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2017-05-17文建华
文建华
摘要:教学管理作为高职院校管理的核心,一直备受重视,然而过去的教学管理大多停留在局部层面,比如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等,很少利用教育生态学视角进行理解和分析。本文主要阐述了教育生态学基本原理,列举了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以教育生态学的观点和理论进行了具体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新形势 教育生态学 高職院校 教学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5-0117-02
新形势下,国内高职院校正在从规模化向内涵化转型,如何实现高职院校平稳转型,实现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高职院校教育的热点问题。高职院校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充分依托现有的各种教学资源,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新形势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通过应用教育生态学视角加以分析并给出解决策略,可以有效提升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水平。
一、教育生态学基本理论
教育生态学最早诞生于1976年,由美国哥伦毕业师范学院院长提出,其基本理论是将教育和生态环境有机结合在一起,并对两者的相互关系和互作机理进行研究。教育生态学从生态学的观念出发,以传播生态文化和知识等方式,提高了学生的生态观念,对于塑造良好的校园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学习素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高职院校对于自身教学质量等问题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如何摸索高职院校自身的发展规律,实现高职院校生态化转型,已经成为新形势下职业教育健康、平稳、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难题。从教育生态学的视角出发,将目光不仅仅局限于高职院校教学管理本身,同时联系周围的生态环境与系统,将教学管理上升到生态系统的理论与高度,对高职院校生态系统现象加以分析,总结其特点和规律,可以有效促进教学管理生态系统的演化,从而提高教学管理质量。具体到教学实践中,就是要正确运用教育生态学理念,推动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不断改善教学质量,使高职院校抛弃单一的管理模式,实现有效、科学管理。
二、目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高职院校教学特色
当前,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大多参照普通高等院校的模式,把整体统一的管理工作分割成一个个具体的板块,设置理论教学、实践教学、质量监管等岗位,根据不同的业务流程进行工作。各个业务岗位上的人员在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教学结果,缺乏对过程的整体把控,不能够及时反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造成了教学管理分离的状态。这种状况与新形势下高职院校的发展需求矛盾,自然也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要具备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建立一整套完整的教学、监督、反馈和激励的机制,从而有效提升教学水平。[1]
(二)教学管理欠缺职业性
目前国内很多高职院校教学理念落后,无法做到与人才培养的目标相一致。高职院校的课程设置没有跟随时代的发展而改变,仍然局限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重视书本知识和课堂教学,忽视实践教学和可操作性,没有突出高职院校“高等”和“职业”的特色,培养的学生自然也就缺乏社会的认可,缺乏社会竞争力。
(三)忽视学生个性需求和可持续发展
高职院校在具体的教学管理实践中,往往忽视管理者与学生之间的平等关系,管理者对教学过程进行严格把控,教师和学生之间基本上没有沟通和交流,教师教学漫不经心,以教学任务为唯一导向,没有对学生进行充分的分析研究,不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知识需求。学生也因此缺乏对教师的尊重,无法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缺乏跨专业、跨学科学习的意识,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无从谈起。
(四)新媒体对学生学习的冲击越来越大
新形势下,得益于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在高职院校教学中得到了普遍的应用,新媒体具有开放、多元、灵活、共享、交互等特点,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范围也更广。目前,新媒体已经成为高职院校学生获取信息的最主要来源,这使得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必须面对来自新媒体的挑战。学生通过新媒体,可以在网络中获得各种各样的知识和信息,淡化了书本知识的引导作用,长时间接触网络也大大削弱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对新媒体过分依赖,甚至沉溺其中无法自拔,久而久之就会造成学生性格内向、缺乏交流等问题,更有甚者会形成严重的心理问题,人格异化分裂,危害严重。
三、新形势下运用教育生态学视角解决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困境的对策
新形势下,面对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面对着社会和企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高职院校必须进行教学管理的转变,以此为契机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这不仅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现实的难题。这就要求高等院校的教学管理不能只是以知识为核心,而是要在知识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能力的锻炼和素质的培养。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虽然组织复杂,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生态系统,运用教育生态学的理论,要对高职院校内外环境进行充分考量,协调教学管理的各个方面,优化教学管理的流程;教学管理要以人为本,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的手段,从而建立起高职院校独特的教学管理模式。[2]
