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及临床干预效果评价

2017-05-15蒋楠楠罗浩元刘集鸿

中国医学创新 2017年9期
关键词:高危人群干预措施危险因素

蒋楠楠+罗浩元+刘集鸿

【摘要】 目的:通过比较脑卒中高危人群临床干预前后血脂水平的数值变化,评价临床治疗的干预效果。方法:于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本院门诊及社区人群中开展脑卒中筛查工作,参与筛查人群15 746例,筛查出脑卒中高危人群2013例,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为12.78%。通过检测脑卒中高危人群临床干预前后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数值变化,评价脑卒中高危人群的干预效果。结果:临床干预后,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通过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对相关的危险因素给予临床干预,效果良好,对脑卒中的防治工作意义重大。

【关键词】 脑卒中; 高危人群; 危险因素; 干预措施

Screening andevaluation of Clinical Intervention in Stroke High Risk Group/JIANG Nan-nan,LUO Hao-yuan,LIU Ji-hong.//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2017,14(09):022-025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intervention effect through the comparison the numerical changes of serum lipid levels in stroke high risk group.Method:The stroke screening work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outpatient department and the community population from June 2013 to December 2014,15 746 individuals were screened,among them 2013 high risk patients were screened out with a rate of 12.78%.Intervention effect of stroke high risk group was evaluated through testing the numerical changes of triglyceride(TG),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blood glucose(Glu),uric acid(UA),homocysteine(Hcy).Result:After clinical intervention,the TG,LDL-C,Glu,UA,Hcy in stroke risk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before intervention,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1).Conclusion:Through the screening of high risk groups of stroke,the related risk factors are given clinical intervention,the effect is good,and the prevention and treatment of stroke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Key words】 Stroke; High risk group; Risk factor; Intervention measures

First-authors address: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Huizhou,Huizhou 516001,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7.09.007

脑卒中是一类急骤起病的脑血管循环障碍性疾病,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的特点[1]。脑卒中是目前人类第二大致死原因和首要致残原因,是导致我国居民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据世界卫生组织测算,目前中国脑卒中患者的发病率正以每年8.7%的速率攀升,发病者约30%死亡,并呈现年轻化的趋势[2-3]。面对这一严峻形势,2009年6月国家卫生部启动了“脑卒中筛查与防控工程”,广泛宣传脑卒中防治知识,并制定脑卒中防治规范,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工作。本院神经内科2012年成功申请为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控基地,在门诊及社区人群中开展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工作。文献[4]研究表明,早期发现脑卒中高危人群,对其进行规范化管理,可以减少或延缓脑卒中及其并发症的发生。文献[5]研究证实,血脂、血糖、尿酸、同型半胱氨酸等指标在脑卒中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旨在研究脑卒中高危人群的筛查情况及评价针对高危人群危险因素的临床干预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3年6月-2014年12月在本院门诊及社区人群中通过自建脑卒中筛查模式开展筛查工作,筛查对象年龄40~89岁,全部为本地区常住居民,在外居住半年以上、精神障碍或者言语交流障碍不能合作者可排除。本次筛查人群15 746例,其中社區乡镇筛查14 003例,男6797例,女7206例;本院门诊筛查1743例,男964例,女779例。该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筛查人群均知情同意。

1.2 仪器与试剂 同型半胱氨酸(Hcy)所用仪器为美国BECKMAN DXC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试剂由九强生物公司提供,其余项目所用仪器为罗氏Modular P800全自动生化仪,检测试剂为原装试剂。

1.3 方法

1.3.1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 高危人群筛查由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和颈动脉彩超检查组成。参照卫生部《2013年度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项目技术方案》,根据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和干预工作流程,依据以下危险因素进行风险评估初筛:(1)高血压病史(≥140/90 mm Hg)或正在服用降压药;(2)房颤或明显的脉搏不齐;(3)吸烟;(4)血脂异常(TG≥2.26 mmol/L或LDL-C≥4.14 mmol/L);(5)糖尿病;(6)很少进行体育运动(体育锻炼的标准是每周锻炼≥3次、每次≥30 min、持续时间超过1年;从事中重度体力劳动者视为经常有体育锻炼);(7)明显超重或肥胖(BMI≥26 kg/m2);(8)有脑卒中家族史。具有≥3项危险因素,或有短暂性脑缺血(TIA)发作,或既往有脑卒中者及三类兼有者均评定为脑卒中高危人群[6]。

