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广播时代的大门正在开启

2017-05-15景兵

中国广播 2017年4期
关键词:媒体转型

景兵

【摘要】在人工智能领域,以语音为主的人机交互正在成为研发和应用热点,与广播相关的人工智能语音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基于音频新技术应用,具有新型广播属性的智能广播呼之欲出。新技术将为智能广播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和海量的内容资源,使广播比电视、报纸、杂志等媒体更具备跻身智能媒体行列的先发优势。智能广播不仅是“人与机器的对话”,更是媒体传播机制和生产关系的重构。

【关键词】智能广播 语音技术 媒体转型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这是一个梦想照进现实的时代:刚刚过去的一年,无人机、三维(3D)打印、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精彩纷呈的新技术、新产品“乱花渐欲迷人眼”。互联网时代的科技创新正在由单纯的技术变革向复合型、融合型创新转变,一项卓越的创新成果往往是技术+内容+体验+服务+大数据等的集成体。新技术的突飞猛进为媒体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动力,透视科技创新成果的背后,我们可以窥见未来媒体传播架构和发展脉络的端倪。

在互联网、移动客户端和自媒体的冲击下,传统媒体受众流失、每况愈下,有着将近一百年历史的广播何去何从引人思考。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融合无疑是广播突出重围的必然选择,然而,如何融合、如何转型、如何发展值得我们去不断探索。

一、“人类智慧最后的堡垒”沦陷后的启示

2016年3月,举世瞩目的围棋“人机世界大战”在韩国首尔举行,谷歌公司研制的人工智能程序“阿尔法狗”(AlphaGo),以4比1的辉煌战绩战胜围棋世界冠军、韩国名将李世石九段。这是人工智能第一次与顶尖围棋棋手对决,也是人工智能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早在1997年,IBM(国际商业机器公司)研制的超级计算机“深蓝”就已在与俄罗斯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的对弈中取胜。而围棋作为世界上难度最大的智力游戏,被许多专家认为是计算机难以逾越的“人类智慧最后的堡垒”。围棋国手聂卫平说过,围棋世界当中机器要能够挑战职业棋手的话,至少需要一百年。①在韩国举行的围棋“人机大战”开赛前一天,聂卫平还在坚信,人机对战,电脑绝对是不可能取胜的,所谓机器能战胜人类的说法都是忽悠人。②一代棋圣的话言犹在耳,现实世界却已天翻地覆。2017年1月,“阿尔法狗”的升级版挂名“大师”(Master),横扫包括柯洁、井山裕太、朴廷桓在内的中日韩各大顶尖高手,最终以60连胜收官。“阿尔法狗”项目使用了3000万围棋局面记录和最佳走步,训练了一个具有5000万参数、深度达到14层的巨大的神经网,其测试准确度达到了惊人的57%。③与人类相比,不知疲倦、不受情绪和外界干扰、超强计算记忆搜索能力以及大数据支撑是人工智能的显著优势,难怪中国棋手古力表示:“阿尔法狗”的出现已经彻底颠覆了棋手对局势原有的掌控、判断。④

除了益智类游戏,在人工智能领域,以语音为主的人机交互正在成为研发和应用热点,与广播相关的人工智能语音技术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继苹果的Siri(西丽)、微软的Cortana(微软小娜)、三星的Viv(维夫)和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谷歌助手)等人工智能语音软件之后,在2017年初的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上,很多公司的新产品都使用了亚马逊公司研发的Alexa(阿利克夏)语音助理。Alexa没有显示屏,操作简便,开放接口,通过硬件产品可以与各种智能家居设备相连接,为人们居家、办公和驾车出行提供全程无缝的智能语音助理服务,消费者只需要发出语音指令,就可以控制相关设备。它还能够通过语音播报新闻,赫芬顿邮报已经开发了一款基于Alexa的新闻简报应用。2016年底,开发出图像处理软件Adobe Photoshop(简称“PS”)的美国Adobe公司展示了一款类似PS的音频编辑工具,代号Project VoCo(VoCo项目)。VoCo可以根据一个人说话的录音重新剪辑,合成几乎以假乱真的任意录音。苹果推出的新一代无线耳机Airpods可以与iPhone(苹果手机)、Apple Watch(苹果手表)、iPad(苹果平板电脑)等设备轻松连接,通过语音助理Siri接听电话、调节音量、导航以及聆听Siri用语音描述周围的世界。

