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刀松筋法对慢性腰骶部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患者ODI指数评定的影响

2017-05-17王杰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腰骶部内压针刀

王杰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41)

针刀松筋法对慢性腰骶部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患者ODI指数评定的影响

王杰

(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41)

目的 评价针刀松筋法对慢性腰骶部骨筋膜间隔综合征(CCS)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探讨其作用机制,为CCS的治疗开辟新途径。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CCS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采用针刀松筋法,每3日一次,共治疗3次。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法,每日一次,共治疗9次。采用带芯导管法在患者治疗前、运动中、运动后6 min测定腰骶部竖脊肌骨筋膜间隔内压;并在治疗前后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评定两组治疗效果;观察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数据统计。结果(1)比较观察组各阶段骨筋膜间隔内压,我们认为针刀松筋法治疗CCS有效;(2)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ODI指数,发现观察组和对照组均有效。结论 针刀松筋法可以降低CCS患者腰骶部骨筋膜间隔内压,有效提高ODI指数。

针刀松筋法;慢性腰骶部骨筋膜间隔综合征;骨筋膜间隔内压

腰骶痛是影响人类健康的常见症状之一。在美国,腰骶痛已经成为第二高患病率的疾病[1]。1981年,Peck首次提出慢性腰胝部骨筋膜间隔综合征(CCS)的概念,并指出该病可能是腰骶痛的原因之一。之后,国内白跃宏等[2]成功建立CCS动物模型,随后进行了与此病相关的临床对照研究[3],对Peck等的假说进行验证。从此,CCS正式走入人们的视线。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CCS在诊断和治疗方面也开始逐渐形成统一标准。

日常门诊工作中,笔者发现近几年的就诊患者及家属中有CCS患者,且疗效不佳。通过与患者沟通,对其实施针刀松筋法进行治疗,取得一定效果。希望这次调查分析为CCS的早期预防、诊断和治疗奠定基础。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择CCS患者70例,其中男36例,女3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男17例,女18例;对照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观察组24~66岁,对照组27~63岁。病程:观察组3~11年,对照组4~12年。

1.2 治疗方法

观察组:腰三棘突两侧约3cm处,沿竖脊肌外侧缘,分别纵行上下间隔2cm,两侧共12个进针点。采用北京卓越华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汉章牌针刀,针身长75.0mm,刃口宽1.0mm。由上而下每次选4个进针点,常规消毒,进针点用0.5%利多卡因2ml自皮下至腰背筋膜浅层浸润麻醉,针刀以斜向内侧约15°进针,行腰骶部竖脊肌筋膜松解切开减压术,纵切横拨,筋膜切开14~16cm。术后2h下床行走,24h后行腰背肌功能锻炼,逐渐恢复正常生活工作。每3日治疗一次,共治疗3次。

对照组:取穴肾俞、大肠俞、阿是、委中。以直径0.3mm、长40.0mm一次性毫针针刺得气,每5分钟捻转提插一次,20min出针。15分钟后下床行走,并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每日治疗一次,共治疗9次。9日后判定疗效。

1.3 疗效判定

1.3.1 测定腰骶部竖脊肌骨筋膜间隔内压 采用带芯导管法。用数根长3.5cm的多聚羟基乙酸缝线编织成芯,以0~6号丝线环绕后穿入内径0.62mm、长20.0cm的硬膜外导管,使芯被引入导管1cm,导管末端外露0.7cm,制成带芯导管。测压前导管内必须充满肝素盐水(20u/ml),然后借硬膜外导管穿刺针将带芯导管引入骨筋膜间隔,并与测压管相接,这时间隔内压力经组织间液传入带芯导管,再经导管传至测压管,记录测压管显示的压力。治疗前一日和疗程结束后3日各测一次。

1.3.2 Oswestry功能障碍(ODI)指数测定 患者治疗前一日测ODI指数,并于疗程结束后3日再次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数据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治疗前后为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为独立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2 结果

观察组有一例患者因晕针未能完成治疗,一例患者因中途服用腰痛宁颗粒影响结果而脱落。对照组一例患者因为工作忙未能坚持治疗被剔除。最终列入结果统计的,观察组33例,对照组34例。

2.1 患者一般资料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各阶段骨筋膜间隔内压比较(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各阶段骨筋膜间隔内压比较(±s,mmHg)

表2 治疗前后两组各阶段骨筋膜间隔内压比较(±s,mmHg)

注:与治疗后观察组比较,*t=2.47,P=0.02;**t=-2.66,P=0.01;***t=-2.67,P=0.01;与治疗前观察组比较,#t=1.15,P=0.26;##t=0.79,P=0.43;###t=1.79,P=0.08

t值P值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治疗前12.07±1.65#199.70±8.38##14.75±1.11###11.66±1.22 197.97±9.52 14.23±1.27静息运动中运动后静息运动中运动后治疗后7.31±0.76* 165.03±9.44** 7.28±0.75*** 6.90±0.59 170.22±6.22 7.83±0.94 15.33 14.48 36.49 20.48 13.92 24.18 0.00 0.00 0.00 0.00 0.00 0.00

