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图示理论下译者主体性浅析
2017-05-18吴舒娟
摘 要:图式理论强调过去知识或经验对当前认识行为的影响,语言图示作为该理论的一部分,着重语言层面的影响。翻译作为一种行为活动,其译者在进行两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中必然受到先前语言即译语知识的影响。本文以林纾的《黑奴吁天录》为例,运用语言图示理论来分析林纾在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以期从新的视角探析林纾如何解读源语言,如何组织译本语言。
关键词:语言图示;译文语言;翻译策略
作者简介:吴舒娟(1989-),女,硕士,现任职于安徽外国语学院,主要研究方向:文学理论与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12-0-01
一、语言图示理论概述
语言图式作为图式理论当中的一部分,主要指语言方面的知识,涉及到单词、短语、语法习惯用语等。Bazerman[1]曾表示过“任何语言材料,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它只是一种符号,本身无意义,它只指导读者或作者如何根据自己原有的知识恢复或构成意义”。由此可见,翻译实际上是一种使用语言符号来将新的语言知识信息在人们内在意识中的反映进行表达的过程。刘明东教授[2][3]曾提过译者需要积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既需要对原语文本语言知识进行有效的解读,同时恰到好处地运用译语语言对源语言进行传达。
二、语言图示理论下的译者主体性分析
1、译者对原语文本的语言知识解读
查建明[4]说过原语文本语言知识的解读过程是一种译者主体性发挥的方式,译者主体性主要表现为译者对文本中词汇、句子乃至整个段落进行纯粹語言层面上意义理解与把握,这主要涉及译者如何借助于已有的语言知识图式结构来对源语言知识的驾驭。
林纾自己不懂外语,他的许多译作都是在别人口述,他进行笔录的情况下进行的。他的《黑奴吁天录》也不例外,是和魏易一起合译完成的。魏易口述,林纾笔录,但并非无意识地记下自己所听内容,而是做出相应的改动。林纾对源语言知识的解读可以理解为:原作语言知识→魏易的大脑→激活魏易的原有语言图式→魏易构建新的语言图式→魏易的口述→林纾对魏易口述内容的解读。因此,林纾并不是直接对源语言知识进行解读,而是通过魏易的口述用间接的方式对源语言进行解读的,也就是说是通过解读魏易的语言来了解源语言所要表达的意义的。由于魏易与林纾生活于相似的语言文化背景之下,二者原有的语言图式结构类似,因此林纾对源语言知识的解读更准确地可以理解为对魏易口述的聆听,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知识对其进行记录。此时林纾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并不是在自己已知语言知识图式的帮助下完成对源语言知识的解读,而是对魏易的口述内容有意识地聆听并有选择、有目的地加以笔录。
2、译文语言的构建与特点
(1)译者语言风格的抉择
根据图式理论,译者在发挥主体性的过程中即选择自己语言风格的过程中,一些已经存在的知识图式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这些图式主要包括大的时代背景下固有的语言模式图式,和小的译者自身所有的个人意识即偏好图式。林纾主要处于清末时期,是我国以古文翻译外国小说的第一人,当时主要的文学作品都是文言文的风格形式出现的,因此林纾的语言风格是与大的文化背景下的语言风格相吻合的。虽然稍后的五四运动倡导白话文代替文言文,林纾却不愿接受,一如既往地保留文言文的语言风格形式,这从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译者自己的习惯与偏好。
(2)译者的译语表达特点
基于其不同的风格其译语的表达也是截然不同的。表达作为翻译过程的一部分,其不同的表达方式及特点必然体现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从图式理论的视角看,译者固有的语言风格形式将会影响译者的译入语的表达。林纾的文言文风格,使得其在语言表达方面具有简洁性、概括性的特点,虽然林纾在翻译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删除的部分。林纾自己也曾在序言中讲过“是书言教门事孔多,悉经魏君节去其原文稍烦琐者。本以取便观者,幸勿以割裂为责”。
3、基于语言层面看译者的翻译策略
林纾的翻译因其古文形式以及其大范围的删除而出名,他将Uncle Toms Cabin这部厚厚的小说缩减成了薄薄的一本小册子《黑奴吁天录》。林纾在翻译的过程中主要运用意译法,其中穿插直译法,并且在此过程中删除法很明显。图式理论强调先前的知识或经验的影响性,因此林纾在翻译的过程中采取这些策略是有其原因的。林纾的脑中已经形成的语言知识结构是优秀的文言功底,并且他希望借助这一优势将西方名著以自己的古文风格展现开来,做到传达西方新的思潮,唤起整个民族的觉醒,基于这种知识图式的影响,从语言层面上看,林纾在翻译过程中意译法要明显多于直译法,他更加重视的是译文的形式而非拘泥于原文的形式;另外,基于对文言文的自豪感,以及文言文本身的简洁性与概括性特点,其翻译过程中删除的部分比较明显。
三、结语
基于语言图示理论的林纾翻译过程中的译者主体性分析,更加深刻地显示出译本《黑奴吁天录》的语言风格和构建特色,同时也更清晰的阐明了译者选择直译法为主的原因。一方面,可以对林纾译本有着更明朗的理解;另一方面,为其他译文的解读提供了新的视角。
参考文献:
[1]Bazerman. C. Physicists Reading Physic: Schema-laden Purposes and Purpose-Laden Schema [J]. written communication,1985年第3页.
[2]刘明东,图式翻译漫谈[J].外语教学.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2004年第50页至52页.
[3]刘明东,图式在翻译过程中的运用[J].外语教学.2002年第56页至58页.
[4]查建明,田雨,论译者主体性---从译者文化地位的边缘化谈起[J].中国翻译.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