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种不同处理方式肠外营养液的细菌学观察

2017-05-17崔雪梅孔林芳张雪萍

卫生职业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细菌学营养液无菌

崔雪梅,孔林芳,张雪萍

(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3种不同处理方式肠外营养液的细菌学观察

崔雪梅,孔林芳,张雪萍

(甘肃省人民医院,甘肃 兰州 730000)

目的 了解经不同方式处理后的肠外营养液的细菌学差异。方法 将静脉药物配制中心配制完毕的三升袋随机分为A、B、C3组,碘伏消毒螺旋帽部分两次。A组用无菌纱布包裹螺旋帽部分,B组用无菌治疗巾包裹整个三升袋,C组不做特殊处理。遵循无菌操作原则,在配制完毕和输注完毕后分别取2~3ml标本进行细菌学培养,48小时后观察3组菌落数是否有差异。结果 3组均未培养出细菌。结论 配制完毕的三升袋在运送途中及输注过程中无需特殊处理,注意清洁即可。

三升袋;处理方式;细菌学观察

肠外营养液可以为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提供足够的热量、氨基酸及各种营养物质,在临床上使用广泛,但是肠外营养相关中心静脉导管感染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1,2]。为保证肠外营养液无菌,各医院三升袋配制均在严格的无菌条件下完成,配制在净化台进行,且配制人员穿洁净工作衣或隔离衣[3,4]。但目前三升袋是否会在配送途中或输注途中因外部原因造成营养液污染,尚未有研究证实。三升袋有3个接口,分别是肝素帽接口、螺旋帽接口和输液接口,其中输液接口和肝素帽接口为一次成型,密封性较高;螺旋帽接口属于入液口,在配制结束时由配制人员将螺旋帽盖紧,故存在被污染的可能。因此,有些医院消毒后用无菌纱布包裹螺旋帽接口;有的医院认为运送途中最有可能引起污染,将整个三升袋用无菌治疗巾包裹;还有的医院认为运输工具做好清洁消毒即可,无需对三升袋做特殊处理。为了解不同方式处理后三升袋内的营养液是否存在细菌学差异,笔者将我院静脉药物配制中心配制完成的三升袋随机分为A、B、C3组,进行了细菌学方面的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静脉药物配制中心于2015年10月19日至11月19日9:00—10:00配制,并于24小时内在临床科室输注完毕的肠外营养液作为研究对象,在配制完成及输注完毕后立即留取标本,拟收集150对(300份)标本。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配制后24小时内输注完毕的三升袋。排除标准:(1)冰箱内储存过的三升袋;(2)菌血症、败血症患者输注的三升袋。

1.3 方法

静脉药物配制中心护士在肠外营养液配制结束时弃去三升袋三通管,盖上螺旋帽前将2~3ml营养液留取至无菌容器内,标本与配制完成的三升袋置于同一药筐内。将配制完成的三升袋随机分为A、B、C3组,在无菌治疗巾内消毒螺旋帽部分,A组用无菌纱布包裹螺旋帽部分,B组用无菌治疗巾包裹整个三升袋,C组不做特殊处理。处理后的三升袋和标本按不同处理方式编号(注明编号、收集日期以及时间,如A1a,10月20日,9:30;B2a,10月20日,9:30;C3a,10月20日,9:40;A、B、C代表分组,数字代表组内三升袋的数量),之后将标本送往感控科,肠外营养液送至临床科室。

研究人员向科室护士统一进行留取标本操作演练和讲解后,由科室护士进行标本留取。在肠外营养液输注结束时打开输液器与针头连接处,使三升袋内残余溶液(2~3ml)流至无菌容器内(以上操作均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之后编号送检(科室标本根据三升袋上静脉药物配制中心的编号来编号,例如三升袋的编号为A1a,10月20日,9:30,科室标本编号即为A1b,10月21日,8:30,a、b用以区别刚配制好的和输注完毕的标本)。所有标本均送至医院感控科进行48小时细菌学观察。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一般资料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组间资料对比用卡方检验。

2 结果

2.1 基本资料

本次调查共收集347份标本,为使各组的资料有可比性,本研究进行了前后配对,旨在消除肠外营养液配制过程中造成的污染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最终可进行前后配对的共306份,A组54对,B组49对,C组50对。

2.2 细菌学检验

本次调查所收集的标本均送至医院感控科,347份标本在无菌培养皿中培养48小时后均无细菌生长(见表1)。

表1 3种不同方式处理后的肠外营养液的细菌学差异(份)

3 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所收集的347份标本培养48小时后均无细菌生长,即配制完毕的营养液和病人输注完毕的营养液均为无菌,3组无法做统计学比较。提示配制完毕的营养液三升袋在运送途中和输注途中不必额外进行处理,保持运送装置清洁即可。临床上运送时对螺旋帽进行包裹及治疗巾整体包裹三升袋均是不必要的,且增加了成本和护士工作量,与不做特殊处理组的三升袋在细菌学上无差异。因此,除药物输注的特殊要求外,不建议对正常输注的三升袋行特殊处理。

由于肠外营养液输注时间建议为24小时[5],本次调查仅选用24小时内输注完毕的三升袋,临床上可能由于特殊情况,输注时间超过24小时,而随着输注时间的延长这些特殊处理的三升袋的益处是否会显现并不可知。本研究只做了细菌学分析,并未进行真菌培养,今后可同时进行细菌、真菌培养,使研究更加完善,增强研究结果的说服力。

[1]傅培荣,孙运波,王惠芬.肠外营养患者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危险因素的前瞻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2):181-183.

[2]徐仁应,单成迪,万燕萍.老年恶性肿瘤患者肠外营养相关中心静脉导管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30(1):39.

[3]詹月敏,何冰晶.三升袋营养液的配制方法分析[J].海峡药学,2015,27(10):9-10.

[4]周肃梅,牛鸣.三升袋营养液的配制及临床护理[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4):187.

[5]邢长莉.三升袋的配制及输注注意事项[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7):689-690.

R459.3

B

1671-1246(2017)09-0157-02

猜你喜欢

细菌学营养液无菌
几种常用植物营养液及特点
儿童慢性鼻窦炎的细菌学分布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
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
CELSS中营养液循环利用应用实例
无菌空气在烤酸奶生产中的应用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治疗小儿尿路感染的临床效果
细菌学之父巴斯德
朱顶红快繁无菌体系建立的研究
无土栽培营养液自给系统设计
一次性使用无菌冲洗器在腮腺造影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