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2017-05-15柴杨杨世佩宋志

当代医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骨性活动度置换术

柴杨,杨世佩,宋志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骨外科,辽宁 丹东 118000)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柴杨,杨世佩,宋志

(辽宁省丹东市第一医院骨外科,辽宁 丹东 118000)

目的研究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 57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全部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并进行HSS评分,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结果患者治疗后HSS评分为(92.3± 6.1)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为(101.6±6.9)°,相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术后VAS疼痛评分为(4.9±1.3)分,下降明显(P<0.05);术后生存质量评分为(82.5±10.2)分,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临床上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对于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效果,恢复运动功能等方面有着显著的影响,值得在临床推广。

人工膝关节置换术 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

骨性关节炎是骨科常见的慢性骨关节病之一,以侵袭关节软骨、滑膜等结缔组织,破坏关节软骨面为主,进而引起关节畸形,临床症状主要为关节疼痛、运动障碍,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生活。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超过50%的老年人可检查出骨性关节炎,而超过75岁的人群中发病率更是高达80%[1]。由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保守治疗效果差,病程长,故手术治疗成为了主要手段。本院近年来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中深入探讨并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方法,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研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在2014年1月~2015年9月间到本院诊治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57例,以美国风湿病学会规定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诊断标准》作为诊断依据[2]:(1)膝关节出现反复性疼痛,持续1个月;(2)行膝关节影像学检查,可见膝关节边缘有赘生物形成,关节腔狭窄;(3)行关节液检查,可见外观粘稠、清亮,白细胞计数低于2 000个/mL;(4)患者年龄超过40周岁;(5)出现晨僵症状,每次发作时间少于0.5小时;(6)活动时可闻及膝关节摩擦音。符合1、2项者或符合1、4、5、6项者即可进行确诊。排除伴有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者;排除风湿、类风湿性关节炎者;排除关节积液,骨、关节结核或肿瘤者。患者年龄53~75岁,平均年龄(66.4±1.5)岁,病程5~16年,平均(12.4±1.3)年。其中男39例,女18例;伸膝内翻畸形者38例,膝外翻畸形者15例,屈曲畸形4例;单膝39例,双膝18例。

1.2 治疗方法 为手术患者采取硬膜外麻醉。患者取仰卧位,将止血带于手术侧大腿上端扎紧,在膝关节处做膝正中切口,绕过髌骨内侧,暴露膝关节,对内部进行清理:包括关节囊、关节滑膜、髌骨下脂肪及半月板,注意止血彻底,防止破坏血管及神经。切除前后交叉韧带,以解除挛缩结缔组织及关节囊受到的压迫,清除股骨及胫骨端的骨性赘生物。保持患者股骨远端外旋3°、外翻5°,在此位置上切除股骨关节面;切除胫骨平面时保持胫骨后倾3°,切除厚度在8~10 mm之间。松解关节结束后,使用碘伏对关节腔进行冲洗,并清除骨性碎片,测量并植入合适型号的假体后,用骨水泥对膝关节进行固定。检查膝关节活动是否正常,并在创口处放置负压引流管,逐层关闭伤口[3]。术后常规使用广谱抗生素1周,24小时内若无明显渗血渗液可拔除引流管,为防止术后患者出现血栓,连续使用低分子肝素钙2周。术后若无明显不适,应及时对踝关节、膝关节及股四头肌进行锻炼,1周后可使用助步器帮助行走,2周后若无手术并发症可拆线,叮嘱患者出院后定期复查[4]。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疼痛程度、运动能力、有无畸形、关节稳定度及肌力等级等表现,采用HSS评分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满分为100分,将治疗结果分为3个等级:无疼痛、畸形,运动、肌力正常,总得分≥85分,治疗显效;有疼痛感,无畸形,运动及肌力基本正常,85>总得分>70分,治疗有效;患者疼痛明显,关节畸形,运功功能障碍,肌力减弱,总得分<70分,治疗无效[5]。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VAS疼痛测评及生存质量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试验数据均使用SPSS19.0软件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前后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 通过治疗手术,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治疗后HSS评分相比治疗前明显提高,膝关节活动度也明显好转,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s)

表1 治疗前后HSS评分及膝关节活动度比较(±s)

项目HSS评分(分)膝关节活动度(°)治疗前(n=57)68.6±5.7 76.4±5.3治疗后(n=57)92.3±6.1 101.6±6.9t值21.43 21.87P值<0.05<0.05

2.2 治疗前后VAS疼痛及生存质量评 患者术前VAS疼痛评分为(8.6±1.7)分,术后(4.9±1.3)分,下降明显(t= 13.05,P<0.05);术前生存质量评分为(54.8±9.3)分,术后生存质量评分为(82.5±10.2)分,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5.15,P<0.05)。

3 讨论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以膝关节软骨退行性病变为主的慢性关节疾病,常伴有继发性骨质增生,可导致患者出现关节疼痛及运动障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主要发病机制包括:骨质疏松、关节应力失去平衡、自由基及细胞因子侵蚀作用、性激素分泌变化等因素。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首要治疗目的是消除关节疼痛,恢复运动功能。虽然内科保守治疗可缓解患者临床症状,但治疗效果有限[6]。全膝关节置换术既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疼痛症状,又能够很大程度地改善患者的关节活动度,使其运动功能得到恢复,是骨性关节炎最有效的治疗方式之一[7]。膝关节置换手术成功的关键在于术者的操作能力,只有手术时应尽可能的使膝关节软组织平衡,才能使患者得到最佳的治疗效果。而术后适时进行功能锻炼,可减轻关节疼痛症状、降低关节粘连发生率、提高关节活动度、防止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因此适当的术后功能锻炼,对促进患者恢复有极大帮助[8]。

治疗前患者HSS评分与膝关节活动度分别为(68.6± 5.7)分及(76.4±5.3)°,可见患者临床症状十分严重,膝关节活动明显受限。通过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治疗后HSS评分为(92.3±6.1)分,相比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说明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可纠正畸形,对稳定关节及恢复肌力有明显的帮助;患者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为(101.6±6.9)°,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能够恢复膝关节运动功能,解决患者行走障碍,对提高生活质量有积极意义。术后VAS疼痛评分(4.9±1.3)分,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术后生存质量评分(82.5±10.2)分也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可以看出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能有效缓解疼痛,消除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采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进行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可有效消除临床症状,对恢复膝关节活动能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值得在临床推广。

[1]骆雷锋,耿秋丽,卞春喜.同期双侧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双侧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5,17(5):59-61.

[2]任宇宏.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26例临床效果观察[J].基层医学论坛,2015,19(6):753-755.

[3]李付元,冯世庆,周恒星,等.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的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4,54(5):71-73.

[4]罗珉,包茂德,王跃平,等.人工全膝关节表面置换术治疗重度骨关节炎的临床分析[J].浙江创伤外科,2015,21(1):134-136.

[5]萧扬飞,赵兴举,王琛.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性关节炎75例临床效果分析[J].当代医学,2014,20(24):359-360.

[6]柳小东,鲁倩宇,牛黎平.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行全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J].中国临床研究,2014,27(9):1106-1107.

[7]何从科,段元领,彭建江,等.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晚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6(2):390-392.

[8]庞忠政.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在严重骨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7):32-3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4.029

猜你喜欢

骨性活动度置换术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肩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的研究进展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引流对血红蛋白下降和并发症的影响
反肩置换术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中西医结合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59例
综合疗法治疗老年骨性关节炎6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