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气道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重症并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观察
2017-05-15占永红丁鑫良赵海英
占永红,丁鑫良,赵海英
(1.德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 上饶 334200;2.德兴市人民医院影像科CT室,江西 上饶 334200;3.德兴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江西 上饶 334200)
不同气道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重症并气管切开患者中应用观察
占永红1,丁鑫良2,赵海英3
(1.德兴市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江西 上饶 334200;2.德兴市人民医院影像科CT室,江西 上饶 334200;3.德兴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江西 上饶 334200)
目的对比分析不同气道管理模式在神经外科重症并气管切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神经外科重症并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给予观察组综合气道护理(持续湿化联合排痰机排痰),给予对照组传统气道护理(雾化吸入联合人工叩背排痰)。将两组拔管时间、动脉血SaO2、PO2、肺部感染、痰痂吸出及血压异常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拔管时间为(12.37±3.05)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36±4.21)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动脉血SaO2、PO2分别为(97.65±2.47)%、(88.65±4.03)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1.36±3.02)%、(77.69±3.43)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肺部感染、痰痂吸出及血压异常情况分别为2例(5.00%)、8例(20.00%)、3例(7.50%),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例(22.50%)、19例(47.50%)、25例(5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神经外科重症并气管切开患者综合气道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插管时间,降低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不同气道管理模式;神经外科;重症;气管切开;应用效果
大部分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存在排痰不畅和长时间意识障碍的情况,气管切开虽可有效清除痰液和保持气道的通畅,但增加了肺部感染及血压异常的风险,而实施持续的负压吸痰往往容易引起患者出现缺氧、气道黏膜损伤及呼吸困难等症状,给患者的康复和预后带来严重的影响[1]。因此,选择合适的护理方法对气道进行护理对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非常关键[2]。本研究对80例神经外科重症并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组实施综合气道护理和传统护理,将护理效果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神经外科重症并气管切开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每组均40例。观察组男24例,女16例;年龄30~72岁,平均年龄(43.14±3.98)岁;GCS评分3~11分,平均评分(7.21±1.62)分。对照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31~69岁,平均年龄(42.74±3.52)岁;GCS评分4~12分,平均评分(7.59±1.75)分。纳入标准:住院后72h内接受气管切开手术;住院时GCS评分为3~12分者。排除标准:严重精神疾病、传染病;术前肺部感染患者。两组年龄、性别、GCS评分等临床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接受综合气道护理:在气管切开之前,护理人员要协助患者保持侧卧位,避免出现窒息的情况,同时也有利于患者排出呕吐物。保持病房的卫生,控制好室温,定时通风换气和消毒,最大程度减少探视人员与患者的接触,避免出现感染。患者的病床旁边要准备好吸痰的设备,对呼吸道的通畅进行保证。术前,对患者及家属耐心讲解疾病及手术的相关知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配合,提高治疗效果。使用30 mg的氨溴索和50 mL的0.9%氯化钠溶液进行持续湿化,应用微量泵进入气道,速度按照患者的体重和体温进行调整,以37℃为体温基础,体温升高1℃,速度增加0.5 mL/h,最多不超过6 mL/h。对照组接受传统气道护理:使用30 mg的氨溴索和10 mL的0.9%氯化钠溶液进行间断湿化,应用超声雾化吸入气道,3次/d,当出现痰液比较黏稠且吸痰困难的情况时,可以将10 mL的0.9%氯化钠溶液快速的注入到气道内,对患者进行刺激呛咳和吸痰。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拔管时间、动脉血SaO2、PO2、肺部感染、痰痂吸出及血压异常情况。血压异常为出现3次以上收缩压升高超过20 mmHg[3]。在气管切开后的第7 d采集所有患者的动脉血,对动脉血SaO2、PO2进行检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的拔管时间、动脉血SaO2、PO2两组的拔管时间相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动脉血SaO2、PO2相比,观察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拔管时间、动脉血SaO2、PO2对比(±s)
表1 两组拔管时间、动脉血SaO2、PO2对比(±s)
项目拔管时间(d)SaO2(%)PO2(mmHg)对照组(n=40)18.36±4.21 91.36±3.02 77.69±3.43观察组(n=40)12.37±3.05 97.65±2.47 88.65±4.03t值7.289 10.197 13.098P值<0.05<0.05<0.05
2.2 比较两组肺部感染、痰痂吸出及血压异常情况 两组肺部感染、痰痂吸出及血压异常情况相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部感染、痰痂吸出及血压异常情况对比
3 讨论
大量研究表明[4-5],神经外科重症并气管切开患者的肺部感染率会因其气道湿化程度的不断下降而持续升高,因此保持患者气道的湿化可以有效降低肺部感染率。目前保持气道湿化的方法有两种,包括间断湿化和持续湿化。本研究中,观察组的肺部感染率及痰痂吸出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应用持续湿化的方法与间断湿化的方法相比,可更好的保持患者气道的湿化程度,降低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原因为持续湿化可以长时间的保持气道湿化,可以对痰液进行有效的稀释,使痰液可以更加容易的排出。间断湿化虽然可以将痰液排出,但不能长时间保持气道的湿化程度,对于少部分痰液较多的患者,长时间的吸痰可能会造成患者出现缺氧的情况,对患者的脑功能恢复产生负面的影响[6]。本研究中,观察组的拔管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应用综合气道护理可显著缩短患者的插管时间,减轻痛苦。
目前临床常采用的排痰方法包括人工扣背排痰和排痰机排痰[7]。本研究中,观察组的动脉血SaO2、P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与人工扣背排痰相比,应用排痰机排痰可有效提高患者动脉血SaO2、PO2水平。分析原因为应用排痰机排痰,有利于气道代谢物和黏液的松弛,将其液化后通过振动的方式进行排出,振动产生的穿透力可以提高排出深部小气道痰液的几率,对脑供氧的情况进行保证。同时应用排痰机进行排痰,可将对心脏的刺激降到最低,减少血压异常的发生。而应用人工扣背的方式进行排痰,需要一定的力量和技巧,操作时稍有不当,可对排痰效果产生负面的影响,不利于患者的康复和预后[8]。本研究中,观察组的血压异常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说明应用人工扣背的方式进行排痰,对患者心脏的刺激较大,容易引发血压异常的情况。
综上所述,应用综合气道护理对神经外科重症并气管切开患者进行护理,可提高治疗效果,促进身体康复,改善预后,可进一步推广应用。
[1]陈犹白,王珊,张海钟.建立人工气道的新技术-环甲膜穿刺反向引导气管切开术动物实验[J].解放军医学院学报,2015,36(9):928-931,943.
[2]王龙珍,陈湘玉.综合护理干预在重症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价值[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4,35(11):1681-1682.
[3]黄芸,陈颖,张鸿,等.微量泵持续滴注气道湿化与注射器间歇灌注湿化在气管切开患者中的临床效果对比[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4,35(5):88-90.
[4]郭越.循证护理在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J].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14,35(4):435-437.
[5]王晓东,张恒柱,董伦,等.超早期气管切开术对大量脑出血手术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J].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5,14(1): 68-71.
[6]田勇,杜杭根,范成普,等.痰热清注射液辅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气管切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疗效分析[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5,24(4):447-449.
[7]伍国华.护理干预在预防高压氧治疗中气管切开患者肺部交叉感染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5,21(35):116-117.
[8]徐剑锋,郭芝廷,毛越,等.集束化呼吸治疗在烧伤合并中重度吸入性损伤患者气道管理中的应用[J].中华烧伤杂志,2015,31(2):140-142.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4.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