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FSI的员工蓄积性疲劳研究*
—— 以某制造企业为例

2017-05-15河,薛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产线量表工作

黄 河,薛 茹

(江南大学 商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基于CFSI的员工蓄积性疲劳研究*
—— 以某制造企业为例

黄 河,薛 茹

(江南大学 商学院,江苏 无锡 214122)

员工的过劳问题在我国企业中日益凸显,而日本对于过劳问题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为了掌握制造业员工的蓄积性疲劳状况,有效预防我国企业员工过劳的发生,保障劳动者的身心健康,通过使用日本最新的蓄积性疲劳调查量表(CFSI),对江苏无锡某制造企业的员工进行蓄积性疲劳状况调查,旨在为我国防止过劳的研究提供实证依据,同时探索CFSI量表在我国的适用性,为今后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疲劳度测量量表做参考。

CFSI;蓄积性疲劳;过劳;制造业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急剧变化,近年来员工由于高负荷工作而引发的过劳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1]。劳动者因“过劳”而导致的极端现象“过劳死”频频发生,而且因其导致的身心健康受损也逐渐成为普遍社会现象。欧美国家的过度劳动现象大致发端于19世纪,只是并没有使用“过劳”这一词。在进入20世纪之后,欧美的一些老牌的发达国家,开始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以改善劳动者的劳动条件。大约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的过劳的问题最为显著,在70年代开始大规模的爆发,并且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关注,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日本圣德大学教授上畑铁之丞,首先提出了“过劳死”这一概念,并且从医学的角度,明确了“过劳”及“过劳死”的含义。过劳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个人、企业、社会和政府多方面共同解决,对于过劳问题的研究也广泛的涉到诸多学科,如社会经济学、管理学、法学、劳动及生理学、心理学、职业卫生等。日本及欧美国家对于过劳问题的研究已经相对比较成熟,而中国学者对其研究还处在“成长期”,正不断发展[2]。制造业在我国的国民经济中占有主体地位,它是我国的立国之本。只有拥有了强大的制造业,才能有国家以及民族的强盛。现如今我国已经成为制造业大国,制造业从业人员众多,据国家统计局统计,到2014年底,有5243.1万人从事制造业工作。这些人员的职业安全健康不仅影响着企业的效率,更关系到制造业人才的可持续发展和产业的转型升级。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并且全面部署和推进制造强国的战略,其中明确指出“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因此,掌握制造业员工的疲劳健康状况,有效预防员工过劳的发生,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参考价值。

一、作业疲劳及蓄积性疲劳的研究

所谓作业疲劳,是指劳动者在连续工作一段时间以后,有疲倦的感觉等主观症状,以及劳动机能出现衰退的现象,是人们劳动和休息交替循环的常规现象。疲劳可以通过适当的休息缓解,其具有可逆性。但是疲劳又具有累积的效应,如果不及时进行适当的休息,疲劳就会积累,疲劳的过度积累可使劳动者暂时丧失活动能力,工作被迫停止,导致失误、事故的发生,且疲劳过度积累还会逐渐演化为器质性病变。日本劳动生理学家小木和孝博士[3]将疲劳按休息要求分为四类:急性的疲劳、亚急性的疲劳、日周性的疲劳以及慢性的疲劳。急性与亚急性的疲劳,可以通过短时间的小休息或是午休可以解除,日周性的疲劳如果可以得到充分的休息与营养,当天也能够消除。但是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恢复,疲劳也会慢慢的蓄积起来,从而形成疲劳的积累,也称其为蓄积性的疲劳。如果到了累积的疲劳状态,即使通过休息,也不能轻易的消除。这种强烈的疲劳感若是长时间的持续下去,就会转化为疾病,或被称为慢性疲劳症候群。如果这样的情况发生,而不去理会再放置一段时间,症状会进一步的恶化,就会进入累积疲劳末期的状态,会引起自律神经失调症,或是抑郁症,严重时甚至会导致过劳死的发生。对于疲劳的测定与评价的方法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1)测定的方法。通过直接测定肉体的负荷、作业的负荷、生理和心理机能的变化以及体内的物质代谢等。(2)记录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是对行动记录的生活时间、影响作业指标的病假以及事故调查等进行纪录。(3)问卷调查的方法。通过量表对劳动者的疲劳症状进行调查的方法。目前国内学者对于过劳状况的测定,主要使用的是以下三种测量量表:《自觉症状调查量表》,《蓄积疲劳症候指数调查量表》,《劳动者的疲劳蓄积度自己诊断调查表》[4]。

