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相关因素分析及质量管理
2017-05-15雷碧霞谭建兰杨滢梁汝忠
雷碧霞+谭建兰+杨滢+梁汝忠
【摘要】目的对影响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 并探讨其系统的质量管理办法。方法 选取310件使用过的胃镜(151件)和肠镜(159件), 自2016年1月起实施卫计委对消化内镜消毒灭菌相关卫生标准, 2015年5~12月为未实施卫计委对消化内镜消毒灭菌相关卫生标准阶段, 作为实施前;2016年1~8月为实施卫计委对消化内镜消毒灭菌相关卫生标准阶段, 作为实施后。比较实施前后消化内镜的消毒灭菌效果, 分析影响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相关因素。结果 实施前, 胃镜消毒灭菌合格率为89.40%、肠镜消毒灭菌合格率为86.16%;实施后, 胃镜消毒灭菌合格率为100.00%、肠镜消毒灭菌合格率为100.00%, 实施后消化内镜消毒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895、23.635, P<0.05)。实施前:消化内镜消毒灭菌不符合标准共38件, 其中清洗剂或消毒剂的浓度不够4件, 消毒人员操作不规范10件, 浸泡周期不标准6件, 清洗消毒不全面6件, 消毒灭菌后的消化内镜存放不当5件, 重复清洗2件、重复消毒3件, 未询问传染病史2件。实施后:消化内镜消毒灭菌不符合标准共0件。结论 引起消化内镜的消毒灭菌效果不合格的主要因素为清洗剂和消毒剂的浓度不够, 消毒人员操作不规范, 清洗及消毒过程不够仔细, 消毒后的消化内镜存放不当, 未对患者进行感染性疾病询问或检查等。严格实行卫计委相关卫生标准, 能够有效减少消化内镜灭菌不合格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对保证进行消化系统检查和治疗的患者不受到交叉感染的威胁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 消化内镜;消毒灭菌;影响因素;质量管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0.094
消化内镜是指用于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病变的一类内镜, 其用途日益广泛。仪器制造精细、结构复杂、配置附件多样, 大部分零部件为复用设备[1]。人的消化道为有菌腔道, 检查后的内镜会携带各种微生物, 若不能及时进行有效的清洗和消毒, 微生物就会在消化内镜管腔内和表面滋生[2]。由于消化内镜在现代医学病情诊断中的地位日益重大, 医院中各种消化内镜的使用日益频繁, 胃镜、多种肠镜等主要消化内镜的消毒灭菌质量是否达标也收到了广泛的关注。为了保证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不受感染, 在最短的治疗周期内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提高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效果、保障消化内镜的使用安全尤为重要。因此, 本院2015年5月~2016年8月对消化内科310件消化内镜的临床应用和消毒灭菌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考察, 报告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 1 材料 选取本院使用过的胃镜151件和肠镜159件, 共310件进行研究。自2016年1月起实施卫计委对消化内镜消毒灭菌相关卫生标准, 2015年5~12月为未实施卫计委对消化内镜消毒灭菌相关卫生标准阶段, 作为实施前;2016年1~8月为实施卫计委对消化内镜消毒灭菌相关卫生标准阶段, 作为实施后。
1. 2 研究方法
1. 2. 1 实施前 对可能导致消化内镜消毒灭菌不合格的因素进行分析汇总, 对传统的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效果进行初步的了解。
1. 2. 2 实施后 依照卫计委相关的消毒灭菌优化措施, 对医院消化内镜消毒灭菌的各个流程进行规范化。建立专门的检查小组, 对胃镜和肠镜分别进行细致的微生物检测, 并保证记录数据的准确性、及时性。对于规范后仍然存在的消毒灭菌出现的问题, 给予重点关注, 找到其原因, 并及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更正。
1. 3 观察指标 使用医用无菌纱布旋转擦拭消化内镜口, 并立即送往检验所, 进行细菌种类识别和计数[2]。用以评价消毒灭菌合格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实施前后消化内镜消毒灭菌合格情况比较 实施前, 胃镜消毒灭菌合格率为89.40%、肠镜消毒灭菌合格率为86.16%;实施后, 胃镜消毒灭菌合格率为100.00%、肠镜消毒灭菌合格率为100.00%, 实施后消化内镜消毒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895、23.635, P<0.05)。见表1。
2. 2 实施前后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 实施前:消化内镜消毒灭菌不符合标准共38件, 其中清洗剂或消毒剂的浓度不够4件, 消毒人员操作不规范10件, 浸泡周期不标准6件, 清洗消毒不全面6件, 消毒灭菌后的消化内镜存放不当5件, 重复清洗2件、重复消毒3件, 未询问传染病史2件。实施后:消化内镜消毒灭菌不符合标准共0件。见表2。
3 讨论
3. 1 消化内镜使用后消毒灭菌的目的 消化内镜使用后存在多种危险隐患, 如:①内镜中存在大肠埃希菌以及肠球菌属等内源性细菌。②内镜再污染或消毒不当所引起的铜绿假单胞菌、病毒、革兰阴性菌中的肠杆菌属的外源性感染。③酶液并非一用一換, 且在对内镜内部的清洗中, 对消化内镜各个零件的接口处和卡扣处, 未按照要求拆开分别用规定尺寸清洁毛刷对接口缝隙进行细致、彻底的清洗。使清洗后的消化内镜仍存有机残留。在对消毒内镜投入机洗前, 人工清洗不合格等, 造成内镜的清洗不彻底[3]。实施标准化的消毒灭菌流程, 能够使诸多此类的危险隐患的发生率降到最低, 提高医院的医疗安全水平。
