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扬州行政区划的沿革

2017-05-12陈雪飞

文化学刊 2017年4期
关键词:天长广陵泰兴

陈雪飞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2)

【文史论苑】

宋代扬州行政区划的沿革

陈雪飞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002)

历代扬州建置沿革,多有志书记载,这是前人之功,也是今人研究之本。但志书往往只能记其大概,难免有缺有误。整个宋代扬州建置多次变更,纷繁复杂,而诸史料之间又多矛盾之处。李昌宪的《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虽也对扬州区划沿革做了比较详细的梳理,但疏漏颇多。本文旨在对两宋三百年间扬州行政区划沿革进行细致的考述。

宋;扬州;建置;沿革

一、唐代和五代扬州建置概述

唐时扬州属淮南道,据《旧唐书·地理志》:“(扬州)旧领县四:江都、六合、海陵、高邮……天宝领县七:江都、江阳、六合、海陵、高邮、扬子、天长……”[1]《新唐书》所载与之同。天宝以后至唐末,扬州一直辖七县。

杨吴之时,曾建都于扬州,称为江都府,并新置兴化县,此后兴化属扬州。[2]南唐时,扬州行政区划变化较大。首先便是将海陵、兴化二县析出,建立泰州。《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三十“泰州条”谓:“泰州,理海陵县。本扬州海陵县,伪吴乾贞年中立为制置院。伪唐昇元元年升为泰州。”[3]《文献通考》记载:“以扬州之兴化,楚州之盐城二县来属。”[4]则至此时(即937年),扬州少海陵、兴化二县,仍含江都、广陵、六合、扬子、高邮、天长六县。

据李昌宪《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第三编第八章,天长县之归属,诸书说法不一,存在抵牾。[5]但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在赵宋建立以前,天长已然析出而独立成州(军)了。因而在宋初,天长并不隶属于扬州这一点可以断言。而直至宋太宗至道二年,北宋朝廷才下令“废天长军为县”,此后,天长才又重属扬州。虽五代之际,天长之归属、析出时间有待进一步探讨,但其于本文行文并无矛盾。

二、扬州建置

据《太平寰宇记》《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可知,建安军,本唐扬州扬子县之白沙镇,南唐时改名迎銮镇。宋朝建立后,升为建安军。[6]此三书记载完全一致,但对于建安军何时所建,却存在抵牾。《太平寰宇记》以为事在“皇朝建隆三年”,即962年时升为军;而《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则以为在“乾德二年”,即964年。二者有两年的时间差。而笔者翻阅《宋史·地理志》“真州条”,其又言:“乾德三年,升为建安军。”[7]而据该卷之后校勘记,以为《宋史》所载“乾德三年”当为“乾德二年”之误,并指出《隆平集》《九域志》《十朝纲要》均作“乾德二年”,[8]如此则与《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同。另笔者翻阅《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其中明确载有在太祖乾德二年八月“庚申以迎銮镇为建安军”一条。[9]如此则乐史所撰必然有误矣!且中华书局07版《太平寰宇记》在此处出具校勘记,亦言建隆三年当改为乾德二年。[10]而在《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却只采用《太平寰宇记》之说,以为建安军建军于建隆三年,此明显欠妥当。[11]

建安军建立之后,陆续割扬州之扬子(永贞)与六合来属焉。其中六合于至道二年(996)隶属建安军,此一点,《太平寰宇记》《元丰九域志》《宋会要辑稿》《宋史》《文献通考》诸书所载相同,当无异议。但扬子(永贞)何时割隶建安军,诸书却又记载不一。《太平寰宇记》原文以为事在“雍熙三年(986)”,[12]而《文献通考》则以为在“雍熙二年(985)”,[13]《宋会要辑稿》亦言:“扬子县旧名永贞,雍熙二年自扬州来隶。”[14]据《(嘉靖)惟扬志》载:“南唐改扬子为永贞县,宋乾德二年升为建安军,雍熙二年以永贞属建安军,后复改永贞县为扬子县。”另《元丰九域志》载:“(真州)县二,雍熙二年以扬州永贞县,至道二年以六合县并隶州。”[15]07版《太平寰宇记》也出具校勘记,言雍熙三年是雍熙二年之误。[16]由此,扬子隶属建安军当在雍熙二年,而非三年。而在《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仍只取乐史之说,以为事在雍熙三年,仍欠妥![17]如此,则至至道二年(996),扬州之扬子、六合二县均已属建安军,而由上文可知,此时正好“废天长为县”,天长重隶扬州。而天长再次从扬州析出,则在“建炎元年升军”,《宋会要辑稿》方域六之十“扬州条”、六之十四“高邮条”中有明确记载,兹不赘述,而在至道二年至建炎元年这段时间内,天长一直属于扬州。

