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间盘突出症CT分析
2017-05-15陈万中
陈万中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人民医院CT室,河南 信阳 464400)
颈椎间盘突出症CT分析
陈万中
(河南省信阳市淮滨县人民医院CT室,河南 信阳 464400)
目的研究CT检查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价值并进行分析。方法选取进行颈椎间盘突出CT检查的患者122例,统计所有患者CT表现以及颈椎间盘突出的部位、类型、大小等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颈椎间盘突出症发生部位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是颈5~6为96.72%(118/122)、颈4~5为72.95%(89/122)、颈3~4为54.92%(67/122)、颈2~3为51.64%(63/122)、颈6~7为20.49%(25/122)。颈椎间盘突出类型中向后中央突出型例数占比94.26%(115/122),而向侧后方突出型例数占比5.74%(7/122)。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中度53.91%(62/115)、轻度39.13%(45/115)以及重度6.96%(8/115)。结论CT检查颈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操作方便、快速、准确度较高、费用较低等优势,可作为临床上诊断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检查手段。
CT检查;颈椎间盘突出症;断层摄影
颈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1]。其中大部分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颈椎酸痛,同时肩膀、手臂、手指也会出现一定程度的酸麻疼痛,如不给于及时有效的治疗,任由病情持续发展下去会对动脉造成压迫,从而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头晕,恶心等症状[2-3]。对颈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准确的诊断有利于临床上更加合理地制定治疗方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鉴于此,本文通过研究CT检查在颈椎间盘突出症方面的价值并进行分析,旨在辅助临床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5年至4月~2016年3月于本院进行颈椎间盘突出CT检查的患者122例。其中男69例,女53例,年龄33~78岁,平均年龄(61.3±4.5)岁。过往有过颈椎外伤史患者79例,有颈椎病家族史68例。主要职业包括工人48例,农民43例,军人14例,公务人员17例。所有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包括颈部存在不同程度的疼痛以及不适感,94例患者存在一侧或两侧前臂以及手麻木,75例患者感觉衰退,46例肌力下降,32例患者有皮肤异样感觉症状。
1.2 研究方法[4]所有患者均行CT检查,其中CT检查设备采用美国CE公司生产的Max-640型全身CT扫描机,扫描层厚取2 mm,扫描层距也为2 mm,扫描角度务必要保持与椎间隙平面平行。
1.3 观察指标 颈椎间盘突出症发生部位、类型以及大小。
2 结果
2.1 颈椎间盘突出症发生部位结果 颈椎间盘突出症发生部位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是颈5~6、颈4~5、颈3~4、颈2~3、颈6~7。见表1。
表1 颈椎间盘突出症发生部位结果
2.2 颈椎间盘突出类型情况 颈椎间盘突出类型中向后中央突出型例数占比94.26%(115/122),而向侧后方突出型例数占比5.74%(7/122)。见表2。
表2 颈椎间盘突出类型情况
2.3 颈椎间盘向后中央突出型患者不同突出程度情况 按照占比从高到低的顺序分别为中度53.91%(62/115)、轻度39.13%(45/115)以及重度6.96%(8/115)。见表3。
表3 颈椎间盘向后中央突出型患者不同突出程度情况
3 讨论
随着我国居民生活习惯的改变,颈椎病的发病率也呈明显的逐年上升趋势[5]。其主要发病机制是在颈椎骨关节退行性病变的基础上,加上长期的损伤、头颈位置不当,从而使得颈神经根、脊髓、交感神经以及椎动脉遭受到过度的压力或刺激所导致的[6]。且该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中,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颈椎间盘突出是临床上诊断颈椎病的重要依据,临床医师可根据诊断结果进行相应的有效治疗,帮助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重要意义[7]。CT检查具有扫描时间短,费用低、成像块的优点,是临床上主要的诊断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段。
本文通过研究,结果发现:颈椎间盘突出症发生部位主要集中于颈5~6、颈4~5两个部位。究其原因,本研究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的髓核水份会日益减少,从而会使得椎间盘充盈度有所减弱,进一步降低了纤维环弹性,导致椎间盘吸收压力的功能衰减,形成了纵行或者环形的裂隙,随着病情的持续发展,最后会使得纤维环周边被撕裂,髓核也随之脱出,最终导致了椎间盘突出[8]。而撕裂发生的部位大多为纤维环最薄弱的后部,相应的椎间盘突出发病也大多集中在这些部位。而患者髓核脱出的方向可直接影响椎间盘突出的类型,其中髓核脱出方向位于中线的话,相应的椎间盘突出类型便是向后中央突出;如髓核脱出方向是偏离中线一侧朝着椎管内突出的为向侧后方突出类型[9]。而向后中央突出型椎间盘突出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脊髓受压,在CT上显示为椎间盘正中突出,通过对硬膜囊前缘或脊髓造成压迫,导致其变平或凹陷[10-11]。临床上根据向后中央突出型患者的表现以及程度的不同将其分为轻度、中度以及中度。其中临床表现为硬膜囊前缘受压则记为轻度突出,如硬膜囊前后缘同时受压则记为中度突出,如硬膜囊前后缘与脊髓同时受压记为重度突出。本文结果显示其中中度突出患者占比最高,而重度突出患者占比最低[12-13]。与此同时,CT显示如见椎间盘向外侧突出并呈块状,导致颈脊髓侧方受压变形,同时使得相应神经根均受压患者则为向侧后方突出型颈椎盘突出症。
综上所述,应用CT对颈椎间盘突出症进行诊断有显著的方便、快速、准确的优势,且研究结果提示了颈椎间盘突出与脊髓压迫之间明显的对应关系,且颈椎间盘突出具有多阶段性。
[1]何涌,鲁显志,曾阳东,等.颈部CT血管成像对颈椎病的诊断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3,29(3):360-364.
[2]曾宇晴,周国庆,邓姝,等.颈椎间盘突出症致Brown-Séquard综合征1例[J].中国骨伤,2015,28(4):371-373.
[3]赵家贵,朱本藩,宋阳,等.CT引导经黄韧带颈后路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5,21(1):43-46.
[4]许永良.牵引后整骨复位手法配合温针灸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115例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3,48(11):848-848.
[5]韩骁,田伟,刘波,等.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轻微骨化对间盘置换术后置换节段活动度的影响[J].山东医药,2015,55(20):1-3.
[6]孙素平,丁长青,孙迎迎,等.脊髓型颈椎病合并颈髓软化的MRI应用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9):96-98.
[7]吴丽.颈椎过伸性损伤患者椎间盘韧带复合体损伤的影像特点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5,9(22):38-39.
[8]梁勇,周瀚,肖壬川,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三维后处理技术诊断椎动脉病变的研究[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15,12(2):69-72.
[9]曹火亮,何生,张延伟,等.多层螺旋CT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中青年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价值[J].海南医学,2015,26(3):369-371.
[10]王家兵.CT螺旋扫描与轴位扫描对各型颈椎病诊断的对比分析[J].医学信息,2014,27(1):449.
[11]张环照,黄班华,叶鸿风,等.颈后路钉棒系统联合前路Cage固定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J].当代医学,2013,19(36):11-12.
[12]Wilson D,Steel T,Sutton I,et al.Surgical treatment of cervical disc protrusion causing intracranial hypotension following chiropractic manipulation[J].J Clin Neurosci,2015,22(9):1523-1525.
[13]Matsumoto M,Okada E,Toyama Y,et al.Tandem age-related lumbar and cervical intervertebral disc changes in asymptomatic subjects[J].Eur Spine J,2013,22 (4):708-71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4.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