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比较
2017-05-15曾雪伟黄华仪李俊陈少銮
曾雪伟+黄华仪+李俊+陈少銮
【摘要】目的对比X线、CT和磁共振成像(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57例AS患者分别进行X线、CT和MRI检查, 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X线检测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肿胀检出率分别为59.65%、24.56%、0;CT检测分别为71.93%、57.89%、7.02%;MRI分别为82.46%、73.68%、12.28%。CT与MRI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肿胀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T与MRI在0~Ⅱ级早期病变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Ⅲ、Ⅳ级早期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X线、CT和MRI在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中均具有一定价值, 其中MRI检出率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检测手段。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早期;诊断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10.017
AS是现代临床中的常见病, 该病早期主要影响患者的骶髂关节, 随着病情的发展会使脊柱发生不可逆性骨性强直, 严重时甚至导致终身残疾。现阶段临床中针对骶髂关节病变的早期诊断手段主要以X线、CT和MRI等影像学检测方法为主, 其中MRI在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较为广泛, 而且优势明显。本文将以本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57例AS患者作为研究样本, 分别对其进行MRI、X线平片及CT检查, 并对于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为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方法选择提供参考依据,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以本院2016年1~12月收治的57例AS患者作为研究样本, 其中男33例, 女24例;年龄22~51岁, 平均年龄(36.31±4.90)岁;症状首发时间2个月~
8年, 平均症状首发时间(4.76±1.75)年;人白细胞抗原(HLA-B27)检测阳性47例, 阴性10例;入选标准:①符合Van Der(纽约)关于AS的诊断标准[1];②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沉增快;③类风湿因子和抗链“O”均呈阴性;④自愿参与本组研究。排除伴有肝肾功能障碍以及其他脊柱疾病者。
1. 2 方法 本组所有患者均行X线平片、CT、MRI检查, 各项检查时间间隔<14 d;其中X线检查采用DR型X线检测机(PHILIPS), 分别对腰椎与骨盆进行正位、侧位拍摄。CT采用Sensation 16型CT机(西门子), 扫描骶髂关节性。MRI采用Avanto1.5T超导MR扫描仪(西门子)。所有患者的检查结果均由本科2名临床工作5年以上影像学医师进行阅片, 对于有异议的诊断经科室专家会诊讨论最终确定结果。
1. 3 观察指标 观察AS患者在不同检测手段中所表现出的影像学特征, 并比较三种检查手段的检出率与患者AS分级情况。
1. 4 评定标准[2] 本组研究中AS患者临床分级评价参照纽约标准(1984年)进行:0级:正常;Ⅰ级:疑似存在侵蚀病变或硬化。Ⅱ级:轻度异常, 可观察到局限性侵蚀和硬化, 但关节间隙无明显改变。Ⅲ级:重度异常, 有明显硬化及侵蚀现象, 且关节间隙有明显改变。Ⅳ级:严重异常, 存在完全性关节强直。
1. 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影像学特征 ①X线:经X线检查发现, 25例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关节软骨下骨质密度增高或硬化, 累及髂骨, 且有细小密度减低区;32例骶髂关节面边缘模糊;30例关节间隙增宽, 骨破坏存在;②CT:经CT检查发现, 39例关节间隙模糊, 关节面下出现骨质侵蚀, 患处周围骨密度增高或硬化;31例出现关节面硬化;③MRI:经MRI检查发现, 53例骶髂关节存在下骨缺损, 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或等信号, STIR呈稍高信号, 增强扫描SPIR T1WI病灶多呈强化;42例骶髂关节面有硬化现象, 所有序列骨性关节面下呈狭窄带状低信号, 增强扫描后未见强化;关节积液呈长T1、T2, 骨破坏性病灶周围出现骨硬化呈环状低信号。
2. 2 三种影像学检测方法检出情况比较 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与关节软骨肿胀是早期AS骶髂关节改变的典型影像学表现。X线检测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肿胀检出率分别为59.65%、24.56%、0;CT检测分别为71.93%、57.89%、7.02%;MRI分别为82.46%、73.68%、12.28%。CT与MRI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关节软骨肿胀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3 AS分级比较 X线0~Ⅱ级病变检出率为56.14%, CT 0~Ⅱ级病变检出率为73.68%, MRI 0~Ⅱ级病变检出率为75.44%。CT与MRI在0~Ⅱ级早期病变患者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X线、CT、MRI在Ⅲ、Ⅳ级早期病变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骶髂关节病变属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变疾病, 是AS患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 这主要与骶髂关节的生理结构密切相关, 骶髂关节是由骶骨和髂骨耳状关节面组成, 其中骶骨耳状关节面位于3个骶骨外侧, 其形态为前宽后窄, 与矢状面成约30~50°夹角, 且逐渐向下减少, 上缘角度最大, 下缘角度最小(约10°)[3-9]。