在建安军建立后不久,高邮亦建军。据《宋史》载:“开宝四年,以扬州高邮县为军。”[18]《太平寰宇记》《宋会要辑稿》《文献通考》等均有相同记载。则在开宝四年(971)后,高邮已不属扬州。结合上文所论,则知开宝四年之前,唐代扬州所辖七县,仅有海陵(南唐时入泰州)、天长(五代时独立成军)二县析出。则自建隆元年至开宝四年,扬州仍领有江都、广陵、扬子、六合、高邮五县;而在开宝四年至雍熙二年内,高邮析出,仍辖四县:江都、广陵、扬子、六合;雍熙二年至至道二年间,再去扬子,仍存三县:江都、广陵、六合。这与《太平寰宇记》卷一百二十三,扬州原领县七,今三:江都、广陵、六合的说法相契合。[19]而在至道二年时,六合又析出归隶建安军,天长又重隶扬州,则此时,扬州仍然辖县三:江都、广陵、天长。

据《宋史》卷八十八《地理志四》高邮军条:“熙宁五年,废高邮为县,隶扬州。”[20]《元丰九域志》卷五扬州条亦言:“熙宁五年,废高邮军,并以县隶州,省广陵县入江都。”[21]《宋会要辑稿》方域六之十:“(高邮)熙宁五年军废,县来隶。广陵县,熙宁五年废隶江都县。”[22]可知熙宁五年这一年,扬州行政区划有较大变化,首先是高邮重隶扬州,再便是将广陵县并入江都县,因而熙宁五年(1072)后,扬州当辖县三:江都、高邮、天长。此与《元丰九域志》所载“县三,紧,江都。望,天长。望,高邮。”[23]完全契合。而高邮废军时间不长,在元祐元年(1086),便又复为军。关于此,《宋史》《宋会要辑稿》中有详细记载。[24]因而至元祐元年后,扬州辖县二:江都、天长。但欧阳忞在《舆地广记》中却载当时扬州辖三县:江都、广陵、天长。[25]按一般以为《舆地广记》成书于徽宗政和年间,据上文所析,此时广陵县已经并入江都县,当只辖江都与天长二县。而按《宋史》,南渡后才又将广陵县自江都中析出,欧阳忞所载或误。另广陵并入江都,诸书多有载,但何时析出均语焉不详。而在宣和四年(1122)时,泰兴划隶扬州,则在宣和四年后,扬州辖江都、天长、泰兴三县。[26]而《宋史》却以为北宋末年,扬州仅辖江都一县,此条明显有误。[27]

三、南宋扬州建置

南渡伊始,建炎元年,天长即升为军,自扬州析出。而后,天长又曾废军为县。但其废军为县的时间,不同史料存在抵牾。《宋史》以为是“绍兴元年(1131)废为县”[28],而《宋会要辑稿》记载是“(建炎)四年(1130)废为县”[29],但宥于仅有此两条“孤证”,且仅间隔一年,姑且笼统以为事在绍兴初年。当时,招信军虽已于建炎三年(1129)建立,但建炎四年(1130),招信军又废为县,直至绍兴十二年(1142)才又升为军。[30]如此,天长废为县,只能还隶属于扬州。则绍兴初(1130或1131年)至绍兴十一年(1141年天长复升为军),天长仍隶扬州。[31]

