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共享单车是个糟糕的投资
2017-05-17崔鹏
崔鹏
我猜,你能继续阅读这篇专栏的动力是,看到这个题目产生了辩论的战意,从而来寻找逻辑漏洞的。这很好。
不过,在辩论之前,能不能让我先提一个要求,那就是剔除一些可能的固有概念:比如,某种经济是先进的,其他的是落后的,某种经济必然会成为主流……
如果你这么认为,就很可能陷入某种看起来流行其实很庸俗的思考框架里,而无法产生更接近真相的判断。
很多人认为,所谓的“共享经济”就是我们上边说的那种先进经济,这种经济是“对”的,因此反对某种贴上共享经济标签事物的看法是“错”的。这种看法把逻辑辨析变成了道德判断,通常这种转换都是愚蠢的—其实不光是关于共享经济,把逻辑问题转化成道德问题的都是在办蠢事。
回到正题。
共享单车运营成本高是这门生意的一个大问题。缺乏管理的单车损耗率非常高。据保守估计,这种单车的年损耗率在10%左右,而单车的押金又抵不上单车制造成本,所以靠单车押金投资收益来解决单车损耗成本是很困难的。
很多人认为运营共享单车的成本很高是社会平均素质不高导致的。我倒不这么看,或者说是不是社会平均素质问题要从两个角度看:从个体来说,破坏共享单车当然是个人素质问题;但是,从人群整体来看,共享单车返修率高则是一种必然。人人都不会那么爱惜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人们会尽可能地提高自己的享受程度。
人们对共享单车的评价态度有点类似于吃自助餐时是不是多拿食品的态度。在任何“有素质”的经济体,自助餐厅浪费的食品都比非自助餐厅多。对于这一点,共享单车的运营方早就应该有所准备,而不是把这些损耗归结为社会素质。
在理想状态下,共享单车是可以盈利的,即交押金的人數远多于运营方提供单车的数量时。但是,这种状态是非常难实现的。
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原有的共享单车运营者不能有效阻止新竞争者的加入。这是很致命的。一个享受单车共享的人不会在乎骑的到底是谁家的单车,而只在乎它是不是便宜,最好是免费的。共享单车从制造上没有技术门槛,从市场准入上没有牌照门槛,先到者很难形成垄断(这一点和出租车约车服务不一样)。共享单车运营者也很难把运营成本上涨的压力转化到顾客身上。这导致它们难以提高押金,以及增加租金。
共享单车运营的另一个大问题是,边际成本很难降低,甚至很有可能是升高的。共享单车覆盖到更长尾的地区的时候,基层运营者很多时候需要开着车花几个小时去寻找一辆单车。
边际成本问题说明共享单车运营者不像很多资本密集型公司那样具有营业杠杆,在营业额达到一定程度后,后者的边际成本很低,扩大规模从而成为它们赢利的最主要手段。我相信,很多共享单车公司在达到一定规模后总利润会逐渐下降(更有可能根本没获得利润,而是亏损逐渐加大)。
共享单车对使用者来说肯定是个好事,但是“好事”未必是好的生意。人们经常混淆这两个概念。特别是在互联网提高了交易匹配效率的状况下,很多人是分不清是运营者补贴造成交易成本看起来下降还是通过提高效率造成交易成本真正下降的。
讨论共享单车公司,看起来像是给风险投资者看的,实际上,普通公司人也应该注意。一个难以形成垄断、品牌效应,边际成本难以降低的行业,从任何投资者的角度看,都是没前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