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疝修补、无张力疝修补及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7-05-15吴勇兴

当代医学 2017年14期
关键词:疝的术式修补术

吴勇兴

(抚州市第五医院外一科,江西 抚州 344000)

腹腔镜疝修补、无张力疝修补及传统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分析

吴勇兴

(抚州市第五医院外一科,江西 抚州 344000)

目的比较研究腹腔镜疝修补、无张力疝修补及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240例,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均分为传统组、无张力组和腹腔镜组3组,各80例,分别进行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比较3组手术时长、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等指标。结果3组手术及住院时长、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1年复发率指标上,以腹腔镜组效果最为理想,传统组效果最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住院费用上来看,传统组最少,腹腔镜组费用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术式。

腹腔镜疝修补;无张力疝修补;传统疝修补术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截止今天已经在临床应用长达100多年,虽然效果明显,但仍存在难以解决的术后疼痛及复发的问题。无张力疝修补术始自上世纪80年代末,是目前临床常用术式之一。而随着现代医学技术尤其是腹腔镜技术的飞速发展,腹腔镜疝修补术成为临床治疗腹股沟疝的一种微创、高效的新术式。现结合这3种术式的临床应用实例,比较研究各种术式的应用效果,以为临床术式选择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4年12月间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共240例,根据手术方法将患者均分为传统组、无张力组和腹腔镜组3组,各80例,分别进行传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3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组别间患者基本资料比较

1.2 手术方法 传统疝修补术方法为:自内环体表投影至耻骨结节,取手术切口暴露其髂腹股沟和髂腹下神经,找到并切断疝囊,结扎后缝合腹内斜肌下缘、腹股沟韧带、联合肌腱直到耻骨结节,最后缝合手术切口。无张力疝修补术方法为:采取硬膜外麻醉,术中不用进行广泛的腹股沟解剖,高位游离疝囊至腹膜外脂肪层,将小疝囊纳入腹腔,大疝囊则直接横断然后结扎。将艾瑞网塞放置入疝环内,缝合固定锥形填充物和疝囊顶。游离精索,并在其后方置入补片,分别缝合固定耻骨结节、联合肌腱和腹股沟韧带[1]。腹腔镜疝修补术:行TAPP术式[2]。术前全麻,脐部放置1 cm套管,在脐部两侧腹直肌外端置入长0.5 cm的套管,于疝环上3 cm剪开腹膜,间隙分离腹膜前:外至髂前上棘和腰大肌,内至耻骨联合,上至腹壁下动脉和联合肌腱,下至髂耻束和耻骨梳韧带[3]。取长13 cm、宽9 cm的巴德补片,自内环上方翻开腹膜瓣,清理结缔组织,直至清晰显现腹横肌腱弓、耻骨梳韧带和髂耻束[4]。横断大疝囊,剥离小疝囊,内环、股环和腹股沟疝三角用补片覆盖,固定边缘。腹膜瓣则用补片完全覆盖并固定。

1.3 观察项目 观察和记录所有患者的手术时长、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活动时间、住院费用及术后并发症,于术后第二天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价术后疼痛。术后进行定期随访,统计术后1年复发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学分析,组别间计量资料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比较,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确切概率法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3组间手术观察指标比较 见表2。

2.2 3组术后并发症情况 3组相比,于并发张发生情况方面,腹腔镜组患者明显优于传统组和无张力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是外科常见急腹症,在我国,老年疝多是斜疝。疝发生后,局部组织会产生水肿,解剖层次不分明影响手术效果。而且老年患者的腹壁组织通常都比较薄弱,后壁的缺损比较大。复发疝患者的解剖更是紊乱,给组织修补带来极大困难。

在治疗腹股沟疝的主要临床术式中,传统疝修补术大多是疝囊高位结扎术,分离比较广泛,容易对病发部位及周边组织带来损伤风险。此外,不同的组织被强行缝合在一起,术后疼痛比较明显,患者多需连续卧床休养数日,术后感染的风险率提高。无张力疝修补术中所用的锥形疝环充填网片和网塞都是医用高分子材料,与人体组织的相容性强,故术后感染率较传统疝修补术更低。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比较理想,但对技术要求较高且难以掌握,对设备的要求较高,疝固定器也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临床应用上普及有限。因此,可以说,这3种术式的临床应用各有优缺。