《宋史》卷八十八《地理志四》扬州条言:“南渡后,(扬州)增县二,广陵,泰兴。”广陵曾并入江都,此时又复置,但具体重置时间《宋史》却未言明,姑且以为事在南渡当年。

至于泰兴,乃南唐所建,旧隶泰州,“绍兴五年(1135)来属;十年(1140),又属泰州;十二年(1142),又来隶,以柴墟镇延冷村隶海陵。二十九年(1159),尽仍旧”。[32]而《宋会要辑稿》方域六之十却有:“泰兴,建炎四年(1130)割隶泰州,绍兴五年(1135),依旧来隶。”再结合上文所引《(嘉靖)扬州府志》:“(泰兴)宣和四年(1122)改属扬州。”则在宣和四年泰兴割隶扬州,至建炎四年又归泰州,以此两条可补《宋史》不足。依此,则在南渡之后至建炎四年,扬州当辖县三:江都、广陵、泰兴。而在建炎四年至绍兴五年间,泰兴复隶泰州,少泰兴一县,但天长此时又隶扬州,仍辖江都、广陵、天长三县。在绍兴五年时,除泰兴重隶扬州外,高邮又废军为县,隶属扬州。《宋史》卷八十八“高邮军条”曰:“建炎四年,升承州,割泰州兴化县来属,置镇抚使。绍兴五年,废为县,复隶扬州,以知县兼军使。三十一年,复为军。”[33]《宋会要辑稿》记载与之同。[34]如此,则在绍兴五年至十年间,扬州实辖江都、广陵、泰兴、高邮、天长五县;绍兴十年,泰兴属泰州,辖江都、广陵、高邮、天长四县;绍兴十一年,天长复升为军,再去一天长,仍辖江都、广陵、高邮三县;在绍兴十二年,泰兴复隶扬州,即此时扬州所辖县四:江都、广陵、高邮、泰兴;自绍兴三十一年后,高邮再次析出独立成军,扬州又少高邮一县,辖江都、广陵、泰兴三县。但据《舆地纪胜》《方舆胜览》中载扬州所辖县仅有江都与泰兴二县,而无广陵。按广陵此时当又重并入江都。李昌宪在《中国行政区划通史》中以为南宋广陵并入江都的具体时间已不可得,姑置于绍定四年灭李全之时。[35]笔者以为,广陵之存废其实于南宋扬州行政区划无多大影响,因为若是广陵存,则扬州辖三县;若是广陵废,则当重新并入江都,仍隶扬州,此时虽只辖二县,但与辖三县时行政区划不变,仍是三县之地。

为更加直观、明晰地了解两宋时扬州行政区划,特制成表,见表1。

[1]刘昫等.旧唐书(卷四十·地理三)[M].北京:中华书局,1975.1572.

[2][4][13]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三百十八·舆地四)[M].北京:中华书局,2006.2497.2497.2497.

[3][10][12][16][19]乐史.太平寰宇记[M].北京:中华书局,2007.2564.2578.2573.2579.2442.

[5][11][17][35]李昌宪.中国行政区划通史(宋西夏卷)[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383.383.383.514.

[6][14][22][24][29][34]徐松.宋会要辑稿[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9387.9387.9385.9385.9385.9387.

[7][8][18][20][27][28][30][31][32][33]脱脱,等.宋史(卷八十八·地理四)[M].北京:中华书局,1977.2180.2202.2181.2181.2178.2182.2182.2178.2181.

[9]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五·太祖乾德二年八月庚申条)[M].北京:中华书局,2004.131.

表1

注:本表中时间和事件都是一个点,而行政区划则是一个时段。

[15][21][23]王存撰.元丰九域志(卷五)[M].王文楚,魏嵩山,点校.北京:中华书局,1984.198.192.192.

[25]欧阳忞.舆地广记(卷二十)[M].李勇先,王小红,校注.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3.574-575.

[26]朱怀干,修.盛仪,辑.(嘉靖)扬州府志[M].扬州:广陵书社,2015.20.

【责任编辑:王 崇】

D691

A

1673-7725(2017)04-0226-04

2017-02-10

陈雪飞(1992-),男,江苏扬州人,主要从事古代扬州研究。

猜你喜欢

天长广陵泰兴
广陵琴派传人奏响同心乐章
泰兴砖雕:方寸之间见大美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安徽天长 建试种基地育优良品种
非遗中的“泰兴印忆”
大美广陵,诗意维扬
开泰图兴——泰兴经济开发区的绿色崛起之道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卜算子·家山春
天长 深层次改革的强大合力