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渗透环境教育的理论与实践
2017-05-16葛忠平
葛忠平
[内容摘要]随着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人们开始将环境教育渗透到教学中,而美术和环境之间的关系较为密切,因此教师就需要有意识将美术课程开展与环境教育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同时提升学生的全面美术能力。
[关键词]初中美术 环境教育 理论 实践
目前许多美术课程开展中,往往过于注重知识和技能的传授,而忽视对学生进行人文素质教育。为了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学会正确审视自己周围的环境,就需要培养自身的环境意识,让学生在提升美术能力的基础之上也会去保护环境。
一、欣赏活动中渗透环境教育
环境教育主要包括环境意识、环境价值观以及环境的知识与技能这三方面的的内容,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美术价值观是教育的根本目的。正确环境价值观的形成是进行环境教育的根本目的,而在美术欣赏课中能够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判断,会意识到自身的行为和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比如教师让学生对中外的古建筑和现代建筑进行欣赏,让学生了解在进行建设设计的时候应该考虑哪些环境因素,人类对空间改造以后又会对环境产生怎样的影响,学生就会明白人类在对自身的生存空间进行改善的时候,需要在尊重环境的基础之上来进行。教师让学生对目前一些环境污染的图片进行欣赏,比如河流污染藻类疯狂繁殖、森林被砍伐、珍稀动物被猎杀等,教师可以将这些环境问题通过绘画、漫画等形式展示出来,对学生进行广泛的环境教育。教师让学生针对“泥土的故事”来对学生进行欣赏,让学生了解水土流失的问题,比如欣赏《拾穗》和《晚钟》这两幅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来感受土地对人的生存所起到的支撑作用,土地让种子发芽、庄稼生长、动物存活以及人类附着于土地生存,而目前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水土流失、土地污染、沙漠化、盐碱化等问题,因此本来肥沃能长庄稼的土地就开始变得品记起来,而在《拾穗人》这幅作品中就是反应人们在祈求上苍,希望能够让土地重新变得肥沃起来。学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就会感受到人类和土地之间存在的密切关系,在欣赏艺术之美的时候,也能够欣赏土地的鲜活之美、自然之美。
二、观察活动中引导观察环境
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对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比如校园环境、社区环境以及日常生活环境等,让学生学会用美术来改变自己周围的环境,并且用自己的行动来感染周围的人。而教师在对学生起到引导作用的基础之上,和学生一起参与到活动中。而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实践对环境保护的理解就会更加的深刻。
比如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以“哭泣的环境”为主题来对自己周围的环境进行观察,观察在生活中有哪些环境不和谐的地方,又通过哪些措施来对这些现象进行改善,教师让学生最后以绘画的形式将自己的想法呈现出来。比如A同学在绘画中就展示了机动车尾气的排放、工厂废弃的排放等现象,这些废弃就对人们生活的干净的环境造成了影响,而各种城市噪音也影响了人们的生活。因此学生在作品中就设计了一个的静音喇叭,将喇叭用在车辆上的时候,就能够减少噪音。B同学在交上来的作品中是对城市井盖进行了设计,该同学认为生活中的井盖大部分都是圆的,而且是铁制品,这样既不美观还会容易生锈,因此就设计出了许多漂亮的形状,比如树叶形状、花瓣形状等,这样就美化了城市的环境,同时也避免了积水现象的出现。学生通过自己的動手动脑将自己和环境结合在一起,实现了美术教育和环境教育的有机结合。
三、手工活动中增强环保意识
通过手工课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已经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普遍认可,在初中美术教材中也会将标志设计、广告设计以及包装装潢设计的内容引入到教学中,因此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身边的废弃物来对这些标志、招贴或者图案进行设计,实现废物利用,将环保教育融入到学生的行动过程中,学生的环境意识也会逐渐提升。
比如教师让学生开始以“变废为宝”为主题的美术手工活动,让学生将自己家里面的一些废旧物拿到课程中,比如蛋壳、羽毛、秸秆、塑料瓶以及废旧电池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来制作手工艺作品,学生在提升动手能力的同时,也会树立节约能源的意识。教师还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收受动脑来感受不同材料的质地美,比如让学生通过一些木质材料、硬纸板以及荧光笔等,将废旧电池、电线应用起来,然后制作一些小发明、小工艺品,让学生之间进行互赠,这样就真正将“变废五宝”的理念和学生的生活结合起来,一些小学生用废旧的空塑料制作出了牙刷架,并且应用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学生因此就改变了对废弃物的态度,将自己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来保护环境。
综上所述,初中美术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对学生的环境意识、价值观以及行为方式的改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教师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环境意识,优化环境教育开展过程,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到环境保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