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的“虹检模式”
2017-05-18邱坤
邱坤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侦查监督科,在四年时间内,已经褪去青涩,成长为一支有实力、有魄力、有凝聚力的优秀团队,并且总结出一套独具特色的培训方法,形成了——
走进虹口区检察院侦监科的会议室,墙上挂满了荣誉奖状、感谢锦旗:2013年,在全市侦监条线释法说理比赛中崭露头角,获得第一名;2014年,在全市“三优一能”评比中脱颖而出,取得了瞩目的成绩;2015年,办理的“医托诈骗”案件入选最高检全国检察教育培训精品课程;2016年,办理的污染环境案获评检察机关优秀案例……更值一提的是,在第四届全国检察机关侦查监督业务竞赛中,一名年轻同志荣获“办案能手”称号,这是虹口检察院在全国性的业务竞赛中获得的最高荣誉。
看着这些,很难想象四年前,这支队伍还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断层:30岁以上干警只有3人,70%以上干警检察工龄不到三年。这样青黄不接的情况,在全市侦监条线中都相当少见。
面对队伍过于年轻带来的经验匮乏、能力有限、担当欠缺的局面,侦监科将目光聚焦到了人才培养上来。刚接手这一支年轻队伍的分管检察长潘建安说:“一个优秀的团队一定是更新换代、后继有人的。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我们要重视人才培养。只有不断推陈出新,这样的团队才是良性的、健康的、永远保有鲜活生命力的团队。”经过四年的不懈努力,在院党组的领导下,侦监科上下一心,总结出了“五类培训法”:三优一能培训法、一线培训法、拓展培训法、挂职培训法、司改培训法。人才培养持之以恒,队伍建设显露成效。
育苗子,荐英才,三优一能“大练兵”
历史上,虹口侦监科还从未获得过“三优一能”的奖项,人才的严重匮乏让侦监干警参加任何比赛都提不起劲,士气低落。为打破这一局面,2013年侦监科开展了“释法说理”全科大练兵,当年就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一名入院仅四年的年轻同志在全市侦监条线释法说理比赛中获得第一名,且分数遥遥领先。受此鼓舞,2014年伊始,侦监科展开了一轮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精准化的打造侦监人才的全员实战练兵。上半年,以每两周一次的频率进行实战演练。由部门领导和业务骨干从办案实务和优秀案例中挑选题目,精心设计问题,由院党组成员、市院业务处领导、专家学者亲临现场担当评委,青年干警全程参与。下半年,由各业务科室的青年骨干围绕“三优一能”进行专题讲座,将问题逐个突破,确保在比赛前没有知识疏漏。
在大练兵的过程中,王志亮脱颖而出,被推举为代表参加2014年的全市优秀侦查监督员比赛。1984年出生的他,已算是科里的“老同志”了,同事们都喜欢叫他“老王”。“书生气少,不像进院才几年的。”这是大家对他的印象。他很善于与各个部门沟通协调,但论理论功底、台风形象和专业表达却又有所欠缺。针对“老王”的这些特点,侦监科把重点放在了夯实刑法理论基础,打牢法律功底上。越是临近比赛,越是专注于知识点掌握,紧紧围绕竞赛模式和出题类型进行演练。最终,侦监科在2014年的全市侦查监督业务竞赛中获得了骄人的成绩,引起了全市条线的关注。
经过四年打磨,王志亮成为科内的业务骨干,“大练兵”所赋予他的稳重大气、兼容谦和以及扎实的刑法理论基础,帮助他战胜一个又一个办案上的难点和挑战。他至今都对那起沪上最大毒品案记忆犹新。
2015年1月30日凌晨,广东省汕尾市陆河县南告水库堤坝外的枪战声宣告这场缉毒案件拉开序幕。沪粤警方兵分三路,在汕尾、陆河、陆丰三地捣毁了一个特大源头制毒工厂,抓获贩毒嫌疑人28人,缴获结晶冰毒400千克,固液态混合体冰毒2吨,成为上海有史有以来破获的最大毒品案。案发后,引起了虹口区院的高度重视,王志亮等侦监科检察官被指派提前介入了案件侦查。
王志亮是在中午12点左右接到电话,下午4点就出发到广东。利用在途时间,他了解了基本的案情和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且查阅了相关规定。就是在这个时候,他注意到了公安部的规定:“制造毒品的案件,由制毒窝点所在地公安机关管辖。”根据这个规定,上海警方对此案没有管辖权。管辖,是后续所有行为成立的根基,必须被解决。王志亮马上联系公安承办人,提出了这个被忽视的问题,并且迅速在头脑中搜寻连接点:这个案子是由上海的一起贩毒案而牵扯出来,也就是说广东制造的部分毒品流入了上海,从这个角度而言,上海警方可以并案处理。后来,正是依照这个思路,案件由公安部指定上海管辖。
