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陈怡三部混合室内乐作品的结构及其美学内涵

2017-05-18

关键词:喜雨室内乐大提琴

雷 蕾

(闽江学院 蔡继琨音乐学院, 福建 福州350108)

陈怡三部混合室内乐作品的结构及其美学内涵

雷 蕾

(闽江学院 蔡继琨音乐学院, 福建 福州350108)

从作品基本背景、作品结构、美学思想三个方面,对陈怡的三部混合室内乐作品进行探讨。五重奏《春夜喜雨》组合形式将我国传统诗歌结构和现代创作技法相结合,最大限度提高不同乐器之间的融合度,充分体现了具有我国诗歌结构特点的人文情怀和意境;三重奏《宁》以中西方乐器合璧的组合形式,将民歌曲调和日本民族调式相结合,将现实主义的纪实风格音乐特征表现得如临其境;三重奏《静夜思》以同名诗歌为原型,通过复三部曲式的创作手法,要求演奏者以西洋乐器模拟民族乐器音色特点,整个作品营造出宁静之中丝丝乡愁缠绕的音乐氛围。三部作品均体现了作曲家“洋为中用”“中为洋用”双管齐下的创作思想,为现代室内乐带来不一样的听觉感受。

陈怡;三部混合室内乐;基本背景;作品结构;美学思想

前言

陈怡创作了多首具有现代主义风格的室内乐作品,在现代室内乐创作领域中具有较大的贡献[1],尤其是其创造的三部混合室内乐《宁》《春夜喜雨》《静夜思》,在现代音乐创作领域中具有重大的影响力。陈怡的作品充分将西方技法与东方文化的基本结构结合起来,促使作品呈现出浓厚的中国风。陈怡三部混合室内乐作品在结构上突破了传统的思维模式,形成新的结构形式,借助新颖的语言,创造出一种新的音乐风格,混合室内乐就是一种新型的音乐形式。陈怡三部混合室内乐作品结构是东方传统文化的综合,通过音乐作品的结构分析,能够更大限度的探究混合室内乐作品的美学价值以及传递出的美学思想[2-3]。

一、《春夜喜雨》的音乐结构及美学思想

(一)作品基本背景

诗歌《春夜喜雨》是我国唐代诗人杜甫的经典代表作之一,诗歌本身主要借物抒情,诗人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春季夜雨的喜爱以及赞美之情。其中“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两诗,更是被当代文人广泛运用,借以表达对充满生命气息的春雨所包含的文学情怀。陈怡创作的五重奏作品《春夜喜雨》是在原诗歌的诗词结构基础上创作而成,运用长笛、单簧管、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五件乐器(这样的组合形式,常常是西方传统五重奏组合的标配),借助各乐器的不同音色特点和优势,达到声部的平衡,通过积极的旋律走向,传递出勃勃生机、充满希望的春之气息[4]。

(二)作品结构分析

五重奏《春夜喜雨》在音乐创作上,融合我国诗词的特点,主要是借助乐曲抒情,不同于诗文字里行间的抒情。《春夜喜雨》更加注重乐曲的抒情,通过编曲将作品所传递的深意表达出来。整部作品可以看作是在安静的背景上形成的,整部作品的张力经历由最初的安静到高潮,最后积极向上且充满张力的音乐情感持续到作品的结尾。作品速度稳定统一,通过节奏的律动加强乐曲旋律的灵动性,使乐曲的张力得到延展。

旋律走向借助半音化音程材料来实现,通过各种音程材料,将各声部的特点都表现出来,借助长笛与单簧管的同步颤音来将不同阶段的“春风”“春雨”表现出来,同时在演奏中与小提琴、大提琴的靠马颤弓相呼应,借助钢琴声部的高音点缀,促使每个声部的声音能够完全融合。但在具体的乐器声部的相互呼应与结合上,要根据不同段的音乐曲式的特点进行分析,最大限度地提高乐器的融合度。作品从第65小节起(谱例1)借助大跳音程进行音调的对比,营造出婀娜摇曳又带有些许俏皮的音乐形态,与之前相对平稳的旋律走向,形成较大的音乐性格与形象上的反差。在这一过程中,使用音程走向对比材料B,通过弦乐和声的呼应,并使用滑音奏法,通过京腔韵白表达作品。将弦乐的和声及木管乐器的回声结合起来,通过声部的交织将音响表现出来。第一乐段的结束句中,乐音走向温婉流转,仿佛古琴音律一般千回百转,并逐渐增强各声部旋律的力度,仿佛喘息一般的乐句行进,以长笛与单簧管相继持续的颤音音型带出一种跃跃欲试、充满希望的音乐情绪,并在这种音乐情绪的持续中结束乐曲的第一乐段。

