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融通”的桥梁 “贯通”音乐学习

2017-05-15尹润萍

江苏教育 2017年5期
关键词:融通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采用多感官联动,让学生获得立体的音乐体验,对于不同的音乐作品和施教群体有着不同的方法。教学《花之圆舞曲》一课,教师从通感教学策略的制定、通感学习方法的运用、通感活动情境的设定三个方面入手,旨在让学生获得综合、立体的情感体验,提升审美情趣,达成心智和谐。

【关键词】通感体验;多感官调动;生成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17-0014-03

【作者简介】尹润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小学(南京,210000)教师,一级教师,南京市音乐学科带头人。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促进个体健康成长,涵养生命为重任,其教育与审美的功效,是通过一节节音乐课实现的。一節节音乐课,如同一座座沟通儿童和音乐的桥梁,当学生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时,这座桥梁即是通畅的。音乐是丰富多彩的,因而通达音乐的桥梁也是形式多样的。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发现运用通感教学,可以让学生获得综合、立体的情感体验,提升审美情趣,达成心智和谐。而打通多个感官,采用灵活融通的教学手段,是构建真实、直接的音乐学习通道的有效方法。

采用多感官联动,让学生获得立体的音乐体验,对于不同的音乐作品和施教群体有着不同的方法。视听、听唱、听动等多种感觉在综合作用时,也有着不同的侧重点。例如,苏少版《音乐》四下《花之圆舞曲》是俄罗斯作曲家柴可夫斯基的芭蕾舞剧音乐《胡桃夹子》中的选曲,是管弦乐演奏的。它有两个不同的主题,结构是带引子和尾声的复三段体。整个作品优美流畅,富有圆舞曲旋转的动感,是一首让人百听不厌的曲子。下文,笔者以《花之圆舞曲》一课的教学为例,谈谈如何在音乐欣赏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如何用多样化的学习方法,为学生搭建通达音乐的桥梁。

一、制定通感教学策略:直通音乐本体,关注学习主体

通感教学,不是为了调动多种感官而调动,制定通感教学策略应从音乐本体的特点出发,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为目的。

如,《花之圆舞曲》的教学以引导学生体会作品节奏、旋律、织体的变化所产生的美感,并由此让学生产生联想、与之共鸣为重点,其教学目标与策略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能用听、动、唱、舞等多种方式,体会《花之圆舞曲》中的美,感受圆舞曲特有的韵律、节拍,并获得愉悦感。

知道《花之圆舞曲》的作者及简要的创作背景;在听赏中感受管弦乐合奏的演奏形式,能注意乐器音色、力度的变化,能结合旋律产生一定的联想,并能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感受圆号、弦乐器以及木管乐器单簧管、长笛的音色特点及表现力。

学生通过旋律活动加深对作品主题旋律的记忆;结合律动、舞蹈等方式熟悉和表现作品的段落变化;知道该作品共有三部分,第三部分为第一部分的再现,在师生、生生合作交流中,尝试将之表现出来,并与他人分享。

该作品篇幅较长,且与学生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教学中,教师将调动学生的多个感官,提高教学效率,并把熟悉、理解作品,继而在此基础上体会作品的美感作为教学重点。

以此为思路,教学被设计成三个部分:(1)在较为完整的音乐中感受圆舞曲的特点,进而对第二乐段进行细致的欣赏;(2)在以舞会为情境的活动中,欣赏第一乐段,并了解作者与演奏形式;(3)分析作品的结构。

二、运用通感学习方法:突显多样性,有侧重的多感官作用

学习方法多样,是通感教学的重要特点,在不同的活动中,应侧重不同的感官或感官组合。本课,主要的方法是聆听,此外还要多次使用律动、图谱、歌唱等,且对这些方法,每次使用的方式和侧重点各有不同。

方法1:律动

体态律动主要是以身体运动来感知和再现所听到的音乐,让身体成为感知音乐的媒介。本课主要欣赏一首舞曲音乐,音乐旋律、节拍中含有的舞蹈韵律是该曲的明显特征,也是本课让学生感受的重点。因此让学生在音乐中动起来,不仅仅是教学的手段,更是听者的需求。但是,这样的动容易走入两种尴尬的境地:一种是将音乐课变成舞蹈课,大量的时间花在了舞蹈动作的教学上,而对音乐本体的欣赏则不足;另一种是不对学生进行动作指导,由学生自发地、即兴地随乐表演,结果极具美感的音乐课会沦为一场毫无美感与乐感的凌乱表演。那么,如何让学生动得起来且动得有美感呢?

