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探析
2017-05-19李蕾
李蕾
本文为西安体育学院2012年青年科研项目《陕西省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的研究》
【摘 要】 本文以陕西省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为研究对象,对其运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为培养陕西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提出了对策建议:转变办学观念;加强政策支持;打造合作团队;完善法规制度;改善知识结构。
【关键词】 陕西省;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办学模式
在“举国体制”下,我国在奥运会等世界级体育大赛中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大批优秀运动员的涌现,而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优秀苗子绝大多数来自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以下简称少儿体校)为我国竞技体育持续、稳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近年来,由于社会发展对人材需求的变化,就业者择业观念的变化,以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的不断提高,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在发展上遇到了一些瓶颈问题,如招生困难、就业不畅等。如何解决好这些问题,使少儿体校持续为国家体育事业的发展做贡献,就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难题。
一、研究對象与研究方法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以西安、宝鸡、榆林、延安、安康、汉中六市被国家体育总局命名为“国家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的少年儿童体育运动学校为研究对象,对其办学模式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对策。
二、陕西省少儿体校办学模式运行现状分析
1、政策法规
国家体育总局在2000年出台的《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指出:进一步完善“举国体制”,明确中央和地方发展竞技体育的责任,充分调动中央和地方、国家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发挥竞技体育的多元功能,全面提高我国在国际体坛上的竞争实力;继续贯彻“三从一大”科学训练的原则,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重视文化教育和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保证优秀运动员完成九年义务教育,扩大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的比例,运动队逐步向院校化过渡,为优秀运动员提供更为便利的入学、深造条件;加快训练体制改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后备人才培养体系。[1]
2012年9月,为贯彻落实全省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建设工作会议精神,加强市、县级体校建设,夯实陕西省业余训练工作基础,加快构建举省一致的体育后备人才建设体系,陕西省体育局、省教育厅本着“扶优扶强、以奖代补”的原则,制定了《陕西省少儿体校评估奖励办法》。
2、运动训练
运动训练是竞技体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在教练员的指导下专门组织的有计划的体育活动。[2]
(1)运动训练方式。
从表1可以看出,在西安、宝鸡、榆林、延安、安康、汉中六市少儿体校的训练方式上,“亦读亦训”的占比高达76.9%。
(2)运动训练计划类型及执行情况。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制定了多年训练计划、年度训练计划和周期训练计划,这与每个学校对教练员的工作要求密切相关。其中,74.4%的教练员有年度训练计划,92.1%的教练员有课时计划。对于周期较长的计划,很少有人能严格执行,是由于教练员们普遍认为,即使有了多年训练计划,在具体执行过程中也会因为运动员的年龄层次、竞技水平以及突发事件等各种原因而导致难以落实。因此,教练员们一般只认真制定并执行更为具体而实效的课时训练计划。
(3)教练员学历及职称情况。调查表明,各市少儿体校教练员的学历以本科为主,占比达到97.31%;中专、大专以及研究生学历的教练员人数很少,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练员仅1人。在具有本科学历的教练员中,有18.46%的教练员经过正规体育学院的体育教育专业或运动训练专业的全日制学习,其他教练员则通过函授或者其他学习方式。
六市少儿体校教练员的职称结构水平比较相近,但是,西安、宝鸡、榆林三市表现出高级职称的教练员占比更高一些的特点,主要是由于这些地区经济较发达,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的能力更强。
3、少儿体校管理现状
体育运动学校的管理主要有运动员日常教学管理、运动训练管理和经费保障三大部分,只有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发挥出管理的最大功效。[3]