在国内智能语音领域,科大讯飞打造的讯飞开放平台是全球首个开放的智能交互技术服务平台,开放平台以“云+端”的形式向开发者提供语音合成、语音识别、语音唤醒、语义理解、人脸识别、个性化彩铃、移动应用分析等多项服务。用户通过互联网、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体验“听、说、读、寫”等全方位的人工智能服务。讯飞输入法支持粤语、四川话、东北话、上海话、闽南话等19种方言的语音输入,可以以1分钟400字的速度迅速将语音转换成文字,识别准确率超过97%,目前用户已经突破4亿。实时语音不仅支持中文转英文,也可以将中文演讲翻译成日语、韩语等并同步展示。科大讯飞开发的人机交互产品AIUI,使人与机器之间可以通过语音、图像、手势等交互方式进行沟通。⑤科大讯飞公司总裁刘庆峰指出,人工智能不但赋予机器“能听会说”的能力,还能赋予机器“能理解会思考”的能力。⑥百度研发的深度语音识别系统(Deep Speech 2)引入了数以百万计的转录语音,在识别汉语语音片段方面,甚至要比人为识别更加准确。除了自动语音识别输入,机器人体育解说员、27种语言相互翻译的手机软件等也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由此不难理解,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将语音接口列为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之一。⑦

2017年1月,路透新闻研究所发布的《2017年度媒体预测报告》显示,随着抢占家庭数字生态系统的竞争进入白热化,语音控制平台可能会在2017年迎来大爆发。更多的人将通过智能语音助理,如亚马逊的Alexa、苹果的Siri和谷歌助理等与电脑或移动设备进行对话,聊天机器人和“会话式新闻”(conversational journalism)将出现广泛创新。脸书(Facebook)将和英国广播公司(BBC)、哈伯柯林斯出版集团(Harper Collins)以及一系列的合作伙伴共同发布Facebook Live Audio(脸书音频直播)。在2017年,将有200余款车型整合Apple Car Play(苹果汽车播放器)或Android Auto(安卓汽车)等车载系统,系统将支持无手操作首发信息,并拥有整合导航服务和音频搜索功能,播客和有声书籍也将占有一席之地。这些大型的移动播放器将会取代那些汽车厂商在车内预设的娱乐系统。路透新闻研究所在报告中强调,音频平台正在崛起,在2017年,人们会更多地与机器对话。世界著名IT研究与顾问咨询公司高德纳公司(Gartner Group)预计,到2020年,30%的网络浏览量将由“无屏幕用户界面”来完成。⑧

起始于18世纪60年代的工业革命,拉开了人与机器角逐的序幕。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结果是,机器代替人类手工劳动即体力劳动。而当今正在推行的人工智能技术,机器毫无疑问将取代人类简单甚至复杂的脑力劳动。这不仅是一次科技创新,更是一场由生产力这个引擎推动的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变革的激流不仅改变着人类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也在改变着人类的思维方式、生存方式。历史发展证明,在一个技术快速迭代的社会里,包括人本身,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被替代的。2016年底,《罗辑思维》主讲人罗振宇在深圳卫视跨年演讲中谈到,人工智能不仅是人的延伸,它是人的替代。他说:“过去,不管技术多强大,我们都是活在人和人的关系中;而未来,我们在很多场景下,会活在人和机器的关系中。”⑨

二、我的机器人同事——人工智能时代的新广播

在“万物皆媒、人机共生”智能化信息服务业主导的社会里,人工智能将为传统媒体的转型升级提供更富想象力和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而信息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也会给媒体创造更多的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预言,未来媒体的方向,应该是向共享化和智能化的转变。⑩

以广播为例,基于语音的人工智能技术,如语音识别、人机对话、语音文字转换、语音搜索、自动播报、音频编辑、智能翻译、声控技术等会为智能广播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同时,越来越庞大的语音库、媒资库、数据库和云存储、云计算功能也在不断充实智能广播的内容资源。由此可见,智能广播绝不是简单的“互联网+”或者是“+互联网”,它是基于音频新技术应用、具有新型广播属性的媒体。智能广播应具有以下特征。