谱例1

从第88小节开始,(谱例2)钢琴以无穷动的音型节奏进入,瞬间带入急促的节奏气息,与之前乐段的音乐织体形成鲜明对比,宛如描绘春雷滚滚而来,春雨来去匆匆,万物受到春雨的洗礼蓬勃生长的画面。乐曲的织体发展也依托于类似托卡塔的节奏音型,情绪由静至动,逐步转变,从曲式结构的角度看,该乐段其余声部主要发挥陪衬、点缀作用[5]。

谱例2

乐曲演奏进入第105小节后,(谱例3)钢琴织体逐渐加密,右手采用有明显中国戏曲节奏特点的音乐动机,左手以带有重音表现的八度音型呈现主旋律,与木管声部叠加,两个乐器同步行进,强调了低声部的厚实音效;与此同时,大提琴、木管和钢琴声部同时采用密集的32分音符群,表达一种紧锣密鼓的积极氛围,尤其钢琴的右手声部,这一音型不断延续到第115小节,为第116小节的高潮段做准备,(谱例4)并在高潮达到一定阶段后,继续推进高潮,向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第133小节行进[6]。通过仿佛天边传来的弱奏的乐句行进,描绘出滚滚春雷带来令人欣喜的春之交响。

谱例3

谱例4

(三)美学思想

五重奏《春夜喜雨》中较多对答式乐句结构,借以呈现春天万物苏醒相互映衬之美。整首作品不仅表现出传统诗词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乐曲中,将诗词的人文关怀完美地呈现出来,同时又发挥意境的作用,在音乐表现中,呈现出“春风润物细无声”的诗画意境。

杜甫的诗歌《春夜喜雨》,按照“听雨”“望雨”“想象”的过程,将“喜雨”的情感传递出来,整首诗运用了拟人、对比的艺术手法,通过意境的构造以及图画的描绘,创造出具有较强表现力的作品。五重奏《春夜喜雨》的音乐结构,根据作品内容与情感的变化选择合适的音乐材料,促使整体的音乐织体发生强烈的对比变化,并在音乐演奏中极具力量,推动高潮的发展,并能够一直持续到结尾。作品以原诗歌为脚本,力求在音乐氛围上体现出明确的层次感,一步步进行情感的释放。整部作品的字里行间都在传递着欣喜之情,通过灵动的旋律走向、丰富的和声织体、层次鲜明的声部对比和不同乐器之间的对话等创作手法,将世间万物对春雨的喜爱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音乐作品在实际演奏中具有较强的表现力,以及极具张力的音乐性格表现,促使作品能够更好的传递出丰满的音乐形象和浓郁的音乐情感,并促使听众产生情感的共鸣。在《春夜喜雨》这部音乐作品中,作曲家在进行音乐构思时,结合节奏感、韵律感以及意境,促使作品的整体结构和音乐内容呈现出巨大的吸引力,让听众如身临其境。整部音乐作品传递出一个积极向上、不断向前发展的音乐世界,作品的乐曲蕴含着世间万物对春雨的喜爱,和对春天的美好期盼[7]。

二、《宁》的音乐结构及美学思想分析

(一)作品基本背景

三重奏《宁》创作于2000年,《宁》原是我国戏剧结构的一种。“宁”同时是汉代南京的简称,也是二战期间的主要作战地。从字面意义上看,“宁”具有“宁静、安宁、和平”之意,“宁”在古时亦有为至亲守丧的意思,充满“哀愁、忧思”的意味。从多个意义层面剖析来看,三重奏《宁》应是一部充满亡国人对祖国的悲思情感,渴望回归原来宁静生活的深层含义的作品。作品将南京在二次大战中所经历的,真实而恐怖的历史作为音乐创作的素材,借以抚慰卫国战争中死去的千万亡魂,作品同时传递出内心渴望世界和平、安宁的美好希冀[8]。

