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化、压迫与意识缺失:中年女性居民日常行为特征研究
2017-05-19李楠方吕江帆
李楠方?吕江帆
本文为河北省人社厅社会保障项目《生命历程视角下的职业发展研究》(JRS-2015-1035)
【摘 要】 本文以多个地理节点的调研日志作为基础数据,对部分女性进行了各种形式的访谈,描述了中年女性群体日常生活时间分配、地理出行范围等内容,并阐述了形成该群体日常行为特征的历史原因并对未来女性研究的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女性主义;中年女性;日常行为;文化传统
一、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合作内容的不断加深,入世十几年来,我国与世界金融体系的融合程度日益紧密,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国民的受教育程度、生活水平也因此大幅提升,联合国《2014年人类发展报告》调查组在全球范围内选取了141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跟踪研究,结果显示中国已经从1990年的低人类发展水平组别跻身至高人类发展水平组别,[1]其卓越的发展成就令专家学者惊叹。尽管在此背景下我国国民的价值观念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2]平权思想的受众群体不断扩大,父权统治意识有所松动,[3]但受到绵延千年的封建文化的影响和束缚,当前我国社会的性别歧视问题仍然十分严重,改善女性的弱势状态仍然是一个艰巨且长远的工作。
依据已有的研究可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的推进,我国受益程度最高的是城市青年女性群体,[4]该群体受教育程度较高、经济独立、思想开放,有较强的生存能力和改造社会的能力。出于社会阶层分异的考虑,青年女性群体是社会学者研究的主要对象,中年女性成为研究主体的几率较低,笔者认为,研究中年女性群体的日常行为特征能够丰富当前社会学领域中性别差异的研究结论。基此,详细客观描述中年女性日常生活内容、出行轨迹、内心活动成为了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数据基础与研究方法
1、数据获取
笔者通过发放问卷、入户走访、蹲点观察、电话采访等方式获得,部分数据是在加微信和QQ好友后聊天所得,采访地点不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年龄的划分标准如下: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对年龄作出了新的规定:44岁以下为青年;45岁至59岁为中年人;60岁至74岁为年轻的老年人;75岁至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年人。依据该标准,在调研发放的220份调查问卷中有效样本为171份,有效率77.7%,有效样本中的23名女性接受过深度访谈。调查问卷中的问题包括年龄、收入、婚姻状况、是否与子女同住、受教育程度、日均时间分配、出行距离等。
2、有效样本社会属性统计
本次调研里中年女性居民的有效样本为171人,平均年龄为53.3岁,按照世卫组织中年群体划分标准分布在45-59岁来看,本次调研的女性群体的平均年龄处于该划分区间的中段。从客观统计看,已婚人员占73.1%,离异人员占20.5%,丧偶人员占5.3%,未婚人员1.2%;无工作者(截至调研日从未参加过工作)占22.2%,退休人员占28.7%,企业职员占15.2%,行政人员占10.5%,专技人员占6.4%;月收入2000元以下人员占39.2%,2000-4000元占29.8%,4000-6000元占21.6%,6000元以上人员占9.4%;不与子女同住的中年女性占54.4%,有孙辈的人员占69.0%。从笔者主观感受来说,行政人员和专技人员群体不同程度出现了精神状态佳、有幽默感等特征,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的女性语言组织能力均较强。
三、行为特征描述
1、时间行为特征描述
为了解中年女性居民日常生活状态,笔者在问卷2中将一天中的6:00-22:00时间段内分割成若干小时间段,要求受访对象填写自己的生活习惯,包括起床时间、午休时间、晚休时间以及早餐、午餐、晚餐时间,在五个生活内容分类中填写自己的时间分配,五个生活分类分别为:①购物:包括采购食材、生活用品、为自己购买物品;②家务:包括带孙辈、做饭、打扫、洗衣服;③睡觉;④娱乐:包括喝下午茶、看电视、听歌、与朋友聊天;⑤锻炼:包括散步、跑步、跳广场舞等。
本次调研中受访对象平均起床时刻为早晨6:22,平均午睡时刻为12:53,晚休时刻为23:11,可见中年女性居民群体每天花费时间最多的生活内容是家务劳动和外出购物,娱乐休闲时间较少,除了两名受访对象表示家务由家政人员专门打扫外,其他女性均表示家务是她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内容。
笔者选取一名较典型代表黄阿姨的日常访谈记录可印证以上行为。
黄阿姨现年58岁,居住在地理节点B藏龙福地小区,经常带孙子去地理节点D希望绿洲小区散步,黄阿姨年轻时负责照顾丈夫、儿子,一直无工作。现与丈夫、儿子、儿媳同住,儿子为建材商人,收入丰厚,有两个孙女、一个孙子。
笔者问(以下简称问):“家里的事情一般都是谁打理呢?”黄阿姨(以下简称黄):“当然是俺们做,难道让男人来做?他们可做不了,他们要做我还不放心呢。”
