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时代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研究与实践

2017-05-18钱静珠丁国勇

中国教育信息化·基础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探讨

钱静珠++丁国勇

摘 要: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主力军,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青年教师基本能力之一至关重要。文章从探讨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涵义和分析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现状,研究和探讨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教学模式;实践探讨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7)10-0078-04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已逐步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它直接影响至高校教育各个方面,包括学校的基础设施配置、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的教学方法改进和管理者的制度拟定等。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改革乃至本科质量提升的主力军,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青年教师基本能力之一必不可缺,且随着日益变化的信息化社会发展而日显重要。在2015年,每天有2.6家互联网教育公司诞生;截止2016年底,中国网民总数量达到7.31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3.2%;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互联网企业纷纷宣布进入互联网教育领域,人类社会正在迅速地进入另一个虚拟网络信息时代。李克强总理在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推动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现代制造业结合。“互联网+”引领下的各行各业都在悄然发生重大变化,而高等教育也正发生着重要的改变,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力量,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问题已迫在眉睫,甚至成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促进高等教育改革的着力点。然而知网上关于“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研究文章却不多,其中谈及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高策略内容的文章很少,这是值得我们关注和重视的。本文通过对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内涵和当前存在的问题分析,拟探讨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策略。

一、信息化教学能力内涵

高校青年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其角色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变化下发生着重要改变。高校青年教师不单是课堂教学的规划者、课堂素材的提供者,更是学生学习的指引者、人生的引向者和信息化技术敏感的捕捉者。高校青年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养,还需要拥有多项专业技能,包括信息化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研究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等。《国家高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指南》指出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有五部分,即基本的信息素养、实施信息化教学的能力、资源管理和处理能力、进行知识管理能力、不断完善自我的能力。信息化教学能力是教师合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顺利完成教学活动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一种新能力,其有效发挥教师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活动主导作用。同时,青年教师日常教学的基本功和多种教研活动包括教学反思是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的前提,只有通过从实践中不断训练学习、借助老教师和新教师之间的“传帮带”、同事之间“互评合作”,才能增强自身综合能力。同时,信息化教学能力主要体现在网络公开课、MOOC、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的应用上。

1.网络公开课

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远距离教学逐渐扩展开来。同时,终身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各行各业人员对于自身素质提高的需求不断增强,网络公开课也越来越受欢迎。网络公开课始于1969年英国开放大学,随后耶鲁大学、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等知名高校纷纷在网上提供课堂实录视频,这些资源实现了世界共享,无疑是求知者的一大福音。现有225个国家和地区成为网络公开课的实践者。网络公开课在我国自2003年开始发展。国内的大学开设网络公开课,如复旦大学2011年4月突破时空实现课堂视频上网,著名历史学者王汎森教授系列讲座题目《执拗的低音》仅上网5天就受到网友的强烈反应,如有位网友说中国太需要网络视频课了,只要上网就能分享大师级人物的思考、学识和智慧。网络公开课给我们打开一扇大门,有了网络公开课,45分钟的课程被切割成一个个短小的段落,在工作茶歇、等车片刻便可看完,且言语幽默、内容精彩,像是一道美味的快餐,这对于灌输式定时定点课堂无疑是一大挑战。这些无疑给国内青年教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信息化教学能力如果不及时提升,就无法和时代同步;如果不汲取先进的课程信息以及引入先进的教学模式,那么所授课程必然是索然无味、陈旧老套,越来越远离学生需求。

2.MOOC教学模式

MOOC是现代高等教育的一场重大革命,与以往的网络教学模式有着本质区别,它不仅是教育技术的革新,更是教育理念、教育制度、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巨大变化。MOOC颠覆了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重新定义了学校的管理方式、教师传承知识的方式,甚至也重新定义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过去的教师最重要的就是课堂讲课,但现在有其他网上的教学名师在精彩演讲,线下的教师可能就要关注学生其他方面,如课堂外的内容更为重要。与传统课堂相比,MOOC更适合于个性化教学,短小精湛,想学即学。MOOC是一种主动性学习模式,具有如突破时空限制、受众面广、参与自主性要求高、互动性强、入学率高等特点,但又有较高的辍学率。2012年,美国的顶尖大学陆续设立网络学习平台,随之加拿大、墨西哥、欧洲、新加坡等更多国家顶尖大学纷纷提供大型网上课程。通过网络传送免费课程,MOOC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迅速在全世界流行开来。2013年是MOOC在中国迅速发展的一年。2013年5月清華大学和北京大学成为edX首批亚洲高校成员之一;2013年7月复旦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签约MOOC平台Coursera;2013年10月清华大学正式推出“学堂在线”平台,面向全球开放课程;2014年4月 “学堂在线”引进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等诸多世界一流大学的优秀慕课。

