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北京)暨第一期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研究中心高端论坛综述
2017-05-19
河北金融学院 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研究中心
2017年4月,第七期香樟经济学Seminar(北京)暨第一期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研究中心高端论坛在河北金融学院召开。本次论坛由河北金融学院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研究中心主办,金融研究所、德融研究院承办,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多伦多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科研院所专家学者围绕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的相关问题展开研讨:
杨兆廷(河北金融学院教授、校长、雄安新区建设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中央对雄安新区发展的建设目标定位明确,要实现中央对雄安新区“绿色生态宜居新城区、创新驱动引领区、协调发展示范区、开放发展先行区”的宏伟建设目标,雄安应如何做?河北应如何办?雄安不应该是一个消费型城市,而应该是生产型城市,在建设中,政府首先要做的就是打造雄安的核心竞争力,通过改善政府管理与服务环境、建设好当地的人文社会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打造良好投融资环境等四个方面提升雄安新区核心竞争力,使之成为一个魅力十足、活力四射的新城市。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河北应借力发展、借势推动,通过雄安新区的建设发展,支持、服务、打造京、津、雄安“京三角”,促进京津保率先联动发展,最终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目标。
汪德华(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财经审计研究室主任):
雄安新区的发展需要中央的智慧和资源,在一张白纸上建设一座现代化城市需要多样化的金融支持。雄安必须树立人口稠密区域发展的新观念,实现中央资源与本地条件的“化学反应”,通过雄安新区的外溢效應让京津冀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三极。如何让来自中央的高端产业资源和河北目前低端产业条件产生化学效应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吴要武(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系副主任):
中央对雄安的期待,不仅仅是建设一个新城,不仅仅是实现京津冀深度一体化,而是要充当撬动中国经济新一轮高速、可持续增长的支点,帮助中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进入发达国家行列。未来增长的动力主要有三个,一是深度城镇化,二是进一步的人力资本投资,三是深化改革,向改革要发展的动力。对于雄安来说,要寻找雄安的比较优势,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承接高端产业提前做好准备、提供好配套与服务。要在深化改革方面走在前面,打破传统的条块分割体制,下决心推进价格体系改革。
郑世林(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技术经济理论方法室副主任):
雄安新区建设是国家自上而下的大都市圈建设及区域经济发展的试验田,与之前的深圳特区、浦东新区等改革试验有较大不同,雄安新区被赋予更多探索深化改革、都市圈一体化绿色发展、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等重要使命。雄安新区应该是一座大学城市,应独立建设自己的城市大学,采取国际化的运作体制,招揽世界一流的科研人才。其次,雄安新区应该成为创业者的天堂,成为一座科技新城。再次,雄安新区建设应该成为一座绿色城市,探索一条以优质环境带动地区经济发展的道路,对河北其他地区高污染行业逐步淘汰,提高环境规制标准,成为河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真正成为治理华北雾霾全盘治理的突破口。最后,雄安新区应该成为探索新都市圈发展的标杆城市,应在新的发展路径上破题,成为一个创新驱动发展的城市发展模式,大开放式发展,吸引全世界的优质资源,成为世界城市的新典范。
张学勇(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研究生院副院长、中国资产管理研究中心主任):
雄安新区建设有四大金融机遇:一是雄安新区巨量的建设,带来金融投资机会,财政支持力度优先,可通过PPP、金融市场等方式来解决。二是发展高端、高新产业,积极吸纳和集聚创新要素资源将聚集风险投资的机会。三是金融机构总部搬迁,金融资源的集聚,能够创新金融服务,可以试点离岸金融等金融服务。四是深圳、浦东新区模式显然不能适应雄安新区建设的需要,必须创新思维、全新打造,才能产生各类资源集聚能力,形成较高的投资回报率。对雄安新区建设的五点思考:如何带动民营资本、外国资本投入?如何做到人才储备?如何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如何通过制度创新带动经济模式创新?如何形成要素、生态全新的智慧之城?
周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技术经济及管理系副主任、智慧商务实验室副主任):
雄安新区需要考虑人口问题,人口效能型集聚的本质是人才集聚、人才能量集聚、人才张力集聚,这是雄安新区高起点规划、建设并迅速形成裂变力的根本,雄安新区要增强集聚效应,凝聚发展内核。一是在苦炼内功与内涵式发展方面,要正确认识“辐射”带动与内在增长极、引力核之间的关系;正确把握政策红利与等靠要之间的界限,防止“政策诅咒”;要正确处理新与旧,已有格局与未来蓝图之间的衔接与过度等。二是在凝心聚力、吸引人才为目标方面,要开放——开放多元,辩证地认识高端、高新产业与一般产业之间的关系,不搞一刀切;要宜商——市场主导,辩证把握产业规划与投资营商环境之间的关系;要宜业——产业化与合理的产业组织,成组配套、前后协作;要宜居——高度重视与人相关的政策、法制、产权、资源、社会、教育、公共福利。
吕勇斌(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滇西金融研究院副院长):
金融在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中起着关键作用。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决策者应意识到,要倚重市场机制的根本性作用,避免政府的过度行政干预。在未来的发展中,雄安可借鉴的是筑波、硅谷模式,实现产学研的联动配置和协同创新,着力通过股权投资、产权交易市场和金融平台等直接融资手段,大力打造雄安“金谷”:集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金融于一体的“金品牌”。根据雄安新区的“创新高地和科技新城”发展定位和建设规划,学界应加强科技金融、绿色金融、金融科技等方向的研究。
赵永新(河北金融学院教授、全国创新创业导师):
必须以“未来的视角看雄安的未来”,雄安新区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过程中绝不仅是简单地搬迁,一定是在搬迁过程中充分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手段对企业甚至产业进行提升改造,对金融行业进行提升改造。随着各行业的提升,整个城市产业将提升到智慧产业,城市建设将步入智慧新城、绿色新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