1.3.2 高危人群临床干预治疗 将筛查出的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相应地临床干预治疗[7]。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升高者嘱低脂饮食,口服瑞舒伐他汀,10 mg/次,1次/d;血糖(Glu)升高者嘱控制糖摄入,口服二甲双胍片,0.5 g/次,3次/d;尿酸(UA)升高者嘱低嘌呤食物为主,多饮水,口服碳酸氢钠片,0.5 g/次,3次/d,别嘌呤醇0.1 g/次,1次/d;同型半胱氨酸(Hcy)升高者口服维生素B6,10 mg/次,3次/d,维生素B12,0.5 mg/次,3次/d,叶酸5 mg/次,1次/d,中和治疗,进行3个月随访以评价干预效果。

1.3.3 高危人群危险指标检测 在脑卒中高危患者中选取TG>2.26 mmol/L 93例,LDL-C>4.14 mmol/L 92例,Glu>7.0 mmol/L 165例,UA>420 μmol/L 115例,Hcy>15~20 μmol/L(年龄<60岁/年龄>60岁)98例。受检者均空腹12 h以上,清晨抽取静脉血3 mL于无抗凝管中,所有标本1 h内送检,3000 r/min,离心6 min上机,2 h内检测完毕。

1.4 观察指标 比较脑卒中高危人群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糖(Glu)、尿酸(UA)、同型半胱氨酸(Hcy)临床干预前后的数值变化。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 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情况 本次共筛查人群15 746例,男7761例,女7985例,脑卒中高危人群2013例(12.78%),而标准化检出率是10.03%。本院门诊基地筛查1743例,筛查人群年龄主要分布于50~79岁,其中脑卒中高危人群373例(21.40%),脑卒中粗患病率为15.95%,中危人群28.69%,低危人群49.91%。社区乡镇14003例,筛查人群年龄主要分布于40~69岁,其中脑卒中高危人群1640例(11.71%),脑卒中粗患病率为4.21%,中危人群19.36%,低危人群68.93%。见表1、2。

2.2 脑卒中高危人群干预前后相关指标比较 临床干预后,脑卒中高危人群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糖、尿酸、同型半胱氨酸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3。

3 讨论

本次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分别在本院门诊基地和社区乡镇进行,由筛查结果可以看出,本院门诊基地脑卒中高危人群检出率、脑卒中患者粗患病率均明显高于社区乡镇筛查人群,原因可能为参与本院门诊基地筛查人群年龄段主要分布在50~79岁,部分已有明显相关症状,脑卒中高危因素的阳性率较高,而社区乡镇筛查人群筛查年龄段主要分布在40~69岁,年龄较门诊基地筛查人群年轻,具有脑卒中高危因素人群所占比例较低,另外社区乡镇筛查人口基数大,可能导致高危人群检出率、脑卒中粗患病率较低。

文献[8]研究证实,血清血脂水平异常是发生冠心病的重要影响因素,与脑卒中关系密切,服用他汀类降脂药物的患者,其发生脑卒中的机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降低。文献[9]研究表明,脑卒中患者服用他汀类药物能使卒中风险降低10%~30%。因此对所有的高危人群都应该进行血脂筛查,高血脂患者应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以减缓脑卒中的发生和发展[10]。本研究筛选出脑卒中高危人群的高血脂患者,给予瑞舒伐他汀治疗,高危人群的血脂水平与药物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糖尿病与微血管或大血管病变、高脂血症密切相关,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发生卒中可能性较一般人群成倍增加,是缺血性和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11]。本研究通过二甲双胍降低脑卒中高危患者的血糖水平,干预后血糖值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文献[5]报道指出,血尿酸增高与卒中的预后不良有关,高水平的尿酸可促进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氧化,促进脂质过氧化反应以及氧自由基的生成,进而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并且大量的尿酸会沉积在血管壁,容易造成血管内膜损伤并发生炎症反应。文献[12]研究显示,尿酸能够显著增加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和死亡率风险。本研究调整高危人群的饮食结构,嘱低嘌呤饮食,多饮水、口服碳酸氢钠片加速尿酸的排泄,口服别嘌呤醇减少尿酸的产生,高危患者临床干预后血尿酸水平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说明干预有效。