目前国内对员工职业疲劳的研究多从医学、心理学、管理学、劳动法学、经济学以及工效学等学科进行,研究的群体主要为高校的教师、医护人员、知识工业者以及流动人口等。如刘彦等[5]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以专职教师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卫生学校教师的疲劳状态,分析引起职业疲劳的主要因素;陈妙虹等[6]则对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合同护士的职业疲劳状态进行调查研究;李靖[7]从心理学的角度,使用职业过劳量表等对企业工作人员进行测量,探讨职业疲劳与心理健康、组织公民行为等因素的关系;罗田等[8]通过心理学、医学的方法探讨了深圳市制造企业90后新招产线员工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毕曼[9]从管理学的角度,运用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编辑人员的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并根据不同层次需求实行不同的激励,从而消除高校学术期刊编辑职业疲劳。

与此同时,对于蓄积性疲劳的研究也越来越引起学者的关注。黄河等[10]引入日本的“劳动者的疲劳蓄积度自己诊断调查表”(简称为自测表),并运用此表对我国的制造业员工进行调查;王丹[11]参考了上述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重新构建了量表,使用重新编制的量表对北京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劳动者的过劳情况进行了实证调研;孟续铎、王欣[12]也借鉴自测表,建立“工作疲劳蓄积度量表”,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调查,并构建“推拉模型”,对企业员工过劳状况的成因做了深入分析;同年,黄河[13]引入了日本最新的蓄积性疲劳调查量表,即CFSI(Cumulative Fatigue Symptoms Index),并对量表的主要内容和特点进行介绍。

CFSI是由日本的越河六郎、藤井亀教授[14],经多年的研究开发而形成。它具有以下特点:首先,CFSI是“自觉症状调查”法之一。这一点和《疲劳自觉症状调查表》相似,但是蓄积性疲劳调查量表的项目更丰富,它不仅包含身体的,更有精神方面的内容;其次,它更强调“蓄积性疲劳”,量表中所设的提问形式主要放在“某个区间,一段时间的感觉,或不时而感到的症状、违和感”等,强调的是这种经常性状态;在开发CFSI时,主要考虑的是开展健康调查,从工作、职场与生活的关系角度,来分析和探讨疲劳与健康的关系。对于工作或职场的健康调查,不仅仅关注有多少人生病,而是把现在工作着的人作为调查对象,调查这些人的健康状况。CFSI主要是从调查对象所处的职场条件、生活条件,或是职务内容、性质等劳动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有损健康的要因进行探讨,从更广的范围内,为企业和员工从健康职场、健康生活提供基础性的资料。

本文运用蓄积性调查量表对我国制造企业员工进行蓄积性疲劳调查,一方面掌握员工的蓄积疲劳状况,并根据员工的疲劳状况提出可行的预防措施;另一方面也探索量表在我国应用的可行性及其不足,为开发适合我国国情的蓄积性疲劳测量量表做参考。

二、研究方法

(一)调查对象

本文以江苏省无锡市某外资制药公司为例进行调查。生物制药业是无锡的新兴产业,与传统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不同,其生产工艺、制作要求都更高,相应地员工的身体负担、精神负担都较大。以它为例,对了解产业转型升级时期员工蓄积性疲劳的现状,具有一定代表性和参考价值。该公司主要从事医药产品和医疗服务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无锡地区主要是制造基地,现有员工约700人,其中生产一线员工约占70%。

(二)调查内容和方法

调查日期为2016年1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340份,回收322份,有效回收率94.7%。为比较分析生产一线员工和职能部门办公人员在疲劳状态上是否存在差异,对产线员工发放200份(有效问卷185份),办公室人员发放140份调查问卷(有效问卷137份)。

调查问卷主要是运用CFSI量表,CFSI量表由“质问Ⅰ”和“质问Ⅱ”两部分构成。“质问Ⅰ”包括调查对象概况及工作和生活情况。“质问Ⅱ”即为CFSI的81个调查项目,对这81个项目进行因子分析得到新的项目分类,即8个特性项目群:F1(气力减退)、F2-1(一般性疲劳感)、F2-2(身体不适)、F3(焦虑的状态)、F4(劳动意欲的低下)、F5-1(不安感)、F5-2(抑郁感)及F6(慢性疲劳症状)。

(三)数据分析方法

首先采用EXCEL录入数据,然后用SPSS 19.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统计性检验,最后应用雷达图进行比较分析。

