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在产褥期产妇产后抑郁中的影响观察分析

2017-05-15杨瑾琼李鹤杜立平

当代医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产褥期产科产后

杨瑾琼,李鹤,杜立平

(吉林市妇产医院手术室,吉林 132011)

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在产褥期产妇产后抑郁中的影响观察分析

杨瑾琼,李鹤,杜立平

(吉林市妇产医院手术室,吉林 132011)

目的对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在产褥期产妇产后抑郁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随机选取接收的产褥期产妇68例,依照患者临床护理方式将其分成两组,各34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产后抑郁发生率。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产后抑郁发生率显著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SAS、EP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在产褥期产妇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抑郁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以家庭为中心;护理模式;产褥期产妇;产后抑郁

产后抑郁指的是产妇在进行分娩后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感性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出现的症状是患者一般表现为出现像紧张、孤独、悲伤、注意力不集中、悲观厌世等严重的甚至有自杀的倾向同时还会伴随一定的幻觉和精神紊乱等[1]。产生抑郁后额可以持续到一整个产褥期,有的患者会持续更长的时间,严重影响到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健康同时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家庭的和睦。多以对于产褥期产妇要采取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防止产妇出现抑郁症。本研究具体介绍了科学护理的方法,具体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的68例孕妇,以上孕妇均排除出现任何精神病史,同时也没有任何精神病征兆。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年龄20~41岁,平均年龄(28.15±4.54)岁;观察组年龄20~42岁,平均年龄(28.55±2.36)岁。以上人员中初产妇30例,经产妇38例。两组的妊娠周期、年龄以及妊娠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 采取常规的护理方法主要包括在产前的体征检测以及血压等检测,做一定的临产指导之后进行传统的产褥期护理。

观察组采取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模式,具体的护理方法如下。(1)树立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理念,在妊娠期的孕妇不管是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但是仍然属于一个正常的健康人,这个时候只是出于特殊的生理阶段。所以孕妇在家里时一定要做好产前妊娠期的保健工作,同时需要做好产褥期的护理以及对于新生儿的照顾[2]。孕妇在住院期间,相关的护理不仅仅只是限于孕妇本人还要覆盖到整个家庭;(2)营造出舒适的环境,孕妇在进入医院后一定要做好相关的护理工作,全程进行陪伴护理,及时进行相关的产前安全教育同时也鼓励孕妇的家属也参与进来,向家属强调家庭关系对产妇情绪的影响以及对胎儿的影响的重要性,尽可能的减少孕妇出现恐惧和焦虑的情绪;(3)以家庭为中心的健康教育,当孕妇进入医院以后护理人员要主动与孕妇打招呼保证相互之间的沟通交流,及时的对孕妇进行心理的疏导,很多孕妇在进入妊娠阶段后还是不能够及时的进入到待产的状态,护理人员要帮助孕妇尽快的做好角色的转换,提前告诉患者一些放松的训练方法,对孕妇出现的不正确的生育观念进行纠正,向孕妇讲解有关产后抑郁症的相关知识,最大程度的得到家属的支持;(4)以家庭为中心的产时分娩支持,在孕妇分娩的过程中要以最亲切的和温馨的语言鼓励孕妇,使得孕育在生育中保持良好的心态,减少外界引起的分娩时导致的精神刺激,提高告诉孕妇在分娩时可能出现的各种不适症状,让孕妇做好心理准备,同时对孕妇的家属做好解释,减少家属对孕妇的担忧;(5)以家庭为中心的产后护理,由于产妇进行分娩后会出现剧烈的疼痛所以护理人员要及时的为孕妇缓解疼痛同时对孕妇出现的情绪低落进行及时的感情疏导,向孕妇传授母乳喂养的方法以及育儿经验,指导孕妇在饮食中保存均衡,进行充足的休息同时要保持愉快的心情[3-4]。

1.3 观察指标 对以上两组患者入院后1个月进行心理问卷调查。评定工具为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定标准:SAS评分:<50分即为无焦虑症状、50~59分之间为轻度焦虑、60~69分为中度焦虑、>69分视为重度焦虑;EPDS评分:<9分即为无产后抑郁;>13分为产后抑郁症;9~13分的视为产后忧郁。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加以处理,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产后抑郁症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其中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为(40.68±3.34)分、EPDS评分为(8.31±5.09)分,观察组患者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为(30.93±5.52)分、EPDS评分为(6.56±2.9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孕妇抑郁情况比较

3 讨论

产后抑郁指的是产妇在进行分娩后由于各种原因出现的抑郁症状,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情感性的精神障碍性疾病,出现的症状是患者一般表现为出现像紧张、孤独、悲伤、注意力不集中、悲观厌世等严重的甚至有自杀的倾向同时还会伴随一定的幻觉和精神紊乱等。据调查,在产妇进行分娩后约有一般以上的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情绪问题,其中10%~15%的初产妇会出现心理紧张和焦虑[5]。在我国出现产后抑郁症的发病率在3.8%~16.7%,国外相对高一些(3.5%~33.0%),产后抑郁症会直接影响到孕妇的身心健康,同时也会影响到孕妇的生活质量,给家庭带来一定的痛苦,所以要采取正确的措施防止出现产后抑郁症[6]。

孕产妇出现产后抑郁的初期,患者的临床症状相对轻微,而发展到产后3~4周时,患者的抑郁症状就会非常明显,往往出现严重心理障碍、自伤自杀等倾向。产后抑郁对于孕产妇以及新生儿都会产生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对孕产妇的妊娠结局也会产生较大影响。在临床当中,对孕产妇进行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对于改善患者的妊娠结局以及产后抑郁具有重大意义。患者的产后抑郁症状与多种复杂的因素有关,其中社会家庭因素、心理因素、生理因素是影响患者产后状况的主要方面[7]。产后,对患者实施有效的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需要家属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对患者实施针对性临床护理,并根据患者产生抑郁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干预,以显著降低患者的产后抑郁发生率[8]。

基于这种情况本院选择产褥期产妇68例,将以家庭为中心优质护理的34例作为观察组,另外采取常规护理的34例作为对照组。对采取以上两种护理方式下的预付出现产后抑郁症发生率调查,结果观察者的抑郁率为20.59%对照组的抑郁率为50.00%,明显少于对照组,其中 SAS评分、EPDS评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产褥期产妇进行以家庭为中心产科护理有着很好的效果,可以的降低产褥期产妇产后抑郁发生率。

综上所述,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模式在产褥期产妇护理中的应用,能够显著降低患者的术后抑郁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1]张兆瑛.家庭式沟通在产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2,18(28):121.

[2]张宇,谭颜玲,钟雪莲,等.开展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护理[J].医学信息(上旬刊),2011,24(5):3163-3164.

[3]任婷,陈洁,王循红,等.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优质护理对产后抑郁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5,13(3):479-481.

[4]黄美娟,堵敏芳.家庭化产科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3,11(6):500-501.

[5]陶小香.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一体化产科病房实施的体会[J].江苏医药,2012,38(24):3053-3054.

[6]李莉梅,陈春华.对初产妇实施母婴床旁护理的效果研究[J].长江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10(12):84-85,88.

[7]程萍,堵敏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VIP病房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1,32(11):2283-2284.

[8]张爱乔.产后抑郁症的社区护理有效模式分析[J].心理医生,2012,(6):232-23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4.087

猜你喜欢

产褥期产科产后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产褥期妇女保健知识与行为的现状分析及应对措施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产科医师答问录
35例产褥期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护理
母畜妊娠期常见产科病及诊治
产后护理延伸在产褥期产妇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