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蜂蜇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效果探讨

2017-05-17李鑫张竹华李潘孝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急性肾损伤临床效果

李鑫 张竹华 李潘孝

【摘要】 目的:探讨对蜂蜇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蜂蜇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60例,对其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患者治疗后的生命体征及生化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并发症发生率仅为13.33%。结论:对蜂蜇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关键词】 蜂蛰伤; 急性肾损伤;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临床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7.9.0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9-0024-02

蜂蛰伤是指机体被蜜蜂、黄蜂等蛰伤后出现的局部或全身中毒症状,轻者表现为局部皮肤疼痛、肿胀,重者出现过敏性休克,严重者直接导致心、肝、肾等脏器出现功能衰竭,危害患者生命[1]。故早期进行疾病的治疗意义重大。为了研究对蜂蜇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本文特选取2015年4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蜂蜇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作为观察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蜂蜇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全部患者中男36例,女24例,年龄最小22岁,最大52岁,平均(41.13±3.10)岁。

1.2 入选标准

根据胡振杰等[2]有关于此的研究,可以参与本研究的患者条件须符合:(1)临床表现符合蜂蜇伤合并急性肾损伤的诊断标准,且已经确诊的患者;(2)除本病外无其他组织或器官严重器质性疾病,对治疗方法有一定的了解,自愿选择该方式进行治疗,且对治疗有一定耐受性的患者;(3)精神正常,神志清楚,能完整流畅回答出研究人员提出的有关于疾病的相关问题的患者;(4)在研究人员的讲解下,对本研究有一定的熟悉,自愿参与其中,并在书面知情同意书上签字的患者;(5)本研究在医院伦理委员会的许可下进行。

1.3 治疗方法

在实施常规治疗(吸氧、利尿、应用糖皮质激素、抗休克、纠正电解质平衡紊乱)的基础上,全部患者通过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具体方法为:治疗仪器为德国贝朗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机,注入置换液的方式为前稀释,剂量为25~35 ml/(kg·h),调节血流量为100~300 ml/min,应用低分子肝素进行抗凝治疗,用量根据患者出凝血情况确定,经一段时间治疗,患者病情稳定后改为普通透析治疗。治疗停止的标准为患者多尿期肌酐水平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范围[3]。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结束后的生命体征:体温(T)、心率(HR)、中心静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2),生化指标:血钾(K+)、血钠(Na+)、血清肌酐(Scr)、白细胞介素-6(IL-6)、尿素氮(BUN)及并发症情况[4]。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用字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结束后生命体征变化情况

经过治疗,全部患者中有5例因治疗无效发生死亡,死亡率为16.67%,经过治疗后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生化指标比较

经过治疗后,患者的各项指标情况显著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治疗结束后出现并发症的情况

治疗后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8例),其中高磷血症的发生率为5.00%(3例),低磷血症的发生率为3.33%(2例),低血压的发生率为1.67%(1例),蛋白尿的发生率为3.33%(2例)。

3 讨论

蜂蛰伤后给机体带来的蜂毒成分复杂,含有蛋白质、酶类、多肽、氨基酸等,pH值为酸性,其主要成分除了水之外就是蜂毒肽,该物质破坏细胞膜的能力强,可导致机体出现横纹肌溶解、溶血、心肝腎等器官的损伤,个体差异不同,受伤蜜蜂不同,导致患者出现的各种症状有所不同,轻者仅有局部皮肤改变,重者合并急性肾损伤,威胁患者生命[5]。根据沈威等[6]有关于此的研究,蜂蛰伤的发病机制为:(1)蜂毒具有肾脏毒性;(2)低血压导致缺血性肾小管坏死;(3)血红蛋白尿及肌红蛋白尿损伤肾脏,目前内科对于该疾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治疗措施为血液净化。

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目前临床上对于急性肾损伤及MODS等疾病的有效治疗方法,正常机体经过新陈代谢,每日可产生大量代谢废物,这些废物最终经过肾脏代谢排出体外,肾脏在正常情况下,通过滤过和重吸收进行有利物质的再回收和代谢废物排出体外,根据孙治平等[7]有关于此的研究,当机体出现急性肾衰竭时,难以进行正常的功能运转,为维持机体的正常新陈代谢,需在体外建立血管通路,通过体外循环代谢废物、净化血液,维持机体各项正常的生命活动。蜂蛰伤合并急性肾损伤的患者常伴心肝肾等器官的损伤,病情较重,普通透析难以耐受,对于血液中的水分和溶质的清除效果往往较差,而本研究中的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是指治疗持续进行,时间为24 h,该治疗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对大分子的清除效果好。该治疗方法具有特点:(1)清除水分及溶质时连续、缓慢、等渗,可动态调节液体平衡;(2)治疗持续24 h,清除量大,清除率高;(3)高通量血液滤过,可有效清除炎性介质,改善患者免疫调节功能;(4)保证患者体液平衡,为其提供静脉营养支持,满足患者的营养需求。在应用该方法进行治疗时,医护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者的一般情况,据此作为调节治疗剂量、血流量、抗凝剂用量的标准,行该项治疗的医护人员应具备较为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于治疗中出现的各种状况能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根据于斌等[8]有关于此的研究,该治疗方法严格来说无绝对禁忌证,但患儿如存在以下表现,慎用该方式:(1)难以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2)患者有严重凝血功能障碍;(3)活动性出血症状严重,尤其是有颅内出血者。

本研究因为样本相对较少,未对患者的个体差异进行有效分析,治疗结束后未进行有效随访,故结果存在一定的不足,但是,仍可以得到结论:对蜂蜇伤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实施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的效果显著,且安全有效,值得临床进行推广。

参考文献

[1]秦琴.野蜂蛰伤致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护理及健康宣教的探讨[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14):80-81.

[2]胡振杰,刘丽霞,赵聪聪,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开始时机对合并急性肾损伤重症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3,25(7):415-419.

[3]范银强,邵义明,李佳,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NGAL的表达影响及其机制探讨[J].中国急救医学,2013,33(6):494-498.

[4] Wald R,Shariff S Z,Neili K J,et al.The Association Between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Modality and Long-Term Outcomes Among Critically HI Adults With Acute Kidney Injury: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4,42(4):868-877.

[5] Selewski D T,Cornell T T,Blatt N B,et al.Fluid overload and fluid removal in pediatric patients on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requiring 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J].Critical Care Medicine,2012,40(9):2694-2699.

[6]沈威,吴克艳.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急性肾损伤重症患者肿瘤坏死因子-α与病死率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6,23(1):85-88.

[7]孙治平,孙伏喜,牛常明,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及其液体负平衡可改善脓毒性急性腎损伤患者的肾功能和预后[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27(5):321-326.

[8]于斌,刘丽霞,邢冬,等.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对合并急性肾损伤重症感染患者亚胺培南血药浓度的影响[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5,27(5):359-365.

(收稿日期:2016-11-03)

猜你喜欢

急性肾损伤临床效果
不同方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急性肾损伤患者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对比
前列地尔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急性肾损伤的疗效观察
脓毒症急性肾损伤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肾功能转归研究
不同血液净化方法对急性肾损伤的疗效及其对炎症的影响
白眉蛇毒血凝酶与泮托拉唑联合应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评价
观察奥曲肽治疗腹部手术后粘连性肠梗阻的临床效果
兰索拉唑联合抗生素三联疗法治疗胃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
替米沙坦不同给药时间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分析研究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成人腹腔镜疝修补术92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