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推拿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7-05-18余学龙
余学龙
·临床经验·
针灸推拿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余学龙
目的:探讨针灸推拿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CSA)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CSA的81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患者采用针灸推拿治疗,观察组41例则联合自拟中药方。比较2组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平均血流速度(VM)、收缩峰值血流速度(VP)等脑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及临床疗效差异。结果:治疗后,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水平均降低,VP及VM则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P<0.05);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5.00%,观察组为95.12%,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推拿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CSA治疗效果显著,能更好地改善临床症状及血流动力学指标。
椎动脉型颈椎病; 针灸推拿; 自拟中药方; 血流动力学
CSA又称为椎动脉压迫综合征,以头晕、眩晕、耳鸣等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还引起头痛、视物不清等症状,且常于颈椎后伸、侧弯时加重,椎节不稳导致椎-基底动脉缺血是主要病机。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资料表明我国颈椎病患病率为3.8%~17.6%,临床治疗难度较大,且病情常反复发作,严重影响其正常工作学习[1]。我们应用针灸推拿联合自拟中药方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11月-2015年10月于我院确诊为CSA的81例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40例,观察组41例。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51~76岁,平均年龄(59.83±7.92)岁,病程(3.52±0.79)年;观察组男25例,女16例,年龄53~77岁,平均年龄(60.37±7.82)岁,病程(3.29±0.56)年。疾病诊断及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存在猝倒发作史,伴颈性眩晕;多伴交感神经功能失调;旋颈试验阳性;X线示钩椎关节骨质增生或节段性不稳定。纳入标准:(1)符合CSA诊断标准,并已知情同意者。(2)所有患者均经我院医学伦理会审核通过。(3)近期未服用本研究以外治疗药物者。排除标准:(1)不符诊断标准者。(2)存在颈椎骨折不适宜推拿治疗者。(3)严重精神病不配合者。(4)随访时未遵医嘱退出研究者。(5)存在脑源性、耳源性及颅内肿瘤引起眩晕者。(6)孕妇等不便纳入者。2组患者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针灸推拿治疗,针刺时所有患者均用华佗牌一次性针灸针进行操作,进针前嘱患者平卧,取C3-C7相应夹脊穴、百会、足三里、后溪、风池、内关等穴,并随证加减配穴,针刺角度及深度依据各穴位而定。如患者针刺部位有酸麻胀、触电感等“针感”现象表明“得气”,得气后留针30 min。嘱患者头稍前屈,取端坐位,采用揉、拿、滚等手法使其颈背部斜方肌、胸锁乳突肌、项韧带及上肢肌肉放松,并顺着肌肉走向采用弹拨、点按、理筋等手法治疗。头部采用托拉牵引手法,左右缓缓旋转头部及颈部以复位,然后对外偏的颈椎棘突进行拨正处理,调整椎体小关节位置以及时纠正错位,每天1次,每次30 min。观察组:联合中药自拟方治疗,方由:葛根、白芍各30 g,黄芪、川芎、生姜各15 g,桂枝、当归、红花、大枣各10 g,炙甘草5 g等药物组成。肝阳上亢型加龙胆草,舍去黄芪、桂枝;气血亏虚者加人参10 g;痰湿困阻加法半夏10 g,天麻10 g,白术15 g,均由我院中药房提供并代煎,每日1剂,150 mL,早晚各1次,以28 d为1疗程。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及VP,VM等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情况。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采用法国STAGO公司Stago Compact全自动血凝仪测定。VP,VM采用HDI-3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测。比较2组临床疗效差异。治愈:颈椎功能恢复,症状、体征消失;显效:颈椎功能基本恢复,症状、体征明显;有效:颈椎功能仍存在障碍,症状、体征有所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未改善[3]。
2 结果