(一)优化管理流程,推进体制改革
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必须立足于可持续发展,针对目前普遍存在的教学与管理相分离的情况,高职院校要重点做好对整个教学管理流程的分析,明确各个教学和管理板块之间的共性和区别,并进行相应的分类和规整,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者与教师之间的双向监督约束的机制;要大力推进落实标准过程管理,并将其落实到教学管理的每一个环节之中,进行全方位监控,促进教学管理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要强化每个管理环节的责任和义务,使整个教学管理流程更加科学、更加合理。对于教学管理过程的优化,要体现在教学实施计划、教学质量控制以及教学组织管理这三个方面。其中,教学组织实施是最重要的环节,教学计划的实施要始终围绕教学组织实施来开展,同时还要依赖于教学质量的控制,最终的教学结果受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影响,受各个因素的制约。
(二)错位发展,建立有效管理制度
所谓错位发展,顾名思义,就是错开恶性竞争,摆脱不良生态环境的影响,从而防止与其他高职院校发生生态重叠,实现特色、可持续发展。实现错位发展对高职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正确审视自身在发展过程中所在的生态环境,在教育方向、人才塑造方面与其他高校有所区别,还要与同类院校错开发展的空间,保持自身优势,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差异化需求。因此,高职院校要不断深化改革,定好自己在生态系统中的位置,形成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和特色,具体实施中可以通过对社会教育资源的整合,让用人企业也加入到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当中,根据学校和企业的双重需求来制定更具有弹性的学习规划;定期对教学方案的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并根据暴露出的问题不断修正完善,建立更加适合人才脱颖而出的教学制度。总之,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改革要始终把握社会需求和用人单位的诉求,不断明确培养目标,细化培养方案,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在新形势下为祖国的建设培养更多专业型技能人才。[3]
(三)制定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人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的教学管理并不是无本之木,其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情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职院校改革的难易程度。因此,高职院校要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潮流,培养不同层次的技能人才,实现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教育生态学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理念,对于在新形势下区域经济的转型跨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高职院校不断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高职院校要根据客观的教学规律,有效化解和协调各种不利于高职院校教學管理的因素,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通过强化教学、实习等活动,合理优化课业结构,特别突出针对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加以明确;通过整合各方面优质资源,形成改革发展的合力,实现教学管理水平的持续提高。[4]
(四)创新教学方式方法,尊重学生主体地位
高职院校在教学管理中,要始终坚持以人为主,以学生为本,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充分的尊重。高职院校过去单一的“填鸭式”教学方法需要被摒弃,取而代之的是多元化、全方位的新型教学方式方法,注重因材施教,案例教学、问题分析,从授之以渔转变为授之以需;增加选修课和实践课程所占的学分和课时比例,重视技能培养,培养学生形成自己的核心优势,实现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之间的更好更快对接。[5]
(五)利用新媒体不断丰富教育方式
新形势下,面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坚持原有的课堂教育、社会实践的基础之上,要充分利用新媒体开放、自由的特点,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QQ社群、微信公众平台、微博、博客、知乎等网络资源分享和意见交流平台,加深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使其成为学习生活的第二阵地;充分利用百度传课等网络教育平台,结合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目标,整合线上和线下两种资源,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和共享,丰富教学手段,优化教学效果,这对于学生主体地位的认知和学习热情的激发均具有很好的效果。此外,教师也可以借助新媒体及时了解最新行业动向,与时俱进,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四、结语
新形势下,要充分利用教育生态学的理念,对高职院校教学管理进行全面把控,根据高职院校教育管理工作的自身规律,保持教学管理过程的动态平衡,通过错位发展,完善教学管理制度,优化生态环境,以此解决高职院校目前存在的教学管理问题,实现教学管理水平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蔡健.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的思考[J].农业科技管理,2012(3):24-26.
[2]孙姗.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考试周刊,2016(77):137.
[3]丁小燕.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困境与对策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5(12):10-12.
[4]赵德良.教育生态学视角下高职院校教学管理的思考[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5):30-31.
[5]娄艺,晁松杰.浅谈高职院校提升教学质量的对策[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143-144.
责任编辑:孙 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