三重奏《宁》这部音乐作品主要是在日本五声音阶特点的调性基础上,和我国本民族传统民歌曲调相结合,借助朴素的曲调和略带压抑的调性色彩,将战争的残酷以及战争中人们的啜泣等“画面”较好的表现出来,通过音乐作品传递出渴望和平、渴望新生的美好信念。

(二)作品结构分析

三重奏《宁》的乐曲引子由大提琴进行独奏,开篇就是低音区的五连音组,通过开篇的音乐节奏领起全曲,作为主导动机进行推进。《宁》这部作品的引子涵盖了15小节之长,整个乐句使用大提琴进行演奏,基本涵盖了大提琴的所有音区,并且按照由低到高、由少到多的顺序进行覆盖,大提琴的演奏呈现出螺旋式上升的趋势,演绎出辗转而不得出路、落叶不能归根的无奈之情,以及不知何去何从、苦闷抑郁的音乐情绪;引子演奏中,重视细节处理,一般对各种节奏进行内部细分。引子的大提琴演奏,采用大量的二度音程,大提琴声部的主旋律几乎涵盖全曲的所有不同动机,引子以四度、七度的跳进音型引出主题[9]。

全曲正式演奏部分从第16小节开始,(谱例5)以大提琴作为引子,通过引子的主导动机开始进行全曲的扩充。在这一小节中。随着六连音组震音的持续出现,A部通过和引子叠入的方式进入,引入并开始作品主部的演奏。A部中的第16—46小节组为全曲音乐的主要部分,以叙事一般的旋律走向,通过音高对比、音型设计与节奏的有机安排,将战争的残酷以及恐怖表现出来,营造出战争中末路人的无助呐喊与撕心哭喊的音乐效果。通过琵琶的绞弦、张力滑音等多种演奏技巧来进行场景塑造与情感表达。

谱例5

在作品中段的乐曲演奏中,整个部分都充斥着a、b、c三种音程材料运用,将小二度音程的不和谐音响效果,与大提琴如歌如泣的音色特点完美结合,充分体现出人们对战争的发自内心的恐惧,不断出现的小二度音程,犹如人们对命运看不到光明、看不到希望,从而歇斯底里的呼喊声、哀怨的哭泣声。乐曲的情绪持续到这一阶段后,经过第32—38小节的过渡,音乐的节奏再次发生变化,预示着即将发生变化的音乐情绪,达到了充分的情感表达和情绪的转变。节奏的突然改变主要是为了情感的变化,为了突出战争下人们被撕裂的对生的希望,并酝酿整个作品的情绪高潮,在情绪的酝酿中实现情感表达。第38小节开始的乐段,(谱例6)小提琴、大提琴以及琵琶分别在不同的音区,采用相互之间完全不同的音型组合,在乐句行进中,逐渐促使音区下移,与大提琴中高音区的碰撞中形成挤压,产生了较之前的乐段更加尖锐、深刻的音乐情感。

谱例6

(三)美学思想

三重奏《宁》,引用我国戏剧结构。主要使用小提琴、琵琶和大提琴三种乐器,在传统的三重奏组合(小提琴、大提琴、钢琴)的基础上,用更加擅长表达戏剧冲突音效的我国民族乐器琵琶替换钢琴,从根本上加入了民族“血液”,让“洋为中用”的精神发挥得淋漓尽致。充分表现出作品各部分音乐内容与形象在实际旋律发展中的逻辑性,保证整部作品在实际创作中,促使整部作品的形式表达手段一致、统一。这部作品借鉴我国的戏剧结构特点,与非本民族调式相结合进行音乐创作,在创作中,将音乐与内容有效地结合起来,避免创作的各个部分分散、脱节。作品《宁》的每一部分的内容比例,由平衡的多声部线条稳步行进起始,逐渐转向带有与曲调极不和谐的日本调式、加以朴素的民族音乐素材,通过各乐器的多声部叠加,逐步体现出冲突、恐慌等音乐情绪。各部分乐段之间的自由性更强,演变过程比较缓慢,不知不觉中将听众的情绪很好的带动起来[9]。

