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带管出院患者两种维护模式的研究

2017-05-15江友琴

当代医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出院导管情况

江友琴

(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

PICC带管出院患者两种维护模式的研究

江友琴

(江西省人民医院,江西 南昌 330000)

目的探讨PICC带管出院患者两种维护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00例带管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分组,分别是返院维护组和社区维护组,每组50例,对患者进行电话随访,了解患者导管模式实施情况,对患者导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并详细备案。结果社区维护模式与返院维护模式在PICC滞留时间、并发症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社区维护模式相较于返院维护模式具有自身的优势,不仅可以节省治疗费用,而且缩短治疗时间,降低患者负担。因此在今后的临床护理中应该积极扩大社区维护模式,让患者获得更好的维护效果,提升治疗有效率。

PICC带管;两种维护模式;效果对比

临床医学中,PICC(经外周插管的中心静脉导管)在临床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患者肘前,或是上臂静脉穿刺,然后置入输液软导管,必须进入患者中心静脉[1]。这种技术可以用于静脉治疗,解决临床困难,降低患者痛苦,保证治疗效果。从目前情况分析,PICC导管留置时间久,可以长达1年,患者可以出院之后继续接受治疗。本文中探讨了PICC带管患者运用返院维护及社区维护模式实际应用效果,具体措施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0月期间本院接收的100例带管出院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具体情况对其进行分组,分别是返院维护组和社区维护组,每组50例患者。返院维护组男26例,女24例,年龄45~60岁,平均年龄(50.1±1.0)岁;社区维护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44~59岁,平均年龄(49.2±1.8)岁。两组患者临床资料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纳入标准 纳入标准:留置PICC,并且带管出院;年龄18~78岁;神智清楚,没有精神障碍;愿意接受随访。

1.2.2 方法 返院维护组:返院维护组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进行维护,确保留置管不会出现感染等情况。

社区维护组:本组维护主要是以社区为单位,社区护理人员对PICC留置管相关技术进行了全面的学习,患者可以定期到社区服务中心,或是护理人员到患者家中给予指导,保证患者不会出现感染及并发症[2]。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模式导管留置时间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选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导管留置时间对比分析 通过数据分析可得知,返院维护组(50例)导管留置时间为(131.66±85.14),社区维护组(50例)导管留置时间为(107.24±9.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56,P=0.0466<0.05)。

2.2 对比两组患者导管并发症情况 返院维护组导管破损、CRBSI及局部感染情况优于参照组,而社区维护组则在导管脱出、导管堵塞等方面优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导管并发症情况对比

3 讨论

从目前情况分析,PICC带管出院人员比例正在逐步上升,对于导管的维护工作也逐渐引起重视,返院维护模式及社区维护模式是现阶段运用较多的维护模式,两种模式都获得了相对较好的维护效果,但是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应以患者实际情况为出发点,选取较为恰当的维护方式,提升患者治疗效果[3]。

本次研究中,针对两种管理模式的应用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发现,返院维护组在导管留置时间上优于社区维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返院维护模式相较于社区维护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这主要是因为医院对于PICC导管接触较早,具有比较完善的医疗条件,而社区维护模式在我国普及范围相对较窄,基层服务单位对于PICC导管了解相对较少,在知识储备及技术上存在一定的缺陷[4-5]。

患者在接受社区及返院维护时极易出现并发症,这其中主要有导管破损、CRBSI及局部感染情况、导管脱出、导管堵塞,这其中返院维护组在导管破损、CRBSI及局部感染情况等方面由于社区维护组,而在导管脱出、导管堵塞方面则低于社区维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以看出,两组维护模式本身具有优缺点,针对返院维护模式来说,它是医学中使用范围最广的一种维护模式,医院对相关的培训活动也给予了充分的重视,伴随PICC置管人数的逐步增多,组建专门的PICC门诊,由专职护士负责,他们基本上都都通过了相关资格审查,能够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的服务[7]。但是这种维护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针对医院本身来说,接待患者的能力有限,导致很多患者不能及时的进行置管及取出工作,而对于患者本身来说,他们由于受到以下因素的制约,比如交通、天气、时间等等,因而导致患者不能及时进行导管维护,在某种程度上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困难[7]。

社区维护模式伴随社区医疗服务的不断完善得以大力推广,这在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医院导管服务的负担,为患者带来一定的便利。社区维护模式为周围PICC带管患者带来福音,患者无需到医院就可以得到相对有效的导管服务,从长远角度分析,社区导管维护模式是今后PICC带管患者的首选,但是就现状而言,社区医疗服务建设并不完善,护理人员对PICC导管相关知识的了解相对较少,具有维护资格的人员较少,这也是当前社区医疗服务存在的最大弊端,必须完善这一方面的建设,以便为社区周围患者给予安全有效的导管服务[8]。

总体来说,伴随PICC置管患者例数不断递增,相对应的导管维护模式也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从目前情况分析,常见的两种维护模式分别是返院维护及社区维护,本文对两种维护模式进行了详细分对比分析,通过研究结果发现,两种维护存在各自的优缺点,应以实际情况作为参考条件。

[1]武全莹,吴梦莲,杨鹏,等.临床护士PICC管路维护的知-信-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研究,2016,8(30):938-941.

[2]郑艳,张庆庆,唐英,等.化疗间歇期PICC带管出院患者健康管理需求及影响因素调查[J].海南医学,2015,4(26):603-607.

[3]崔丽萍,郭玉丽.延续性护理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14,7(14):709-711.

[4]魏华,赵庆华.运用品管圈提高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知信行水平的实践[J].中国护理管理,2015,1(15):68-71.

[5]徐静,黄建丰,吕时花,等.开展品管圈活动提高PICC带管出院患者导管维护遵循率[J].护理学报,2012,22(19):27-29.

[6]冯玉玲,宋文超,杨硕真,等.静脉治疗护理学组在PICC带管出院患者延续护理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12(47):1083-1084.

[7]蒋晶红.PICC患者出院后导管的自我管理进展[J].天津护理,2013,1(21):87-89.

[8]杨玉惠,张熙,金淑权.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患者集中维护的方法与效果[J].当代医学,2014,11(20):120-121.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4.079

猜你喜欢

出院导管情况
新型浅水浮托导管架的应用介绍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介绍1种PICC导管带管沐浴的方法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静脉导管缺如2例
第五回 痊愈出院
特殊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