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高校大学生党员网络影响力问题及对策
2017-05-13周天成
周天成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我们国家近几年的经济水平有了很大程度的提升,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之下,我们国家迎来了信息技术高度繁荣与发展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之下,信息技术逐渐成为了经济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必要支持,各种信息技术正在方便着人们的生活以及学习。基于网络技术的优越性,如何通过合理的利用网络技术,进一步完善我们国家的党建工作,是继续考虑的问题之一。藉此,本文对大学生党员网络影响力问题及对策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党员;网络影响力;问题;对策
二十一世紀是一个科学技术主导发展的时代,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无论是经济的快速房发展还是建设都会立足于信息技术与网络技术基础之上。就目前网络技应用的基本情况来说,确实为很多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全新的视域。并且在我们生活当中的应用率逐渐增加。就传统的党建工作来说,其在发展过程当中同样可以利用网络技术达到影响力传播的作用。而从网络技术的适用面来看,大学生党员应该首当其冲,走好党建工作网络化的第一步。
一、大学生党员网络使用特点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的不记名问卷调查方式。期间共发放问卷3000份回收2780份问卷,问卷回收率在93%。在回收的问卷当中有效的问卷数量为2496份。调查的主要对象为西藏部分高校大一到大四的本科生党员。其中中国共产党的正式党员为1599名。预备党员896名。
1、大学生党员网络使用情况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时代的进步,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越来越广泛,逐渐成为了现代大学生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很多学生都已经可以较为简单的使用网络,就现阶段大学生网络基本应用情况来说,所具有的网络使用情况可以大致的分为两、三个方面,一个方面是网络使用频率高,部分党员对网络依赖。一个方面是现阶段的大学生党员上网所应用的途径比较传统,并且上网的目的较为单一。另一个方面是网络新媒体使用多元,网络人气不足。
2、大学生党员网络热点关注分析
从实际的调查结果当中我们可发现,其中有58%的学生会经常上网关注社会当中所发生的热点新闻,这在一定程度之上说明大学生党员的社会责任意识较为出色。从热点关注领域来看,对“国内时事”关注度最高,体现了较强的政治社会意识。对“国际时事”的关注排在第二位,体现了党员具有较强的国际视野和意识。对“休闲、文化、经济类、明星类”热点关注紧随其后反映出党员网络热点关注较为多样反映出年轻一代大学生对文化娱乐的需求。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党员对网络热点的关注及影响力情况,我们特别关注了党员对“网络热帖”的看法。在实际的调查过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党员对网络热帖常关注但是理性判断尚不足。
二、大学生党员网络影响力的四维度分析
1、政治维度
随着网络技术应用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网络利用率进一步提高,网络基础对于现阶段的政治制定、政治权利、国际关系等方面产生了极大程度的影响,逐渐的一种网络民主现象走进了人们的视野当中。通过对网络政治现象的进一步解读我们可以发现,其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网络基础之下的虚拟网络政治;第二个层次为网络基础之下的政治现象对实际政治发展的影响;第三个层次为实际政治发展对网络政治发展的反作用能力。通过对国外民众与我国民众网络政治喜好分析啦来看,中国的网民对于公共事务更加感兴趣。而作为大学生当中的优秀学生代表,大学生党员在实际生活当中对于网络政治的行为表现也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之一。
(1)网络政治表达意愿强
根据实际的调查结果显示,其中会有25%的大学生党员关注身边所发生的事情以及相关社会事件背后的基本诉求,并会将事情发送到网络之上,并辅以自己的意见及看法。有40%的党员在实际生活当中会将事情如实的转发到网络之上,但是并不会附以自己的意见。24%的党员不会将事件发表在网络之上,但是会将其转述给其他人。11%的人会选择沉默。因此共有65%的党员会在网络当中进行网络表达,综合来看网络政治表达意愿是十分强烈的。
(2)网络政治倾向批评
在被问到对网络当中出现的批评政府的政策现象时所表现出来的的态度,有1325名大学生党员表示会持有赞同意见,但是考虑到最终的政治影响问题,不会转发内容。还有437名大学生党员表示会持有赞同意见并转发内容。从这一数据内容来看,对于政治的网络表现区域批评,而调查过程当中所出现的1762名大学生党员在实际的网络政治过程当中没有站在政府角度思考问题而是跟随舆论流向进行跟赞,也是出乎了我们的预料。
(3)网络政治敏感性不高