3.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目前看来,MOOC不是最终最佳的课堂教学形式,时代变幻莫测,可能当前看来很受欢迎,但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其将来会被新的教学模式替代。纯线上的教学模式和传统教学模式对于现代人的学习还是不够的,翻转课堂正好弥补了这方面。翻转课堂的特点在于将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教师不再占用课堂时间来传授专业知识,学生在课后完成视频讲座、电子书即可。在信息化时代,学生通过互联网随时随地学习在线课程,不必去课堂听课,线上就可以进行交流。翻转课堂源于2007年美国科罗拉多州的化学老师将事先录制好的视频、PPT上传到网络,供学生下载以弥补缺席的课程,后来这个模式在美国被广泛使用但也引起众多争论,譬如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较高等。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的重大改革,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学生自学形成的。在翻转课堂中,教师的角色看似淡化,实则增强了,它对教师的要求更高,相较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既要做精湛视频,又要引导学生,这对于青年教师信息化素养有着更高的要求。

二、国内外现状以及存在问题

1.国内外现状

1993年美国实施面向教育信息化的教师专业技能认证,并先后四次修订NETS.T,即《面向教师的美国国家教育技术标准》;1996年美国联邦教育部发布了历史上第一份信息化教育的报告《让美国学生为21世纪作好准备:面向技术素养的挑战》,要求“全国所有的教师都要接受训练”、“所有的教师和学生都能够在课堂中使用计算机”[1];1999年英国投入巨资在其职前教师培训的国家课程中实施ICT教师培训并制定了《ICT应用于学科教学的教师能力标准》;1997-2014年,新加坡推出教育信息化MP1-3期规划,每个规划都明确具体提升教育信息化的具体方案[2];2000年,澳大利亚AEU-ACT分会在职前教师的培养中强调必须学习教育信息技术课程[3]。可见,国外高校对于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早已重视,而我国国内关于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专项研究较少,2004年12月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并相继开展了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校校通等系列项目,这些标准的制定和项目的实施对国内高校信息化教学能力研究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5]。近年来,我国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愈加重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要大力提高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和教育信息化程度, 教师要掌握必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2012年4月教育部颁布的《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的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推动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深度融合……提升高校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普遍应用”。面对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作为高校教育主力军的青年教师能否主动适应信息化教学环境、改进教学模式与提高信息化教学素养已成为高等教育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2.存在问题

(1)信息化教学素养有待提高

信息化教学具有覆盖面广、新颖先进等特点,其内容丰富、精彩饱满的教学模式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学习者的注意力。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4]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观念意识有待提高,集中体现在教师教学中对信息化教学设备的简单应用上。高校青年教师只提高计算机操作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机结合。信息化教学既要基于课程,又要超越课程,才能发挥其独有的优势。所谓素养,是指通过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技巧或能力。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包括专业知识素养、教学素养和网络软件技术素养,三者相辅相成,对诸如教学设计方法、教學媒体维护、网上教学资源使用、网络平台教学等方面的掌握程度差异较大。对于PowerPoint、Dreamweaver、Flash、Photoshop等教学软件技术的掌握程度也有限。有调查表明,59%的教师使用自己制作的课件,而使用信息技术对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的只占3%。[4]这说明青年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还有待于强化和提高。信息技术替代不了教学,信息化教学素养如果不提高,再多再广的教学资源都得不到汲取和使用,就如视而不见。为此,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前提是自身信息化教学素养的提高。

(2)信息化教学资源有待完善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建立优质教育资源共享体系,这充分体现了国家对高等教育资源环境建设的重视。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及环境的建设对于师生情绪和认知的形成有着重要影响,不仅包括硬件设施,还包括学校校园环境、学习氛围等非物质资源。有研究表明,大多青年教师选择授课PPT类型相当简单且形式单一,而付费的引用网络教学资源只有3%左右。[3]这说明学校、青年教师在教学资源的投入上存在不足,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匮乏。此外,网络教学资源服务系统的种类繁多,但专门为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发展服务的网络教学平台却是稀缺,现有的网络教学服务平台基本也是为大学生学习提供服务的,为青年教师教学服务的网络教学平台甚少。信息时代,青年教师在教学中实质担任两种角色,其不仅仅是只管“教”的老师,更是需要“学”的自学者,是一个特殊的“学习群体”,青年教师的学习方式、资源选取、时间分配等显然不同于学生,他们需要获取和精炼大量教学资源来充实课堂内容、扩充课堂知识量以及更新原有专业知识、扩展学生视野等。为此,专项为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服务平台还有待进一步构建,学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及环境还有待进一步建设。

(3)信息化教学制度有待优化

信息化教学是当今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均从国家层面给予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政策支持,且陆续发布各种教育技术规范要求。近年来教育部针对基础教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然而针对高校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却没有明确政策和制度。虽然青年教师大多是硕士或博士毕业,有一定的科研基础和信息化技术水平,有调查表明81%的青年教师积极使用信息化教学[4],但随着不少高校绩效考核制度偏向科研而轻视教学,超六成高校青年教师坦言“教学质量不会影响晋升,做课题比给学生上课更重要”[6]。可见,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激情正在被职称提升、科研课题、绩效考核、经济压力等因素所削减,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实施显得很无力。为此,要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则需要国家、学校制定促进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相关鼓励政策,如高校的绩效考核评价制度和激励措施宜兼顾多种考核方式,如指导竞赛、创新成果、学生反馈等,出台一些优化学校信息化教学的制度,鼓励青年教师积极投身教学,切实解决青年教师能力发展的后顾之忧。

