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苷蛋氨酸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7-05-15张竞汤雄曹继红
张竞,汤雄,曹继红
(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科教科,江西 九江 332000)
腺苷蛋氨酸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张竞,汤雄,曹继红
(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科教科,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分析腺苷蛋氨酸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采取常规保肝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肝功能变化、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ALT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BIL、ALB、PTA较对照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4.21%,高于对照组57.8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89%,对照组为13.1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腺苷蛋氨酸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安全可靠,临床上值得推广。
腺苷蛋氨酸;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安全性
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发的一种传染性疾病,该病病情复杂,具有一定的治疗难度[1]。患者黄疸越深,往往说明病情越严重,若未能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案将会给患者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因此临床退黄往往是治疗的重心[2]。为分析腺苷蛋氨酸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及安全性,选择76例患者,经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展开了腺苷蛋氨酸治疗与常规保肝治疗相关对比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于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8例。观察组38例,男23例,女15例,年龄28~64岁,平均年龄(43.26±8.62)岁,病程2个月~17年,平均病程(3.15±0.48)年,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26例,戊型病毒性肝炎10例,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双重感染2例。对照组38例,男25例,女13例,年龄26~68岁,平均年龄(42.45±8.14)岁,病程1个月~19年,平均病程(3.28±0.56)年,其中乙型病毒性肝炎28例,戊型病毒性肝炎9例,乙型、戊型病毒性肝炎双重感染1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疾病类型等临床资料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3](1)符合病毒性肝炎诊断标准;(2)黄疸型肝炎,表现为AST、ALT及胆红素升高,尿胆红素阳性;(3)重型肝炎,出现肝衰竭表现,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黄疸进行性加深,血总胆红素(TBIL)高出正常值10倍;(4)年龄18~70岁;(5)排除其他原因导致黄疸的患者;(6)排除合并其他系统严重疾病者。
1.3 治疗方法[4]对照组采取常规保肝治疗:保证充分的休息,合理膳食,避免饮酒、过度劳累及使用对肝脏有害的药物;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给予甘草酸二胺促肝细胞生长素、维生素C、K1、利尿剂等;调节免疫功能,防治并发症。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腺苷蛋氨酸治疗:腺苷蛋氨酸注射液(浙江海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H20103110)500 mg加入葡糖糖注射液1 000 mL静脉滴注,1次/d,疗程为1个月。
1.4 统计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ALT、TBIL、ALB、PTA等水平,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1.5 疗效评价标准[5]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明显改善,TBIL较治疗前下降>50%,PTA上升50%及以上;有效:患者临床症状有所改善,TBIL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下降幅度50%,PTA上升<50%;无效:1个疗程后,患者症状无明显改善,TBIL、PTA均未改善;恶化:1个疗程后,患者症状加重,TBIL上升,PTA下降。总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不良反应发生率=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结果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ALT水平较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BIL、ALB、PTA较对照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肝功能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项目ALT(U/L)TBIL(U/L)ALB(g/L)PTA(%)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38)392.45±76.28 588.25±47.32 284.81±104.56 52.83±12.79 32.68±6.42 35.24±7.03 51.63±12.58 56.61±14.27观察组(n=38)395.18±75.36 590.16±45.22 286.53±102.72 28.17±6.35a33.19±6.57 49.28±6.52a52.04±12.15 75.82±18.43a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共38例,其中显效19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恶化2例,治疗总有效率84.21%;对照组共38例,其中显效12例,有效10例,无效12例,恶化4例,治疗总有效率57.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0,P= 0.0084)。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出现低热1例,恶心呕吐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7.89%;对照组出现低热2例,恶心呕吐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3.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6,P=0.22)。
3 讨论
从发病机制分析,病毒性肝炎患者体内的病原体在肝脏内引起的组织病变后,肝内间质细胞会产生增生性炎症反应。同时,炎症反应易导致肝脏与免疫复合物粘连,影响肝脏摄取、转运等正常功能,引起血总胆红素(TBIL)代谢发生异常,继而形成黄疸[6]。相关研究表明,黄疸型病毒性肝炎患者TBIL水平越高,其治疗难度越大,死亡率越高,预后越差[7]。除了TBIL,AST、ALB、PTA等相关指标也与肝炎活动性有关,受肝脏代谢影响较大,对诊断病毒性肝炎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基本原则是,在基础保肝治疗的同时,尽量改善和恢复肝脏摄取、转运以及TBIL代谢的功能,以达到退黄的治疗目的。
腺苷蛋氨酸是由三磷酸腺苷及蛋氨酸在腺苷氨基酸酶的作用下产生的,在机体主要参与巯基化及甲基化这两个途径,有助于恢复肝脏细胞膜流动性,增强肝脏解毒功能;稳定细胞膜上的各种酶,促进钠泵及离子的转运,参与胆汁的调节过程,对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良好疗效[8]。本次研究显示,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经过1个疗程后,观察组TBIL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说明腺苷蛋氨酸对黄疸型病毒性肝炎具有良好的降黄效果,且能明调节患者ALB及PTA水平,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观察组经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腺苷蛋氨酸不仅有助于提高治疗效果,并且不会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
综上所述,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腺苷蛋氨酸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显著,有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安全可靠,临床上值得推广。
[1]邓巧娟,陈恺.腺苷蛋氨酸在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J].中国医药科学,2015,5(19):196-198.
[2]黄文光.多巴胺联合酚妥拉明治疗病毒性肝炎难治性黄疸的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31):133-134.
[3]魏银斌.腺苷蛋氨酸治疗重度黄疸型病毒性肝炎的疗效观察[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4,23(6):681-682.
[4]陈豪,罗小瑾.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疗效观察[J].中国基层医药,2012,19(4):555-557.
[5]宋方敏,赵华.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治疗急性戊型肝炎合并重度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导刊,2013,15(2):73.
[6]汤剑平,沈雪梅,吕晓莉.复方丹参加硫酸镁联合腺苷蛋氨酸治疗高黄疸型肝炎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2012,32(6):590-591.
[7]罗小克,李小玲,杨立明,等.异甘草酸镁治疗重度戊型黄疸性肝炎患者的疗效观察[J].临床肝胆病杂志,2014,30(6):537-539.
[8]金红弟,徐红.腺苷蛋氨酸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的疗效观察[J].中华传染病杂志,2011,39(6):373-37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4.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