再被问道如果网络当中存在号召游行的现象大学生党员的具体表现。仅有20%的大学生党员表示会将此种问题告知政府,表现出了极大的政治觉悟与政治素养。而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有30%的党员表示会对此现象做出积极的响应,并将此内容转发给其它人。仍有12%的党员表示不会对网络内容做出积极的响应,但是会参与游行活动。这在很大程度之上反映出了现阶段学生党员在实际的生活当中所表现出的政治觉悟与政治素养不高。基于大学生对于网络的依赖性,其在实际发展过程当中所表现出参与性较高,对于国内外发生的很多大事情持有很高的政治热情。但是在面对一些不好的舆论以及非法的政治内容时,其所具有的政治敏感性已经政治觉悟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不能以辩证性的阳光看待问题是现阶段大学生党员所表现出的一个主要问题。对此,党建工作的相关人员应该对此现象保有高度的重视。并通过合理的方法进一步提升我们国家大学生党员的政治敏感性以及政治素养。让大学生党员在面对网络不文明现象的时候可以发挥积极有效的作用。
2、道德维度
(1)网络道德自我评价高
在实际的调查过程当中,有16%的学生表示,自己的网络行为与实际行为高度一致,66%的人认为自己的网络行为与实际行为基本一致。这两个方面的人数大约占了实际总人数的四分之一。而这种现象也会从侧面表现,大学生党员的网络行为自我约束力与自我评价水平较高。而对于网络不道德行为的研究表现来看,有一半以上的党员表示有过网络不良行为。
(2)网络用语较随
在实际的调查过程当中,我们重点研究了“网络脏话、网络不良信息”等内容的实际表现。当在调查过程当中问道对网络环境之下的网络脏话以及游戏当中的谩骂行为态度时,有1118名党员表示,虽然网络环境是一个虚拟的环境,但是仍然需要维护网络环境的良好性。也有959名党员认为,网络是一个虚拟可供发泄的一个平台,很多在实际生活当中不能做的事都可以在网络当中进行实现。
(3)较高的责任意识
根据实际的调查数据显示,有72%的党员在面对流言问题的时候持有积极的态度,其中55%的党员会及时的发表真实内容澄清事实,并最终将实际的情况转告给其它同学,以免会有其它人上当受骗。这一想象表明大学生党员在网络论坛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且在实际的网络当中具有很高的道性,自律性较好。对于自己在网络当中的行为评价较高。但是也有少数的党员表现出了极大的差距。
3、文化维度
(1)参与热情总体较高
在调查过程当中,有21%的大学生党员表示,其在实际的网路环境当中会对校园当中出现的各种校园文化进行积极的参与或是发表意见。有65%的学生表示会偶然对校园文化内容发表意见。总的来说,大学生党员对于网络文化的参与程度较高,但是相关的参与热情还需要进一步增加。
(2)参与理性不足
在实际的调查过程当中我们可以发现,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党员对于网络当中的文化现象表现出积极的态度,对于网络当中出现的相关话题或是其它内容都会做到作为理性的分析。但是存在部分党员态度消極的问题。
(3)领导作用发挥不够
在调查的过程当中,有84%的大学生党员表示会在网络当中主动与其它同学进行聊天。24%的学生会表示会经常性的有这种交流。但是在实际的调查过程当中还存在这样一个现象,仅有18%的大学生党员表示在网络当中担任过版主或是管理员的角色,并在实际过程当中发挥领导者的角色。这在一定程度之上表现出,大学生党员在实际网络行为当中,所发挥的领导作用比较一般。
4、交际维度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以及移动互联技术的进步,网络技术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表现出了极大的应用价值。当远距离的沟通不在受到地域、时间等原因的阻碍之后,人们之间的交往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实际的发展过程当中,网络交友行为已经逐渐成为了一个基本的方式。通常情况之下,人们会将人际关系解读为建立在人与人物质基础或是精神基础之上的一种交往方式。但是如果我们对其进行更深层次的解读,其可以被理解为人与人之间相互建立其的一种精神依赖或是物质依赖行为。
(1)网络交友认可度高
在实际的研究过程当中发现,有26%的学生认为,网络交友方式是一种可信度极高的交往方式。63%的大学生党员表示,这种网络交往形式值得信任,但是具体的情况需要具体的分析才可以。以上数据表明大学生党员对于网络交友认可度较高。并且对于网络交友的评价也较为理性。
(2)网络交友圈子陌生人居多
大学生党员的交友数量决定了其网络交友圈子的大小,而网络交友圈子的大小在很大程度之上决定了影响力的大小。根据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网络交友现象十分的普遍。而在调查过程当中,我们发现在这些大学生党员网络交友当中,圈子当中的陌生人数量普遍较多,表现出了大学生网络交友的开放性。
三、提升大学生党员网络影响力的对策思考
1、创新网络德育观念
随着应用的进一步增加,网络技术在现阶段的生活当中逐渐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无论是信息资源的获取还是信息资源的共享,都需要进一步依赖网络技术。而在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背景之下,网络对于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影响也越来越严重。如何通过网络技术促进大学生党员网络影响力是我们急需考虑的问题之一。目前,在各个学校当中都已经建立了相关的红色网站与网络党校等内容,进一步增加了传统党建工作的工作渠道与方法,并且在实际应用过程当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就目前的发展情况来说,网络德育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广度或是深度都需要进一步增加。
2、加强网络队伍建设
为了可以为大学生网络影响力提供一个必要的网络支持,那么就需进一步加强网络队伍建设。就目前我们国家当中众多的德育思政网络建设情况来说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例如网站页面较为传统老套,网站相关内容十分单一等。特备是现阶段的人人网等社交网站,其使用人数正在逐渐递减,在网络相关活动当中的网络影响力与网络话语权逐渐降低,甚至很多学校的网站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其实际内容已经逐渐的脱离了本质,大量的舆论信息进入到了网站当中,并逐渐成为主导。所以在实际的建设过程当中,培养一个以校、院、系为基础,以党员为内容的高素质网络骨干队伍便显得十分的重要。