到达案发现场后,王志亮几人马上实地察看了制毒窝点。一个废旧的制毒工厂隐藏在山林中,只有一条小路通往山顶。同时,他们汇总所有信息后向分管领导汇报。分管领导通过远程指导、综合分析,提出侦查取证的方向:对裁判证据的把握应该是引导侦查的重点。因此,在沪粤两地警方召开的侦查分析会议上,结合制毒工厂的实地察看情況,王志亮提出对案发现场的勘查、对制毒工具的扣押一定要规范进行,同时建议公安机关对涉案物品进行鉴定,确定是毒品,再对查获的枪支进行鉴定,确定是刑法意义上的枪支。一系列的建议及措施确保了客观性证据收集的及时性和合法有效性,对侦查任务的顺利完成,以及后续司法程序地顺利展开起到了关键作用。
重实务,善归纳,一线疑惑一线解
大练兵夯实了干警们的刑法理论基础。如何运用这些理论知识解决实际办案中遇到的困难又是一项新的难题。秉持着“问题来自一线,经验出自一线,方法源自一线”的思路,分管检察长开创了“一线培训法”。从一线办案中发现问题,汇总后归纳出十个专题,然后定期以刑事检察论坛的形式召开研讨会。
每次刑事检察论坛召开前,侦监干警们都在热火朝天地讨论着。“这种论坛非常贴近我们的日常工作,讨论的专题都是我们在一线办案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是当前最迫切需要解答的。所以我们全科干警都参加,畅所欲言,分管领导也会来,跟我们一起讨论。”侦监科的检察官如是说。从2015年4月第一期“如何提高审查批捕阶段审讯水平”,到第二十期“审查批捕阶段如何做好释法说理”,侦监干警们交流实务经验,共同研究解决办法,并于会后总结讨论成果,形成《刑事检察论坛》书面材料,整理成册,每两期一册,一共十册。在虹口检察院,不光是侦监科的同志,每一位办案干警的案头都放着一套《刑事检察论坛》作为实务借鉴与指导。这套材料由于其所具有的实务性,得到了最高检的肯定。
拓视野,师人长,他人之石可攻玉
新一期的拓展培训讲座的通知已经提前公布在了院里的局域网上,侦监科的干警都在抓紧时间翻阅案卷、提审嫌疑人,尽快安排好手上的工作,为听一场讲座空出时间。这样的场面在侦监科里“司空见惯”。
为了开阔视野、拓展素质,抬起头来多视角地看问题,分管检察长组织了“换个视角看检察”系列拓展培训讲座,邀请到资深的法官、经验丰富的民警、业务熟练的律师、理论深厚的专家为侦监干警们讲课。在这个平台上,有区法院刑庭庭长,从法庭审判的角度谈以庭审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对检察工作的新要求;有上海市刑侦总队副总队长,结合大量真实案例阐释现代刑侦技术在破刑案中的重要作用;还有上海市律师协会副会长,剖析检察官与律师的工作方式以及解决问题方式上的差异。这些讲座角度新颖,专业性强却又引人入胜,观点鲜明,集思广益。每堂课吸引人数众多,除了业务部门的干警,其他部门也来旁听,座无虚席,被同志们开玩笑地说:业务讲座开成了全院大会。
这样的讲座,让侦监干警将办案视野放得更远,不仅仅局限于检察院,考虑问题更加全面,处理难题更是从大局入手。2015年年初,虹口警方接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提供的线索:本区新市北路1505号嘉麟阁酒楼销售的羊肉中含有猪肉和鸭肉成分,系假羊肉。随后11名犯罪嫌疑人分别在本市浦东、闵行、宝山、虹口抓获,查获假羊肉31吨。至此,一起跨区域的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爆发。
近几年,与食品安全有关的事件刺痛着各方神经。因此,该事件消息一出,百姓的信任危机、舆论的压力扑面而来,工商、食药监等行政管理部门要求对该事件有一个说法,社会上要求严惩犯罪的呼声很高。案发后,虹口检察院侦监科迅速反应,将案件情况向分管领导汇报。在分管领导的指挥下,侦监科两次提前介入案件侦查,从立案到侦破进行了全程指导。青年干警赖琛琛全程参与了这起案件的办理。他回忆,刚接手案件时证据基础非常薄弱,办案的起步阶段走得很艰难。他和同事们讨论后,综合考虑社会治理因素,在坚守法律底线、秉持案件质量不能突破的前提下,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建议。首先,建议委托专门的鉴定机构对涉案羊肉进行鉴定。经鉴定,扣押的假羊肉中检出瘦肉精成分。然后,侦监科与虹口公安就案件的定性、是否报请公安部发起集群战役、证据的把握等问题进行沟通。沟通后,公安分局报请公安部发起集群战役。紧接着,侦监科建议,查清涉案假羊肉的来源和去向,查清该批假羊肉在上海的销售网络,抓捕整个涉案利益链条。虹口公安按照该建议,将该批假羊肉在上海的销售网络全部摧毁。案件报捕后,分管领导带领侦监科会同市区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并将情况向上级机关汇报,最终达成共识,犯罪嫌疑人被批准逮捕,并全部顺利判决。谈到收获与感想,赖琛琛这样说:“参与的過程让我体会到,办案不能只局限于法律,视角不能只局限于检察机关,还要考虑怎样的处理方式对促进社会管理有积极意义。”
