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ICAM-1、VCAM-1与糖尿病足的关系研究
2017-05-15陈露苏晓清谢勇丽
陈露,苏晓清,谢勇丽
(1.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2.萍乡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西 萍乡 337055)
血清ICAM-1、VCAM-1与糖尿病足的关系研究
陈露1,苏晓清2,谢勇丽2
(1.赣南医学院,江西 赣州 341000;2.萍乡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江西 萍乡 337055)
目的研究探讨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间粘附分子-1炎症因子等相关生化指标与糖尿病足(DF)的关系。方法收集113例糖尿病足患者为DF组,DF组参照国际Wagner分级方法,分级WagnerⅡ级(21例)和WagnerⅢ级(63例)、WagnerⅣ级(29例)。85例2型糖尿病无糖尿病足的患者为T2DM组的临床的基本资料,收集入组患者的空腹血检测ICAM-1、VCAM-1、FPG、2 h PG、HbAlc、GA-L、脂蛋白(α)[Lp(α)]、CRP、WBC和NEUR,所有指标结果在DF组T2DM组之间、DF组不同Wagner级别之间进行对比,采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DF组和T2DM组之间分析性别构成、BMI、FPG、2 h PG、HbAlc和GA-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DF组ICAM-1、VCAM-1、RP、WBC、NEUR、Lp(a)均高于T2DM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F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有ICAM-1、VCAM-1、WBC和NEUR、DF组不同Wagner级别之间性别构成、年龄、糖尿病的病程、BMI、FPG、2 h PG、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agnerⅣ级组 FPG、2 h PG浓度显著高于 WagnerⅡ级组和WagnerⅢ级组(P<0.05或P<0.01)。DF组不同Wagner级别之间WBC、NEUR、CRP有差异,Wagner分级高级别组WBC、NEUR、CRP高于Wagner分级低级别组(P<0.01)。结论DF患者外周血清中ICAM-1、VCAM-1的表达程度明显升高,促进了糖尿病足的发生发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监测ICAM-1和VCAM-1炎症因子浓度的变化,为改善 DF的治疗提供一定的帮助。
细胞间粘附分子-1,血管间粘附分子-1,糖尿病足,糖尿病
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 DF)是糖尿病(DM)患者最严重且痛苦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据估计,DM患者一生中患DF风险高达25%[1],目前,我国有将近1亿的DM患者,是全世界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下肢截肢的危险是正常人的40倍。在我国,DM患者DF溃疡的年发病率为8.1%,DF溃疡患者的足溃疡年复发病率为31.6%;DF溃疡患者的年死亡率为14.4%。由于DF发生、发展的病理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因此,深入了解DF的发生、发展的机制对于DF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往研究发现,炎性反应在DF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2-3],ICAM-1、VCAM-1、能够参与到多种炎性疾病的病理过程中,本文通过探讨ICAM-1、VCAM-1、在糖尿病足患者血清中的表达,以期为DF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6年7月期间在萍乡市人民医院住院的DF患者113例(DF组),男72例,女41例,年龄47~73岁,85例无糖尿病足的2型糖尿病患者(T2DM组)男52例、女33例,年龄50~75岁,糖尿病诊断标准参照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 tion,WHO)颁布的《糖尿病诊疗标准(1999版)》。DF的诊断标准参照国际DF工作组(Intern ational Working Group on the Diabetic Foot,IWG DF)2011年发布的《糖尿病足国际临床指南》[4],DF的分级参照国际Wagner分级[5]。
1.2 纳入标准 患者符合上述诊断标准;选取DF患者中Wagner分级从II级到IV级的患者。
1.3 排除标准 患者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1型糖尿病患者;近半年内患有脑梗死或脑溢血者;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合并有严重肾功能障碍。严重肝功能异常肝功能不全、恶性肿瘤、血液造血方面疾病、大动脉炎、血管闭塞性脉管炎、精神疾病、雷诺氏症、自身免疫性疾病及其他代谢系统疾病患者;与上述糖尿病诊断标准相符的但为其他足部感染性疾者的患者;临床资料不完善患者;所有选取入组的病例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入组及标本收集过程均达到伦理学要求。
1.4 方法
1.4.1 临床资料采集:患者入院后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及时的采集,资料包含姓名、性别、年龄、DM病程、高血压病等疾病既往史、个人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饮酒史、吸烟史、足部护理、日常运动及教育程度等情况)、DPN病变、腰臀比值、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等内容,认真记录患者T2DM及DF临床症状(包括典型三多一少代谢症状及下肢发冷、疼痛、麻木、足部感觉异常及间歇性跛行等);根据患者临床表现确定患者DF Wagner的分级。