在实际教学中,可以看出,即使同是律动,其也有不一样的表现形式。如在第二乐段的主题欣赏中,运用非常简单的动作,就能表现出音乐节拍、旋律、情感、形象等特点。这时,关注的不应是学生的动作是否优美到位,而是动作能否表现出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而在教学第二乐段中的两个主题时,学生可以边听音乐边进行身体律动,以此实现初步感知。

方法2:图谱

图谱可以让音乐可视化。本课在让学生理解第一、二乐段不同的主题时,教师都用到了图谱,但方式有所不同。前面的第二乐段以花朵的异同来表现,以视觉的刺激进行总结提炼,用简单与直观的方式揭示其第一主题再现反复的特点。后面的第一乐段主题则是以随乐出现的不同颜色和走向的线条来表现的。但无论使用何种方式的图谱,其学习过程都是听觉、动觉、视觉共同作用的过程。相同工具的不同呈现方法,不仅彰显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更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方法3:歌唱

在欣赏教学中,歌唱是非常有效的活动。让学生的嘴巴唱起来,比单纯的聆听更能让其印象深刻。但不是所有的音乐都适合歌唱,比如这首《花之圆舞曲》,唱起来就非常困难。针对作品的特点,教师选择了第二乐段的第二主题,并带领学生视唱其主干音,也就是每小节的第一个音,此举不仅能让学生熟悉旋律,也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感知该主题的特殊韵律。

从以上三个手段的运用可以看出,在第二主题的教学中,通过简单的律动、演唱等活动感知舞曲旋律、结构、韵律的特点,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和动觉,学生的这些感觉相互交叠、相互影响,很好地实现了该段落“感知旋律、结构、韵律的特点”的教学目标。

三、创设通感活动情境:构建完整的审美体验,丰富学习生成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舞会”的情境,逐步引导学生关注音色的变化,并以此加深其对第一乐段音乐旋律的感知,然后再通过动作表演进一步熟悉音乐旋律,表达自己对音乐韵律的感受。可以说,合理的情境设定,为学生获得完整的审美体验提供了合适的舞台,并给予其产生学习生成的空间。

如,第一乐段两个主题的教学采用了边听音乐边看图谱,视听结合的方式,这将无形的声音变成了有形的图像,此举可帮助学生在头脑中构建音乐的结构。学习中,学生非常自然地随着图谱的线条比划了起来,实现了由视觉、听觉、动觉的融合。

教师设定“舞会”情境,一來是想借助“舞会”加深学生对作品体裁和创作背景的理解。但实际上,“舞会”只是一个形式,在男女对舞、圆圈队形的背后,其动作只是体态律动,这种体态律动简单易学,谁都能跳,还能表现出音乐的韵律。也正因如此,在随后的学生评价中,教师力求引导学生评价他人的动作表现是否与音乐契合,如:是否合拍?是否能表现音乐舒展、流畅的感觉等,而不关注谁的动作漂亮。从中可以看出,视、听、动的全感官体验,不是为体验而体验,而是在教师引导下围绕学习重点进行综合学习的过程。在最后的全员“舞会”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状态同中存异,都能沉浸在音乐之中,且从其动作与神情可以看出他们的体验与关注点是不同的,如有人陶醉在圆舞曲流动的韵律中;有人享受与他人一起跳舞的快乐;有人关注乐句、乐段结构的变化,力求及时做出反应等等。在通感的作用下,音乐体验的多样性在同一个情境中被最大限度地彰显着。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们可以看出,调动学生的感官,手段与方法丰富多样,如教学伊始,教师引导学生自由地随乐表现花儿的绽放;又如在乐器音色的欣赏中,教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动作和语言表现自己对乐器音色的感受;以及“舞会”活动中,在符合音乐韵律的前提下,对学生动作不予限制等等。通感体验,既可以尊重学生对音乐的感受,给予个体思考和表现的空间,又可以引导学生表现音乐应有的特点。正因如此,最后的表演呈现出了学生对作品的主观感受。学生在完整聆听作品的同时,通过全体参与的分工表演,加深了对舞曲结构的认识,每个学生都能在表演中表现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体会到音乐的美感。通感,可以让音乐体验的自主性、学习方式的多样性、学习的生成性以及审美体验的整体性无痕地融合。

猜你喜欢

融通
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课证融通”方案研究
“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路径实践探索研究
联通融通变通,打造精准高效的复习课堂
法国现代学徒制的“多元融通”特征及启示
重关联学习 促整体建构——“承前、研中、启后”的数学课堂融通教学
什么是绥芬河
“课岗证赛考”融通的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方法与路径探究
高职院校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通的方法与路径探究
浅谈作文教学中的“吞 与“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