三、调查结果

(一)调查对象概要

调查对象者中男女比例为5:3,制造员工男性212名,女128名,平均年龄36±8.1岁,79.5%的员工为已婚。公司班制分为两种,常日班(8:00-17:00)和倒班制(2班倒,8:00-17:00,16:30-0:30),其中70.8%的员工为倒班制;在工作和生活状况调查中,67.7%的员工回答“每天加班0.5小时以上”,其中回答“1小时以上的”占13.4%,“加班2小时”占5.0%,54.7%可以在23点前入睡,有16.2%员工因为是倒班原因会在凌晨2点后入睡,73.3%的员工从所住地到工作单位的通勤时间“小于1小时”。

(二)蓄积性疲劳调查结果

从调查结果全体看,根据调查结果,员工各特性项目群的平均诉说率如表1所示,平均诉说率较高的为“F2-1一般性疲劳”和“F6慢性疲劳症状”。参考CFSI模型基本值,绘制CFSI的回答模型如图1所示。

从具体项目看,在CFSI的81个项目中,员工回答率最高的为“14、有些担心的事”(回答率66.5%),以下依次为第“12、早晨起床后仍感到累的情况较多”(65.8%)、“58、眼睛酸”(63.4%)、“52、想彻底放松自己”(62.1%)、“60、睡眠浅,常做梦”和“40、腰疼(各57.1%)。

在CFSI量表中,这8个特性项目群依据所反映的疲劳侧重点不同又可大致的被分为三类即身体侧面疲劳,精神侧面疲劳以及社会的侧面疲劳。

在“基本模型”的特性配置中,图1的右侧配置的特性项目群F2-1(一般性疲劳感)、F6(慢性疲劳症状)及F2-2(身体不适),这三个主要表现身体侧面负荷的特性。由图1可知产线员工的身体疲劳状态处于“V”阶段,办公室员工的身体疲劳状态处于“IV”阶段,产线员工的身体疲劳程度高于办公室员工,最为突出的为F2-2“身体不适”和F2-1“一般性疲劳”。

在“基本模型”特性的配置中,图1的左边配置的是特性项目F5-2(抑郁感)、F5-1(不安感)以及F1(气力的减退),主要体现精神负荷的特性。产线员工和办公室人员的精神疲劳状态都处于“IV”阶段,但办公室人员的精神疲劳状态明显高于产线员工。

在“基本模型”图的纵线为F3(憔悴的状态)与F4(劳动的意欲低下)两个特性项目群。这条线包含“职场的氛围”或对于“工作”的评价,可以视为是表现社会侧面的负荷的特性。由图1可以得出办公室人员的社会性疲劳处于“II”阶段,而产线员工的社会性疲劳处于“IV”,明显高于办公室人员。

表1 CFSI各特性群平均诉说率(%)

图1 CFSI各特征平均主诉率

(三)独立样本t检验

以作业者所处部门为自变量,以作业者CFSI各群别项目得分为因变量,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看出,两组群体在检验变量“气力的减退”、“身体不适”、“焦躁的状态”、“劳动意欲的低下”和“不安感”上的方差同质,不存在显著差异,对应的t值均达到显著性水平,认为两组群体在这些检验变量上的群别得分存在显著差异。此外,虽然两组群体在检验变量“一般性疲劳”、“抑郁的状态”和“慢性疲劳症状”上的方差不同质,存在显著差异,但从“假设方差不相等”一栏中可以看出,较正后的t值均达到显著性水平,因此两组群体在检验变量“一般性疲劳”、“抑郁的状态”和“慢性疲劳症状”上的群别得分也存在显著性差异。

四、结果分析

(一)员工蓄积性疲劳特征

从上述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公司员工整体的蓄积性疲劳程度处在较高的水平。产线员工在身体侧面和社会侧面疲劳程度高于办公室人员,但在精神侧面办公室员工的疲劳程度远高于产线员工,超出“70百分位值”。从对疲劳程度高的员工的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员工的疲劳程度与其性别,以及年龄和员工的生活工作状态存在相关性。

表2 蓄积性疲劳症候独立样本检验

从产线员工与办公室职员蓄积性疲劳的差异可以看出,产线员工和办公室人员的疲劳状态存在较大差异。在精神侧面,两者的疲劳状态都处于“IV”阶段,但在“不安感”这一特性项目群上,办公室人员的疲劳程度更高。在身体和社会侧面,产线员工的疲劳程度高于办公室人员,尤其是在“身体不适”和“一般性疲劳”。产线员工在“早晨起床后仍感到累的情况较多”的回答率高达72.6%,“眼睛酸”和“腰疼”上的回答率分别为63.2%和65.%。办公室员工在精神方面表现较高的疲劳程度,在F5-1“不安感”表现明显的突出、歪斜程度。办公人员回答率较高项目为“有担心的事”(回答率72.2%),其次是“眼睛酸”(回答率63.6%)和“肩膀经常痛”(回答率60.6%)。