1.全媒体、全天候、智能化、自动化的操作平台

智能广播将在现有“机器人新闻记者”(Robo-journalism)“会话式新闻”的基础上,运用大数据实现自动抓取和采写稿件、自动编辑生成节目、自动播音、自动播出和推送,通过人机交互系统实现电脑与节目制作人员和听众的沟通互动。更为重要的是,智能广播将弥补传统广播人力不足的短板,使全天候不间断实时广播成为可能,从而大大提高广播的时效性和生产力。同时,通过语音库和语音合成技术可以打造个性化的虚拟主播,降低人力成本,减少节目差错。目前,中科院声学研究所、清华大学和科大讯飞等研发的自动语音识别播报技术已经取得长足的进步,在整点报时、天气预报、交通路况和财经信息播报等方面可以取代人工播报,但是在新闻播报的准确性、流畅性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随着人工智能水平的提高,虚拟主播未来有可能主持更多类型的广播节目,使广播的玩法更加新鲜多样。

2.信息整合与数据管理系统成为标配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智能广播拥有强大的信息检索与整合能力,能够进行热词搜索、信息筛选、舆情分析甚至议程设置、节目编排。同时,智能广播还会建立完善的节目、用户数据管理系统,提供更加精准的定制、点播和推送服务,使广播由传统的低成本、小作坊式人工制播方式向智能化、数字化、海量信息、高效率的运作模式转变。

3.线性与非线性传播相结合

智能广播可以是点对面的线性直播,也可以是点对点的非线性推送、点播、回放;可以有人际交流,也可以是人机对话,甚至会出现无人值守电台。收听广播除了收音机,还有手机、电脑、车载终端、蓝牙音频设备和可穿戴设备等。广播与受众的沟通、交流、互动、分享更加便捷。

4.场景化传播更加智能

在广播媒体竞争中,场景化传播的价值日益凸显,最能够实现主流人群的集中影响。?智能广播通过与互联网、车联网乃至物联网的互联互通,将受众居家、办公、出行、购物等不同场景进行无缝衔接,为受众实时提供更加贴心的信息服务和娱乐内容。

5.节目制作呈现多样性

智能广播时代,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同事会出现在记者、编辑、播音员、技术等岗位,广播电台在技术投入大幅增加的同时,人力成本将大幅降低。与此同时,节目制作更加社会化、多样化。除了一些类型化、常规性的节目由机器人制作外,更多高层次、有特点、有故事、有影响力的各界人士有望加入到节目制作中,让廣播节目焕发个性、人格魅力。

三、广播的再造与重生

“传统媒体里只有广播依然精神矍铄”是自媒体人和菜头在《2017年新媒体发展预测》一文里提到的。他认为,从形态上来说,广播通过声音传播,比阅读和观看更省力;从功能来说,听众对广播的需求早已经不是新闻,而是陪伴——上下班的路途中,广播在每一天陪伴着司机和乘客。报纸、杂志、电视做不到这一点……?

在与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激烈竞争中,广播能够屹立不倒,主要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

广播具有社交媒体特性,能够更好地融入社交媒体。广播是与听众对话和交流的大众媒体,同时,社交媒体的使用在当今广播电台中扮演了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形成了广播和社交媒体之间的良性互动。

广播是具有伴随性的线性传播媒体,在争夺“国民总时间”(Gross Domestic Time)的时间战场上独具优势。相比纸媒,广播的节目和广告都是以时间为计量单位的,更注重对单位时间内容的掌控。众多的直播节目还能够让受众沉浸其中,感受大千世界的实时变化。

广播是进行人际交流的声音媒体,有着浓郁的人文色彩和情感元素。广播通过语言进行信息传播、交流、互动,可以说,广播是所有媒体当中最有温度、有情感的媒体,尤其在人际交流和人文关怀方面能够做到直接、即时、互动、亲切,可以跟听众建立起非常紧密的情感上的联系。

作为电子媒体和数字媒体,广播一直在与时俱进。“汇天下之精华,扬独家之优势”是广播的立身之本。广播自诞生以来,始终把握时代的脉动,依托先进技术,在收听方式和互动方式等方面不断革故鼎新。例如:从电子管、半导体收音机到数字广播,从车载广播到移动客户端,从听众来信、热线电话到短信互动,再到微博微信互动……正因为如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今年的“世界广播日”到来之际强调,进入21世纪之后,无线电广播仍然是最有活力、最具反应力和吸引力的媒介。?

