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昌,彩云之南的寂静芳华
2017-05-18颜士州
颜士州
阿昌,仅仅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民族,它是上帝的恩赐,千百年来的自然景观被完好地保存着,无论是古镇,还是古街、古巷,到处显现着云南西部边陲小镇的精美绝伦,让人感受着它的古朴厚重。
阿昌族共有2700余人,主要聚居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户撤阿昌族自治区,以及梁河、路西等县,世代从事农业生产。他们没有本民族的文字,有自己的语言——阿昌语。
由于阿昌族长期同汉族、傣族交往,故在生活习俗以及语言、文字等方面都受到汉族和傣族的影响。他们和汉族一样崇拜祖先,和傣族一样过泼水节,并且通汉语、傣语,可用汉文和傣文。不过,具有悠久历史的阿昌族仍保留了自己独有的风情习俗。
那一个驻守的宁静
阿昌人的住宅大多为四合院,也有三合一的式样。我们走进户撒乡曼旦寨,只见明清时期的老宅历历在目,由于受汉文化影响,这些围成院的住宅大多楼下住人,楼上摆放杂物,厨房大都在左,面朝阳光。家家都有廊道,院落紧密有致,砌土坯墙均围成一个独立的合院。
阿昌人生活的地方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源充足,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大约在公元13世纪,他们从滇西北的金沙江、澜沧江和怒江流域迁徙定居这里后,一直从事农业生产,主要以种植水稻为生。他们种植的水稻品种多、质量好,并因此闻名。梁河地区的“毫安公”水稻品种,曾号称“水稻之王”。除水稻以外,他们还种植草烟、花生、棉花、苎麻及油菜等经济作物。
阿昌族由于种水稻,他们的主食自然离不开大米,以大米为主的各种米制食品较多,烤粑粑便是他们爱吃的一种。云南有一种很有名的风味小吃“过桥米线”,是用大米加工制作成米线,再加入佐料烹调而成,味道鲜美。阿昌族就善于做这种米线,他们的手艺远近闻名。阿昌人还喜欢吃酸的东西,喜欢嚼烟,过去也有嚼槟榔的习惯。
阿昌族是个爱美的民族,他们在穿着上有自己特有的风格。男子一般穿兰、黑、白三种颜色的上衣,下穿黑色长裤,深色布缠头,身背长刀和挂包。妇女的服装有未婚和已婚之分。
阿昌族未婚姑娘都是穿长裤,发辫盘在脑顶上。已婚妇女一般都穿裙子和窄袖的对襟上衣,用黑色和蓝色布包头,包头高达30厘米。户撒地区的妇女还习惯扎一条十分漂亮的绣花腰带。腰带系在身前侧,留出两根飘带,短的齐大腿,长的拖地面。风吹来有如彩龙飞舞煞是好看。阿昌族妇女还喜用银饰品。她们对襟上衣的钮扣用银币做成。逢年过节或喜庆之日,她们都要佩带银手镯和银耳环等银饰物。
新郎挥刀砍新娘
阿昌族的恋爱婚姻习俗独特而又风趣。串姑娘是阿昌族青年的恋爱习俗。串姑娘时姑娘要用鸡头招待小伙子,每位小伙子一只鸡头,不能少,这意味着有多少小伙子要杀多少只鸡。届时,小伙子要想方设法藏起鸡头,姑娘则要千方百计找到鸡头。找到了,藏的人被罚喝酒,否则姑娘被罚喝酒。他们就在这样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吃喝、说笑。经过一番戏剧性嬉闹之后,各自结对对歌,通霄达旦。新郎迎亲时要过三关,接受新娘女友的捉弄,被浇凉水或被抹烟灰等。这些习俗中,最奇特的要数婚仪中的新郎挥刀砍新娘。