1.4.2 实验室指标测定:以下指标测定均按照说明书进行严格操作,并进行质量控制把关,在空腹8~12 h采血。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比色法进行检测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 h PG);采用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HbAlc)、糖化白蛋白(GA-L);采用免疫发检测脂蛋白(α)[Lp(α)];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CRP);采用仪器分析法测定白细胞计数(WBC)和中性粒细胞比率(NEUR)。ICAM-1、VCAM-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全血标本室温放置2 h后于3 000 g离心10 min,取上清5 mL,将标本放于-80℃低温冰箱保存,试剂盒购自上海恒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美国BMI公司,酶标仪为Anth os2010酶标仪(Austria Anras公司)。
1.5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符合正态分布并且方差齐的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不符合正态分布或方差不齐的资料以中位数(范围)表示;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风险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资料比较 DF组和T2DM组之间性别构成、BMI、FPG、2 h PG、HbAlc和GA-L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DF组和T2DM组一般资料比较(±s)
表1 DF组和T2DM组一般资料比较(±s)
组别DF组T2DM组例数113 85性别(男/女)72/41 52/33 BMI(kg/m2)23.62±3.68 23.72±3.25 FPG(mmol/L)8.75±4.21 9.54±4.67 2 h PG(mmol/L)14.54±6.14 15.62±4.57 HbA1c(%)9.05±2.87 8.87±2.45 GA-L(%)24.45±17.19 21.46±8.45
2.2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DF组ICAM-1、VCAM-1、CRP、WBC、NEUR、Lp(a)均高于T2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见表2。
表2 DF组和T2DM组相关指标比较(±s)
表2 DF组和T2DM组相关指标比较(±s)
注:与T2DM组比较,aP<0.05,bP<0.01,以中位数(范围)表示
组别DF组T2DM组P值例数113 85 ICAM-1(ng/L)259.08±98.59b212.20±118.73b0.000 VCAM-1(ng/mL)135.05±442.32b729.69±201.62 0.000 CRP(mg/L)15(0.39~254)a3(0.39~19)0.000 WBC(109/L)8.76±3.94b6.56±1.68 0.000 NEUR(%)71.08±9.89b57.39±9.16 0.000 Lp(α)(mg/L)176(13~1540)a92(3~1017)0.011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DF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有VCAM-1、ICAM-1、WBC和NEUR。见表3。
2.4 DF组不同分级之间性别构成、年龄、糖尿病病程、体重指数(BMI)、FPG、2 h PG、HbA1c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agnerⅣ级组 FPG、2 h PG浓度显著高于 WagnerⅡ级组和WagnerⅢ级组(P<0.05或P<0.01)。见表4。
2.5 DF组不同分级之间WBC、NEUR、CRP有差异,Wagner分级高级别组WBC、NEUR、CRP高于Wagner分级低级别组(P<0.01),其他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表3 DF组与T2DM组多因素分析比较
表4 DF组Wagner分级间相关指标的比较(±s)
表4 DF组Wagner分级间相关指标的比较(±s)
注:与Ⅱ级比较,aP<0.05,bP<0.01;与Ⅲ级比较,cP<0.05,dP<0.01
组别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例数21 63 29性别(男/女)15/6 39/24 18/11年龄(岁)67.86±10.86 70.48±10.54 64.20±11.57糖尿病病程(年)15.63±8.59 14.50±9.16 15.30±7.76 BMI(kg/m2)22.29±3.67 24.54±5.64 22.18±3.65 FPG(mmol/L)8.24±3.58 7.49±3.54 10.87±4.80ac2 h PG(mmol/L)12.77±5.34 11.07±5.38 16.81±5.68bd
