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朱自清《春》看语文之美

2017-05-13拓文锋

学周刊·上旬刊 2017年13期
关键词:艺术美语文教学教师

拓文锋

摘 要:《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佳作,是一篇诗意盎然的散文。这篇散文不仅文字优美、结构安排严谨,而且意境超群,是一篇引導学生领略语文之美的经典之作。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去体会《春》这篇散文中体现出来的语文的图画美、音韵美、语言美、结构美和情感美。

关键词:《春》;艺术美;语文教学;教师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7)13-0170-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7.13.104

按照教参上的分析,人教版初中第一册第11课《春》的课文结构可划分为盼春、绘春和颂春,分别描绘了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早人勤的图景。教参在规范教学的同时也限制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实际上《春》还有其他的教学角度。《春》这篇文章具有很高的艺术境界,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格外清雅别致,作者用形象逼真的表象力把图画美、音韵美、语言美、结构美和情感美融为一体,为读者幻化出一副充满诗情画意的春景图。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能培养独创性和唤起对知识愉悦的,是教师的最高本领”,如何不落俗套地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并不容易。下面,笔者对如何从《春》艺术美感的角度引导学生体会语文之美给出几点思路。

一、如何从朱自清《春》看语文之图画美

苏轼曾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春》这篇课文具有很强的画面感,正是“文中有画”。作者从色泽、层次和动态上向人们展示了一幅栩栩如生的春景图。作者笔下的春景图色泽鲜艳,不仅有象征希望的“嫩嫩的,绿绿的”小草,还有“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的繁花,也有温暖的“红红的”太阳的脸和“黄晕的”灯光,这些色彩描绘出了一个生机勃勃而又安静祥和的春天。在描写春景的时候,作者通过有层次感的描写使景物意蕴悠长,例如对春雨描写是从“人家屋顶上”到“小路上”“石桥边”再到“地里”,从远至近,层次分明。朱自清在描写春景时通过极为精妙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动态美,在他笔下,花是“赶着趟儿的”,蜜蜂是“闹着的”,气味儿是“酝酿的”,一切都是“生长着”的,洋溢着盎然的生机。作者从总体上描绘春境,大地回春万物复苏的景象就活生生地展现在了读者眼前。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体会这种画面感,可以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形成画面,可以请学生描述出画面,也可以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山水画画面,让学生领略春天的诗意美。最后教师要简要总结课文写景的特点,帮助学生系统化思考。

二、如何从朱自清《春》看语文之音韵美

朱自清本人曾经说过:“韵是一种复沓,可以帮助情感的强调和意义的集中。”《春》对景物的描写不但“绘色”也“绘声”,文章在语句上多次运用叠词,在段首一连串的叠词“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使得文章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另外,文章中运用反复、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对每一个景物的描写,就像一个个美妙的音符,演奏出一曲冬去春来、万物复苏、山欢水笑、鸟语花香的春天赞歌,给人一种诗情画意的韵律美。作者用多种手法,赋予了春天年轻的生命和无限的活力,把人类的活动和大自然的美景巧妙融合在一起,以强烈的乐感引起了读者的共鸣。

朗读是让学生体会韵律美的必要的方法,但切忌单调重复,教师要引导学生在把握住文章感情后再进行朗读,同时也可以播放朗诵的音频,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课文。

三、如何从朱自清《春》看语文之语言美

《春》这篇文章语言细腻,文笔清秀,极具感染力。诗化的语言虽然通俗浅显但是非常优美,尤其是作者对春风春雨的描写朴实而生动,可谓全文中语言运用最具渗透力和感染力的章节。在作者的笔下,春风是充满活力的,唤醒了沉睡中的泥土、青草、野花,让它们散发出春天特有的气息和香味儿;春风又是亲切的,亲切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亲切地为呼朋引伴卖弄清脆歌喉的小鸟安巢,亲切地为牛背上的牧童鼓掌喝彩。作者用牛毛、花针、细丝、薄烟等作为比喻,形象生动地描述出了春雨特有的细、密、薄这些特点,更让读者感受到了春雨的温和与安静。作者不仅在观察上细致入微,语言的运用上更是恰如其分,使景物描写充满了诗情画意。

文章中的语言美相对于其他几种美来说更具客观性,教师在这一部分不仅要引导学生对语言的美进行体会,更要引导他们有意识地将语言运用的方式内化为他们自己的能力,同时教师要重视强调“通感”“暗喻”等特殊的语言表现手法,注重语言的内涵美。具体到课文来说,就是让学生能识别和鉴赏写景的不同修辞手法,并在课下自己练习运用这些手法来写作,提高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

四、如何从朱自清《春》看语文之结构美

《春》一文结构严谨精美,是典型的“总起—分述—总结”结构。本文第一、二节通过盼望春天和“春天的脚步近了”写了春天来到、万物苏醒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起着总领全文的作用。第三、四、五、六节是分述部分,具体写了春景中的景物:第三节运用拟人化手法写了活泼调皮的春草;第四节描写了春风中温柔的柳枝、春天的气息、鸟儿的歌喉、牧童的短笛;第五节描绘了朦胧安详的如诗如画的春雨美景;第六节描写了春天里,人们赶趟儿似的,一个个出来舒活筋骨,抖擞精神,充满朝气地劳作。第七、八、九节运用博喻的修辞手法,把春天比作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整体写春天,起着总结全文、寄寓主题的作用。

五、如何从朱自清《春》看语文之情感美

《春》一文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作者对春天有着由衷的喜爱,在他的笔下,野花是如此烂漫天真、活泼可爱,它们“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如果作者没有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怎能写出如此生动的语言?在朱自清笔下,春风、春雨都显得异常喜人。他将自己的情感倾注在文章的字里行间,内在的情感和外在的景物相交融,最后升华成为具体的艺术形象。正因为如此,文章才能如此动人。

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作者的情感,以感性的、体验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从生活中感受美的能力,指导学生学会用诗性的语言表达美。

总之,朱自清的《春》体现了语文的图画美、音韵美、语言美、结构美和情感美,能够典型地体现“诗性语文”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结合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学生努力体会以上美,进而使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吴学艳.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J].新课程:教研版,2009(2).

[ 责任编辑 张翼翔 ]

猜你喜欢

艺术美语文教学教师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试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艺术美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