阿昌人结婚要搭彩门才能迎新娘。彩门是用带叶的金竹搭的一座拱形门。婚礼前由两位福份好的老人扶立在堂屋门前。新郎则身背长刀喜气洋洋地站在门口等候。当新娘在陪娘陪郎的带领下穿过彩门时,新郎突然抽出大刀向彩门砍去。新娘过了彩门,新郎收起刀跟进去。新娘再向前迈步时,新郎又挥起刀向新娘后脑勺砍去。当然不是真砍,只是做做样子。这时新娘亦故作姿态,小跑起来,新郎则跑步快速砍着,直到新娘进屋,新郎才收起刀挂在墙上。然后新郎新娘双双拜堂入洞房。金竹拱门被抬进洞房放在新人的床上,象征两人的爱情永远像金竹一样长青。
用刀砍金竹的意思是开新路,表示新婚夫妻新生活的开始。砍新娘后脑勺,则表示驱散恶魔,求得安稳幸福的生活。这一习俗,据说出自一个优美的传说故事。古时侯,一对阿昌族男女青年在山里摘野菜时相识相爱。正当小伙子准备喜迎姑娘成亲时。却遭到恶魔的算计。他让小伙子的房门口长满蒿草,使新人无法入门。小伙子用刀砍尽了蒿草,并砍来金竹搭个彩门。但就在新娘入新房时,由于恶魔作祟,新娘突然病倒。小伙子气得挥起长刀乱杀乱砍,整整砍了三天,姑娘还是没有活过来。山神告诉小伙子,早在新娘进门时就应该用刀驱邪,如今晚了。人们从此得到启示,于是婚礼中才有了“开路”与“驱邪”的仪式,一直沿用至今。当然它已失去了原意,成为了一种习俗。
阿昌族的家庭是一夫一妻制的小家庭。过去受封建礼教的影响,男娶女嫁多凭媒撮合,但男女青年社交活动还是非常自由。他们可以通过“腊撒”、“串姑娘”找到自己的意中人,甚至可以缔结婚约,然而结婚却要由父母按一定的程序操办。也有的热恋青年不能成婚,于是他们采取捻婚的办法结合。不过这种捻婚的现象现在已很少见了。
绕在腰上的阿昌刀
阿昌族长于锻铁和制造刀剑,大约在公元1388年的时候。明朝壮士南征屯垦在户撤一带,阿昌族从汉族壮士那里学会了冶铁和制造刀剑的技术。天长日久,制刀业逐渐成为阿昌族的传统手工冶铁工艺,阿昌刀在云南各族和邻邦缅甸享有盛誉。
阿昌刀因主要产在户撒地区,所以又名“户撒刀”。户撒刀“柔可绕指,剁铁如泥”,手艺高超的师傅能将刀打得薄韧不弯,平时绕在腰间,需要时解下来,刀自然伸直。户撤刀的种类很多,主要有腰刀、黑长刀、花钢刀、背刀和藏刀等。各种刀的形式和用途均不同。腰刀有宝剑、关刀和匕首等式,作为用具也可防身;黑长刀坚硬锋利是砍地破埂的生产工具;背刀汉语称长刀,式样多,有齐头的、尖头的,为景颇族、傈僳族和傣族喜爱。阿昌族自己也喜爱这种刀。藏刀是专为藏族兄弟打制的。它长短不一,工艺精巧,刀把镌刻有“猛虎长啸”、“飞燕迎春”等精美图案,刀鞘也刻有龙飞凤舞的精美花纹,挂在身上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装饰品。户撒刀的精美制造,从花钢刀可见一斑。花钢刀是将红、白铁皮表面烧化结成一块铁条,其一边镶以青钢作为刀口,锻成以后再铲白、磨光,刀面于是出现红白青三种颜色,十分好看,花钢刀之名也由此而来。户撤刀由拎有一套独特的蘸水淬火技术,使刀刃锋利无比,飞来的湿毛巾碰上刀口,一下断成两块,加上它磨得漂亮美观,又经久耐用,因而广受欢迎。
阿昌人擅长打刀,也非常爱刀。每家至少都有一把长刀。平常青年男子将它当作装饰品佩带在身上,结婚时背着它去迎新人显得更加英姿勃勃。
阿昌族有1/10的人口從事手工业。他们除了制造铁器刀具外,银器制作亦很出名,有手镯、项圈、泡花、耳环、戒指、腰链、刀壳、刀把等30多个品种,工艺高超,制作精美,除自用外,大量供应相邻的景颇族、傈僳族、傣族,成为姑娘媳妇的喜爱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