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补液方式对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急救的影响
2017-05-15赵海英王鑫占永红
赵海英,王鑫,占永红
(1.德兴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江西 上饶 334200;2.德兴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江西 上饶 334200;3.德兴市人民医院脑外科,江西 上饶 334200)
不同补液方式对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急救的影响
赵海英1,王鑫2,占永红3
(1.德兴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江西 上饶 334200;2.德兴市人民医院120急救中心,江西 上饶 334200;3.德兴市人民医院脑外科,江西 上饶 334200)
目的探讨不同补液方式对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早期急救的影响。方法选择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98例,按治疗顺序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实施充足液体补充,研究组实施限制性液体补充。对两组患者的输液量、输血量、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观察。结果研究组患者输液量、输血量、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分别为(1 294.5±25.1)mL、(346.1±17.6)mL、(51.3± 12.3)mmHg、(79.1±8.5)次/min;对照组患者输液量、输血量、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分别为(2 894.5±42.9)mL、(599.3±22.8)mL、(71.3± 7.5)mmHg、(129.1±9.6)次/min,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总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4.3%、3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死亡率为16.3%,对照组患者死亡率为38.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限制性液体补充可有效提高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值得临床推广。
不同补液方式;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早期急救
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主要是因为患者机体大血管破裂,导致循环血量不足进而诱发患者休克[1]。早期急救以止血和扩容为主要目的,在补充血容量的同时实施相应的急救措施。限制性液体补充治疗是控制液体输入量和输入速度,满足重要器官的基本血液供给[2]。本研究对本院49例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限制性液体补充,对其输液量、输血量、平均动脉血压、心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行观察。具体信息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对象为2014年12月~2015年9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98例,患者入院时间均<30 min。所有患者或家属均自愿签署同意书。按治疗顺序分为两组,各49例。对照组男29例,女20例;年龄19~61岁,平均年龄(45.6±6.8)岁;依据患者休克指数进行分级:20例轻度患者,16例中度患者,13例重度患者。研究组:男30例,女19例;年龄18~59岁,平均年龄(45.6± 6.3)岁;依据患者休克指数进行分级:19例轻度患者,18例中度患者,12例重度患者。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休克指数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入院后对患者进行快速止血包扎,并进行静脉通道建立,保持患者呼吸通畅,同时对患者的心电、吸氧进行监测。研究组实施限制性液体补充,对两条静脉通道进行快速建立,并评估患者失血量;于一条静脉通道加压输入0.4氯化钠注射液(6 mL/kg),输入量<500 mL,输入速度为30 mL/min,结束后维持患者平衡液为500 mL;同时于另一条静脉通道输入乳酸钠林格液,前30 min输液速度为1 mL/(kg·min),之后可根据患者临床表现调整输液速度和输入量,保持75~90 mmHg的收缩压,当患者红细胞积压<30%时,对患者实施输血。对照组进行充分性液体补充,复苏方式与研究组相同,于输血后患者保持≥90 mmHg。之后所有患者均进行确定性治疗。
1.3 评价指标 对两组患者输血量、输液量、平均动脉血压及心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 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输液量、输血量、平均动脉血压及心率比较研究组患者输液量、输血量、平均动脉血压及心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输液量、输血量、平均动脉血压及心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输液量、输血量、平均动脉血压及心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项目输液量(mL)输血量(mL)平均动脉血压(mmHg)心率(次/min)对照组(n=49)2 894.5±42.9 599.3±22.8 71.3±7.5 129.1±9.6研究组(n=49)1 294.5±25.1a346.1±17.6a51.3±12.3a79.1±8.5a
2.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2.3 两组患者死亡率比较 研究组患者死亡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是常见的一种急诊重症,患者因大量失血造成重要器官严重缺血,从而导致器官衰竭,诱发其他并发症,如急性呼吸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等,甚至将会导致患者死亡[3]。临床研究表明[4],及时恢复血容量是抢救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关键,并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维持及保持患者血压正常,同时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手术治疗措施也十分重要。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段死亡率比较
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输液量、输血量、平均动脉血压及心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限制性液体补充可减少输血量及输液量,减低出血量,改善患者生命体征。分析其原因为充分性液体补充治疗是指在早期对患者进行快速、充分的液体补充,但限制性液体补充治疗是指在早期控制患者的输液量及输液速度,只维持重要器官的基本血供需求,促进机体代偿功能的发挥,从而达到复苏的效果[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限制性液体补充可有效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其原因为早期对患者进行快速、充分的液体补充将造成血液稀释,增加患者出血量,易引发较严重的并发症,如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等;限制性液体补充治疗对患者全身炎症反应有降低作用,促进调节机体免疫平衡[6-7],进而提高失血性休克的临床疗效。在本研究中,研究组患者死亡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说明限制性液体补充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提高治疗效果。其原因为限制性液体补充治疗可有效降低再灌注带来的继发性损伤,促进血液再灌平稳及血压平稳,有效降低患者出血速度,减轻患者酸中毒,进一步稳定患者的体内环境,减轻患者损伤,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充分性液体补充给予患者进行快速液体补充时,可造成患者血液稀释,从而导致患者凝血功能出现异常及血管痉挛,促进血栓形成或脱落,脱落后的血栓进入肺内将造成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现象,严重将造成患者窒息,进而对患者的生命造成严重影响[8]。
综上所述,限制性液体补充治疗可有效提高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患者的临床疗效,降低患者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大力推广。
[1]程海波,王强,兀瑞俭,等.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早期不同补液方式的急救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23):104-105.
[2]刘建州.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临床体会[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17):9-10.
[3]贺群礼.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合并创伤失血性休克的疗效[J].中国实用医刊,2015,42(5):110-111.
[4]郭明清,王林,张慧,等.不同补液方式在创伤合并失血性休克早期急救中的临床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36):7168-7170.
[5]孙柏山,赵春斌,吴啸波,等.Tile B型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抢救体会[J].中国综合临床,2014,30(2):161-163.
[6]凌佳.创伤性骨盆骨折合并失血性休克抢救与护理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工程,2014,21(2):248-249.
[7]吕良峰,刘士会,王明治.腹部严重创伤伴失血性休克86例诊治体会[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2):324-325.
[8]毕素军,喻永龙,崔安琴,等.血管栓塞术在失血性休克救治中的应用[J].当代医学,2012,18(6):28-3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4.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