广合作,集众思,挂职锻炼接地气
青年干警的特点在于理论知识多,实务经验少。但是,如果对侦查工作状态不了解,甚至对监督的规律不了解,只会“背背书”,根本无法适应侦监实务需要。为了培养青年干警“接地气”的工作方式,能够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开阔视野,打开思路,学会站在其他区院、其他机关乃至全市的高度来看问题,院领导及时与公安机关、二分院展开合作,选派干警赴这些部门挂职锻炼。挂职的青年干警带去了诚恳求学的心态,带回了眼界、方法与工作水平。他们回院后无不有着颇多感慨,谈论着挂职时的工作内容,了解到与本岗位不同的操作模式,思考着借鉴与参考之道,将挂职经历与本职工作联系起来,将感想感受分享给科室的每一位同志,提高了队伍的专业化、实务化、司法化水平。
顺潮流,应挑战,司法改革确权责
王未是应司改大潮流、入额后调整到侦监科的检察官,她原先是二线业务部门社区检察科的业务骨干。谈到此,她有着颇多感慨:“刚到侦监时,我的确感觉到办案压力很大。侦监的节奏很快,需要处理的情况又很多,所以我总是很忙乱,每办一个案子都战战兢兢。”
为了尽快适应司法改革的步伐,侦监科多次召开司改学习会,学习司法改革对办案提出的新要求,学习检察官权利清单。为了使新到岗的检察官尽快适应侦监工作的需要,侦监科搭建了“检察官教检察官”的活动平台:由办案时间较长、经验丰富的检察官带教新进检察官,一堂课一个专题,并鼓励其他同志旁听授课,加强互动提问,以此提高整体工作能力。除此以外,虹口侦监科还不断完善“检察官联席会议制度”和“捕诉衔接机制”:承办员遇到疑难案件后,经部门领导批准可以召开会议,检察官列席并发表意见;遇到争议较大的案件,通过“捕诉衔接”与公诉部门协同配合。新举措使得新加入的成员更好地融入了侦监工作。
“应该说王未是经受住了考验,已成长为一名合格的侦监检察官了。我们有时候开玩笑讲,她不仅是阅卷快了,办案快了,连打电话、走路的步伐都快了。”新加入的年轻力量为侦监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为司改的顺利推进增砖添瓦。
精兵出于强将,最好的带教莫过于检察长亲自带领干警办案。班子要深入一线,一线要紧跟班子,要充分发挥党组班子在一线业务中的引领示范作用。这也是司法体制改革中以“检察长办案制”带动执法水平提升的内在要求。
2015年12月30日虹口公安召开新闻发布会:虹口区一家企业涉嫌合同诈骗,被害群众100余人。原来,自2015年3月开始,范某等人成立了一家名义上从事收藏品展示展览的公司。他们宣称公司能免费展示藏品,并高价代售。实际上,公司雇佣了他人冒充“买家”来参观展出,假装有购买意向,使收藏品爱好者深信自己的藏品能卖出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天价,从而交纳了高昂的鉴定费。不明真相者慕名而来。等到这些被害人发现自己白白交纳了几万的鉴定费却根本无法成交时,一切为时已晚。
侦监科受理该案后立即成立了由副检察长潘建安领导的办案组。潘建安仔细审查案卷后亲自前往虹口看守所提审犯罪嫌疑人。众多问题在考验着承办人。这起案件涉案犯罪嫌疑人21名,他们分别起什么作用、做什么事、重要与否、地位如何;大规模的受害人,每个人是否被骗,怎么被骗的,被骗了多少;该公司与其他多家公司关联密切,他们从何时开始关联、在哪一点上存在关联、互相之间关系如何运作;公司的财务往来、资金流水,哪些是合法收入、哪些是非法收入、哪些是诈骗所得……要厘清这其中的头绪,不仅是对脑力的大挑战,也是对体力的大考验。办案组多次研读案卷材料,反复讨论关键细节,克服了时间短任务重的压力,昼夜奋战在办案一线。最终多名犯罪嫌疑人被批准逮捕,并被顺利判决。本案也成为上海市首例在艺术品交易领域行骗被成功判决的案例,为全市其他区域办理类似案件提供了范本。
实践证明,这五类培训法是行之有效的。看着这支年轻的侦监队伍从不胜其任到独当一面,分管领导更多的是欣慰:“事情要做好,关键在人。等他们到了我们这个阶段,他们会感悟到我们现在的用心,会和我们一样,把好的经验、好的作风一代代传承下去。”司法进步依赖于一代代法律人前赴后继的努力。路漫漫其修远兮。在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虹口检察院侦监科将稳扎稳打、开拓创新,探索出一条人才培养的实务化、专业化道路,孜孜以求、不懈努力,开创队伍建设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