3、提升党员网络媒介素养
提升党员网络媒介素养是大学生党员在实际的网络应用过程当中不断发挥影响力的基础。现阶段在网络当中,大学生网络素养低下,是大学生党员不能发挥作用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我们需要进一步对大学生党员的网络媒介学习程度进行加强。然后需要进一步注重大学生党员使用网络媒介的影响力形成。通过对网络媒介的合理使用,规范大学生党员的使用方法。而网络内容的真实性与积极性将会对学生思想产生极大的作用,因此大学生党员还需要对网络媒介传递信息的真实性进行检验,对自己以及他人的网络行为进行监督。
4、建立党员网络考评机制
建立党员网络考评机制是大学生党员进一步发挥网络影响力的基本支撑条件。随着网络技术的进一步应用,使用的人数也逐渐增加,在实际的应用过程当中,为了维护网络上的安全性与应用价值,需要结合现阶段的使用情况建立一个相关的制度基础与考核系统,并将原来所忽略的网络标准、媒介素养意识、网络影响力等内容纳入到实际考核过程当中。同时将校园与班级等基本人员组成单位列入到实际的活动环节当中,积极的开展相关的社团活动、知识竞赛等集体活动。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团体活动的同时,增加大学生党员的影响力。
5、强化党员党性修养
党员的党性修养,是党员构建影响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可以说党性修养是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的重要表显。通过以上的调查我们不难看出,现阶段的很多大学生党员在实际的建设活动当中表现出的政治敏感性与政治素养并不高。并且存在部分党员在实际的网络行为表现当中极为不合格。甚至存在一部分大学生党员宣传错误的政治理念。这些行为都是党性修养不足所带来的问题。基于此种现状,首先应该加强这方面学生的政治学习工作。其次培养这些学生的网络道德意识以及网络应用责任感。最后,应该强化大学生党员的网络自律意识。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国家的党建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而传统的工作方法在一定程度之上会降低党员的影响力扩散。所以在发展过程当中提出了网络化建设的方法。希望可以进一步依赖与此完成党员影响力的传播工作。本文以上内容对现阶段大学生党员网络影响力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的研究,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落实性建议。希望可以改变当下现状。虽然在实际的网络党建工作建设活动当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但是相关的大学生党员应该走好改革的每一步。
【参考文献】
[1] 李晓娟. 论新疆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少数民族大学生党员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 昌吉学院学报, 2013,01:55-57.
[2] 陈 欢, 钟国云, 韦国善. 新党章视角下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新解读[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3,08:115-117.
[3] 李晓宇, 陈贵虎, 李前进. 高校大学生流动党员教育问题及对策分析[J].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1,04:47-48+52.
[4] 马晓芳. 大学生党员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存在问题及对策——以辽宁省高校为例[J]. 学理论, 2015,04:227-228.
[5] 罗思敏, 冯堰婷, 李康杰. 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中的问题与对策探索——以浙江省A高校为例[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5,04:160-161.
[6] 尹铁燕, 胡 玲. 大学生网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贵州5所高校为例[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5,01:64-67.
[7] 闫明宇, 刘海艳. “微时代”高校学生党员影响力路径探析[J]. 人才资源开发, 2015,14:36-37.
[8] 黄发友, 张向宁, 岳志强, 杨祥彬. 大学生网络舆情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基于福建省部分高校的调查分析[J]. 高校辅导员学刊, 2015,05:43-48.
[9] 蒋丽红, 张建波. 浅析大学生党员的道德影响力因子及其培育机制[J]. 文学界: 理论版, 2012,11:342-343.
[10] 杨 皓. 大学生党员模范作用的发挥及校园中影响力的调查与研究——以南京晓庄学院为例[J].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04:263+261.
[11] 王 杰. 新疆高校大學生网络伦理问题成因分析及对策研究[D]. 新疆师范大学, 2012.
[12] 赵 珑. 网络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挑战及对策研究[D]. 山东大学, 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