X线与CT在AS患者的早期诊断中, 两种检查手段都具有操作简便、价格低廉的优势, 而且在临床中的應用非常广泛[4, 10-14], 其主要通过对骶髂关节间隙进行扫描, 明确患者骨质结构的变化, 进而掌握病变的程度, 但是通常骶髂关节病变的发生需要6个月以上才能表现出来, 因此X线与CT在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优势较差[15-19]。MRI能够对患者的滑膜、软骨、骨髓以及肌腱变化等进行准确的检查[5, 20]。
本组研究中, CT与MRI对关节面侵蚀、关节面下骨质囊变与关节软骨肿胀三种表现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X线平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CT与MRI在0~Ⅱ级早期病变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X线、CT和MRI在早期AS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中均具有一定价值, 其中MRI的检出率要明显优于其他两种检测手段。
参考文献
[1] 陈辉, 黄文起, 褚爱鹏, 等. 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CT、MRI表现. 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杂志, 2014, 12(4):441-442.
[2] 梁佐堂, 李继峰, 董乐, 等. 对比分析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的价值.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 13(2):84-87.
[3] 于勇, 段海峰, 杨创勃.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90例X线平片、CT和MRI诊断对比分析. 陜西医学杂志, 2013, 11(9):1214-1216.
[4] 张茂林.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95例X线平片、CT和MRI诊断对比研究.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4, 2(6):758-759.
[5] 朱枫.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X线平片、CT和MRI诊断对比研究. 当代医学, 2016, 22(24):76-77.
[6] 黄振国, 张雪哲, 洪闻, 等.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对比研究.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1, 45(11):1040-1044.
[7] 马亚宁, 朱亚男, 李小民, 等.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对比研究. 河北医学, 2013, 19(1):3-6.
[8] 曾波, 张发尧, 杨丽.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对比研究. 健康必读旬刊, 2013, 12(8):61.
[9] 俞咏梅, 徐亮, 张锡龙, 等. X线 CT和MRI在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皖南医学院学报, 2013(5):404-407.
[10] 刘涛.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 T和MRI对比研究. 医学美学美容旬刊, 2014(5):165.
[11] 陈均, 吴志美.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CT与MRI的诊断价值比较.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18(31):3880.
[12] 李振明.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比较. 中国医药科学, 2012, 2(17):116-117.
[13] 董光佐, 舒仁义.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的诊断价值比较. 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2014(S1):109.
[14] 李振玉, 彭保成, 刘斌, 等. 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中外医疗, 2016, 35(1):175-176.
[15] 徐仕前. X线、CT和MRI对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诊断价值比较. 医疗装备, 2016, 29(10):13-14.
[16] 周萍丽.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应用X线、CT和MRI的诊断价值研究.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6, 14(10):117-120.
[17] 王凡. 探讨X线、CT和MRI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中国农村卫生, 2016(10):94-95.
[18] 张立民. 用X线、CT与MRI诊断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临床价值. 当代医药论丛, 2016, 14(14):107-108.
[19] 张智彬, 王志萍, 岳冬梅. X 线、CT 和 MRI 在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诊断中应用对比分析. 大家健康旬刊, 2016, 10(11):51.
[20] 王涛, 李世军, 王建平, 等. 早期强直性脊柱炎骶髂关节病变的X线、CT和MRI对比研究. 医药前沿, 2016, 6(25):97-98.
[收稿日期:2017-02-10]
基金项目:佛山市重点专科培养项目建设资助(项目编号:Fspy3-2015019)
作者单位:528000 佛山市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