组
根据导师的观察,分析学生的特点和各自对计算机的兴趣、看法,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有助于导师进行针对性的辅导。
网页设计组:主要研究各类网站,掌握网页设计相关软件。成员要求:具备一定的审美观,有耐心,在美术方面有一定的功底和爱好。
程序设计组:主要掌握编程技巧和算法思想,掌握C语言和Java其中任一种语言。成员要求:思想灵活、爱好编程、严谨仔细。
创意组:主要研究商业策划,文字写作、学习和掌握各种其他自己感兴趣的知识。成员要求:在计算机专业知识方面并不是特别突出,但是有思想和想法,具备其他专业一定的知识技能,文字写作功底深厚。
2、针对性的布置学习任务
网页设计组:进行各类网站的制作,为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做准备。
程序设计组:选择各自擅长的编程语言(如C语言、java等),进行自我训练和提高,使用“蓝桥杯”真题练习,帮助提高编程能力、拓宽思想和优化算法,力求在“蓝桥杯”竞赛中拿到奖项。
创意组:分析和研究每届广西区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书,了解相关专业的申报方向和内容,准备广西区创新创业项目的申报。同时关注“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相关信息,争取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并能成功获奖。
3、对学习任务的检查和疑难问题的解答
组织每周一次检查,以小组讨论的形式进行,每个小组由组长用幻灯片进行展示学习的完成情况,每位小组成员简述自己完成的部分,通过导师提问达到检查效果。这种检查方式既能检查每个学生是否自行做任务,又能锻炼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最后由导师进行总结,对每组提出的疑难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回答。
4、对学习效果的总结
俗话说:“有压力才有动力。”只要导师抓得紧、抓得严,学习效果自然就会显而易见。同时,采用“淘汰制”的方式,对不服从导师指导、不完成学习任务的学生,导师将有权暂停或放弃对该生的指导,改由其自学。
三、学科竞赛
“蓝桥杯”全国软件信息技术專业人才大赛和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都是检验学生编程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的途径。利用导师制的优势,宣传和鼓励学生在校时多参加学科竞赛,一是可以获取知识,扩宽视野;二是可以从竞赛中获得成就感,为日后学习和深造提供了充分的动力。三是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从2013年实行导师制后,学生在蓝桥杯竞赛中获奖人数不断增加,获奖名次不断提升。
“蓝桥杯”全国软件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获奖名次及人数(广西赛区)
到目前为止,其中进入“蓝桥杯”全国软件信息技术与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得三等奖1人,优秀奖1人。
同时参加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在奖项上也实现了“零”突破,而且伴随着导师制的成熟,奖项也在不断的“升级”。
广西高校计算机应用大赛(网页设计)
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导师制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培养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四、积极争取自治区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针对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来鼓励和帮助大学生创业以更好地解决就业问题,同时各高校响应国家政策培养在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为支持在校大学生创业创造条件。广西区政府也不例外,自2012年以来,连续几年开展广西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鼓励在校学生撰写项目申报书,获得可观的支持经费作为小额投资的资本,鼓励在校创业。
学生通过这类创新创业项目,可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同时也可以将课本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付诸行动。特别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在这些项目中,他们不仅学会了使用计算机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还提高了编程技巧和思维灵活性,培养了人际关系,增强了团队合作的能力,为走出校门、走进企业又增添了一门“技术”。导师制的实施,为学生带来大量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其中包括广西区级和国家级,共获得支持经费总额达16.4万元。
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个数及结题情况(含区级和国家级)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
廖媛媛(1981-)女,汉族,广西桂林人,广西师范大学漓江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云计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