目前,受众的音频消费越来越呈现互联网化、移动化的特征。从广播自身的传播特性看,它与新媒体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即时性、互动性、便携性、无线化、移动化、数字化等,另外还有全天候、覆盖广、效果好、成本低、权威性、伴随性、专业化、本土化、收听方便、应急播报等优点,因此未来仍有较大的发展潜力。

自从人类会发出声音以来,声音一直是人类情感表达、心灵沟通、信息传递、语言交流的工具。科学技术的进步赋予了声音更多的内涵和功能。声音不仅是内容,也可以是应用,甚至是操作系统。声音不仅用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可以用于人与物乃至物与物之间的交流。语音交互、声控技术、语音文字转换、智能翻译等极大地丰富了声音的内涵与外延,让人们从崭新的视角重新认识声音、了解声音、评价声音。从广播的先天属性与人工智能语音技术最新研发成果来看,广播比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更具备跻身智能媒体行列的内在潜质与先发优势。

科技进步必然带动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的提高必然带动生产关系的调整。智能广播不仅是技术创新,更是媒体传播机制和生产关系的重构。正如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副会长胡占凡所说:“战略转型的核心本质,从根本上说是要转变广播的发展方式。”?

而24小时不间断工作的智能机器人加入广播队伍,在替代大量程式化、机械性工作的同时,对广播人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彭兰分析认为:“未来的媒体进化过程,将是一个漫长的人机博弈过程。这个过程既是对机器能力的挑战,更是对人的挑战。”?

在人与机器的同台比拼中,记者更应该倾力于现場报道、突发报道、独家报道和深度报道,编辑更应该在节目策划和创新上下功夫,播音员更应该注重对稿件的透彻理解和精准表达,主持人更应该强化思辨能力和特质塑造……所有努力的目的只有一个:在人机交互、相互促进的大变革中找到媒体行业的未来。

这是一个梦想照进现实的时代。印度印孚瑟斯公司(Infosys)首席执行官史维学(VishalSikka)在为英国《金融时报》撰写的一篇文章中指出:“我相信人类潜力面临的唯一局限将是我们的想象力。”?智能广播是对传统广播的颠覆性创新,其发展空间非常广阔,将会为百年广播续写新的篇章。亦因此,人工智能给广播带来的更有想象力的未来值得期待。

注释

①《“阿尔法狗”真的无人可挡了吗?人工智能走进生活》,“央视财经评论”微信公众号,2017年1月6日。

②雷建平 《棋圣聂卫平:人工智能和人类下棋 基本没机会》,腾讯科技,2016年3月8日,http://tech.qq.com/a/20160308/017769.htm.

③宋长乐《中国版“AlphaGo”项目启动,棋圣聂卫平:机器战胜人都是忽悠》,“钛媒体”微信公众号,2016年3月8 日。

④《“一只狗”全球踢场子 人工智能会彻底击败人类吗?》,“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2017年1月6日。

⑤《升级中国直播间:语音黑科技让生活更智能》,新浪新闻GOOD TECH系列直播,2016年12月7日,http://live.sina.com.cn/zt/l/v/news/znyy/.

⑥《科大讯飞人工智能主题大会暨2015年度发布会亮点全回顾!》,“科大讯飞”微信公众号,2015年12月21日。

⑦《重磅: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公布2016年十大突破技术》,《bio360》微信公众号,2016年12月11日。

⑧《技术的担忧——路透发布<2017年度媒体预测报告>》,“网易新闻学院”微信公众号,2017年1月13日。

⑨罗振宇《重磅!罗振宇<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精简版:2017年的5大趋势与变化》,“创业邦”微信公众号,2017年1月1日。

⑩叶实《传媒大学校长胡正荣:频道制肯定要取消,2020年是广电的最后机会》,“有点儿内容”微信公众号,2016年11月18日。

肖明超《2017传播界改变未来的八个趋势》,“媒介360 ”微信公众号,2017年2月21日。

和菜头《2017年新媒体发展预测》,“槽边往事”微信公众号,2016年11月18日。

钱珊铭《2017年世界广播日:广播就是你们!》,国际在线,http://news.cri.cn/20170213/165cec48-3d16-8475-f914-a30881f6488e.html.

胡占凡《关于广播媒体创新发展的思考》,《中国广播》,2016年第12期。

彭兰《智媒化:未来媒体浪潮 ——新媒体发展趋势报告(2016)》,《国际新闻界》,2016年第11期。

史维学《终生学习,是我们在人工智能时代的宿命》,FT中文网,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71046.

(作者单位: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广播)

(本文编辑:李静)

猜你喜欢

媒体转型
打破品牌壁垒实现媒体转型的“横向融合”
浅析媒体融合时代报纸新闻采写的转型策略
都市报的战略转型实践
广电媒体转型中的角色冲突及对策
“第三次浪潮”下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与转型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