三、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实践思考

在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校教育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的中坚力量,他们既有和中小学教师、40岁以上的教师、教育者、管理者一样的教师共性,又有其自身的独有特性。他们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特殊群体,影响他们实际教学和生活的有多种因素,如心理因素、教学能力因素、经济因素、环境因素等,研究表明,这些因素的压力程度要比其他教师群体高。[7]为此,结合国内外现状,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现提出了三点实践方面的建议。

1.实践创新方面

“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而有大师之谓也。”大学教师是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要素。青年教师是高校发展的主要力量,而创新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只有当青年教师有创新思想出现时,才能促进教师专业内涵式发展。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要求教师能掌握和驾驭信息技术环境下的课堂教学,具备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有机整合的创新能力。在发展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时,要激发青年教师的创新思维,摆脱经验主义、本本主义、权威唯上等陈旧思想的束缚。青年教师一方面是学生发展的引领者,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另一方面在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过程中则又是学习者,其学习不仅体现在对现代化信息获取、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上,还体现在对现代教学模式的探索和学习,如网络公开课、MOOC(慕课)和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模式的学习。值得强调的是,青年教师创新意识的形成和教学能力的培养都是在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形成的,只有在实践训练中,青年教师才会通过自我反思、教研活动、专家引领等途径来实现自身发展。

2.实践环境方面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如果说青年教师的学术造诣是一叶扁舟,那么合理的政策机制、优良的软硬件环境便是起到关键作用的舵。完善的政策机制宜从两个层面来考虑:①国家教育相关部门需要统一制定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的规范标准和政策指标,营造有利于青年教师正态发展的机制环境。②各高校宜结合校情和青年教师实际情况制定青年教师能力提升的专项教学研究活动,通过“名师讲堂”、“授课竞赛”、“教学研究活动周”等搭建教学交流平台,引导青年教师相互学习,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或使青年教师在高校专职培训机构、科研机构的培训中提升发展。③创造良好的软硬件环境对于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发展很重要,校园宣传、教室设施、管理方式等学校环境中渗透的信息化教学元素对于青年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在信息化软硬件方面投资到位很关键,如在教学中出现基础设施建设匮乏(软硬件过时、破损或缺乏),必然会影响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的积极性。因此,我们对于软硬件环境的建设和维护不能忽视,同时可适当结合校本培训,促进多种校本教研活动与自主学习方式统一,从而构建切合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需求的优质教学资源环境。

3.实践学习方面

为切实提高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我们需要从实践中锻炼并创建关于发展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体系。我们可以通过岗位集中培训、校本培训、自我为中心的个体发展、实践反思等方式来发展信息化教学能力。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基于校本培训来构建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体系也未尝不是一种好的方式。①学校以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为基础开设校本培训班,并在选择青年教师发展方向、信息技术和课程内容等方面予以足够重视;②深入到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活动当中,建立合理的培训评价体系,通过老教师传授经验和指导、学生反馈、督导听课等形式,使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得以普遍提高。

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也是青年教师自我发展的需要,雖然大部分高校青年教师经常采用多媒体进行信息化教学,但是其信息化教学能力却因人而异,参差不齐。有的青年教师善于利用信息化教学将传统缺乏鲜活的课堂氛围活化,而有的青年教师则受限于信息化教学,反而使课堂内容分散、教学效率降低。因此,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问题只有在跌打滚爬的实践训练中才可能找到一剂良方。

四、结束语

信息化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求,是当前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经之路。青年教师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力军,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对于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至关重要。由上文分析可知,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提升,不仅需要激发青年教师创新意识,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和强化实践学习,还需要结合青年教师的自我学习能力、科学研究能力和专业教学能力等进行多方面全方位综合培养。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不仅需要国家和政府部门的政策支持、青年教师自身的清醒认识,还需要整个教育系统、社会的高度重视和配合才能实现其提升的可能。

参考文献:

[1]王文君,王卫军.国际视野下的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趋向[J].电化教育研究,2012(6):112-115.

[2]王卫军.信息化教学能力:挑战信息化社会的教师[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2(2):45-53.

[3]魏非,胡小勇.国际职前教师教育信息化现状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4(6):13-16.

[4]李天龙,马力.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6):34-37.

[5]张一春.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构——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3-24.

[6]王梦婕,马学玲.超6成高校青年教师认为做课题比给学生上课重要[N/OL].人民网2012-09-14.http://edu.people.com.cn/n/2012/0914/c1053-19009863.html.

[7]钱静珠等.高校教师心理压力分析及调适策略研究[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13(2):64-67.

(编辑:鲁利瑞)

猜你喜欢

高校青年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实践探讨
高校青年教师思政工作协同创新机制探究
高校青年教师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关于高校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互联网+”环境下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小学语文运用微课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探讨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新形势下公司融资技巧的实践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