2.1 血液流变学及动力学指标 2组患者治疗前各指标水平具可比性(P>0.05);治疗后,患者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等指标水平均降低,VP及VM则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血液流变学及动力学改善情况比较 ±s)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2.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对2组患者临床疗效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96,P<0.05)。见表3。
表2 2组患者临床疗效构成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3 讨论
CSA的病因较复杂,大多专家认为长期的低头工作、颈部旋转活动、颈椎退行性病变引起的肌腱、肌肉和韧带痉挛、挛缩、粘连,进而出现局部力学失衡,颈椎小关节微小移位所致[4]。椎间盘突出及椎体病变均可引起椎一基底动脉受压,导致血流运行受阻,使脑组织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从而引发眩晕、头痛等不适感。本病好发于中老年人,本资料患者年龄大多集中于60岁左右,而老年人多伴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导致血黏度升高使血液流动性降低,脑组织微循环障碍,又可进一步加重病情。治疗上,西医目前以改善微循环等对症治疗为主,但疗效欠佳[5]。
正骨手法是颈椎病手法的核心,以解痉止痛、活血舒筋、整复错位为原则,对头颈及肩部穴位施以揉、拔伸、按、拿手法,将颈椎关节结构及时调整理纠正,减轻对血管的压迫,从而改善血液循环[6]。针刺取C3-C7相应夹脊穴、百会、足三里、后溪、风池、内关等穴位,标本兼治。研究发现,针刺夹脊穴、风池、百会、后溪、足三里可使椎动脉血流速度提高,改善脑部供血,且能缓解椎动脉及颈部肌肉痉挛,并减轻炎症反应,疗效已得到临床证实,因此将此定为对照组治疗方案。本病隶属于“痹症”范围,多由生活习惯、工作姿势、劳损,肝肾不足,筋骨失于濡养,颈部脉络空虚,卫外不固,导致风寒湿邪乘虚而入,营卫气血失和、瘀血阻滞,经脉痹阻所致。因此,气虚血瘀是本病的重要病机,治疗当以益气化瘀,通络止痛为法。瘀血是本病的关键病理产物,瘀血不去,颈部卫外不固又可引起风寒湿邪侵犯而使病情缠绵难愈。方中葛根升阳解肌,白芍则柔肝止痛,合用以松解颈部肌肉;久病多虚,故以黄芪益气扶正,使气行则血行,促进瘀血消散;桂枝温阳散寒,促进寒邪外出,且与活血化瘀药物合用则化瘀之力倍增;川芎、红花气血通调;生姜、大枣鼓舞胃气;甘草调和药性,全方共奏化瘀通络,扶正生津功效。为了保障更好的临床疗效,在把握气虚血瘀病机的基础上我们还应对患者病情进行辨证论治,依据肝阳上亢、气血两虚及痰湿困阻进行药物加减,使瘀血得去,阴阳调和。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全血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VP及VM水平均改善更显著,且总有效率更高,与魏楠[7]的研究结果相一致,均证实了该联合治疗方案的独特疗效。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川芎、红花等活血化瘀药物可改善微循环,促进组织无菌性炎症的吸收[8]。白芍则具有较强的松解平滑肌功效,对于减轻疼痛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针灸推拿联合中药方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效果显著,可作为CSA常规治疗手段。
[1] 李群祥.中医推拿治疗50例颈椎病的体会[J].黑龙江医药,2013,5(23):31-32.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186. [3] 张炎华,刘文静.针灸配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120例疗效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19):17-18.
[4] 何俊敏.针灸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433-434.
[5] 孙月华.针刺颈椎夹脊穴对椎动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江西中医药,2007,38(1):62.
[6] 郭玉海,林定坤.中医综合疗法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时珍国医国药, 2013,21(9):2322-2323.
[7] 魏楠.针灸推拿与中药联合应用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3):693-694.
[8] 吕东,关春林,焦瑛.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101-111.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中医特色治疗部,江西 南昌 330006
余学龙(1985-),男,中医师,大学。
10.14126/j.cnki.1008-7044.2017.03.014
R 246;R 274
A
1008-7044(2017)03-0285-03
2016-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