(二)预防员工蓄积性疲劳的对策建议

CFSI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在员工中开展健康调查,并且从工作、职场以及生活的关系,来探讨和分析疲劳与健康的关系。根据调查的结果,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预防公司员工蓄积性疲劳的产生。

1.预防的观点

与其他测量疲劳的量表相比,其他的量表对于疲劳起到主要是“事后反映”的作用,而CFSI则更注重“事前预防”,特别是在精神的健康管理方面,更应该从“预防”角度而不是从治疗的角度进行管理。

员工应该从自身角度出发,提高自我的劳动保护的意识,并且加强自身的保健和养生,有意识地去加强体育锻炼,从而及时的调整自身的疲劳状况。产线员工长期从事紧张、单调而机械的工作容易产生疲劳,又由于长期频繁的白夜班轮换,导致其睡眠节律紊乱,加之经常加班,致睡眠不足,适当的休息和充足的睡眠能有效地缓解疲劳。办公室人员通过低强度运动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借助反常态运动加强身体的锻炼,做好运动营养卫生的保障以及提升对自身健康的认识缓解疲劳。

2.职场健康管理

对于疲劳问题的研究,不仅仅从个人方面,而应该从企业、组织以及人力资源管理等角度来综合考虑员工的压力和精神健康等问题。对于产线员工和办公室员工的蓄积性疲劳,企业可以通过以下途径降低员工的疲劳程度:

(1)改善工作条件。其一,合理设计工作环境,照明、色彩、噪声、微气候条件、粉尘及有害气体等环境条件不良,都会增加肉体和精神负担,容易引起疲劳,使工作能力降低。其二,改进设备和工具,减少静态作业,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如机器、作业台、工作椅等的高度及其尺寸。其三,改进工作方法,包括工作姿势、工作速度、搬运方法和操作的合理化。

(2)合理确定休息时间和休息方式。产线员工的身体疲劳程度远高于办公室人员,企业应通过能耗指标综合考虑个因素确定休息时间。在工作期间给员工提供适当的休息时间,提供休息室、茶水间,播放舒适的音乐让产线员工适当的放松以缓解因为长时间工作而产生的“眼睛酸”,“腰疼”等疲劳感。

(3)适当的工作任务安排。在给员工安排工作任务时应该综合考虑员工的个人能力和工作所具有的挑战性。如果员工的能力远远高于工作要求就会觉得工作单调,没有激情,若工作要求远远高于员工的能力,会使得员工感到有压力即调查中显示的“有担心的事”,过于紧张。所以安排的工作任务应略高于员工能力,一方面促进员工的激情,另一方面也不会有过大的压力。

3.生活方式的和谐

在探讨和分析劳动生活中,有损健康的一些要因时,除了要考虑劳动条件以外,还应该综合考虑生活时间、生活条件等其他方面,从而使员工能够平衡工作和生活。

如果在蓄积性疲劳蓄积的初期阶段,组织和企业应该努力的改变工作的内容或工作的分担方法,预防疲劳的产生,防止疲劳的蓄积。当然,要有效的推进疲劳对策的实行,还需要在公司工作着的每个员工积极参与,在各方面给予配合,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取得成效。

五、结论与展望

综上文所述,本研究运用日本最新的蓄积性疲劳调查量表,以江苏省无锡市某制造企业为例,对我国制造业员工的疲劳蓄积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司员工在身体和精神方面体现较高的蓄积性疲劳程度,应引起公司管理层以及员工本人的高度重视,并采取适当的措施给予预防。蓄积性疲劳带来心理和身体疾病,不仅影响员工个人生活与工作的平衡,甚至影响家庭生活,蓄积性疲劳也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绩效,导致安全事故、员工缺勤率及离职率的增加,从而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加大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

当然这次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地区主要为无锡,而且选取的制造企业主要为制药企业,相对比较单一,且调查样本较少,具有一定局限性,对疲劳的测量也侧重于主观判断。在量表使用方面,原量表调查项目较多,有些项目内容不符合国情等情况也有所反映。随着我国过劳研究不断深入的开展和量表应用研究的不断推广,如何简化CFSI量表,根据我国的实情设定合理的调查项目,设计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蓄积性量表,从而更准确、更简便地测量我国员工的疲劳程度,是今后重要的课题。

[1]杨河清 . 我国过劳问题严重,亟需加强研究 [J] . 人口与经济, 2014 (3):85-87.

