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意识形态角度浅谈苏联解体的原因与现代启示

2017-05-18王晓洁

科技视界 2016年19期
关键词:意识形态

王晓洁

[摘要]苏联作为一个超级大国,在没有外部入侵和内部暴乱的情况下突然实体突然坍塌,意识形态建设的失误是重要因素之一,从意识形态角度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现代启示,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与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意识形态;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建设

1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苏联解体

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我们带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苏联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日后的发展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1990-1991年短短两年之内,由列宁及其后继者所建立起来的强大体制就这么瓦解了。关于苏联解体的原因众说纷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变异与缺失是苏联解题的重要原因,

1.1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与苏联解体的关系

意识形态社会上层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对意识形态的高度关注是国家建设发展重要举措。以列宁为主的马克思主义者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建设工作,把意识形态当做革命的武器,对苏联的建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自斯大林以来,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发生变异,封闭、僵化的“斯大林模式”让苏联的体制弊端日益暴露。随后,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等人采取的治国措施使得苏联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进一步削弱,无论是普通群众、大众媒体还是党——国精英,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逐渐缺失,社会主义的信仰的根基逐渐动摇,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在发展中的变异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

1.2苏联意识形态的演变过程

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是随着苏联政权的确立逐渐发展的,列宁等人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期间,马克思主义哲学传播范围进一步扩大,并逐渐在工人阶级运动中占据领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实际相结合,提出“一国胜利论”并且带领人民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在此基础上,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逐渐发展起来。

从斯大林时期开始,苏联的意识形态发生一些变化。随着斯大林体制形成,苏联的意识形态也逐渐走向僵化。为摆脱民族危机和战争需要,斯大林大力发展重工业,忽视人民生活水平的改善,这种做法使得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意识日益淡薄。同时,为加强对人民思想的控制,斯大林大量镇压知识分子,“大清洗”和“沙赫特事件”应运而生,严重歪曲了马克思列宁主义,

赫鲁晓夫时期,苏共二十大的秘密报告对斯大林进行全盘否定,在批判斯大林个人崇拜、教条主义的同时也造成了思想领域的混乱。赫鲁晓夫对西方资本主义一味排斥的做法没能从本质上实现苏联意识形态的突破,逐渐走向背离马克思主义的道路。

勃列日涅夫时期,对斯大林全盘否定的做法得到一定改善,苏共高度重视青少年思想教育。但勃列日涅夫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过于僵化,造成实际工作中的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

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了改革,公开性、经济改革,以及民主化政策导致知识分子、经济学家以及党——国精英的意识形态发展变化,改革中对社会主义信仰的缺失导致苏共执政地位的丧失,改革中的急于求成导致苏联矛盾激化,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2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不健全的原因分析

2.1苏联成立之初

苏联的社会主义是一种“国家社会主义”,既具有社会主义因素,也具有许多非社会主义因素。斯大林时期,其专职独裁的统治与中世纪的君主政体如出一辙,斯大林之后,政治制度演变为一种更为现代的寡头统治,即使是后斯大林时代这种更温和的政治制度,也是专制的,这种无视苏联人民的基本公民权利和政治自由的做法使得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立出现一定缺陷。

2.2发展进程中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苏联发展过程中不同群体对于利益的追求导致了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变异。

2.2.1普通民众

教条、僵化的苏联体制以及苏联的計划者忽视重视工业品的生产忽视消费品生产的做法使得民众的生活长期得不到改善,实现共产主义的信念在基本生活得不到保障的前提下逐渐动摇。同时,从斯大林开始的对人民思想的过度控制的行为使得普通民众的人权受到侵害。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人民生活得不到保障的前提下,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逐渐动摇。

2.2.2大众媒体、知识分子、经济学家

1986年初,戈尔巴乔夫始创了公开性政策,解除对公开讨论和个人意见表达的限制,批判苏联体制的媒体与日俱增,知识分子的意识形态也发生着巨大变化,知识分子对长期压制他们的共产党官僚的怨恨使得他们对党的批评越来越尖锐。他们追求言论自由的西方观念,要求变革现行体制,西方的意识形态和观念深深吸引了知识分子,同时,苏联混乱的消费市场、下降的投资鼓励了经济学家争论措辞的激烈化,他们公开对社会主义发起挑战,社会主义意识受到西方自由化思想的侵蚀。

2.2.3党——国精英

在苏维埃的精英中绝大多数人在方法上讲实用而不讲意识形态。他们加入共产党是因为人党对他们在职务提升上有好处,他们受到激励不是由于献身某种意识形态,而是为了实际的物质利益和权利。党——国精英在改革中意识到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别,在利益驱使下他们逐渐放弃了对社会主义事业的忠诚,支持以资本主义代替社会主义,精英分子背弃戈尔巴乔夫的社会主义纲领最终导致改革的失败。

3从意识形态角度浅谈社会主义建设的启示

3.1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要坚定信仰

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基础十分薄弱,戈尔巴乔夫时期推行意识形态多元化,各群体社会主义信念的逐渐动摇与缺失并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加强意识形态的指引工作,树立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凝聚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3.2坚持一元指导地位,掌握话语权

戈尔巴乔夫推行政治制度民主化以来逐渐放弃了共产党的一元执政地位,亲资本主义联盟上台并且掌握了话语权,该群体在物质利益的诱惑下开始了瓦解苏联政权的一系列活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苏联日益消弱。因此,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牢牢掌握话语权,推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3.3避免大众媒体在意识形态宣传中的负面影响

戈尔巴乔夫时期推行的公开性政策对苏联知识分子造成了很大的震动,随着改革幅度的逐渐增大,长期受到压制的知识分子对苏联的批判愈加激烈,报纸杂志和电视为表达不同观点提供了舞台。国家对大众媒体以及知识分子缺乏必要的管控使得意识形态的传播与发展方面出现混乱,从而影响了苏联的改革进程。因此,党要正确处理公民言论自由与合理管控的关系,把舆论工具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充分利用大众媒体进行正确的舆论引导,促进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巩固与发展。

3.4正确处理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斗争

封闭、僵化的苏联模式在苏联意识形态建设方面显得过于简单粗暴,长期对人民思想的管控与压制不仅不利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相反还会增加人民的逆反情绪。因此,在意识形态建设方面,要避免以绝对斗争化的方式处理矛盾,以科学态度对待其他意识形态。

意识形态建设中的重大失误对苏联解体起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从意识形态角度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及现代启示,对于进一步完善党和国家的体制、政策建设与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

[责任编辑:王伟平]

猜你喜欢

意识形态
官方微博舆论引导方式探究
从意识形态角度对《麦田里的守望者》两译本的研究
广告语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新媒体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创新路径研究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伊格尔顿意识形态理论存在合理性解析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