表2 3组主要临床观察指标比较(±s)

表2 3组主要临床观察指标比较(±s)

注:与传统组相比,aP<0.05;与无张力组相比,bP<0.05

项目手术时长(min)住院时长(d)术后下床活动时间(h)住院费用(元)术后疼痛(分)术后1年复发率(%)传统组(n=80)56.3±15.3 6.3±1.2 13.3±3.8 2461±323 4.1±1.2 6(7.5)无张力组(n=80)42.3±9.6a4.1±1.6a10.2±2.2 4582±524a2.5±1.9a2(2.5)腹腔镜组(n=80)55.6±9.3 2.2±0.9ab8.6±1.2 8021±691ab2.1±1.6ab1(1.3)

表3 3组术后并发症比较

高复发率是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的主要缺点,其原因在于:腹股沟韧带和联合肌腱的解剖结构不同,不能实现真正完全的缝合,如果强行缝合,会导致张力过大和错位缝合[5]。腹股沟疝多发于老年人群体,该类患者腹股沟部位胶原合成及转换存在各种后天或遗传性的缺陷,抗腹腔压力能力差,因此术后容易复发。但值得指出的是,无论是哪种术式,都是在腹股沟缺损的临近组织进行修补,这些组织的抗压力本来就差,修补后局部组织抗腹压的张力较差,故术后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复发率[6]。

本文对3种术式的研究结果显示,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术式相比,具有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并发症少和复发率低的优点,其中腹腔镜手术效果又明显优于无张力疝修补术。本研究认为,无张力手术主要从前入路对腹股沟区进行加强,而腹腔镜手术则是后入路,能更清晰显示腹壁下动脉内侧三角、腹股沟内环口和股管,所用补片能完全覆盖容易产生疝的薄弱区域,充分展现了无张力原则。无论从疝的形成机制还是修补的生物力学来讲,腹腔镜术的修补方法更为合理,复发率低,远期效果更加理想[7]。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腔镜组患者在住院时长、术后并发症、术后疼痛、术后下床时间及术后1年复发率方面,与其他两组相比,具有明显的临床优势,但是住院费用较高是其缺点。综合上述笔者认为,腹腔镜疝修补术与其他两种术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1)切口小且美观,不易造成伤口感染;(2)术后疼痛轻,更易恢复;(3)该术式不需分离破坏疝周围组织,不易导致尿潴留或阴囊血肿等并发症;(4)不需分离精索和破坏腹股沟区的解剖,对复发疝不需解剖原来的瘢痕组织,避免对腹股沟神经的损伤[8]。综上可知,腹腔镜疝修补术具有手术效果好、术后恢复快、复发率低、并发症少的优点,是治疗腹股沟疝的理想术式,值得推广应用。

[1]马向东.不同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实用医刊 ,2015,42(12):61.

[2]赵海生,张晓华,黄明华.三种成人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疗效对比[J].中国现代医生,2015,12(6):115-116

[3]马颂章,唐健雄.疝环充填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技术要点讨论[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4,9(3):257-258.

[4]时德,赵渝.疝环充填式无张力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原因探讨[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2,7(6)∶456-458.

[5]肖光云.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腹股沟疝的临床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5):159-160.

[6]杨红霞,张春军.基层医院腹腔镜下疝修补术手术演示配合经验探讨[J].浙江医学教育,2015(1):25-27.

[7]马颂章,郑民华.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修改稿)[J].外科理论与实践,2013,10(6):105-106.

[8]唐植忠,王俊.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体会(附26例临床分析报告)[J].中国内镜杂志,2013,8(9):109-110.

10.3969/j.issn.1009-4393.2017.14.015

猜你喜欢

疝的术式修补术
胎儿疝囊型膈疝的磁共振诊断与鉴别诊断
改良Miccoli术式治疗甲状腺肿瘤疗效观察
Lichtenstein修补术并发症的防治体会
MED术式治疗老年腰椎间盘突出合并椎管狭窄的中长期随访
一例犬胸膈疝的治疗
改良Lothrop术式额窦引流通道的影像学研究
两种手术方式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对比研究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肝脏刀刺伤修补术后黄疸一例
腹股沟无张力疝修补术后感染的预防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