[2]孟续铎 . 我国“过劳”问题的研究历程与特点—基于文献统计分析的结果 [J]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3 (7):7-11, 15.

[3]小木和孝.現代人と過労[M].東京:紀伊国屋書店,1983.

[4]卿涛, 纪乂予 . 我国“过劳”研究评述与展望 [J] .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2015 (13):95-101.

[5]刘彦, 王培席, 张宏晨, 等 . 河南省中等卫生学校教师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多维度分析 [J]. 卫生研究, 2010 (1):126-128.

[6]陈妙虹, 程舒媛, 林静君, 等. 广州市某三甲医院合同护士疲劳与职业压力的调查报告[J]. 卫生研究, 2011 (4):535-537.

[7]李靖.职业过劳与心理健康、组织公民行为等因素的关系[J].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3(4):257-259.

[8]罗田,程晓萍,熊燕.深圳市制造企业90后新招产线员工心理弹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间的关系[J].卫生研究,2015(2): 252-256.

[9]毕曼.马斯洛激励在消除高校学术期刊编辑职业疲劳中的应用 [J].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3):120-124.

[10]黄河,耿东.日本《自觉症状调查表》(2002版)在中国制造业工人的应用性研究 [J].人类工效学,2009(3):26-28, 60.

[11]王丹.我国劳动者过度劳动的评定及其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 2011(2):86-90.

[12]孟续铎,王欣.企业员工“过劳”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推-拉”模型的分析 [J].人口与经济,2014,(3):92-100.

[13]黄河.日本最新蓄积性疲劳调查量表:CFSI研究[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 2014(3):23-27.

[14]越河六郎, 藤井亀.労働と健康の調和-CFSIマニュアル[M].川崎:労働科学研究所,2002.

[15]贾福军.从“富士康事件”谈我国企业外来工的工作倦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0(24):727-728.

[16]肖红梅.城市从业者“过劳”的成因分析:基于北京地区的调查数据 [J].人口与经济, 2014(3):88-92.

[17]张占武,李萍.外企产线工人疲劳与情绪及睡眠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3(21):1037-1039.

[18]郑培萍.办公室工作人员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成因与应对策略 [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5 (8):122-123.

[19] Kazuko ICHIE, Isao OHSAWA , Yuzo SATO. Cumulative Fatigue Symptoms among Caregivers in Japan [J] . Environmental Health and Preventive Medicine,2004(9):214–219.

[20] Kristin M. Phillips, Leigh Anne Faul,Brent J. Small . Comparing the Retrospective Reports of Fatigue Using the Fatigue Symptom Index With Daily Diary Ratings in Women Receiving Chemo-therapy for Gynecologic Cancer [J] .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 2013(46): 282-288.

Research on the Manufacturing Staff 's Cumulative Fatigue——Taking a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 in Wuxi as an Example

HUANG He, XUE Ru

( Jiangnan University, Wuxi 214122, Jiangsu Province, China )

To grasp the cumulative fatigue condition of manufacturing employees and to effectively prevent the happening of overwork as well as safeguarding workers'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we use the latest Cumulative Fatigue Symptoms Index (CFSI) of Japan to carry out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fatigue status of employees. We choose a manufacturing company in Wuxi of Jiangsu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is designed to provide the empirical basis for preventing the overwork in China, explor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CFSI in China and provide a basis for developing a fatigue measurement scale suitable for the situation of China.

CFSI; cumulative fatigue; overwork; manufacturing

F120.3; C923

A

1673-2375(2017)06-0006-07

[责任编辑:晓 智]

2017-03-08

黄河(1971—),女,江苏无锡人,博士、硕士生导师,江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劳动科学、工效学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薛茹(1988—),女,江苏徐州人,江南大学商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 工业工程与物流工程管理。

猜你喜欢

产线量表工作
昆玉棒材轧制产线提速增效工艺改进措施
网络服装虚拟体验的概念模型及其量表开发
《公共体育服务政府供给社会期待量表》的编制与修订
平面金属薄板饰件精加工智能产线上下料装置设计
多品种小批量智能制造产线关键技术及应用探讨
连续电镀锌产线预磷化工艺及参数控制
胸痹气虚证疗效评价量表探讨
不工作,爽飞了?
慢性葡萄膜炎患者生存质量量表的验证
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