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课堂照亮学生的人生
2017-05-15罗永寿
罗永寿
小学语文是一门思想性很强的工具学科,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识世界、持续学习的工具。同时该学科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品格的培养、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教师就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渗透德育,使学生能养成各方面的良好品德,进一步落实素质教育。
一、在拼音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拼音教学是小学一年级上册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它是帮助学生识字、阅读和学习普通话的有效工具,是学生学好语文的一张“绿卡”。因此,很多低年级的教师在拼音教学中往往只重视教给学生发音方法和拼读技巧,以教会学生能读准、会拼读、能正确书写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却不注重思想情感教育,使汉语拼音教学处于抽象和枯燥之中,无形中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了学习效率,同时白白地浪费了在拼音教学中开展德育教育的良好时机。从拼音教学中开始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会收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二、在识字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一年级上册《教师教学用书》中指出:“在识字教学中,还要倡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联系生活识字本身就是一个有很多机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如,在教学“打”字时,可以先和学生一起学习这个字的读音,分析这个字的字形,然后问,你知道这个字的意思吗?能组词吗?学生便积极地举手发言,组了“打架、打人、打骂”等词语。教师听了,先是肯定了几个学生的发言,然后问:“同学们,我们能打人、打架、打骂别人吗?”学生一齐回答:“不能。”教师就可以说:“对了,我们在生活中不能随便打人、打架、打骂别人。那你们还能组其他有表示打这个动作的词语吗?”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很快组成了“打球”“打水”“打鱼”等词语。通过这节课可以深受启发,低年级学生是人生受教育的启蒙阶段,必须对他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样教学,既开阔了学生的思路,又对学生进行了思想品德教育,避免了识字教学简单而又枯燥的弱点。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也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
古人云:“文章不是无情物”,“凡为文以意为主”。小学语文教材形式多样,课文内容丰富多彩,古今中外,爱祖国、关心他人、团结互助、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热爱自然、遵纪守法等,简直可以称为德育的一本“百科全书”。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教材内容,渗透德育。例如,《小河与青草》是一则寓言,讲的是小河与青草的对话,从中可以感知自然界万物相互依存的道理,同时也让学生领悟到做人要谦虚谨慎,要多看到别人身上的长处,同时还要有甘于奉献的精神。教学中,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谦虚谨慎的教育,使学生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通过学习描写日月星辰的《鲜花和星星》《夕阳真美》《望月》、描写山川草木的《黄果树瀑布》《长江之歌》、描写花鸟虫鱼的《荷花》《美丽的丹顶鹤》《鸟语》等,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美的情感。让学生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它不比思想品德课那么直接,它是蕴涵在文章的字里行间的,要看教师如何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披文入境”,只有钻进文中,深挖文章中的思想教育点,才能把思想教育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到语言因素及语文教学活动中去,并与语文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文中一个个鲜明的形象、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使学生从思想情感情上受到潜移默化的感染与熏陶,在理解与表达能力提高的同时,也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在作文实践中进行德育渗透
作文是思维创作的高级表现形式,它能综合反映出学生的内心世界,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作文所涉及的面非常广,人、事、景、物,要求学生做到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在习作过程中,教师只要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熱爱,调动起学生观察思考和练笔的积极性,便能收到良好的德育效果。例如,低年级看图写话作文,根据图意“一位少先队员扶一位老奶奶过马路”展开想象写一段话。教师可指导学生看图明意,教育他们关心帮助老人是一种美德。又如,教学第四册复习六“小熊真可爱”这一看图编故事作文时,可以在学生编出小熊拉着爸爸的胳膊不让他去砍树的基础上,给学生讲述环保现状,教育学生要保护森林资源,培养他们的环保意识。
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一个系统的工程,是一个让学生进行祖国语言文字学习的同时进行的心灵净化的过程,要真正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搞好德育工作,就要寓德育于语文教学之中。通过教材中刻化的一个个鲜明的形象,讲述的一件件具体的事例,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与熏陶。只要细心发掘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的最佳结合点,并在备课的同时注意将二者溶为一体,就可以让学生得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教育,从而很好地促进语文学习,为语文知识的吸收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