日本调式对原本和谐的本民族曲调的多次入侵式干扰,形象地表达了作曲家想要表达的战争故事,整个作品具有较强的纪实性。整首乐曲的创作,音乐的扩展、延伸都是在故事情节以及作者情感的推动下完成的。《宁》表达了陈怡对南京大屠杀的愤懑之情,表达了对战争的谴责以及控诉。这首作品本身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特色,不论是音调的选择,还是作品的情感表达上,都按照写实的风格进行,这种风格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提高乐曲的审美价值。

三、三重奏《静夜思》的音乐结构分析

(一)作品背景、内容

三重奏《静夜思》,以我国唐代诗人李白具有代表性的五绝小诗《静夜思》为创作原型,“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几句诗可谓童叟皆知,整首诗构造了一个静谧的夜晚,银色的月光透过窗户投射在屋内,正是通过静谧的气氛,刻画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以及对家乡的思想之情,促使孤寂之感更加深刻。通过整首诗词,可以体会到诗人浓烈的思乡之情。

谱例7

陈怡在作品创作中,让作品曲调充分体现了原同名诗歌的意境结构。在乐器组合形式上,使用长笛、大提琴和钢琴三种乐器,沿用了西方传统三重奏的组合模式,但在作品曲调和器乐演奏技法中,又结合了我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技法特点。作品本身主要通过抒情的阐述手法,将飘零他乡的游子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表达出来,作品风格基调宁静并带有淡淡哀愁。整首音乐作品格外重视演奏技巧的运用,借鉴中国民族管乐的音色特点,用长笛这样的西洋木管乐器进行演奏技巧上的模拟,以达到包含民族音乐气息的同时又带有长笛自身音色特点创作目的,重视各个声部之间的默契配合。作家的音乐创作与诗词创作的最终目的一致,都是要借助作品来抒发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又通过音乐作品营造意境,通过意境来进行情感表达。

(二)作品结构分析

《静夜思》属于复三部曲式结构。若将作品的第l一60小节分为四部分来看,展现出A-B-C-D的曲式结构,在实际演奏的过程中,主要使用a、b、c、d四种不同的音调材料。四部再现曲式中,主部为A,每一部的音乐都能够分为再现三部曲式。a、b、c三个材料在不同部的使用中,要加以区分,一般是根据不同的乐器音色来决定材料的使用,最常见的方式是中纵向结合。在全段的音乐演奏中,主要将长笛的花式颤音与钢琴的级进音型结合起来,通过不同演奏法的混合形成风声鹤唳的效果;大提琴的声部基本涵盖所有的大提琴的所有有效音域,整个低音声部的旋律时常上下迂回徘徊,内心交织缠绕、思而不得的思乡之情跃然而出。当乐曲的演奏通过44-46小节的相互问答式对题,转而过渡进入第47小节时,(谱例7)在长笛与大提琴的对比二声部演奏中,使用了新的旋律材料d,并在演奏尾声部加入该材料,又在钢琴的声部加入a主题动机,整个乐段很好地体现出不同的人物性格、不同的音乐性格,各种不同形象的音乐动机在这个包容性极强的乐段中交织行进。

(三)美学思想

诗歌《静夜思》主要是通过创设意境来实现借景抒发游子思乡之情的目的,借鉴原诗歌这一抒情特点,作曲家充分利用各个乐器独特的演奏技巧,将意境结构与音乐结构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将意境的美感通过乐曲演奏充分展现出来,每件乐器都使用最佳音区,并在演奏中将多种乐器的最佳音区结合起来,通过曲折多变的音型走向,结合管乐的柔美、弦乐的婉转、钢琴的灵动,促使整部作品的音乐情感表达更加细腻、动人,提高了整个音乐作品的审美价值。《静夜思》使用宏观的整体构思进行音乐创作,既能够将诗中所描绘的意境表现出来,用能够通过音乐营造出一种宁静之中丝丝乡愁缠绕的音乐情绪,使音乐作品的意境更加开阔,就像一首散文似的音诗,音乐作品在实际演奏中呈现出诗的意境美[10]。