文献[13]研究表明,高Hcy血症是脑卒中发生的一项新的独立危险因素。Hcy的致病机制尚不十分明确,可能包括下几个方面:(1)有内皮细胞毒性作用;(2)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3)有致血栓作用;(4)导致糖类、脂肪、蛋白的代谢紊乱;(5)与炎症反应有关;(6)与免疫反应有关[14-16]。Hcy的致病机制虽然尚未阐明,但Hcy的危害已经被广泛认同[17-19]。文献[20]研究表明,血清Hcy濃度每增加5 μmol/L,脑卒中发生的危险性则增高了1.65倍,血清Hcy浓度每降低3 μmol/L,卒中的危险性降低15%~30%。血清Hcy水平可作为脑卒中发生、发展和预后判断的检测指标之一。因此,Hcy检测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具有重要的价值。本研究对于高同型半胱氨酸的脑卒中高危患者,给予维生素B6、B12与叶酸中和治疗,临床干预后的Hcy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综上所述,血清血脂、血糖、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的升高,与脑卒中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临床针对上述危险因素干预有效,这对于脑卒中的早期预防至关重要。早期发现并及时干预脑卒中高危人群的血脂、血糖、血尿酸、血同型半胱氨酸的水平,是减少脑卒中的一个重要途径,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乔建宏,邢韵,刘玉红,等.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605例临床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1):106-107.

[2]吴承龙,钟芳芳,章燕幸,等.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结果的分析[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4):549-550.

[3]钟代曲,蒋晓江,沈盈盈,等.脑卒中高危人群规范化筛查模式的建立与应用[J].重庆医学,2014,43(12):1428-1430.

[4]王陇德.中国脑卒中防控要有战略与战术[J].医学研究杂志,2012,41(2):1-2.

[5]康劲,唐立鸿,郭洪波.卒中新型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J].中国卒中杂志,2014,9(4):345-347.

[6]李迪(译),高一璐(译),陈政弘(译),等.卒中一级预防指南(美国心脏协会/美国卒中协会对医疗专业人员的声明)[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15,23(6):403-439.

[7] Furie K L,Kasner S E,Adams R J,et al.Guidelines for the prevention of stroke in patients with stroke or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a guideline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1,42(1):227.

[8] Kihara S.Dyslipidemia[J].Nihon Rinsho,2013,71(2):275-279.

[9]胡琼花,杨楠,杨淑.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的的动态评价及阿托伐他汀药物作用机制在脑卒中防治中的应用[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1):192-194.

[10]王鑫,邓波,刘程慧.重庆市主城区人口的脑卒中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J].重庆医学,2015,44(13):1830-1832.

[11] Holl R W,Hoffmeister U,Thamm M,et al.Does obesity lead to a specific lipid disorder?Analysis from the German/Austrian/Swiss APV registry[J].Int J Pediatr Obes,2011,6(1):53-58.

[12]奚继明.血清尿酸水平与脑卒中[J].山东医药,2011,51(20):109,115.

[13]刘小玲,马钰欣.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在脑卒中高危人群筛查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4,35(3):325-326.

[14]董燕燕,陈光亮.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危害及致病机制研究进展[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4,30(9):1205-1208.

[15]陈仁富,刘广交.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致病机制探讨[J].北方药学,2015,12(7):115-116.

[16]张志强.同型半胱氨酸与冠心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3,34(4):452-456.

[17] Schaffer A,Verdoia M,Cassetti E,et al.Relationship between homocysteine an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Results from a large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J].Thromb Res,2014,134(2):288-293.

[18]翟国英,林炜炜,戴越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脑梗死患者传统危险因素的相关性分析[J].检验医学,2013,28(2):103.

[19]曹承蘭,余年,林兴建,等.脑卒中高危人群相关危险因素[J].临床神经病学杂志,2014,27(5):335-337.

[20]许媛媛,冯敏,朱方方,等.脑梗死与血HCY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探讨[J].中华全科医学,2013,11(3):373-374.

猜你喜欢

高危人群干预措施危险因素
家庭医生干预对社区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影响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96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疗体会
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体验式学习对脑卒中高危人群知信行的影响
骨瓜提取物的不良反应分析
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筛查依从性影响因素
上海远郊奉贤东部地区大肠癌筛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