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抽搐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临床分析

2017-05-15贺果扬陈江江李春芳李珏曾申娟李佳

当代医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护理人员心理

贺果扬,陈江江,李春芳,李珏,曾申娟,李佳

(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西 萍乡 337000)

电抽搐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临床分析

贺果扬,陈江江,李春芳,李珏,曾申娟,李佳

(萍乡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西 萍乡 337000)

目的分析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治疗中,电抽搐联合心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则接受电抽搐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接受治疗前后的HAMD-17评分及治疗后的不良反应。结果干预组患者治疗后的HAMD-17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临床治疗中,电抽搐联合心理干预的治疗效果较好,值得应用。

电抽搐;心理干预;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治疗

精神分裂症是临床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慢性精神障碍疾病,患者在患病后相关功能会逐渐丧失,在精神类疾病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几率相对较高,在我国的人群发病率可达到1%左右[1]。很多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情在出现好转之后,常会出现抑郁症状[2]。根据临床相关资料显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发生概率最高可以达到75%左右,且此类患者具有一定程度的自杀倾向[3]。临床认为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是精神分裂症患者自身病程的构成部分,也是患者预后不佳的主要原因,还会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家庭等带来不良影响[4]。本院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治疗中联合应用电抽搐与心理干预,效果极佳,现作以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为研究对象,所选患者的纳入标准为:符合我国CCMD-3中关于精神疾病分类及相关诊断标准、符合精神分裂症后抑郁诊断标准、患者的病程超过2个月,患者HAMD-17的评分超过17分。所选患者的排除标准为:肝肾疾病患者、心脏病患者、妊娠期患者、精神活性物质导致抑郁患者、电抽搐不耐受患者。将所选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干预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16例,女9例,年龄19~66岁,病程6个月~7年;干预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21~65岁,病程1~5年,两组患者临床资料经对比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患者每天口服3次利培酮,每次服药剂量为1 mg,此外,患者每天口服1次帕罗西丁,每次服药剂量为20 mg[5]。干预组患者在此基础之上接受电抽搐与心理干预联合治疗,以下为主要方法.

1.2.1 电抽搐方法 医护人员做好准备工作后,将治疗所用电极放置于患者的颞部位置,之后进行通电。若选择交流电疗机,可将参数设定为80~120 V,每次治疗时间为0.3 s;若选择直接电疗机,应将参数设置为80~110 mA,每次治疗1~3 s;若是应用脉冲电疗机,可以将参数调整为20~40 mA,每次治疗1~2 s。患者在接受电抽搐后会出现短暂的意识丧失、全身抽搐,之后会出现10 min左右的意识模糊,然后逐渐恢复清醒。患者需要每周接受3次治疗,治疗10次为1个基本疗程。

1.2.2 心理干预方法 (1)护理人员应当在心理护理过程中用亲切的语言与适当的肢体动作多与患者进行沟通,真正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让患者可以信任自己,建立起良好的护患关系。护理人员还需要用亲切的态度等消除患者的紧张心理与恐惧心理,让患者可以放松心情。(2)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大多不愿意与人沟通,症状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罪恶妄想等。这时,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说出心中所想,将真实心理表现出来,并且在倾听患者表述的过程中给予患者必要的支持。(3)很多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存在严重的绝望情绪等,也不愿参与社会活动。因此,在心理护理中,护理人员需要引导患者参与各类活动,可让患者与医院其他病友等一起看电视、锻炼身体等,引导患者正视自身价值,从抑郁状态中释放出来。(4)在心理干预中,护理人员也应让患者家属参与进来,让家属多给予患者关爱,帮助患者缓解不良心理,让患者在家人的帮助下走出抑郁的阴影,这样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

1.3 临床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后的HAMD-17评分,利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进行分析,表内共有17个小项,医护人员指导患者进行评分,患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其抑郁症状越严重。患者得分7~17分为轻度抑郁,18~24分为中度抑郁,得分超过24分为重度抑郁。此外,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得数据均经由SPSS17.0软件包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抑郁症状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17评分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后干预组患者评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17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17评分对比(±s,分)

项目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25)17.55±7.15 11.35±5.95干预组(n=25)17.65±6.95 4.85±1.05t值0.0501 5.3791P值0.96>0.05 0.00<0.05

2.2 患者不良反应对比 对照组共有5例患者在治疗后存在不良反应,干预组患者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两组患者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355,P=0.713)。

3 讨论

在现代医学中,精神分裂症的发病机理尚未得到证实,目前临床认为精神分裂症与患者的多巴胺功能存在亢进或与患者机体内的谷氨酸生化不平衡有较大关系,尤其是多巴胺功能的亢进,被发现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阳性症状有极为密切的联系[6]。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主要是指精神分裂症患者在病情好转后出现的临床抑郁症状,患者的主要表现为躯体出现异常、情绪抑郁、与外界交流出现严重障碍[7]。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出现抑郁症状后,会存在严重的自卑感,还会伴有自杀、自残倾向,若患者未能及时接受治疗,会受到严重影响[8]。

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治疗中,药物治疗最为常见,但是患者的治疗效果很难得到保证。电抽搐治疗是利用一定量的电流,让其通过患者的大脑部位,引发患者短暂的意识丧失,使患者皮层出现广泛的电发放,患者就会出现全身抽搐现象,自身精神症状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患者在接受电抽搐治疗的过程中,电流释放出大量的微电波,会抑制患者大脑部位的异常活动。除了电抽搐之外,心理干预对于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治疗也很重要。本院护理人员在心理干预中对患者的心理因素进行把握,了解患者的抑郁表现,并且鼓励患者多参与社会活动,多于他人进行沟通,并让患者的家属给予其更多关爱。这样,患者的抑郁症状就可以逐渐得到缓解,患者的治疗效果也能得到切实保证。

在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接受药物治疗,干预组患者接受电抽搐与心理干预联合治疗。干预组患者在接受治疗之后的抑郁评分出现了明显的下降且低于对照组患者,但是,干预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与对照组大致相当,这说明了电抽搐联合心理干预在降低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并不具优越性。

在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的治疗中,电抽搐联合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抑郁症状,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1]区颖仪,张新斐,欧阳怀亮,等.针刺配合神阙隔盐灸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4,33(9):795-797.

[2]朱世辉,王玉.舒肝解郁胶囊联合帕罗西汀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疗效观察[J].药物评价研究,2015,38(3):314-316.

[3]刘其贵,廖华英,郑小泳,等.系统化心理干预对男性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的影响[J].四川精神卫生,2013,26(4):313-314,352.

[4]王文君.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状态的心理护理干预[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2):313-314.

[5]周梦煜.电针联合心理干预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症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28(3):450-452.

[6]康明秀,梅妍.针灸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研究现状[J].疑难病杂志,2015,14(7):763-766.

[7]范洪峰.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舍曲林对精神分裂症后抑郁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J].四川精神卫生,2014,27(6):513-516.

[8]汪艳,韩遵民,赵铁牛,等.转枢阴阳针法治疗精神分裂症后抑郁患者35例临床研究[J].中医杂志,2011,52(17):1472-147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4.041

猜你喜欢

精神分裂症护理人员心理
食品防腐剂治疗精神分裂症,靠谱吗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浅谈护理人员的压力来源及管理策略
心理感受
Seepage simulation of high concrete-faced rockfill dams based on generalized equivalent continuum model
五行音乐疗法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治疗作用的对照研究
脑尔新胶嚢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初步临床观察
氨磺必利治疗精神分裂症
在医院编外护理人员中推行人事代理择优同工同酬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