结语

陈怡三部混合室内乐作品《春夜喜雨》《宁》《静夜思》的音乐结构充分体现了中西合璧的创作特点,音乐中穿插了丰富的中国古典元素,例如中国诗词、戏剧等,促使音乐结构更加多元化、全面化。在乐器演奏技法上,常常让西洋乐器模拟中国民族器乐的演奏技法,或是在中国乐器上借鉴西洋乐器的技法特点,可谓实现了“洋为中用”“中为洋用”这样双管齐下的创作思想。陈怡创作的作品本身具有浓厚中国传统人文意境,在音乐创作中,结合中国的诗词、音乐等传统文化,创新音乐作品的结构,使音乐作品带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蕴美、节奏美以及韵律美,同时也增加了语言表达的流畅美感。陈怡三部混合室内乐作品大大扩展了现代室内乐作品的美学价值,有效实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通过室内乐结构的创新,传统优秀文化赋予现代音乐极大的美感,促使音乐作品的听觉审美价值大大扩展提升。陈怡的三部混合室内乐作品在开放的环境内,将现代乐器与传统优秀文化结合起来,促使音乐作品具有更强的视听美感。

[1]李吉提.陈怡的微笑:中国现代音乐分析随记[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0(3):10-12.

[2]孙琦.陈怡创作美学观的形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1):73.

[3]王次炤.分析中的评价评价中的学术:为《熟悉中的惊奇——陈怡混合室内乐创作研究》作序[J].人民音乐,2012(10):94.

[4]龚晓婷.诗词结构·戏剧结构·意境结构——陈怡混合室内乐的的结构分析[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2):30-31.

[5]龚晓婷.熟悉中的惊奇——陈怡混合室内乐创作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10-12.

[6]吴家军.继承传统、扎根民族、中西融合——对陈怡创作混合室内乐五重奏《春夜喜雨》的分析[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08(2).

[7]孙琦.陈怡创作美学观的形成[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9(1):73.

[8]黎颂文.“新潮”作曲家陈怡及其部分作品简介[J].星海音乐学院学报,2002(3):44-47.

[9]龚晓婷.陈怡四部混合室内乐的复调技法研究[J].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9(3):57.

[10]高山.陈怡音乐作品民族化创作风格的特点及启示——基于和声学理论方法的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责任编辑 林东明)

Study of the Structure of Chen Yi’s Three Mixed Chamber Music Works and Their Aesthetic Connotations

Lei Lei

(Cai Jikun Conservatory, Minjiang College, Fuzhou, Fujian 350108)

This paper endeavors to analyze the basic background, the structure and the aesthetic thought of Chen Yi’s three mixed chamber music works. The quintet “Delighting in Rain on a Spring Night” integrates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poetry structure and modern techniques in creation, maximizes the degree of integration between different instruments, and fully embodies the humanity features and artistic conception in Chinese poetry structure. The trio “Ning” combines the western musical instruments with the oriental ones, makes the combination between folk tunes and Japanese national tunes, and vividly performs the music feature of realistic documentary style. The trio “Nostalgia” uses the same poetry as the prototype; through the usage of temary form, the player is required to simulate the timbre characteristics of national musical instruments by using western musical instruments; the whole works creates a music atmosphere that reflects a quiet winding of nostalgia. The three works fairly reflect the composer’s two creative thinking that “foreign things serve China” and vice versa, thus leading to a different sense of appreciating modern chamber music.

Chen Yi; three mixed chamber music works; basic background; structure; aesthetic thought

10.16169/j.issn.1008-293x.s.2017.02.018

J614.3

A

1008-293X(2017)02-0112-09。

2017-01-02。

雷 蕾(1983- ),女,湖南邵阳人,闽江学院蔡继琨音乐学院副教授,俄罗斯格涅辛国立音乐学院钢琴演奏、室内乐演奏双博士。

猜你喜欢

喜雨室内乐大提琴
大提琴演奏的悲剧审美表达——以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大提琴与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为例
大提琴的沉静之美
倾听·对话从室内乐开始
——天津音乐学院第四十期“天籁讲坛”
春夜喜雨(外二首)
春夜喜雨
浅谈大提琴演奏中的肢体语言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成功举办
内蒙古自治区第六届室内乐比赛圆满落幕
春夜喜雨
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小号的演奏和室内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