问:“那您丈夫会帮您一起带孙子吗?”黄:“才指望不上他呢,就知道打麻将聊天啥的,孩子都是俺跟俺儿媳妇儿一起带,偶尔孙子需要接了让他接一下,俺儿子生意忙,家里的事情就得俺们做。”
中年女性有着牢固的“主内”思想,为了下一代操持家务和带孩子的意识强烈,在中年女性群体影响下,“主内”思想不同程度地向下一代女性群体位移。
2、空间行为特征描述
在调查受访对象日常出行距离时,为避免地理数据过于抽象,笔者将调研地点周边具有代表性的地理标志名称显示在问卷中,并依据地理距离的等级进行了划分,要求受访对象选择一周之内必去的地点并说明原因,统计如下:在小于1.0km的地理范围内占57.3%,1.0-3.0地理范围内占27.5%,3.0-10.0km地理范围内占10.5%,10.0km以上占4.7%。选择动机排名前三名的是:①日常果蔬采购;②陪孙辈出行;③与家人出游。掣肘出行行为的原因排名前三名的是:①沒时间;②不会开车;③不知道怎么到达目的地。
受访女性总体出行距离较短,出行目的以家庭成员日常衣食住行需要以及陪伴家人一起吃饭、游玩为主,极少有女性表示出行购物是单独为自己购买物品。中年女性群体以家庭为核心的意识强烈,日常出行距离和目的始终围绕家庭需要这一核心概念。受访对象的出行目的统计与笔者在地理节点日常观测结果基本一致。试举两例,如:
2016年3月7日(工作日)16:02调研地点某公园,婴幼儿随家长出行的样本为29例,其中中年女性+孩子的组合11例,中年女性+青年女性+孩子的组合7例,青年女性+孩子的组合为5例,中年女性+中年男性+孩子的组合2例,青年女性+青年男性+孩子的组合2例,中年男性+孩子的組合1例,青年男性+孩子的组合1例。
以2016年3月19日(休息日)10:55在调研地点某小区,笔者在小区门口进行了60分钟的观测调查,在332例出行样本中,符合“手中拎着大量蔬菜”和“日用品”要件的有效样本为144例,其中中年女性+中年男性组合55例,中年女性独自出行21例,中年女性+青年女性组合25例,青年女性+青年男性组合22例,青年男性独自出行13例,中年男性独自出行8例。
四、中年女性日常行为特征形成原因的思考
我国是有着两千余年历史的国家,理论上说,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已三十余年,加入世贸组织已十余年,我国民众的生活方式早已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逐渐与国际社会融为一体,性别平等意识应作为普世价值的一部分成为我国各阶层民众的共识。但不可否认的是,绵延千年的封建文化中的大量“糟粕”仍深入且广泛的影响着我国广大民众的日常生活。[5]该文化指导下对妇德的考量依据女性在“内”领域的礼仪是否得体,这构成了中国女性的独特气质。内外之分是男女性别不平等的开始,这种分别并非生理之别,而是仪式化、规范化的性别角色区分。“内外有别”便是儒教建构性别角色区分的模式,始终将女性放在附属、卑下的位置,女性仅在围墙与门窗分隔出的“内”空间也就是家庭中行动,并始终要具备“谦卑”、“顺从”、“克己”等素质。[6]本次受访的多位女性在言谈中都在不同程度上承认受到了传统文化对女性的影响,尽管表示日常生活十分辛苦,但比较接受“女人应该为家庭奉献”这一观念。当然,也有少数女性对性别角色被差别对待这一社会现象表示不满。
同时需看到,我国奉行以“孝”为核心的尊长文化,受父权话语遮蔽下的女性虽然是被压迫的对象,但推崇“孝当先”文化的中国,在实际生活中母亲却拥有不可小觑的权力。[7]母亲拥有权力不是出自性别自觉和性别优待,而是代替父亲行使权力。在访谈中笔者也发现,中年女性在家庭内部事务中有较高的发言权,受访对象对这一状态比较满意,对于得到话语权的文化背景也无意深究,这应是俗语“多年媳妇儿熬成婆”的内涵。
五、结论
本次受访的中年女性大量出生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中期,生活经历较丰富,吃苦耐劳的意识较强,同时也应看到这个群体的女性接受现代化信息技术的程度略低,对新兴事物的接收速度偏慢。受访女性价值观的形成时间大多在改革开放开始之前,以家庭为核心的“传统”意识较浓烈,日常行为仍然父权文化所统治和束缚。同时必须看到,中年女性出于维护自身在家庭事务中话语权的目的,有意将“主内”思想传递给下一代女性,这是学者们需要警惕的。
【参考文献】
[1] 2014年人类发展报告编写小组.2014联合国人类发展报告[M].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14.
[2] 李楠方,路紫.入世以来我国若干产业发展影响评估[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5.
[3] 范若兰.父权制类型与女性政治参与模式分析:一个理论思考[J].思想战线,2015.5.
[4] 李楠方,谭思,路紫.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女性网络行为特征分析[J].贵州社会科学,2016.1.
[5] 贝淡宁.中国新儒家[M].上海三联书店,2010.11.
[6] 任继愈.中国哲学八章[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11.
[7] 楚爱华.父权遮蔽下的母亲生存景观和应对策略[J].齐鲁学刊,2007.2.
【作者简介】
李楠方(1985-),硕士,河北师范大学旅游系讲师,研究方向:人文地理与女性行为.
吕江帆(1968-),硕士,河北师范大学旅游系高级政工师,研究方向:人文地理与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