表5 DF组不同Wagner分级指标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DF组ICAM-1、VCAM-1、CRP、WBC、NEUR、Lp(a)均高于T2DM组。其DF患者的发生发展中可能的是免疫炎症反机制在起到重要的作用,ICAM-1、VCAM-1作为粘附分子的成员,而AM是一类起粘附作用的糖蛋白,在DM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6]、静息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白细胞上的ICAM一1呈低水平表达、然而炎症状态下,使得ICAM一1的表达水平迅速上调[7]、在DM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作为重要的因子细胞间粘附分子-1起着重要作用[8]。有研究表明,DF患者按国际Wagner分级中发现ICAM-1浓度水平在Wagner低级别的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高级别患者[9]。DF患者血管内皮细胞受到炎症刺激后活化受损的标志可由VCAM-1在DF患者外周血中高浓度所致。外周神经组织可因VCA M-1的表达水平增加而损伤,而后引起血管损伤,最终炎症反应加剧,同时还可以诱导胰岛素抵抗发生,以及造成血管内皮功能受损[10]。有研究表明患者体内长期高血糖可导致AGES与其受体结合后,从而激活NF-Κb信号转导通路,血管通透性增加,最终致使VCAM-1的表达水平迅速上调[11]。
本研究结果显示,DF组不同分级之间WBC、NEUR、CRP有差异,Wagner分级高级别组WBC、NEUR、CRP高于Wagner分级低级别组(P<0.01),研究结果与大量研究结果一致,提示上述指标与DF的严重程度及Wagner分级密切相关。在DF的病变过程中单核巨噬细胞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表明,在足部感染时单核细胞在外周血中表达出特定的促炎免疫表型,促炎细胞因子表达升高,抗炎细胞因子表达减少,以及共刺激表面分子表达增高[12]。本研究结果表明在DF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的水平高于T2DM,并且C-反应蛋白表达水平随Wagner分级越高也随之升高,呈现正相关,提示炎症反应在DF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关文献报道C-反应蛋白的基因多态性也与DM的病理生理有相关性 。本研究中C-反应蛋白的表达水平与ICAM-1、VCAM-1浓度呈正相关,其机制ICAM-1、VCAM-1的分泌可能在DF感染时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进而促进两者的释放,导致内皮细胞受损迁移,新生血管被刺激生成。有研究进一步发现溃疡面严重程度大小与CRP表达相关,表明DF溃疡面与炎症因子水平在机体诱导表达升高相关[13]。我们的研究结果显示ICAM-1、VCAM-1、WBC和NEUR为DF发生的独立风险因素,提示DF发生、发展中ICAM-1、VCAM-1、WBC和NEUR在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这些指标进行监测可能可以反应DF患者足部溃疡的病变严重程度并且可能与Wangner分级相关。
本研究结果提示,血糖检测相关指标在T2DM和DF患者中无明显差异,结果与其他相关研究有出入,本研究的样本量不充足可能是其原因,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可能可证实该结果的出入。有研究表明慢性高血糖状态是引起DF患者血管病变慢性并发症的基本因素[14]。已有研究显示,HbA1C水平大于7%与DM患者并发DF溃疡时间大于6个月的T2DM患者的足部溃疡面大小及溃疡深度明显相关[15]。在相关的临床研究中发现HbAlc对于早期预测及早期诊断DM并发血管病变和DN中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度。
DM机体内脂肪内分泌的异常,以及其他诸多病理生理机制之间的相互作用构成了DM发病过程的基础环节。大多数学者认为DM患者合并有血清中脂蛋白(α)水平增高,在DM有血管合并症组明显高于没有合并症组[16]。可以据此猜测出,脂蛋白(α)水平的增高可能与DFU的进展密切相关,但是还需要大量研究来进一步证实该可能性。DF组性别构成、年龄、DM病程、体重指数(BMI)、FPG、2 hPG、HbA1 c在不同Wagner分级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WagnerⅣ级组FPG、2 h PG浓度显著高于WagnerⅡ级组和WagnerⅢ级组(P<0.05或P<0.01)、对DF组的性别构成、年龄、DM病程、BMI、FPG、2 h PG、HbA1c指标在Wagner分级三组间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查阅大量相关研究文献后,结果同其他研究有矛盾,分析其中的原因可能是本研究样本量较小,每个分级之间的样本数量差异较大,也可能与地区限制有相关性。根据相关文献报道,DF患者的DM病程、年龄、高血糖、高血脂、不良生活饮食习惯等是DF发生的高度危险因素[17-18]。DM血糖代谢指标结果在本研究中提示Wagner高级别组高于低级别组,其提示DF的发生与血糖控制情况有着密切的关系。有研究显示表明,截肢发生的高危因素是HbA1c,DF患者严格的血糖控制是治疗过程中之根本所在[19]。先前也有文献报道,血糖控制不良与DF的溃疡愈合时间密切相关 。
DF机体一直处于一种炎症状态,本研究的结果发现ICAM-1、VCAM-1等炎症因子指标在糖尿病足患者的血清中表达量明显升高,并与DF患者的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在DF的发生发展进程中起到重大作用提示我们在DM患者预防DF发生及已发生的DF患者进行这些指标的监测将对疾病的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判断预后有很大的帮助。在T2DM患者监测上述指标可反应患者的炎症状态,指标越高提示DF的发病危险性越高,DF的治疗上采取针对炎症因子信号通路选择特异性阻断剂对DF患者有重大临床意义,应注重DF患者的抗炎治疗,有利于缩短治疗周期、改善预后。对上述的研究结果可表明,ICAM-1、VCAM-1及相关炎症因子在T2DM组患者的血清中表达升高,与DF患者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并且DM患者血糖的控制也与DF发展有密切关系,然而,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且是单中心的,未来需要进行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以期进一步明确DF发生、发展中ICAM-1、VCAM-1起的作用。
[1]张妲,关小宏.糖尿病足溃疡与炎症[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3,33(2):493-495.