(1)运动员日常教学管理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各市大部分学校的运动员都是“三集中”(学习、生活、训练)的学训方式,只有少部分运动员属于“二集中”(训练、学习)和“一集中”(只负责训练)。这就要求教练员对学生的日常生活必须严格管理,并担负起运动员的日常训练以及与训练有关的思想教育和生活服务工作。教练员的角色也变得多样化,他们有时是学生的老师、教练,有时是学生的朋友甚至父母。
(2)运动训练管理情况。在被调查的主管训练的学校领导中,大部分领导所学专业是运动训练或者体育教育,且本科学历达到90%以上。少儿体校看重的是领导的业务水平,其目的十分明确,就是抓训练、出成绩。
(3)经费保障情况。经费来源单一是全省各市体校办学面临的共同现状。走访中我们了解到,各市少儿体校的经费均来源于地方政府的财政拨款,能得到社会或个人投资办学资金的体校几乎没有,而办学经费不足又是影响学校发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拓宽办学资金渠道、克服“等靠要”思想,成为陕西省各市少儿体校共同面临的难题。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近年来陕西省以不同形式出台了相关的政策措施,对于少儿体校的办学提供了较好的政策外部环境。
(2)六市体校竞技教练员主要以中青年教练员为主,各市业余竞技教练员年龄结构、学历和职称都基本合理,但是年龄结构存在地区差异,学历含金量不高,高学历偏少,教练员岗位培训与学历教育结合不足。另外,有44.2%的教练员对自己的工资待遇“不太满意”,影响了工作的积极性。
(3)在文化课教学管理方面,有72.1%的领导以前是学体育的,75%的体校领导都认为现有的训练经费不能满足正常的训练竞赛开支,而且经费来源单一。
(4)所有少儿体校生源匮乏,毕业后成绩好的运动员进入上级训练队,其他流向普通或重点学校。
(5)陕西省少儿体校办学模式的弊端是:培养运动员目标单一;生源匮乏;运动竞赛中“金牌主义”功利的错误导向;重视训练、轻文化课学习思想严重;后勤经费保障不足。
2、建议
(1)转变办学观念。坚持把学习为主、训练为辅的原则作为少儿体校办学目标,确保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全面发展。改变领导思想,重视和明确办学目标,强化组织实施力度,努力贯彻落实。增大少儿体校学生的升学率和输送率,吸引更多具有天赋的学生积极参加少儿业余训练。
(2)加强政策支持。促进省市教育部门与体育部门的协调沟通,共同领导,共同管理,引导“体教结合”模式向有序的轨道前行。提升政府投资,加大自我创业力度,拓展思路积极开展相关体育产业的经营性收入。政府应减少壁垒,鼓励和支持企事业组织、社会团体及其他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体举办少儿体校。
(3)打造合作团队。建立“合作型”的教练员队伍,以继续教育的方式进行岗位培训,改革教练员选拔聘用制度,引入竞争机制,拓宽教练员来源渠道,竞争上岗,建立教练员岗位培训考核指标体系。
(4)完善法规制度。增加运动员的注册和省、市级交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落实管理制度。
(5)改善知识结构。加强文化课教师队伍建设,开展教育活动和研究所需的教育学科知识以及技能学习,努力形成适合体校教学的现代教育理念。
【注 释】
[1] 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http://www.sport.gov.
[2] 周桂琴,尹军.国内外振动训练在训练学领域比较分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0-12-15.
[3] 王永训.山东省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04-18.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在北京奥运会、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的讲话[Z].新华网(北京电),2008-9-29.
[2] 于爱军.山东省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及发展模式的研究[D].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2013.10.
[3] 张永龙.安徽省体育运动学校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D].优秀硕士论文数据库,2014.6.
[4] 杨再淮等.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市场的结构及其影响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6.
[5] 严德一.影响我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资源开发的因素[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8.
[6] 唐建倦.中国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8.
[7] 马志和等.国外教育系统培养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共性經验及其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2.
[8] 高松山.河南省少年儿童业余体校的发展现状与对策[J].体育学刊,2015.3.
[9] 罗普磷.我国竞技体校的优势及其制约因素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2.10.
[10] 陈道裕.“教体结合”培养高素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研究——以浙江省为例[J].体育科学,2010(第26卷)1.
【作者简介】
李 蕾(1977-)女,陕西汉中人,教育学硕士,副教授,西安体育学院教师,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