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

2017-05-13赵琼进

魅力中国 2017年6期
关键词:感恩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赵琼进

摘要:感恩是每一个中国人必须学习和继承的优良文化传统。初中阶段作为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关键时期,有着不能回避的宣传、教育责任。

关键词:语文教学;渗透;感恩教育

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将其应用于教育实践,实现知恩、感恩、报恩的人文教育和人性教育,对于促进初中学生人格塑造具有重要的意义。尤其是现阶段,独生子女众多,家里长辈全都围绕孩子一个人,对其宠爱有加,很多孩子对于感恩十分陌生,开展感恩教育的渗透刻不容缓。现阶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能够让学生真实体会他人的关爱,帮助学生主动将感恩情感转化为行为,充分实现感恩教育的目的。

一、把握住感恩教育的切入点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课堂是主战场。因此,我们要充分挖掘教学资源,找准感恩教育的切入点,不失时机地渗透感恩教育,使每个幼小的心灵得到一次次深刻而长久的洗礼,从小学会感恩,学会感激,学会回报,才会奏响和谐社会的生动乐章。“感恩教育”是教育者运用一定的教育方法与手段,通过一定的感恩教育内容对受教育者实施的知恩、感恩、报恩和施恩的人文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应准确抓住富有内涵的教学素材,从小处入手,从身边入手,教育小学生认识、感受、体验父母、老师、同伴、身边人对自己的关爱和帮助,让学生懂得感恩,从而爱父母、爱老师、爱同伴、爱身边人、爱自然、爱社会、爱祖国,并使感恩成为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品德。

二、利用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

在语文教学中,在向学生传授语文基础知识、培养学习技能的同时,要启迪引导学生感悟、体验各种文体中所包含的情感:让学生学会感恩要珍爱生命,懂得一个人的生命不仅仅是属于自己,是父母的崇高赠与、是社会的宝贵财富。

1、在言传身教中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初中语文教科书中多角度表达了父母之恩。有《背影》中的父亲,遭遇双重灾祸,祖母死了,差使也交卸了,丧母的悲痛加上生存危机,父亲陷入了困境,仍然强忍悲痛地宽慰兒子,车站送别时吃力地过铁道买橘子的,爱子之心是多么强烈,父爱的力量是多么巨大,这样的父爱催人泪下;在学习这篇优美的散文时,我反复的让学生诵读父亲攀过栅栏给我买橘子的哪一段,然后让他们复述这一段,接着让他们分成小组自编自演小品,看哪一组演的投入,演的有感情!结果同学们都很投入,三四班刘涛、张建同学扮演儿子与父亲分别时,竟然真地流出了眼泪,通过这样有感情的朗读和小品表演的方式,同学们从内心体会到了父亲对儿子的深沉的真挚的无私的关爱!

2、感受大自然的伟大,感恩它对我们的启发

日月经天,江河行地;春风夏雨,秋霜冬雪。多姿多彩、鬼斧神工的大自然燃起了人们爱美心灵的火炬,吸引了人们寻觅美、赞赏美的双眸,故而众多的文人骚客举笔挥毫、引吭高歌,留下了数不清的千古绝唱。

3、感受祖国血浓于水的伟大恩情

从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陆游的“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杜牧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徐锡麟的“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秋瑾的“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到辛弃疾的“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岳飞、文天祥、史可法及谭嗣同均是为国为民而肯抛头颅、洒热血的烈士,其壮烈情怀均与这两句诗的诗意吻合,那到底这两句诗是谁人手笔呢?“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其后,文天祥始终不被任何威迫利诱打动,慷慨赴义!在学习辛弃疾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回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这首词时,我让学生画出表达词人爱国之心,忠君的词句,这首词形象地描绘了抗金部队的壮盛军容豪迈意气,道出了英雄的一片壮心。”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以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体会诗句的深层含义和作者的爱国情感,比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意思是:部下的官兵分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出雄壮的战歌。这两句进一步渲染军中的战斗气氛,部队给养充足,官兵同甘共苦,一起分那些食烤熟的牛肉,军乐队奏响雄壮的战歌,以鼓舞斗志。我们分明看到威武如山的军营里,斧戟从立,直指苍穹;旌旗翻飞,哗哗作响;将士们铠甲发亮,一个个雄姿英发的场面。

三、感恩教育的实践意义

1、对于个人而言,感恩教育有着不可低估的价值.一个人如果不知道感恩并以实际行动来报答他人和社会恩情的话,那他就不是一个人格完整的、心灵健康的人.感恩有时并非人的天性,需要感恩教育的点拨。感恩教育在教育活动中对于人们内心价值秩序的建立、师生间关系的重建以及学生的生命观、自然观、人际交往观等观念的树立,都能起到重要作用,使他们走向谦逊、谨慎、幽默、敬爱、自尊、感恩。

2、感恩教育有利于形成学校、家庭良性互动的社会德育氛围。通过系列感恩活动,让学生的心灵不断撞击感激的区域,告诉学生要学会感恩———感谢父母的哺育,感谢自然的恩赐,感谢社会的关爱,感谢别人的鞭策……只有这样才能使极强可塑性的学生“心会跟爱一起走”,并以爱心来回报这个充满阳光的世界。

3、感恩教育有利于培养和完善学生的道德和法纪品质,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教师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在具体的语文教学工作中,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阶段,运用可运用的方法,使用所能使用的手段,把感恩教育溶于语文教学的实际当中,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让他们懂得感谢家庭、社会、教师、亲戚朋友的关怀与帮助,时常怀有一颗感恩之心,同时通过唤醒学生的知耻心和感恩心,促进家庭的和谐、社会的和谐,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

现行语文教材中很多的内容从不同的层面、不同的角度来体现了感恩,渗透了感恩。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要我们善于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资源,适时引导学生知恩、感恩、报恩、施恩,这样感恩之花必将开遍每个孩子的心田。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不乏经典的感恩教育故事,现实生活中更有数不胜数的鲜活的感恩教育素材,只要我们和语文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相机引导,人人都会怀有一颗感恩之心,社会必会更加和谐。

参考文献:

[1]王博.点亮感恩心灯,收获美好未来——谈学生的感恩教育[J].华夏教师,2015(8).

[2]刘成芳.中学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南师范大学,2015.

猜你喜欢

感恩教育渗透语文教学
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感恩教育”
感恩教育在中职德育教育中的应用方法
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途径探析
强化系列主题班会 促进学生人生发展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