3. 2 消化内镜消毒灭菌不合格的主要因素 造成消化内镜消毒灭菌不合格的因素有许多, 可分为三大方面。①消毒灭菌使用试剂及用具管理不规范。消毒过程中, 水洗消化内镜后用无菌湿纱布擦去表面污物, 用大量流动水冲洗管腔至少 10 s。加入多酶洗液彻底清洗, 用高压水枪彻底冲洗钳子孔、送气送水孔, 将残留于附件、内镜表面及管道内的血液及黏液清洗干净, 2%戊二醛浸泡消毒, 95%酒精冲洗管腔利于管腔干燥[4]。一系列的预清洗、测漏、清洗、漂洗、消毒(灭菌)、终末漂洗、干燥[5]程序需要多种试剂和工具辅助。多酶试剂及2%戊二醛消毒杀菌剂未按照标准更换、保存不当被污染或者浓度未达到, 清洗刷、纱布等保存不当受到污染或长期使用不更换, 不仅不能达到有效清洁消化内镜各个复件的目的, 更会引起交叉污染, 对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是极其不利的。②消毒灭菌工作人员工作责任意识淡薄。内镜室护士未经专业培训, 护士素质不高, 缺乏必要的医德修养, 不按操作规范执行清洗消毒。内镜操作完成后未及时清洗消毒, 因内镜上污物形成凝块后不易清洗彻底而影响消毒效果[6]。未按照标准程序操作, 漏洗、重复清洗、消毒浸泡时间不足等事件时有发生。③消毒灭菌后的消化内镜存储不当、未调查感染性疾病。消毒后悬挂于内镜主机旁, 导致再污染;次日使用前未消毒;感染性疾病患者都在同一时间段检查, 使内镜消毒不彻底[6]。
3. 3 消化内镜消毒灭菌质量管理 以上探讨的一系列因素表明, 有必要制定出一套系统、全面、详细的消毒灭菌质量管理办法, 监督各个医院的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情况。质量管理的运用能够提高清洗消毒员的职业依从性和执行力[7-9]。通过教育培训的方式, 从主观上改变清洗消毒人员的工作思想。通过医院临床实例教育, 突出消毒灭菌工作的重要性。建立监察小组, 对消毒灭菌流程的各个方面进行不定时抽查, 要求消毒灭菌部门做好各个时间段工作人员、清洗内镜种类及件数、清洗液及多酶试剂更换的记录工作。监察消毒灭菌所用试剂及用具的使用、损耗、更换及消毒后的消化内镜存放情况, 建立检查评分制度, 对于工作先进人员予以奖励, 提高消毒灭菌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制定早晚各一次的消毒灭菌室检查制度, 由每日消毒灭菌室的最早进入和最晚离开者例行检查和消毒, 并在工作记录人上签名, 保证当天工作准确无误和未来一天工作的正常进行[10-12]。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实施前, 胃镜消毒灭菌合格率为89.40%、肠镜消毒灭菌合格率为86.16%, 实施后, 胃镜消毒灭菌合格率为100.00%、肠镜消毒灭菌合格率为100.00%, 实施后消化内镜消毒灭菌合格率均高于实施前,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χ2=16.895、23.635, P<0.05)。实施前:消化内镜消毒灭菌不符合标准共38件, 其中清洗剂或消毒剂的浓度不够4件, 消毒人员操作不规范10件, 浸泡周期不标准6件, 清洗消毒不全面6件, 消毒灭菌后的消化内镜存放不当5件, 重复清洗2件、重复消毒3件, 未询问传染病史2件。实施后:消化内镜消毒灭菌不符合标准共0件。
综上所述, 内镜在保证高水平消毒的前提下, 其潜在的功能降低的时间需要进一步研究来确定。为促进医院的现代化、国际化, 应在严格执行国内卫计委颁布的医院消毒卫生标准前提下, 及时了解国外相关发展趋势, 促进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及质量监管的进一步优化。
参考文献
[1] 纪学悦, 费春楠. 消化内镜消毒效果监测研究进展. 中国消毒学杂志, 2016, 33(10):1011-1014.
[2] 胡银清, 帅红梅, 刘晓利. 消化内镜消毒灭菌效果的影响因素分析与质量管理.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5(12):7-9.
[3] 谭敏玲, 陆小凡, 钟巧玲. 探究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在监控管理中持续改进策略.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1):269-270.
[4] 譚小芳, 刘娇艳. 消化内镜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中国内镜杂志, 2014, 20(7):701-703.
[5] 苏畅, 吴朝平, 张琼英, 等. 消化内镜规范化清洗消毒技术. 四川医学, 2015(3):266-270.
[6] 何丹丹. 消化内镜消毒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5):100-101.
[7] 陈霞梅, 高玲花, 黄明芬, 等. 医院消毒灭菌质量管理研究.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6, 26(7):1658-1659.
[8] Srinivasan A. Epidemiology and prevention of infections related to endoscopy. Current Infectious Disease Reports, 2003, 5(6):467-472.
[9] 李筱轶, 冯忠军, 高伟, 等. 影响消化内镜清洗质量的因素分析. 河北医药, 2008, 30(12):1987-1988.
[10] 崔清华, 董胜华, 张海明, 等. 消化内镜消毒效果影响因素分析. 医学动物防制, 2001, 17(9):495-497.
[11] 陶秀梅, 王淑云, 王淑芹, 等. 影响消化内镜清洗消毒效果因素及对策. 中外健康文摘, 2012, 9(44):133-134.
[12] 李元香. 影响消化内镜及附件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和对策.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半月刊), 2009, 11(9):167.
[收稿日期:2017-02-08]
作者单位:524008 广东省湛江市第四人民医院内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