观察组静息、运动中、运动后6min的骨筋膜间隔内压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

对照组静息、运动中、运动后6min的骨筋膜间隔内压治疗前后差异有显著性(P<0.05)。

治疗后,两组各阶段骨筋膜间隔内压差异有显著性(P<0.05),可以认为针刀松筋法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

2.3 治疗前后两组ODI指数比较(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ODI指数比较(±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ODI指数比较(±s)

t值P值观察组对照组16.10 11.74 0.00 0.00 t值 P值组别 治疗前30.03±6.76 30.35±6.90 -0.19 0.85治疗后6.36±4.10 14.44±3.47 -8.72 0.00 ----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ODI指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两组治疗前后ODI指数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可以认为针刀松筋法、常规针刺法均有效。但观察组与对照组ODI指数差异有显著性(P<0.05),故认为针刀松筋法疗效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法。

2.4 两组疗效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疗效比较[n(%)]

由表4可以看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

3 讨论

CCS是临床常见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不断上升趋势,由于对患者的影响范围比较广泛,因此本病已不仅仅是个医学问题,也日益成为人们逐渐重视的社会问题。作为下腰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CCS已成为近几年来研究的热点。

3.1 中医学认识

中医学认为CCS主要是由于外感风邪、痹阻经脉、气血运行不畅加之湿邪困扰造成腰部经络受阻气血不畅。另外,内伤尤其是肝、脾、肾三脏出现病变时也容易诱发腰痛,这些脏腑亏虚后都会引起因腰部气血运行失调而导致的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

3.2 西医学认识

西医学认为,腰骶部骨筋膜室是一个潜在的间隙,一切可以导致筋膜间隙中内容物体积增加、压力增高或者筋膜室容积减小、筋膜内容物相对体积增加的原因,都会引起CCS。

因此,寻找既能减轻异常增高的间隔内压,而创伤又小的治疗方法,将会为本病的治疗开辟一条新的途径。我们拟采用针刀松筋法松解CCS患者变性的腰背筋膜,释放腰背肌骨筋膜室内较高的压力。通过测量治疗前后患者腰背肌骨筋膜间隔内压和ODI指数评定疗效,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针刀松筋法治疗CCS的效果与作用机制。接下来将从解剖、病理生理、治疗方法及疗效评定等方面进行分析,以便为本研究提供更坚实的理论基础。

3.3 治疗方案

现阶段对CCS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主要有白跃宏等[2]提出的腰骶部骨筋膜间隔切开减压法:25%利多卡因80ml(2500 mg/L)腰骶部局麻,以L3棘突旁2.5cm为中心做纵形切口,长2.0cm,行腰骶部竖脊肌骨筋膜间隔切开减压术,骨筋膜切开长度约12cm。术中采集竖脊肌标本,在光学显微镜及电子显微镜下观察骨骼肌组织病理学和超微结构改变。随后的一些微创治疗法都是在骨筋膜切开减压术的基础上展开的。但这种微创手术会增加患者术前紧张情绪,虽然创伤比常规腰部肌肉切开要小,但对比本研究采取的针刀松筋法,其创伤仍较大。

本研究以针刀切割腰骶部骨筋膜后壁,松解变性筋膜纤维,释放骨筋膜间隔内压,改善骨筋膜间隔内肌肉血液循环,创伤小,不留疤痕,操作简单。

4 结论

比较两组疗效可知:(1)采用针刀松筋法治疗后,患者骨筋膜间隔内压明显降低,症状明显缓解或消失。(2)通过比较ODI指数发现,针刀松筋法治疗后,患者日常活动障碍明显减轻,生活质量大幅度提升。

[1]SwinkHicksG,DavidN,Duddleseton,etal.Lowbackpain[J].TheAmericanJournalofTheMedicalSciences,2002(324):207-211.

[2]白跃宏,孙天胜,欧阳欣,等.骨筋膜间隔综合征所致慢性腰痛的诊断和治疗[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3(11):300-302.

[3]BaiYH,TakemtsuM,AtsutaY,etal.Pathologystudyofrabbitcalf muscleafterrepeatedcompression[J].JOrthopSci,1998(3):209-215.

R681.5+7

B

1671-1246(2017)09-0153-03

猜你喜欢

腰骶部内压针刀
老年女性腰骶部多发毛母质瘤及文献回顾1例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专委会举行成立大会并举办全国针刀治疗冻结肩专题培训班
针刀治疗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研究进展
腰骶部巨大皮脂腺囊肿1例
延伸护理对颈椎病针刀术后复发率影响
针刀针刺治疗合并颈部症状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23例
腹腔内压升高对血管外胸腔积液的影响与相关机制
腰骶部移行椎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Supreme与Flexible喉罩通气罩内压对气道漏气压的影响
考虑背景孔隙的单开孔两空间结构的风致内压响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