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司法所建设 提升规范化水平
2017-05-17天津市北辰区司法局
文 杜 静[天津市北辰区司法局]
司法所受赠锦旗
2013年以来,天津市北辰区司法局以打造“名片化”司法所为目标,加强基础设施、人员队伍、制度管理、业务工作建设,不断提升司法所规范化水平。目前,全区13个司法所被评为优秀司法所,双街司法所、天穆司法所被评为区级文明窗口单位。
以硬件配置标准化为基础,提升基础设施规范化水平
司法所是对外服务的窗口单位,树立良好的对外形象有利于服务质量的提升。北辰区司法局以“五好司法所”创建为契机,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统一对外标识、办公设备、装备服装,把司法所打造成为司法行政的靓丽“名片”。
(一)深入调研,向下问需。
为使司法所建设真正满足基层司法行政工作需要,区司法局多次深入各镇街司法所、法律服务所开展调研,了解司法所现状和业务需求,大力争取镇街支持,解决办公用房紧缺问题。通过新增、置换、调剂等方式,完成瑞景、双街、新村、宜兴埠、大张庄、开发区6个司法所的改造任务;在全市率先采用集装箱集成系统模式完成天穆、双口司法所建设,顺利解决了全区司法所办公用房问题。征求司法所建设意见100余条,形成工作台账,与职能科室和承建公司商讨对接,确保建设效果达标。
(二)掌握政策,向上请示。
区司法局根据司法部、市司法局关于司法所建设的文件精神,借鉴山东、湖南等地司法所建设先进经验,多次就司法所建设问题向区委、区政府请示,争取领导重视和资金支持。区政府先后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所建设的意见》《关于增加司法所办公用房面积的意见》,并将司法所规范化建设纳入2013年北辰区十项“民心工程”和2014年镇街业务实绩考核内容。落实“五好司法所”建设标准,制定司法所提升改造实施方案,将所需资金全部纳入财政预算。2013年至今,共安排司法所改造专项资金600余万元,为司法所规范化建设提供了经费保障。
以工作人员专业化为支撑,提升队伍建设规范化水平
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需要专业的人才队伍。区司法局高度重视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司法助理员和司法辅助人员,开展业务学习和技能培训,努力打造一支站位精准、勇于担当、执行力强、服务水平高的司法行政队伍。
(一)配齐配强基层力量。按照“五好司法所”要求,通过招录、调配的形式为17个司法所配齐了政法专项编制人员,每所至少3名司法助理员。区司法局多次与区政府、区人事局协调,连续3年招录合同制司法辅助人员4批共70人,协助司法所开展人民调解和社区矫正工作。积极争取和提升司法辅助人员工资待遇,保持队伍稳定性,激发工作积极性。目前,各司法所工作人员达到5人以上,均为大专以上学历,为司法行政工作的开展提供了坚实的人员保障。
发放普法宣传品
(二)着力提升队伍素质。以提升法治思维、增强专业素质、提高沟通能力为目标,以服务型干部队伍建设和文明窗口创建为契机,组织开展各类学习培训交流,对先进个人和文明窗口实行奖励。连续两年组织开展司法所工作人员业务培训班,聘请高校法学专家、资深律师及市司法局业务骨干20余人,分别就《物权法》《刑法》《合同法》等18部常用法律法规条文、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技巧、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工作、OA办公系统使用、警容警纪规定、公文写作知识等内容进行培训,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通过轮流主持所务会、干部综合素质讲堂、业务大练兵、体能训练拓展等形式,不断提升司法所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实践技能。
以日常管理常态化为抓手,提升制度建设规范化水平
良好的工作秩序需要严格的制度作保证。区司法局通过抓考核、建制度,进一步加强司法所日常管理,形成长效机制。
(一)以考核增动力。区司法局制定基层司法所年度考核办法,围绕工作推进、工作实绩、行政能力、队伍建设等方面,分别由职能科室进行独立考核。采取单项考核与综合评定分别计分方式,选出“单项冠军”,实行奖励;根据各职能科室考核情况和多媒体汇报情况进行综合评定,选出“全能冠军”,树立标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推动各司法所工作上水平。
(二)以制度促长效。在司法所全部收编管理的基础上,区司法局相继将办公经费拨付、年终考核奖励、人员组织关系、后勤服务保障等归口管理,进一步理顺司法所管理体制。加强司法所内部管理、行为规范和工作目标考核等方面制度建设,建立周例会、月通报制度。不断完善所务管理、警车使用管理、档案管理、廉政建设等制度,进一步规范司法所工作人员人员守则、文明接待、内务卫生等制度,有效约束和规范工作人员行为,形成了责权明确、严密高效的管理格局,实现了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
司法所进社区开展儿童法制画展活动
调处矛盾纠纷
开展社区服刑人员集中教育大会
开展社区矫正宣传活动
司法所联合镇团委开展青少年法治教育
以职能发挥充分化为目标,提升业务工作规范化水平
充分发挥司法所矛盾纠纷化解、法治宣传、法律服务和特殊人群管理等9项职能作用,为区域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群众安居乐业提供坚实法治保障。
(一)全力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组织开展“筑牢人民调解防线 助推美丽北辰建设”专项活动。各级调解组织共调解矛盾纠纷9806件,开展矛盾排查3782次,预防纠纷1723件。开展诉前联合调解,成功调解纠纷18件。深化“访调对接”工作模式,化解疑难信访积案157件。青光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获“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北仓镇人民调解委员会获“天津市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称号。
(二)深化法治宣传服务工作。建成镇街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6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站251个,选聘160余名律师和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担任法律顾问,实现了村居全覆盖。全年共接待咨询6000余人次,开展法治讲座300余场,提供法律意见或建议1100余条。深入开展“法律进农村”“法律进社区”活动,利用“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交通安全宣传月等节点,组织开展法律宣传活动50余次,发放各类资料15000余份,解答群众咨询1600余人次。
(三)全面加强特殊人群管理。严格落实社区矫正监管职责和入矫谈话、日常走访、月分析报告、手机定位等措施,推行“日下月上周评议”制度,累计走访社区服刑人员2603人次,开展周评议3000余人次,实现监管无死角。选聘236名协管员参与社区矫正工作,制定并落实“以奖代补”奖励办法。全区344名社区服刑人员,无一人再犯罪。对99名困难刑满释放人员给予一次性救助197205元。全年在册刑满释放人员1113名,帮教率100%,安置率90%以上,有效维护了基层社会和谐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