[2]Weigel TC,Rose B,Poschen U,et al.Immune mediato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diabetic foot syndrome[J].Diabetes Care,2009,32(8):1491-1496.
[3]Donath MY,Shoelson SE.Type 2 diabetes as an inflammatory disease[J].Nat Rev Immunol,2011,11(2):98-107.
[4]Bakker K,Apelqvist J,Schaper NC,et al.Practical guidelines on the management and prevention of the diabetic foot 2011[J].Diabetes Metab Res Rev, 2012, 28(1):225 231.
[5]Wagner FW Jr.The dysvascular foot:a system of diagnosis and treatment[J].Foot Ankle,1981,2(2):64-122
[6]Clausen P, J acobsen P,et al.Plasma concent rations of VCAM-1 are elevated in patient s wi th Type1 diabetes mellitus with microalbuminuria and overt nephropat hy.Diabet Med,2000,17:644-649.
[7]Matowicka-Kama J,Kemona H,et al.Activation of blood platelets in echinococcosis-CD62P and CD63 expression[J].J Paraitol Res 2006,98,3:214-217.
[8]Khalfaoui T, Lizard G, et al.Immunohistochemical analysis of 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s (ICAM-1, VCAM-1)and VEGF in fibrovascu-lar membranes of patients with 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relimi-narystudy[J].Pathol Biol,2009,57(7):513-517.
[9]赵国成,王阿静.糖尿病足患者血流变与粘附因子变化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15):2123-2127.
[10]李丁,贾伟平.血糖波动与血管并发症[J].上海医学,2011,34(5):401-403.
[11]徐茂锦,邹大进,叶江洪.高糖 晚期糖化终产物对微血管内皮细胞VCAM1表达的影响[J].解放军医学杂志,2002,27(7):618-619.
[12]Uccioli L,Sinistro A,Almerighi C,et al.Proinflammatory modulation of the surface and Cytokine phenotypeofmonocytesinpatientswithacuteCharcot foot[J].Diabetes Care,2010,33(2):350-355.
[13]Weigelt C,Rose B,Poschen U,et al.Immune mediator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diabetic foot syndrome[J].Diabetes Care,2009,32(8):1491-1496.
[14]Harvest F,Karolin T,et al.Association of 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with diabetes and diabetic nephropathy.review article[J].published, 2013,22(1):103-109.
[15]Musa HG,Ahmed ME.Associated risk factor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diabetic foot ulcers exceeding 6monthsduration[J].DiabetFootAnkle,20l2,21(2): 185-189.
[16]侯泽,崔玉鲜,沃兴德,等.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蛋白(a)水平与载脂蛋白(a)基因多态性分析[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01,9(3):223-225.
[17]Shahbazian H,Yazdanpanah L,Latifi SM.Risk assessment of patients with diabetes for foot ulcers according to risk classifica-tion consensus of International Working Grroup on Diabetic Foot(IWGDF)[J].Pak J Med Sci,2013,29(3):730-734.
[18]Leese GP, Cochrane L, Mackie AD, et al.Measuring the accuracy of different ways to identify the 'at-risk'foot in routine clini-cal practicef[J].Diabet Med,2011,28(6):747-754.
[19]Miyajima S,Shirai A,Yamamoto S,et al.Risk factors for major limb amputations in diabetic foot gangrene patients[J].Diabetes Res Clin Pract,2006,71 (3):272-279.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4.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