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东为什么无法抗衡便利店?
2017-05-17董晓常
董晓常
在零售市场中,一个典型的竞争场景是电子商务公司不断让传统零售商失去活力,最终陷入困境,但便利店却是一个例外。
且不说便利店极为强大的日本市场,就连一直被认为没有便利店氛围的中国市场也充满了活力。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针对45个主要的便利店企业的调查统计显示,2016年上半年,52.3%的企业保持增长,同比下降的只有16.6%。2016年,中国便利店市场的整体增速应该在15%左右,市场总量达到1000亿元。
4月10日下午,京东创始人刘强东宣布了一个看起来无法实现的大计划—未来5年,京东将在全国开设超过100万家京东便利店,其中一半在农村。
虽然能否实现这个宏伟的目标还不确定,但刘强东随后提到了一个很确定的事情:他从事电商多年,发现有几种业态是电商无法与之抗衡的,其中之一就是便利店。刘强东认为,既然无法抗衡,京东就选择与其合 作。
那么,为什么京东这样的电商巨头都无法抗衡便利店呢?
需求 顾名思义,便利是便利店提供的最重要的服务,消费者通常是在急需的状况下去便利店购买产品和服务,具体到用户的体验场景可能就是要立刻或者在十几分钟内享受到。从这一点来讲,再快的电商配送速度也无法匹配用户的需求。这也是电商和便利店最根本的差 别。
价格 对于传统零售商来说,电子商务最有杀伤力的点在于更低的价格,明显的价格差异往往会使消费者放弃传统零售商。但便利店的用户大多对价格不敏感,不仅不敏感,用户甚至能够接受更高的价格。这一方面是出于时间的紧迫性,另一方面是因为便利店存在很多非标品,尤其是便利店自有品牌产品。比如,7-ELEVEn的综合商品毛利率就能达到32%左右。这使得电子商务公司失去了自己最主要的竞争优势。
运营 电商的运营模式是大而全,以规模优势来形成自己的竞争力,这一点实际上和沃尔玛这样的传统大型超市很类似。但便利店的运营模式却是小而精,一方面其商品的品类很少且以食品为主,另一方面运营半径很小。這两种不同的商业逻辑决定了各自所需要的运营能力和细节都不相同,而电商的规模也无法对便利店形成竞争优 势。
虽然无法取代便利店,但正是由于中国市场的电子商务公司过于发达,便利店的发展也受到了一些影响。自2004年进入北京市场以来,7-ELEVEn平均每年只增加20多家新店。据拥有7-ELEVEn北京25%股权的王府井百货的财报,2016年7-ELEVEn在北京的营业收入达到15.71亿元,但净利润只有207万元。
在中国市场,便利店仍然是一种成长中的业态。这正是京东想要开设便利店的原因之一。另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公司理论上的确可以让便利店的经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某种程度上,便利店和电子商务的运营有相似之处,那就是同样基于数据和客户需求不断调整自己的产品和服务。仍以7-ELEVEn为例,店员在收银时,必须记录商品类型、消费时间、顾客性别年龄甚至天气等信息,其销售品类正是基于长时间的客户消费数据而不断调整。
相对于互联网公司掌握的用户数据的规模和深入程度,传统便利店采用的只能算是一个小型数据运营模式,而且还是封闭运营。在更准确地把握用户消费习惯方面,京东这样的大型互联网公司显然拥有更大的优势,而且线上消费和线下消费的打通也能够让京东的用户管理更加高效。
在此之外,京东这样的互联网公司需要解决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懂得如何运营好一家线下便利店。经营便利店可不仅仅是知道消费者想买什么,有很多实际上的经营问题是技术无法解决的,商业就是这 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