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7-05-15胡志平

当代医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鼻咽鼻咽癌病灶

胡志平

(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 九江 332000)

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胡志平

(江西省九江市第三人民医院,江西 九江 332000)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取100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放疗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鼻咽部病灶以及颈部淋巴结的治疗总有效率上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口腔炎症等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诱导化疗;放疗;中晚期鼻咽癌;治疗方法

鼻咽癌是我国比较常见的癌症之一,由于鼻炎部分的解剖结构较为隐蔽,因此早期患者的鼻咽癌病症不容易被发现,大多数的患者在发现患病时已处于中晚期。临床上,放疗是鼻咽癌治疗的主要手段,但不同的分期鼻咽癌患者放疗治疗效果的差异非常大。有相关数据显示[1],在5年时间内单纯采用放疗进行治疗的调查中有90%的早期鼻咽癌患者能够继续生存,而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存率则将至25%~50%。随着近些年来临床放疗中铂类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方法的应用,鼻咽癌患者癌症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都有所提高。本研究对此进行探讨,选取100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5年2月来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25~73岁,平均年龄(48.6±6.4)岁,其中有19例低分化癌,12例未分化癌,10例混合型癌以及9例角化性癌,患者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在80分以上,根据UICC分期标准判定,Ⅲ期的32例,Ⅳa期18例。对照组患者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24~73岁,平均年龄(47.9±6.2)岁,其中有18例低分化癌,13例未分化癌,9例混合型癌以及10例角化性癌,Ⅲ期30例,Ⅳa期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卡氏功能状态评分等方面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选入标准 (1)患者入院时卡氏功能状态评分在80分以上;(2)采用CT为患者进行扫描,有可测量病灶;(3)患者的肝肾功能以及血常规均无异常;(4)对患者腹部、胸部等进行检查,检查结果均显示无远处转移[2]。

1.3 治疗方法 给予对照组患者采用单纯放疗进行治疗,给予观察组患者采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进行治疗,具体治疗方法如下:在治疗前5 d,为患者静脉注射175 mg/m2艾素,注射时间超过3 h,同时静脉注射75 mg/m2顺铂,5 FU,0.25 g~ 0.5 g/次,总量为5~10 g。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再进入第2周期化疗。为了有效避免患者出现恶心呕吐等情况,要注意及时给予昂丹司琼并根据患者实际的情况治疗,在2 w化疗结束后半个月中,再次进行放疗,放疗的同时要采用面颈联合野及下半颈切线野常规分割,用CT准确定位鼻咽部,全颈切线野放疗。必须引起注意的是,在对患者眼部或脊髓等重要器官进行照射时,要严格控制照射量,避免照射量超出患者的承受范围以外。在颈部照射前,要使用低熔点铅块遮挡患者的脊髓处,并将放射剂量控制在DT70~76 Gy,而淋巴处放射剂量控制在DT60~70 Gy,阴性控制为DT60 Gy[3]。以6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

1.4 观察指标 患者进入治疗阶段以后,坚持每周复查1次血常规,同时对患者鼻咽肿物和颈淋巴结的情况进行细致的观察与及时记录,注意患者在放疗后的不良反应,并在治疗前后采用MRI或CT检查患者的鼻咽部,诊断颈部肿物。

1.5 疗效评价标准 根据WHO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1)CR: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肿瘤完全消失,持续时间在4 w以上;(2)PR: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肿瘤缩小程度在50%以上,持续时间在4 w以上;(3)SD: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肿瘤缩小在50%以下;(4)PD:经过治疗后,患者的肿瘤增大,并且出现了新的病灶。

1.6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选取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计数资料组间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在鼻咽部病灶以及颈部淋巴结的治疗总有效率上明显好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患者鼻咽部病灶情况比较

表2 两组患者颈部淋巴结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口腔炎症等不良反应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3 讨论

鼻咽癌是我国恶性肿瘤中非常常见的一种,尤其以我国广东和广西地区最为普遍。早期鼻咽癌患者的表现症状具有非特异性特征,不容易被发觉,因此约有70%的患者在发现患病时已确诊为中晚期。目前临床上使用最为广泛和有效的治疗方式是放射性治疗,早期鼻咽癌患者在治疗的前5年终生存率可达到80%以上,但晚期患者存活率仅为20%。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鼻咽癌的治疗已经受到了越来越多医疗人员的重视,不少专家采用放射性治疗联合化疗的形式进行治疗,以提高对鼻咽癌的控制率和远处转移率。有不少文献报告均显示[4],诱导化疗能够降低鼻咽癌的远处转移率,有效提高无瘤生存率与局部控制率,并且在患者的总生存率上也有相对明显的提高。因此,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是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首选的有效治疗方式。

表3 两组患者不良情况比较

在陈秀霞[5]的研究报告中表示,采用单纯放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约有40%的患者死亡原因是局部发病,且有75%左右的患者出现远处转移,从这些数据说明了单纯采用放射治疗鼻咽癌会存在隐藏病灶。通常情况下,鼻咽癌位置较深,周围又存在很多重要的神经血管,因此手术治疗并不适宜,同时因为鼻咽癌临床病理中的特异性,放射治疗较为敏感,于是成为首选的治疗方式[6]。诱导化疗的优势在于放疗前用药,预防因为放疗而导致纤维化减少血供,保障患者身体的免疫力,使其能够耐受化疗,产生的直接效应是药物在很短时间内就可以将局部肿瘤和淋巴结减少,且对伴随的鼻塞、严重头痛症状也有很好的缓解作用[7]。顺铂是第二代有机铂类抗癌药物,能够与DNA结合并抑制其复制,进而产生抗肿瘤活性[8]。在本研究中,采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的观察组患者鼻咽部病灶及颈部淋巴结治疗有效率分别达到88%和86%,明显好于单纯采用放疗治疗的对照组患者(P<0.05)。而在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采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和应用。

[1]颜喜,廖东承.同步治疗比照序贯治疗在中晚期鼻咽癌放化疗中的优势研究[J].当代医学,2013,19(12):46-47.

[2]刘晶,陈竹林.同期放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评价[J].当代医学,2015,21(2):17-18.

[3]陈燕平,刘云聪.同步放化疗联合辅助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临床研究[J].临床医药实践,2009,11(6):255.

[4]卢志文,黄树明.诱导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42例的疗效[J].广东医学,2013,6(34):917-919.

[5]陈秀霞.诱导化疗与放疗联合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19):4455-4456.

[6]刘跃,陈宏.不同疗程化疗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疗效观察[J].人民军医,2015,58(8):904-906.

[7]王丽,陈佩娟.调强放疗联合化疗治疗中晚期鼻咽癌的临床观察[J].护理研究,2014,7(28):2357-2358.

[8]陈勇.观察中晚期鼻咽癌应用诱导化疗联合放疗的治疗效果[J].医学检验,2014,12(9):22-23.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4.034

猜你喜欢

鼻咽鼻咽癌病灶
Optimal UAV deployment in down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 a two-user case
PSMA-靶向18F-DCFPyL PET/CT在肾透明细胞癌术后复发或转移病灶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中医药治疗鼻咽癌研究进展
白介素17对鼻咽部恶性黑色素瘤血管生成的影响
鼻咽癌组织Raf-1的表达与鼻咽癌放疗敏感性的关系探讨
鼻咽通气道在脑血管造影术中的临床应用
术中超声在颅内占位病灶切除中的应用探讨
鼻咽癌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鼻咽部淋巴瘤的MRI表现
益气解毒方对癌前病变鼻咽黏膜超微病理组织的逆转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